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万法简史》 - 从男女讲起
- 睾酮基本上只有两种驱力,一种是fuck,一种是kill。因此雄性几乎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承受这种生物梦魇;这种事情女性很难想象。……更糟的是,男性有时会将这两种作用结合、混淆。想想看,干和杀联手,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 有人说催产素(oxytocin)是“关系剂”,会使女性产生很深的眷恋、联结感和爱意,想要拥抱和抚摸。
- 前者(睾酮)用于繁衍和生存,后者(催产素)有助于养育子女。……敏感先生这种男人……是近代才发明的东西。
- 话说回来,强调男人从一开始就在压迫女性的“压制理论”(imposition theory)所描绘的女性才可怕。因为你不可能坚强聪明,却又受人压迫。(其实男人不是沙猪,女人也不是绵羊)
- 意识演化的最高阶段(灵性阶段)…提到这个阶段,就得讲到Schelling, Hegel, Aurobindo…将演化视为Spirit-in-action或God-in-the-making是最恰当的。Spirit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开显(unfold),每次开显都更清楚地展示自己、了解自己。
- Ascending之道和Decending之道(两种试图领悟the Divine的途径)之间的仗至少打了两千年。在西方大概从Augustine(奥古斯丁)到Copernicus(哥白尼)期间,出现了彻底来世观的A之道。但当时代进入modernity和postmodernity之后,则看到另一波深远而彻底的逆转:A出局,D进场。
- 在D看来,所谓A或者超越,说好听点是误导世人,说难听点根本就是邪恶。
- 我们都知道纯粹的A非常的压抑、禁欲…它总是否定、轻视乃至压抑身体、感官、生命、地球、性等等;反之,D总是告诉我们,身体、性、地球、生命力、多元性里就可以找到Spirit,但D的局限在于,如果完全不讲超越,我们就会局限在感官上。这种“下行世界”叫做“平面世界”。(缺乏深度之意)
- 所谓“不二”(Nonduality)就是A和D的融合状态。(话说,我觉得“不二”在这里不是个好翻译,还不如说是“中观”呢)
- 三重身:anada(粗钝身),prana(妙身),maya-kosha(自性身)
- 我相信我们是受邀来觉醒为此一(演化超越)的过程的。我们内在的spirit受邀来产生self-conscious甚至supercouscious (超觉)…最后是recognition(证悟),全然与光辉的万有合一。……怎么样?是不是很疯狂?…有一天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已经与万物合一,时间消失了,时空变得永恒而无限。
- 科学唯物论者说整个宇宙不过是白吃说故事,绘声绘色却毫无意义。请告诉我,全世界的神秘家所说的那个故事,会比这个白吃说的故事疯狂吗?——这两个故事,哪一个听起来才是彻底疯狂的?
- 根据Jean Gebser, Pitirim Soroskin, Robert Bellah, Juergen Habermas, Michel Foucaul, Peter Berger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略述人类发展各时期的主要“世界观”,或许可以总结为5阶段: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存在期。
- 技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则是:游牧期foraging (父权)锄农业期horticultural (母权)犁农业期agrarian (父权)工业期 industrial (女权抬头)咨询期informational。(各时期有其相应的男女社会关系)
- 此外,犁农业技术也解放了另一批“男”人,使他们开始思考生命问题。…Karl Jasper称为“轴心期圣贤”(axial sages)。 轴心期即公元前7世纪前后,东西方相继产生一些圣贤,包括佛陀、老子、Parmennides、苏格拉底、柏拉图、Patanjali、孔子、Upanishads等。
- 没错他们都是男性。所以后现代世界的spiritual课题之一,就是以相关的女性形式来弥补和平衡这种男权趋向的精神修炼。
- modernity通常指从笛卡尔到洛克再到康德之间启蒙运动推动的种种事件,以及同一时期从神话世界观的封建犁农业到理性世界观的工业之间的技术发展。Postmodernity就最广义而言指的是整个后启蒙时代包括后工业时代的发展。
- 工业技术不再倚重男性体力而以中性的动力引擎代之,工业化之后不过一个世纪,就出现了第一次女性运动。Mary Wollstonecraft 1792 《女权辩白》(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
- 启蒙范式(Enlightenment paradigm)又叫做再现范式(representation paradism)*(这是我的翻译,不是胡的翻译): 一方面又自我(主体),另一方面有经验世界,为这世界画地图,就是有效的知识,如果这地图和经验世界吻合,就是真理。
- 所有启蒙理论家,不管属于整体论、原子论或中间派,都赞同再现范式。
- 后现代、后启蒙阵营认为启蒙主义的“自然之镜“观念非常无知。而从康德、叔本华、尼采、Dilthey、海德格尔、福柯一直到德里达等”后现代“理论家都曾经抨击过再现范式,说该范式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那个画地图的自我self考虑在内。
- 后现代最伟大的发现是:自我或世界都不是”既定“的,而是存在于具有历史及发展的脉络和背景中。
- ”这就是康德所谓哲学的哥白尼革命:不是世界创造了心,而是心创造了世界?“ 也不尽然,后来Hegel又加了一个重要论点,即心或主体”只有在被发展出来之后才能被理解“。这一论点某方面设定了所有后现代理论的基调。比如尼采把这一观点发展为谱系学genealogy——将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世界观追根朔源,最后证明该世界观非常狭隘、深受其历史情境所限。不管那一条路,后现代之路最后都通往尼采。
- 面对主体和世界都不是既定的这一发现,理论家在困惑的后现代景致里只能在两条路中择其一。最常走的路是极端的constructivisum,即”非既定“观的强势版本:世界既然不是既定的,所以你可以说它们全是主观看法,全是文化根据常常变化的口味”建构“出来的东西,无实质意义。……”凡事都是建构的“,这是后现代极端一派的咒语,认为任何文化的世界观都是主观的,都寄托于权力、偏见、各种'主义'。
- constructivisum的过于极端体现在:世界观并不完全是相对的、主观的、纯粹建构出来的。不管我们用什么字眼来说”钻石“”切割“”玻璃“,也不论我们在何种文化里发现这些东西,钻石就是能够切割玻璃。……建构主义立场若坚持到底,一定会自我挫败。…这一论点(”所有事物都是相对的、主观的“)本身却是绝对的、普世的—— 只有我拥有普世真理,你们这些笨蛋的真理都是相对的、被文化影响的!所有极端的多元文化后现代运动都潜藏着这种实行上的矛盾。他们的绝对真理说其实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最糟糕的精英主义。福柯也说自己早期的这种企图很”傲慢“,可惜美国一群他的追随者大多忽略了这一点。
- 极端建构论其实就是后现代版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隐匿难见的核心就是自恋:置真理于不顾,却代之以以理论家自居的自我。这就是美国大学的主流运动!
- 另一条路,是比较温和的建构论,常见的是发展建构论或进化建构论:Hegel, Marx, Nietsche, Heiddeger, Foucault, Habermas etc. 这种途径发现,世界和世界观并非是在既定的历史中发展的,所以他们研究世界观”真实的“历史,并将其视为部分受进化潮流约束的进化或发展模式,而非武断的主观见解。
- 笛卡尔二元论(Cartesian Dualism): 主体不属于世界。…而实际上主体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因此哲学课题并非只画清楚的地图、修正地图的偏差,而是要阐明思想无法偏离的世界的深层潮流是什么。
- 如果人的世界观已经从远古期发展到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及存在期,谁敢说以后不会有更高层次的世界观呢?……其实超理性正等待着我们。
- 这不表示”比较高级的“世界观就没有问题。其实正如钱币的两面,只要有超越的可能,就有压制的可能。…每一种新的世界观都会制造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就会制造新的问题。…这正是世界观的噩梦。
- 现代性…的成就很了不起,但一些反现代性的批评家虽然享尽现代性的好处,又没干什么事,却口口声声批评现代性,在我看来极端伪善。
- 可另一方面有些人轻率地推崇现代性,认定现代性是伟大的进步而忽略了有些问题十分棘手,是现代性从来没解决、也可能永不能解决的。
- 超越现代性,需要超越并包容现代性(理性与工业化)。…我们或可称之为sustainable rationality/ sustainable industry,既容纳又限制理性与供应业。
————————————————————————————————
为了我的ego,特挑选描述”人马“(centauer)的部分:
- ”人马“阶段是进化的第六个支点(前五个是:1 实体我的孵化 2 情感我的出生 3 概念我的出生 4 角色我的出生-生命的社会脚本 5世界中心的自我或成熟的自我),即6人马阶段的身心整合,又称为存在层(existential level)。到此阶段你开始能作”真实的自己“,不再盲信社会成规、角色、法则,不再是同族中心、社会中心的人,而是深入世界中心。不过,在这新的自由空间里,你一样会滑到:多元倾向的人文主义者就是这样。
- 虽然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但不表示完全没有优势观点。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这件事,不能阻碍某些观点永远相对优于其他观点!…但如果你忘了这一点,而一味关注观点的相对性,就会陷入无透视观(aperspectival)的疯狂状态,意志和判断力会开始麻痹。
- 当你想着”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好坏之分“,你就忽略了一个事实:这种立场本身已经显示出自己优于别种立场,即多元文化主义者常犯错误——他们通常会臣服于这一疯狂状态并立即贩卖给无知的学生。(注:的确是修行硬伤,非常容易落入的境地)
- 人马阶段的真我的特征之一:不再接受成规期的那种麻痹人心的慰藉,如齐克果(Kierkegaard)说,此时的自我已无法再靠近琐碎卑微的事来让自己安详,这种更真实、或更存在性的自我显现,是进化支点No.6的议题。
- (如海德格尔那样认识到要接受人的必朽和有限的)存在主义者又毕竟有一种阴郁气息,因为他们不认为人还有比这个阶段更高的意识领域,就卡在了这个世界观里。—— 你既未到达超个人层次,但也不再完全停留在个人层次,所以所有的个人领域都走味、严重失去意义。
- 有趣的是,从所有正统标准来看,人马本来应该很快乐、充实、喜悦的,他毕竟是完整、独立自主的自我。无论怎么看这个自我都应该随时露出笑容才对,但事实上这个自我不笑的时候比较多。它很不快乐。它完整、独立自主,却很悲伤。(你已尽情完成个人领域的一切,却觉得一切都是贫乏的)。对这样的灵魂来说,一切慰藉已经酸臭,这个世界在最高胜利的那一刻变得空洞乏味。
- 人马的下一阶段就是超个人/超意识领域(superconcious domain)。观照自我可以直通the Divine。一旦通达意识的最深处,就开始和无限感通。这个观照之我,通常称为Self, Witness, Pure Presence, Consciousness as such。这终极之我就是基督、佛陀、空性本身。
- 人马以后的支点:7通灵阶段(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强调这一通灵的深层自我,即生态-纯知-自性,但仍然是粗钝自我),8精微光明次元(濒死经验中的强烈内明,基督/天使/圣徒,佛陀的大乐身,荣格学派认为的Self原型经验 archetype)
- 荣格原型:人类心灵一些传承下来的基本意向,包括出生、母、父、阴影、智慧老人、恶作剧妖精、自我ego、animus&anima(男性和女性)等人类共通的经验。…荣格原型和神话原型的人格是有限的,举例而言,密宗大手印概括的超个人成长18阶段的次第非常详尽地描绘了高等意识或超个人意识的进化过程,而这十八阶段没有一个出现在典型神话中。不论宙斯、Hector还是小红帽,你在他们身上绝对找不到这种次第。
————————————————————————————————
回到男女
- Spirit的男性面貌:生之本能,Ascending/超越,突破而往上
S的女性面貌:死亡本能、慈悲,Dscending,轮回、关系、平等、恩慈、包容万有、在万有中追求太一
- 现代性难题的两个观点:A:Fichte (绝对自我,超越自然的自我)和D: Spinoza(生态自我,生态的绝对化)
- 此书从313页开始特别讲了Schelling.开篇是齐克果1841年的一封信里描绘谢林的演讲给他多大的鼓舞。
- 谢林坚定地认为我们不该退回到(自我和自然的)分裂之前,而是要往前超越自我和生态这两种自称为”绝对“的东西。……谢林的关键洞见:那个在至高的合一状态中自觉地实现自己的神,事实上就是呈现为整个进化过程里的那个spirit。
- 平面世界观通常认为因特网是全球性的所以使用它的意识也是全球性的。哎!人类大部分还是处在意识的前成规期和成规期,大部分还是自我、同族中心的。……如果纳粹现在还活着,一定爱死网络了。
以上。
- 有人说催产素(oxytocin)是“关系剂”,会使女性产生很深的眷恋、联结感和爱意,想要拥抱和抚摸。
- 前者(睾酮)用于繁衍和生存,后者(催产素)有助于养育子女。……敏感先生这种男人……是近代才发明的东西。
- 话说回来,强调男人从一开始就在压迫女性的“压制理论”(imposition theory)所描绘的女性才可怕。因为你不可能坚强聪明,却又受人压迫。(其实男人不是沙猪,女人也不是绵羊)
- 意识演化的最高阶段(灵性阶段)…提到这个阶段,就得讲到Schelling, Hegel, Aurobindo…将演化视为Spirit-in-action或God-in-the-making是最恰当的。Spirit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开显(unfold),每次开显都更清楚地展示自己、了解自己。
- Ascending之道和Decending之道(两种试图领悟the Divine的途径)之间的仗至少打了两千年。在西方大概从Augustine(奥古斯丁)到Copernicus(哥白尼)期间,出现了彻底来世观的A之道。但当时代进入modernity和postmodernity之后,则看到另一波深远而彻底的逆转:A出局,D进场。
- 在D看来,所谓A或者超越,说好听点是误导世人,说难听点根本就是邪恶。
- 我们都知道纯粹的A非常的压抑、禁欲…它总是否定、轻视乃至压抑身体、感官、生命、地球、性等等;反之,D总是告诉我们,身体、性、地球、生命力、多元性里就可以找到Spirit,但D的局限在于,如果完全不讲超越,我们就会局限在感官上。这种“下行世界”叫做“平面世界”。(缺乏深度之意)
- 所谓“不二”(Nonduality)就是A和D的融合状态。(话说,我觉得“不二”在这里不是个好翻译,还不如说是“中观”呢)
- 三重身:anada(粗钝身),prana(妙身),maya-kosha(自性身)
- 我相信我们是受邀来觉醒为此一(演化超越)的过程的。我们内在的spirit受邀来产生self-conscious甚至supercouscious (超觉)…最后是recognition(证悟),全然与光辉的万有合一。……怎么样?是不是很疯狂?…有一天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已经与万物合一,时间消失了,时空变得永恒而无限。
- 科学唯物论者说整个宇宙不过是白吃说故事,绘声绘色却毫无意义。请告诉我,全世界的神秘家所说的那个故事,会比这个白吃说的故事疯狂吗?——这两个故事,哪一个听起来才是彻底疯狂的?
- 根据Jean Gebser, Pitirim Soroskin, Robert Bellah, Juergen Habermas, Michel Foucaul, Peter Berger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略述人类发展各时期的主要“世界观”,或许可以总结为5阶段: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存在期。
- 技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则是:游牧期foraging (父权)锄农业期horticultural (母权)犁农业期agrarian (父权)工业期 industrial (女权抬头)咨询期informational。(各时期有其相应的男女社会关系)
- 此外,犁农业技术也解放了另一批“男”人,使他们开始思考生命问题。…Karl Jasper称为“轴心期圣贤”(axial sages)。 轴心期即公元前7世纪前后,东西方相继产生一些圣贤,包括佛陀、老子、Parmennides、苏格拉底、柏拉图、Patanjali、孔子、Upanishads等。
- 没错他们都是男性。所以后现代世界的spiritual课题之一,就是以相关的女性形式来弥补和平衡这种男权趋向的精神修炼。
- modernity通常指从笛卡尔到洛克再到康德之间启蒙运动推动的种种事件,以及同一时期从神话世界观的封建犁农业到理性世界观的工业之间的技术发展。Postmodernity就最广义而言指的是整个后启蒙时代包括后工业时代的发展。
- 工业技术不再倚重男性体力而以中性的动力引擎代之,工业化之后不过一个世纪,就出现了第一次女性运动。Mary Wollstonecraft 1792 《女权辩白》(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
- 启蒙范式(Enlightenment paradigm)又叫做再现范式(representation paradism)*(这是我的翻译,不是胡的翻译): 一方面又自我(主体),另一方面有经验世界,为这世界画地图,就是有效的知识,如果这地图和经验世界吻合,就是真理。
- 所有启蒙理论家,不管属于整体论、原子论或中间派,都赞同再现范式。
- 后现代、后启蒙阵营认为启蒙主义的“自然之镜“观念非常无知。而从康德、叔本华、尼采、Dilthey、海德格尔、福柯一直到德里达等”后现代“理论家都曾经抨击过再现范式,说该范式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那个画地图的自我self考虑在内。
- 后现代最伟大的发现是:自我或世界都不是”既定“的,而是存在于具有历史及发展的脉络和背景中。
- ”这就是康德所谓哲学的哥白尼革命:不是世界创造了心,而是心创造了世界?“ 也不尽然,后来Hegel又加了一个重要论点,即心或主体”只有在被发展出来之后才能被理解“。这一论点某方面设定了所有后现代理论的基调。比如尼采把这一观点发展为谱系学genealogy——将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世界观追根朔源,最后证明该世界观非常狭隘、深受其历史情境所限。不管那一条路,后现代之路最后都通往尼采。
- 面对主体和世界都不是既定的这一发现,理论家在困惑的后现代景致里只能在两条路中择其一。最常走的路是极端的constructivisum,即”非既定“观的强势版本:世界既然不是既定的,所以你可以说它们全是主观看法,全是文化根据常常变化的口味”建构“出来的东西,无实质意义。……”凡事都是建构的“,这是后现代极端一派的咒语,认为任何文化的世界观都是主观的,都寄托于权力、偏见、各种'主义'。
- constructivisum的过于极端体现在:世界观并不完全是相对的、主观的、纯粹建构出来的。不管我们用什么字眼来说”钻石“”切割“”玻璃“,也不论我们在何种文化里发现这些东西,钻石就是能够切割玻璃。……建构主义立场若坚持到底,一定会自我挫败。…这一论点(”所有事物都是相对的、主观的“)本身却是绝对的、普世的—— 只有我拥有普世真理,你们这些笨蛋的真理都是相对的、被文化影响的!所有极端的多元文化后现代运动都潜藏着这种实行上的矛盾。他们的绝对真理说其实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最糟糕的精英主义。福柯也说自己早期的这种企图很”傲慢“,可惜美国一群他的追随者大多忽略了这一点。
- 极端建构论其实就是后现代版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隐匿难见的核心就是自恋:置真理于不顾,却代之以以理论家自居的自我。这就是美国大学的主流运动!
- 另一条路,是比较温和的建构论,常见的是发展建构论或进化建构论:Hegel, Marx, Nietsche, Heiddeger, Foucault, Habermas etc. 这种途径发现,世界和世界观并非是在既定的历史中发展的,所以他们研究世界观”真实的“历史,并将其视为部分受进化潮流约束的进化或发展模式,而非武断的主观见解。
- 笛卡尔二元论(Cartesian Dualism): 主体不属于世界。…而实际上主体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因此哲学课题并非只画清楚的地图、修正地图的偏差,而是要阐明思想无法偏离的世界的深层潮流是什么。
- 如果人的世界观已经从远古期发展到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及存在期,谁敢说以后不会有更高层次的世界观呢?……其实超理性正等待着我们。
- 这不表示”比较高级的“世界观就没有问题。其实正如钱币的两面,只要有超越的可能,就有压制的可能。…每一种新的世界观都会制造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就会制造新的问题。…这正是世界观的噩梦。
- 现代性…的成就很了不起,但一些反现代性的批评家虽然享尽现代性的好处,又没干什么事,却口口声声批评现代性,在我看来极端伪善。
- 可另一方面有些人轻率地推崇现代性,认定现代性是伟大的进步而忽略了有些问题十分棘手,是现代性从来没解决、也可能永不能解决的。
- 超越现代性,需要超越并包容现代性(理性与工业化)。…我们或可称之为sustainable rationality/ sustainable industry,既容纳又限制理性与供应业。
————————————————————————————————
为了我的ego,特挑选描述”人马“(centauer)的部分:
- ”人马“阶段是进化的第六个支点(前五个是:1 实体我的孵化 2 情感我的出生 3 概念我的出生 4 角色我的出生-生命的社会脚本 5世界中心的自我或成熟的自我),即6人马阶段的身心整合,又称为存在层(existential level)。到此阶段你开始能作”真实的自己“,不再盲信社会成规、角色、法则,不再是同族中心、社会中心的人,而是深入世界中心。不过,在这新的自由空间里,你一样会滑到:多元倾向的人文主义者就是这样。
- 虽然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但不表示完全没有优势观点。所有观点都是相对的这件事,不能阻碍某些观点永远相对优于其他观点!…但如果你忘了这一点,而一味关注观点的相对性,就会陷入无透视观(aperspectival)的疯狂状态,意志和判断力会开始麻痹。
- 当你想着”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好坏之分“,你就忽略了一个事实:这种立场本身已经显示出自己优于别种立场,即多元文化主义者常犯错误——他们通常会臣服于这一疯狂状态并立即贩卖给无知的学生。(注:的确是修行硬伤,非常容易落入的境地)
- 人马阶段的真我的特征之一:不再接受成规期的那种麻痹人心的慰藉,如齐克果(Kierkegaard)说,此时的自我已无法再靠近琐碎卑微的事来让自己安详,这种更真实、或更存在性的自我显现,是进化支点No.6的议题。
- (如海德格尔那样认识到要接受人的必朽和有限的)存在主义者又毕竟有一种阴郁气息,因为他们不认为人还有比这个阶段更高的意识领域,就卡在了这个世界观里。—— 你既未到达超个人层次,但也不再完全停留在个人层次,所以所有的个人领域都走味、严重失去意义。
- 有趣的是,从所有正统标准来看,人马本来应该很快乐、充实、喜悦的,他毕竟是完整、独立自主的自我。无论怎么看这个自我都应该随时露出笑容才对,但事实上这个自我不笑的时候比较多。它很不快乐。它完整、独立自主,却很悲伤。(你已尽情完成个人领域的一切,却觉得一切都是贫乏的)。对这样的灵魂来说,一切慰藉已经酸臭,这个世界在最高胜利的那一刻变得空洞乏味。
- 人马的下一阶段就是超个人/超意识领域(superconcious domain)。观照自我可以直通the Divine。一旦通达意识的最深处,就开始和无限感通。这个观照之我,通常称为Self, Witness, Pure Presence, Consciousness as such。这终极之我就是基督、佛陀、空性本身。
- 人马以后的支点:7通灵阶段(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强调这一通灵的深层自我,即生态-纯知-自性,但仍然是粗钝自我),8精微光明次元(濒死经验中的强烈内明,基督/天使/圣徒,佛陀的大乐身,荣格学派认为的Self原型经验 archetype)
- 荣格原型:人类心灵一些传承下来的基本意向,包括出生、母、父、阴影、智慧老人、恶作剧妖精、自我ego、animus&anima(男性和女性)等人类共通的经验。…荣格原型和神话原型的人格是有限的,举例而言,密宗大手印概括的超个人成长18阶段的次第非常详尽地描绘了高等意识或超个人意识的进化过程,而这十八阶段没有一个出现在典型神话中。不论宙斯、Hector还是小红帽,你在他们身上绝对找不到这种次第。
————————————————————————————————
回到男女
- Spirit的男性面貌:生之本能,Ascending/超越,突破而往上
S的女性面貌:死亡本能、慈悲,Dscending,轮回、关系、平等、恩慈、包容万有、在万有中追求太一
- 现代性难题的两个观点:A:Fichte (绝对自我,超越自然的自我)和D: Spinoza(生态自我,生态的绝对化)
- 此书从313页开始特别讲了Schelling.开篇是齐克果1841年的一封信里描绘谢林的演讲给他多大的鼓舞。
- 谢林坚定地认为我们不该退回到(自我和自然的)分裂之前,而是要往前超越自我和生态这两种自称为”绝对“的东西。……谢林的关键洞见:那个在至高的合一状态中自觉地实现自己的神,事实上就是呈现为整个进化过程里的那个spirit。
- 平面世界观通常认为因特网是全球性的所以使用它的意识也是全球性的。哎!人类大部分还是处在意识的前成规期和成规期,大部分还是自我、同族中心的。……如果纳粹现在还活着,一定爱死网络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