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社交网络
记得中学时做过一篇阅读理解,叫《波兹曼的诅咒》,那个时候IPHONE还没有出现,更不用说微博还有微信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无法理解“娱乐至死”所要表达的东西,我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在做不完的考卷中寻找快感,于是那篇阅读理解以全军覆没而不了了之。
尽管我不止一次发誓说,再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自砍双手,但直到刚才,我还在用这双早该被砍掉的手又刷了一遍微博。大多数情况下,微博或者微信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有意义的信息,然而每有空闲总是不自觉地点开,我一开始将其自嘲为“习惯的力量”,而后想想其症因归根结底是孤独。
孤独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由此催生出爱情和友情等等一系列东西用尽一生来填补孤独。然而在这里我不想谈论孤独,谈论孤独会让人绝望。
我想说的是社交网络。
有时候和一群人出去吃饭,在饥肠辘辘中等着饭菜终于上齐,准备大快朵颐一番的时候,总会有这么一两个人大喊一声“等等!我先拍个照”,拍完菜还不算,还要大家一起合照,于是我配合着摆出一副“饭菜真可口,我们玩得很开心的”样子完成了她们的作品。片刻后,我的照片出现在别人的社交网络中,点赞狗和吃货们的评论接踵而至,但大概只有我看到自己的剪刀手忘了竖起食指。
由此大概你也可以想见,为什么在社交网络中,别人的生活总是那么美好。
这种完美社交让人们不断的想去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在接受他人虚假快乐的同时,伪装自己快乐的表象,从而满足自己被关注和被尊重的需求。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事实上,他人却并不关心,大多数时候人们的交流不过是自说自话。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那些在社交网络上真正想分享自己快乐的人,然而悲剧的是,这样的快乐反而使受众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落差,在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幸福感一再降低。
从WEB1.0到WEB3.0,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让交流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但我们却比任何时候更加孤独、更加不快乐。社交网络的繁荣掩盖了一个事实:虚拟交流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机器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社交网络给了我们选择的空间,事实上却剥夺了我们交流与独处的快乐。
尽管如此,在面对这一切时,你却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我发誓,再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自砍双手。
尽管我不止一次发誓说,再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自砍双手,但直到刚才,我还在用这双早该被砍掉的手又刷了一遍微博。大多数情况下,微博或者微信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有意义的信息,然而每有空闲总是不自觉地点开,我一开始将其自嘲为“习惯的力量”,而后想想其症因归根结底是孤独。
孤独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由此催生出爱情和友情等等一系列东西用尽一生来填补孤独。然而在这里我不想谈论孤独,谈论孤独会让人绝望。
我想说的是社交网络。
有时候和一群人出去吃饭,在饥肠辘辘中等着饭菜终于上齐,准备大快朵颐一番的时候,总会有这么一两个人大喊一声“等等!我先拍个照”,拍完菜还不算,还要大家一起合照,于是我配合着摆出一副“饭菜真可口,我们玩得很开心的”样子完成了她们的作品。片刻后,我的照片出现在别人的社交网络中,点赞狗和吃货们的评论接踵而至,但大概只有我看到自己的剪刀手忘了竖起食指。
由此大概你也可以想见,为什么在社交网络中,别人的生活总是那么美好。
这种完美社交让人们不断的想去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在接受他人虚假快乐的同时,伪装自己快乐的表象,从而满足自己被关注和被尊重的需求。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事实上,他人却并不关心,大多数时候人们的交流不过是自说自话。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那些在社交网络上真正想分享自己快乐的人,然而悲剧的是,这样的快乐反而使受众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落差,在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幸福感一再降低。
从WEB1.0到WEB3.0,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让交流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但我们却比任何时候更加孤独、更加不快乐。社交网络的繁荣掩盖了一个事实:虚拟交流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机器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社交网络给了我们选择的空间,事实上却剥夺了我们交流与独处的快乐。
尽管如此,在面对这一切时,你却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我发誓,再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自砍双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