关于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脑洞记录
![]() |
最近收了小泽征尔和村上春树对谈。当即长驱直入地翻阅了关于齐胖部分。可惜非常少,但是提到他的部分,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其一:小泽心目中与斋藤乐团合作贝协的第一人选,就是齐胖。
可惜了,齐胖已经出过贝协全套了。这个详细情况,还是村上向他说明的。对谈的时候小泽年事已高,别说别人的录音,就是自己的录音也有很多记不清了,所以作为齐胖的至交,他竟然忘了齐胖曾经出过贝协全套也不足为奇。有意思的是,经过村上提醒,他马上想起了曾经在维也纳看过伯恩斯坦和齐胖合作的勃拉姆斯钢协。
其二:村上的八卦心
村上问小泽:听说伯恩斯坦和齐默尔曼合作是因为他们俩志趣相投?
这个问题,小泽没有做回复。他只是说在波士顿的时候他和齐胖就结为至交,至交到什么程度呢?齐胖都想到波士顿买房置业移居了。可惜齐胖在波士顿挑了两个月的房子都没有合心的,只能作罢。我觉得吧,齐胖喜欢波士顿不喜欢纽约,是因为他本身就喜欢安静,不喜欢喧闹,其次确实是和小泽交好,两家很合得来。
小泽没有回答村上关于伯恩斯坦的话题。村上似乎有些不甘心,又继续谈到齐默尔曼,说他品位不凡,充满知性。呵呵。小泽没有接他话题。
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齐胖合作的朋友几乎都成为长久铁磁的关系,但是在涉及他们的作品里,却很少出现齐胖的名字。比如吉东.克莱默,和齐胖合作了二十多年,他在回忆录《弦外之音》里回忆了一个个老朋友,但是你一个齐默尔曼的名字都找不到。在伯恩斯坦和鲁宾斯坦的传记里,你也会发现,要寻找到齐默尔曼的名字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如果一个朋友这么做是偶然,那么这么多人都一致地回避谈论他,只有一个结论,就是他不喜欢别人谈他。而他的朋友对这一点都非常体谅和理解。
其三:伯恩斯坦对古尔德和齐默尔曼的不同态度
古尔德和齐默尔曼的共同之处是什么?都是业界罕见的大帅哥,都是天分非凡的钢琴家。不同之处在哪里?古尔德比齐胖大三十四岁。1982年,是齐胖离开波兰立志成为流亡音乐家,在业界大展拳脚之年,也是古尔德不幸早逝的那一年。他们还有许多不同之处。齐胖携肖赛冠军名号出道,阿图尔.鲁宾斯坦百般呵护照顾,古尔德则是以哥德堡变奏曲横空出世,成为一时偶像。古尔德不喜欢现场演奏,早在1964年就绝迹舞台,沉浸在录音棚作品之中。齐默尔曼热爱舞台,是少见的不怯场的演奏家,对录音的态度则是能回避就回避。古尔德终身未娶,据说曾经有女友,但是也有同性恋传闻,齐默尔曼则在18岁就与女友定情,一直相恋、结婚,生儿育女,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从人生足迹来看,两人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乐迷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把他们俩放在一起观察,其中关系的纽带就是伯恩斯坦。尤其是对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处理,更是千古之迷。Lenny与GG合作勃一钢之前,曾经发表过演奏声明,这个声明据称成为了GG退出舞台的催化剂,事实上是当时纽约乐评家勋伯格毫不留情地批评了GG的演奏,正如他一贯以来对Lenny的猛烈抨击。而Lenny对勋伯格的批评早已无奈,而GG却遭受了无妄之灾。
而事过20多年,Lenny与KZ合作录制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其时长比当年与GG合作更长了1分多钟,估计这是很多GG迷对Lenny的做法困惑好奇甚至愤愤不平的原因。当年演奏会前就速度的说明,成为GG迷认定的“Lenny抛弃了GG”的铁证,而新版勃一钢,则被他们认为是Lenny接受了GG的处理,也是向GG赔不是的象征。(新版勃一钢录制于GG去世后一年)。甚至有人武断KZ的弹性速度处理是模仿GG的。
说真的作为大帅哥的颜控,实在不忍心认为Lenny当时的演讲是抛弃了GG。事实上,Lenny很喜欢在演奏之前演讲,也是他普及古典乐的一个习惯。更何况当时Lenny和菲利西亚结婚生子,家庭很幸福,作为同性恋的他受益于婚姻,纽约爱乐总监的地位逐渐稳定,他没这个胆,也不至于见一个爱一个。所以演奏之前的说明无非是提醒听众做好思想准备,接受一个全新的演绎。只不过事后乐评家的抨击,让GG做出了最终离开舞台的决定,也是一个无奈的巧合吧。(GG早就不喜欢舞台,立志于录音室)。
当年的一笔糊涂账,之所以会让有些GG迷对KZ产生微妙的感受,原因很简单,Lenny对KZ无比的宠爱,长期合作,至死不渝。这一点当然会让很多GG迷觉得不公平。都是大帅哥,凭什么呢?而且KZ30岁后,胡子满面,完全不见当年的俊美,但是Lenny宠爱之情完全不减,一再合作,更令GG迷不平。
按照我看来,1983年的勃一钢,或许是有Lenny接受了GG当年处理的原因,但是也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指挥家们越到年长,越是接受缓慢的速度。比如卡拉扬在和基辛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就反复强调要慢,更慢。而Lenny选择了更慢的速度,我认为无他,仅仅是一个原因,KZ在赶来维也纳录音的路上,他的钢琴丢了。他不得不选择了现有的钢琴,而这台钢琴正好之前被布伦德尔演奏过舒伯特,钢琴被调音得非常弱,KZ多年之后回忆说,他弹完之后,手指头都要流血了!而近期有当时在场亲临齐默尔曼与伯恩斯坦录制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现场的工作人员披露,录制第二乐章的时候,当两人在听回放时,伯恩斯坦忍不住对齐默尔曼大叫起来:“你就不能把句子拉得长点,更长点吗?”而齐默尔曼眨巴了一下眼睛,非常干脆地拒绝了:“不!等我到了65岁再说吧。” (当年伯恩斯坦正好是65岁,维也纳爱乐乐团给他授予了一个荣誉称号)
从1986年他和小泽征尔的合作版本可以得知,他演奏勃一的速度是50分钟左右,最近和杨松斯合作的版本是48分左右。按照齐默尔曼对勃拉姆斯第一钢琴曲的最新诠释,他认为勃拉姆斯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才27岁,实在没必要把它演奏得老气横秋,因此他更在意演奏的爆发力和张力,最新的台北风衣里,齐默尔曼与杨松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版本,只用了45分钟。所以伯齐版勃一钢缓慢的速度,更多的原因,还是钢琴本身的问题。不过很多人更喜欢这个版本,胜过20年后KZ与拉特尔的合作版本,毕竟青春气息与钝感不可复制,也正合年轻的勃拉姆斯丰富,优柔和犹疑的情感。
如今伯恩斯坦和古尔德都已经辞世,口风甚紧,极其低调的齐默尔曼,已经对1983年的勃一钢的诠释做出了自己的解答。作为一个勃拉姆斯专家,他有自己的主张,德国人民,汉堡人民喜欢他的勃拉姆斯,认同他的勃拉姆斯,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荣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