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仲联文摘抄——著名散文选本——2009年3月31日
读钱仲联文摘抄——著名散文选本
读钱仲联文摘抄——著名散文选本
双百书生 2009年3月31日 4月1日抄
本文所指之“散文”,指明显区别于骈文的唐以来古文家所谓的“古文”或“古文辞”。
一、断代的散文选本
《元文类》七十卷 元 苏天爵 编选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 清 黄宗羲 编选
略
此类书按文章体裁分类。
《国朝文汇》二百卷 清 黄人 王文濡 编选
略
此类书按作家的时间先后排列文章。
此类选本,选择的标准,兼顾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兼顾少数代表作家和多数次要作家,尽可能网罗一代重要的作家作品在内。其特色是不拘泥于各种文章流派,而能展示一个朝代的散文风貌,读者阅之,不仅窥豹一斑,而且能鸟瞰全面。
此类书,重在“全”字,近于全集,非广泛深入研究者,个人觉得购买阅读意义不大,买来亦无处放置。
二、跨朝代按古文文体分类的选本
《文章正宗》二十卷 《续集》二十卷 宋 真德秀 编选
分“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类,诗赋不是散文,实只三类。“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选择标准既和以词藻为主的《文选》不同,也和《古文辞类纂》等以文为主者不同,其特色是贯彻了宋代程颐、朱熹等道学家的文论主张:“其体近乎古,其指近乎经”。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清 姚鼐 编选
跨代分类选本的典型。其类十三,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名、颂赞、辞赋、哀祭。选录标准,在于醇雅,由唐宋八家以溯战国秦汉,下以归有光、方苞、刘大櫆直继唐宋八家,此外名家,都不入选。经、子不入选。史部纪传志等不入选。谓“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全书贯彻了这种文论主张,体现了桐城派古文宗尚义法,辨析文体的特色。
《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卷 《简编》二卷 清 曾国藩 选
分类与姚选稍有不同,凡分两大门,共十一类。著述门包括论著、词赋、序跋三类,告语门包括诏令、奏议、书牍、哀祭四类,记载门包括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四类。是书的选文标准体现了湘乡派古文的特色,经、子、史传,以及极少数骈文都入选,大大补充了姚选的不足。
《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 黎庶昌 编选
黎是曾的弟子,选文标准,即是遵循其师说。其书前部分,即用曾书所选作补,并增加了篇数。后部分选清人古文,不同于王先谦选本的局限于桐城、阳湖两派,最后还选入曾门主要弟子如薛福成等人的作品,和曾选合看,便表现了湘乡派古文的宗旨。
《新古文辞类纂稿本》六十卷 蒋瑞藻 编选
跨及晚清和民国的作者,不限于一派,选择标准较宽,而不免于杂。但从这书中可以看到近百年左右的古文佳构,就是它的特色所在。
《涵芬楼古今文钞》一百卷 吴曾祺 编选
分类同姚选,但每一类中的细目繁多,古文的体裁,大致上完备了。入选文章的标准,也和姚选差不多,但作家作品却扩大到极大的范围。
《古今文综》 张相 编选
四十册,入选文章很精善,但骈散兼选,分类也与上述各书不同。不是单一的散文选本,它的特色,表现了持骈散不分论者的主张。
《古文辞类纂》一书可见此类书的典型,购买阅读意义最大,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比较易得。
三、专选大家名家的选本
《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 明 茅坤 编选
最早编八大家文选的是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书已不传。是书刻成已在明末。选录标准,一是依照文道合一的观点,一是明法度。特色是建立了八家的文统,由八家而上窥西汉作者,由西汉而上窥孔门文学之科。选文都有评语,注意于抑扬开阖、起伏照应的法则。这书原为举业而设,是初学的门径书。选录尚得繁简之中。
《唐宋十大家文录》五十一卷 清 储欣 编选
较前书,增添唐代的李翱、孙樵。标准与特色与茅选相去不远。
《唐宋文醇》五十二卷 清高宗 编选
选十家,与储选相同,但评语较少帖括气,还选录部分前人的评语。选文也较适当。托名高宗御选,实际是词臣们选定。
《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五十五卷 清 李祖陶 编选
所选为元好问、姚燧、吴澄、虞集、宋濂、王守仁、唐顺之、归有光八家,有圈点,有详评,标准特色与茅、储等选本相同。
《元明八大家古文选》十三卷 清 刘肇虞 编选
所选为虞集、揭徯斯、杨士奇、王守仁、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艾南英八家,家数与李选互有异同,编选标准与特色与以上诸书同一类型。
《三家文钞》三十二卷 清 宋荦 编选
选的是清初侯方域、魏禧、汪琬三家。“三家”之称,约定俗成。
此类书,以《唐宋八大家文钞》为典型。其余的书,以《唐宋八大家文钞》为宗,所选时代人物不同而已。不过各书中的评语是很好的阅读研究资料。
四、跨朝代的古文选本
《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清 徐乾学等 编选
清代的御定选本。
《古文约选》十卷 清 方苞代果亲王 编选
选得较精,评语也有分量,且常把古人文句改动,加上符号,大可启发读者。这是所有各种类型的选本中,此书独有的特色。
《古文观止》十二卷 清 吴楚才、吴调侯 编选
《古文眉诠》七十九卷 清 浦起龙 编选
《古文雅正》十四卷 清 蔡世远 编选
《续古文雅正》十四卷 清 林有希 编选
《观止》以下四种,是普及性的读本,都有评语,尤其《观止》一书,至今还在广泛流行,比较适合初学者阅读,入选的作者作品,大都是有影响的,从中展示了历代散文发展的轮廓。
《唐宋文举要》甲编八卷 高步瀛 编选
选篇精要,且有详细的评注,它是按桐城派标准编选的,颇具特色。
《观止》《唐宋文举要》较为易得,两书都有很多评注,对学习者帮助极大。
五、按散文风格分类的选本
《古文四象》 曾国藩
把姚鼐关于古文分为阳刚阴柔之说,具体到各种作品,而且分得更细致,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类。这在古文选本中,可以说唯此一家。
读钱仲联文摘抄——著名散文选本
双百书生 2009年3月31日 4月1日抄
本文所指之“散文”,指明显区别于骈文的唐以来古文家所谓的“古文”或“古文辞”。
一、断代的散文选本
《元文类》七十卷 元 苏天爵 编选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 清 黄宗羲 编选
略
此类书按文章体裁分类。
《国朝文汇》二百卷 清 黄人 王文濡 编选
略
此类书按作家的时间先后排列文章。
此类选本,选择的标准,兼顾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兼顾少数代表作家和多数次要作家,尽可能网罗一代重要的作家作品在内。其特色是不拘泥于各种文章流派,而能展示一个朝代的散文风貌,读者阅之,不仅窥豹一斑,而且能鸟瞰全面。
此类书,重在“全”字,近于全集,非广泛深入研究者,个人觉得购买阅读意义不大,买来亦无处放置。
二、跨朝代按古文文体分类的选本
《文章正宗》二十卷 《续集》二十卷 宋 真德秀 编选
分“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类,诗赋不是散文,实只三类。“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选择标准既和以词藻为主的《文选》不同,也和《古文辞类纂》等以文为主者不同,其特色是贯彻了宋代程颐、朱熹等道学家的文论主张:“其体近乎古,其指近乎经”。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清 姚鼐 编选
跨代分类选本的典型。其类十三,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名、颂赞、辞赋、哀祭。选录标准,在于醇雅,由唐宋八家以溯战国秦汉,下以归有光、方苞、刘大櫆直继唐宋八家,此外名家,都不入选。经、子不入选。史部纪传志等不入选。谓“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全书贯彻了这种文论主张,体现了桐城派古文宗尚义法,辨析文体的特色。
《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卷 《简编》二卷 清 曾国藩 选
分类与姚选稍有不同,凡分两大门,共十一类。著述门包括论著、词赋、序跋三类,告语门包括诏令、奏议、书牍、哀祭四类,记载门包括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四类。是书的选文标准体现了湘乡派古文的特色,经、子、史传,以及极少数骈文都入选,大大补充了姚选的不足。
《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 黎庶昌 编选
黎是曾的弟子,选文标准,即是遵循其师说。其书前部分,即用曾书所选作补,并增加了篇数。后部分选清人古文,不同于王先谦选本的局限于桐城、阳湖两派,最后还选入曾门主要弟子如薛福成等人的作品,和曾选合看,便表现了湘乡派古文的宗旨。
《新古文辞类纂稿本》六十卷 蒋瑞藻 编选
跨及晚清和民国的作者,不限于一派,选择标准较宽,而不免于杂。但从这书中可以看到近百年左右的古文佳构,就是它的特色所在。
《涵芬楼古今文钞》一百卷 吴曾祺 编选
分类同姚选,但每一类中的细目繁多,古文的体裁,大致上完备了。入选文章的标准,也和姚选差不多,但作家作品却扩大到极大的范围。
《古今文综》 张相 编选
四十册,入选文章很精善,但骈散兼选,分类也与上述各书不同。不是单一的散文选本,它的特色,表现了持骈散不分论者的主张。
《古文辞类纂》一书可见此类书的典型,购买阅读意义最大,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比较易得。
三、专选大家名家的选本
《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 明 茅坤 编选
最早编八大家文选的是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书已不传。是书刻成已在明末。选录标准,一是依照文道合一的观点,一是明法度。特色是建立了八家的文统,由八家而上窥西汉作者,由西汉而上窥孔门文学之科。选文都有评语,注意于抑扬开阖、起伏照应的法则。这书原为举业而设,是初学的门径书。选录尚得繁简之中。
《唐宋十大家文录》五十一卷 清 储欣 编选
较前书,增添唐代的李翱、孙樵。标准与特色与茅选相去不远。
《唐宋文醇》五十二卷 清高宗 编选
选十家,与储选相同,但评语较少帖括气,还选录部分前人的评语。选文也较适当。托名高宗御选,实际是词臣们选定。
《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五十五卷 清 李祖陶 编选
所选为元好问、姚燧、吴澄、虞集、宋濂、王守仁、唐顺之、归有光八家,有圈点,有详评,标准特色与茅、储等选本相同。
《元明八大家古文选》十三卷 清 刘肇虞 编选
所选为虞集、揭徯斯、杨士奇、王守仁、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艾南英八家,家数与李选互有异同,编选标准与特色与以上诸书同一类型。
《三家文钞》三十二卷 清 宋荦 编选
选的是清初侯方域、魏禧、汪琬三家。“三家”之称,约定俗成。
此类书,以《唐宋八大家文钞》为典型。其余的书,以《唐宋八大家文钞》为宗,所选时代人物不同而已。不过各书中的评语是很好的阅读研究资料。
四、跨朝代的古文选本
《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清 徐乾学等 编选
清代的御定选本。
《古文约选》十卷 清 方苞代果亲王 编选
选得较精,评语也有分量,且常把古人文句改动,加上符号,大可启发读者。这是所有各种类型的选本中,此书独有的特色。
《古文观止》十二卷 清 吴楚才、吴调侯 编选
《古文眉诠》七十九卷 清 浦起龙 编选
《古文雅正》十四卷 清 蔡世远 编选
《续古文雅正》十四卷 清 林有希 编选
《观止》以下四种,是普及性的读本,都有评语,尤其《观止》一书,至今还在广泛流行,比较适合初学者阅读,入选的作者作品,大都是有影响的,从中展示了历代散文发展的轮廓。
《唐宋文举要》甲编八卷 高步瀛 编选
选篇精要,且有详细的评注,它是按桐城派标准编选的,颇具特色。
《观止》《唐宋文举要》较为易得,两书都有很多评注,对学习者帮助极大。
五、按散文风格分类的选本
《古文四象》 曾国藩
把姚鼐关于古文分为阳刚阴柔之说,具体到各种作品,而且分得更细致,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类。这在古文选本中,可以说唯此一家。
-
低配方鴻漸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24 21: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