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
【派与汇】
天下凡属有发展的过程的事物似乎都取一个梭子形的公式,起初单纯,中段复杂,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单纯;或起初笼统,中段分化,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笼统,我们叫它作综合。
因为理想是不轻易改动的东西,它是一切的准绳,一切的大前提,这一部分理智的活动容易走上自因推果或演绎的一路,以至于趋于武断抹杀,武断其与自己符合的部分,而抹杀其与自己冲突的部分。
这并不是说社会思想家就不会武断抹杀,不,他也一样地有这种趋势,特别是在他暂时放弃思想家的身份的时候,不过一经踱出思想家的岗位,他就容易被人指摘,因而不能不多自检点。
【种族绵续的保障】
社会制度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任何社会制度都针对一种基本需要;在一合作的事务上和永久团集着的一群人中,有它特具的一套规律及技术;任何制度都建筑在一套物质的基础上,包括环境的一部分及种种文化的设备。
我们只能说个人需要种族的绵续,不能说种族本身需要绵续,因为我们若这样说,我们就得承认 文化发生的根源不限于个人的生活了,从个人生活之外去找文化的根源,我们是不愿意接受的。
和个人生活攸关的是社会结构的完整,在这生死参差的人间谋社会的完整,就得维持最低限度的人口,于是社会一定得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机构,使死者尽管死,自有新人物出现来填补他们的遗缺,新人物的供给,并不能完全靠自然的保障(生殖),所以得添上人为的保障了(培育)。
【双系抚育】
一切制度的形式是人在一定的环境之内造下的,不变的并不是它的形式,而是人用它来满足的根本需要和满足时的效力原则。这是手段,同一个目的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达到。
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
【婚姻的确定】
人间的悲剧是人造的。
婚姻有关的法律、社会、以及宗教的制裁,在他们功能上说是相同的,都是在维持人类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抚育作用。
【内婚和外婚】
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能充分地尝到另外一个人的甘苦,感到另外一个人的休戚,想到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完全懂得另外一个人的语言。若是在我们感情身处,独到的领悟,能得到另外一个人的同情和欣赏,这个人是否完全懂得我们的意思且不说,已经是十分难得,我们要称他作知己;有了个知己,死也可以无憾。
在个人来讲,观念上的相同必须有相同的经验基础,感情上的相合必须有长期在一起的生活。这样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经验中才会获得高度的契合度。但从整个社会看,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谋生活,却是促进文化传布和进步的方法。
【夫妇的配合】
夫妇之间能否相处,在我看来,是决定于两方面;他们以往的历史里是否具有相互能了解的底子,和他们既已共同生活是否有相互熔合的意愿。前者是要靠社会的安排,后者是要靠两人的爱好。所以社会合理的安排和夫妇的恋爱史相成的。若是把恋爱训作两性无条件的吸引,把一切社会安排置之不顾的一往情深(这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社会事业),婚姻也必然是这种恋爱的坟墓了。真的坟墓里倒还安静,恋爱的坟墓里要求一个安静的生活也不可得的。
【父母的权力】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就是一个担子。我们长大了的人觉得在这世界上做事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须知这是从十多年种种不自由中挣得的自由。社会的桎梏并不是取消了,只是我们熟习了。在养成这套习惯时,种种不痛快,不自由的经历是免不了的。这里我们才感觉到权力。
【社会交替】
文化石社会创造出来使人类可以共同生活来满足个别需要的手段,文化是以社会力量来维持的生活方法。
但是现在我觉得单单推广生育节制的知识,并不见得能减少人口。人口众多是症候,而不是病源。除非中国农业里能采取别的动力,不依赖体力劳动,人口才能逐渐减少。
【世代参差】
我们传统亲属词汇中世代的记号是:高、曾、祖、父、子、孙、曾、玄、来、昆、仍、云。我们若把这一串名词分为两组,甲组:曾、来、仍;乙组:高、祖、去、昆、云;甲组是相通的,都是再生的意思;乙组都是距离的意思。综合起来说,一组是相亲,一组是相疏;一组是相近,一组是相远,也正是包含着世代交替的原则,隔代是相同的,接代是相异的。
天下凡属有发展的过程的事物似乎都取一个梭子形的公式,起初单纯,中段复杂,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单纯;或起初笼统,中段分化,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笼统,我们叫它作综合。
因为理想是不轻易改动的东西,它是一切的准绳,一切的大前提,这一部分理智的活动容易走上自因推果或演绎的一路,以至于趋于武断抹杀,武断其与自己符合的部分,而抹杀其与自己冲突的部分。
这并不是说社会思想家就不会武断抹杀,不,他也一样地有这种趋势,特别是在他暂时放弃思想家的身份的时候,不过一经踱出思想家的岗位,他就容易被人指摘,因而不能不多自检点。
【种族绵续的保障】
社会制度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任何社会制度都针对一种基本需要;在一合作的事务上和永久团集着的一群人中,有它特具的一套规律及技术;任何制度都建筑在一套物质的基础上,包括环境的一部分及种种文化的设备。
我们只能说个人需要种族的绵续,不能说种族本身需要绵续,因为我们若这样说,我们就得承认 文化发生的根源不限于个人的生活了,从个人生活之外去找文化的根源,我们是不愿意接受的。
和个人生活攸关的是社会结构的完整,在这生死参差的人间谋社会的完整,就得维持最低限度的人口,于是社会一定得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机构,使死者尽管死,自有新人物出现来填补他们的遗缺,新人物的供给,并不能完全靠自然的保障(生殖),所以得添上人为的保障了(培育)。
【双系抚育】
一切制度的形式是人在一定的环境之内造下的,不变的并不是它的形式,而是人用它来满足的根本需要和满足时的效力原则。这是手段,同一个目的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达到。
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
【婚姻的确定】
人间的悲剧是人造的。
婚姻有关的法律、社会、以及宗教的制裁,在他们功能上说是相同的,都是在维持人类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抚育作用。
【内婚和外婚】
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能充分地尝到另外一个人的甘苦,感到另外一个人的休戚,想到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完全懂得另外一个人的语言。若是在我们感情身处,独到的领悟,能得到另外一个人的同情和欣赏,这个人是否完全懂得我们的意思且不说,已经是十分难得,我们要称他作知己;有了个知己,死也可以无憾。
在个人来讲,观念上的相同必须有相同的经验基础,感情上的相合必须有长期在一起的生活。这样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经验中才会获得高度的契合度。但从整个社会看,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谋生活,却是促进文化传布和进步的方法。
【夫妇的配合】
夫妇之间能否相处,在我看来,是决定于两方面;他们以往的历史里是否具有相互能了解的底子,和他们既已共同生活是否有相互熔合的意愿。前者是要靠社会的安排,后者是要靠两人的爱好。所以社会合理的安排和夫妇的恋爱史相成的。若是把恋爱训作两性无条件的吸引,把一切社会安排置之不顾的一往情深(这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社会事业),婚姻也必然是这种恋爱的坟墓了。真的坟墓里倒还安静,恋爱的坟墓里要求一个安静的生活也不可得的。
【父母的权力】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就是一个担子。我们长大了的人觉得在这世界上做事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须知这是从十多年种种不自由中挣得的自由。社会的桎梏并不是取消了,只是我们熟习了。在养成这套习惯时,种种不痛快,不自由的经历是免不了的。这里我们才感觉到权力。
【社会交替】
文化石社会创造出来使人类可以共同生活来满足个别需要的手段,文化是以社会力量来维持的生活方法。
但是现在我觉得单单推广生育节制的知识,并不见得能减少人口。人口众多是症候,而不是病源。除非中国农业里能采取别的动力,不依赖体力劳动,人口才能逐渐减少。
【世代参差】
我们传统亲属词汇中世代的记号是:高、曾、祖、父、子、孙、曾、玄、来、昆、仍、云。我们若把这一串名词分为两组,甲组:曾、来、仍;乙组:高、祖、去、昆、云;甲组是相通的,都是再生的意思;乙组都是距离的意思。综合起来说,一组是相亲,一组是相疏;一组是相近,一组是相远,也正是包含着世代交替的原则,隔代是相同的,接代是相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