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與魯實先 - 周運
![]() |
陳垣1945年11月1日致信魯實先說:「實先先生,久不得國內外學術消息,即日閱報知伯希和先生逝世,為之不懌竟日。忽有人叩門遞到由尊處寄來吾家子展先生《龜曆歌》。讀畢,精神為之復振,始知正朔果在江南,王景略之言不虛也。失一伯希和,得一魯實先,差可相慰,且未論其是非,而先論其精神,白虎石渠之辯持,再興於今日,何幸如之。」此信北京三聯版《陳垣往來書信集》(增訂本)失收。1944年10月魯實先寫過《陳氏〈中西回史日曆〉訂誤》一文為陳垣的《中西回史日曆》糾錯,因而陳垣想和魯實先結識,魯才會把駁傅斯年《殷曆譜》序的文字和陳子展的《龜曆歌》寄給他。
此事還要從1945年說起,傅斯年給董作賓的《殷曆譜》作序說:「此書一出,治學之士將俱以為盡善乎?……彥堂之甲骨學並世所尊,後生初學,若不挺身以沽勇,何術自見。」沒想傅斯年這幾句話鬧出了公案。傅的這篇序文刊於7月16日重慶《大公報》。復旦大學教授魯實先見到傅文後認為:「《殷曆譜》乃董氏畢生精力所萃,傅斯年為之作序,憑為誇耀,以為世無譏評其說者。」因而開始寫《斥傅斯年〈殷曆譜序〉之謬》,到7月25日脫稿並於8月26日刊於重慶《新蜀報》蜀雅第十一期。魯又於9月11日寫成《殷曆譜糾譑》初稿。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子展10月20日為魯文作《龜曆歌》,並於11月23日和24日分上下篇刊於上海《立報》。傅的序文和魯的反駁,加上陳的《龜曆歌》把這場風波放大了。
考古學家徐炳昶(旭生)在1945年10月13日給董作賓信中說,傅斯年為《殷曆譜》作序,「態度實不甚佳,『後生小子,不挺身沽勇』,實係佳事,身為最高學術機關之首長,當鼓勵之,不當壓抑之。孟真此序頗有壓抑『後生小子』之嫌疑,以致引起魯實先之激烈反動。魯君雖態度更壞,然亦孟真有以致之。」徐旭生評論最公允,對傅、魯都沒有回護。
魯實先11月18日給陳垣覆函:「奉損書,煨承獎飾,至為慚感。所以有糾譑之作者,正以彼輩出言悖謬,其形於言語者,較之見於文字者為多,故不惜反唇相譏也。不然,實何以至此。」方豪11月7日致信陳垣:「月前實先兄《殷曆譜糾譑》稿成,子展兄為長歌以賀,晚於曆學未曾窺其門徑,但囑實先兄俟其書印就後送請諟正,實先乃先以長歌寄呈。」又在11月20日致函陳垣:「魯實先君一文,渠云今日將親函寄奉。魯君甫逾而立,頗用功,惟所學殊窄,性亦狂妄。蒙渠不棄,以晚為好友,兩年來時時勸導,已進步多矣。」看來陳垣和魯實先的通信是方豪居中介紹的。對於魯、傅的糾紛,估計方豪未必贊同,所以對魯已多所警策、勸導了。而陳垣對此事,完全出於公心,希望雙方可以開誠布公地討論學術,有「白虎石渠之辨持,再興於今日」之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