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十部港产商业片
02-03-03
1.《鼓手》(张国荣主演;电影)
我看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产电影,那是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此片算是张国荣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励志的青春片。当时的我正植青春期,加上痴迷于粤语歌曲,所以被深深打动,从此看电影也成了我至今最大的爱好。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后来又去影院重温了《鼓手》数遍(因为里面的歌也很好听)。而每次看完时,都会感觉一丝哀愁。品尝着年少青春的淡淡苦涩,人也变的多愁善感了。
2.《英雄本色I》(录象带)
这部影片让我记住了吴宇森和徐克,发哥自然也成了我的偶像。看这部影片前期望值很高,但它一点都没让我失望。影片的主题歌《当年情》以前一直不是很喜欢,可到片子结尾歌声响起时,自己眼泪差点儿掉下来。
3.《赌神I—还我至尊》(录象带)
我一直认为<赌神I>是香港八十年代最成功的商业片典范, 几乎揉合了港片擅长的所有娱乐元素,也是我最喜欢的王晶作品。 不仅发挥了发哥的演技, 连刘德华演的小刀也都那么可爱(以前还老嫉妒他长得比我帅)。虽然后来周星驰另辟蹊径的无厘头成了港片的代表,但我更怀念八十年代香港主流电影。
4.《旺角的卡门》(录象带)
我看的王家卫的第一部影片,那时并不知道他。初看时,也并没有特别喜欢,只是觉得跟平时看的黑帮片不太一样。后来偶然的情况下,又重温了两遍,才慢慢咂摸出滋味来。王家卫很重视细节,人物也都很敏感。跟他以后的作品比较,这部电影算不上引人注目,但却是我所钟爱的。特别值得一提,这部影片还让张曼玉从花瓶变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5.《黄飞鸿II—男儿当自强》(电影)
整部影片的动作设计和场面,都是绝对经典,让人看得酣畅痛快。影片中的中西方思想的碰撞,复杂动荡的历史背景和广东的地域文化都给人深刻的印象。加上电影的极佳效果,影片快结束时,真是恋恋不舍,这种感觉也是久违了。李连杰是我特别欣赏的演员,有独特的气质,很感谢徐克的〈黄飞鸿〉给了他演艺事业的第二个春天,也要感谢我亲戚,送我的影城内部观摩票。
6.《东方不败—笑傲江湖II》(录象带)
改编自金庸小说的影视作品中,我唯一喜欢的一部。其人物剧情的“篡改”恐怕也是最“离谱”的了。程小东的唯美的武打设计,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朗朗上口的“沧海笑”使这部片当之无愧成为新武侠片的代表作。这好象是我大学里唯一的一部独自去看的片子,我还一下子迷上了男装造型的林青霞,当时甚至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性取向有了变化。
7.《大话西游I,II》 (电影)
这部片子其实不该再多说什么了。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电影。当时有朋友看了〈月光宝盒〉录象,说情节很乱。我因为暑假在家无聊,还是去看了电影。由于电影的音画效果好,我觉得影片并不乱,而且很搞笑。当时就特别想看第二集,可是档期已基本结束了。好不容易找到一所二线的影院还在上映,大老远赶去。没想到第二集竟变得那么感人,看到城楼夕阳武士那场戏时,很多不耐烦的观众已起身离场,我一个人坐到了前排,感动得只想流泪。就像紫霞相信她心爱的人会来找她一样,我一直坚信这部影片会红。可现在〈大话〉红成这情形,也是出乎人的意料。我只是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啊!
8.《破坏之王》 (周星驰主演;录象带)
提到这部影片,是因为它改变了我对周星驰的看法。以前看〈逃学威龙〉,〈鹿鼎记〉什么的,连我这么浅薄的人都觉得太俗了。而在〈破〉片里,一贯牛逼的星爷成了地道的送外卖的“懦夫”—何银水。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充满了小人物的懦弱,无奈和辛酸,而最终成为抱得美人归的破坏之王,这让我的心理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话说回来,如果先看了〈国产零零漆〉,我最早接受的周星驰恐怕就变成那个边卖猪肉边喝洋酒的沧桑汉子了。
9.《甜蜜蜜》(录象带)
毕业以后回南京和两个同学一起看的片子。一直觉得文艺片的剧情很难编,总难跳出俗套。〈甜〉片很特别,两个不同理想背景的人在香港这个特殊的地方结识,从开始的为寂寞互相取暖,到最后因为邓丽君的歌声走到一起,给人很温馨的感觉。导演,编剧,演员,音乐和影片的格调都很棒。借带子时,同学还很诧异我怎么会租黎明的片子。而在还片的路上,我们三个已是一同哼起了那首“甜蜜蜜”。
10.《奇迹》(成龙主演;录象带)
此片有一些凑数之嫌,但想到成龙诸部影片都能保持一定的水准,在港星中也是独一无二了。所以选了一部我最喜欢的成龙电影—〈奇迹〉,由成龙自导自演,也应该是他最下功夫的一部电影。还是喜欢他80年代的影片,有人情味。
以上十部影片(有些看得是录象),没有一部是看的VCD,所以都有些年了。影片的另一个共同点是都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我是个俗人儿,什么片子票房好就喜欢看什么,而我喜欢看的,票房也都挺好。一直把电影当成是娱乐和消遣,人生苦短,而影院就是我白日做梦的地方。这么说可能对电影有些不敬。人总得提高,希望有天我能学会欣赏那些艺术电影,不过没准儿那时我也变得更加痛苦了。
1.《鼓手》(张国荣主演;电影)
我看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产电影,那是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此片算是张国荣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励志的青春片。当时的我正植青春期,加上痴迷于粤语歌曲,所以被深深打动,从此看电影也成了我至今最大的爱好。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后来又去影院重温了《鼓手》数遍(因为里面的歌也很好听)。而每次看完时,都会感觉一丝哀愁。品尝着年少青春的淡淡苦涩,人也变的多愁善感了。
2.《英雄本色I》(录象带)
这部影片让我记住了吴宇森和徐克,发哥自然也成了我的偶像。看这部影片前期望值很高,但它一点都没让我失望。影片的主题歌《当年情》以前一直不是很喜欢,可到片子结尾歌声响起时,自己眼泪差点儿掉下来。
3.《赌神I—还我至尊》(录象带)
我一直认为<赌神I>是香港八十年代最成功的商业片典范, 几乎揉合了港片擅长的所有娱乐元素,也是我最喜欢的王晶作品。 不仅发挥了发哥的演技, 连刘德华演的小刀也都那么可爱(以前还老嫉妒他长得比我帅)。虽然后来周星驰另辟蹊径的无厘头成了港片的代表,但我更怀念八十年代香港主流电影。
4.《旺角的卡门》(录象带)
我看的王家卫的第一部影片,那时并不知道他。初看时,也并没有特别喜欢,只是觉得跟平时看的黑帮片不太一样。后来偶然的情况下,又重温了两遍,才慢慢咂摸出滋味来。王家卫很重视细节,人物也都很敏感。跟他以后的作品比较,这部电影算不上引人注目,但却是我所钟爱的。特别值得一提,这部影片还让张曼玉从花瓶变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5.《黄飞鸿II—男儿当自强》(电影)
整部影片的动作设计和场面,都是绝对经典,让人看得酣畅痛快。影片中的中西方思想的碰撞,复杂动荡的历史背景和广东的地域文化都给人深刻的印象。加上电影的极佳效果,影片快结束时,真是恋恋不舍,这种感觉也是久违了。李连杰是我特别欣赏的演员,有独特的气质,很感谢徐克的〈黄飞鸿〉给了他演艺事业的第二个春天,也要感谢我亲戚,送我的影城内部观摩票。
6.《东方不败—笑傲江湖II》(录象带)
改编自金庸小说的影视作品中,我唯一喜欢的一部。其人物剧情的“篡改”恐怕也是最“离谱”的了。程小东的唯美的武打设计,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朗朗上口的“沧海笑”使这部片当之无愧成为新武侠片的代表作。这好象是我大学里唯一的一部独自去看的片子,我还一下子迷上了男装造型的林青霞,当时甚至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性取向有了变化。
7.《大话西游I,II》 (电影)
这部片子其实不该再多说什么了。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电影。当时有朋友看了〈月光宝盒〉录象,说情节很乱。我因为暑假在家无聊,还是去看了电影。由于电影的音画效果好,我觉得影片并不乱,而且很搞笑。当时就特别想看第二集,可是档期已基本结束了。好不容易找到一所二线的影院还在上映,大老远赶去。没想到第二集竟变得那么感人,看到城楼夕阳武士那场戏时,很多不耐烦的观众已起身离场,我一个人坐到了前排,感动得只想流泪。就像紫霞相信她心爱的人会来找她一样,我一直坚信这部影片会红。可现在〈大话〉红成这情形,也是出乎人的意料。我只是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啊!
8.《破坏之王》 (周星驰主演;录象带)
提到这部影片,是因为它改变了我对周星驰的看法。以前看〈逃学威龙〉,〈鹿鼎记〉什么的,连我这么浅薄的人都觉得太俗了。而在〈破〉片里,一贯牛逼的星爷成了地道的送外卖的“懦夫”—何银水。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充满了小人物的懦弱,无奈和辛酸,而最终成为抱得美人归的破坏之王,这让我的心理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话说回来,如果先看了〈国产零零漆〉,我最早接受的周星驰恐怕就变成那个边卖猪肉边喝洋酒的沧桑汉子了。
9.《甜蜜蜜》(录象带)
毕业以后回南京和两个同学一起看的片子。一直觉得文艺片的剧情很难编,总难跳出俗套。〈甜〉片很特别,两个不同理想背景的人在香港这个特殊的地方结识,从开始的为寂寞互相取暖,到最后因为邓丽君的歌声走到一起,给人很温馨的感觉。导演,编剧,演员,音乐和影片的格调都很棒。借带子时,同学还很诧异我怎么会租黎明的片子。而在还片的路上,我们三个已是一同哼起了那首“甜蜜蜜”。
10.《奇迹》(成龙主演;录象带)
此片有一些凑数之嫌,但想到成龙诸部影片都能保持一定的水准,在港星中也是独一无二了。所以选了一部我最喜欢的成龙电影—〈奇迹〉,由成龙自导自演,也应该是他最下功夫的一部电影。还是喜欢他80年代的影片,有人情味。
以上十部影片(有些看得是录象),没有一部是看的VCD,所以都有些年了。影片的另一个共同点是都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我是个俗人儿,什么片子票房好就喜欢看什么,而我喜欢看的,票房也都挺好。一直把电影当成是娱乐和消遣,人生苦短,而影院就是我白日做梦的地方。这么说可能对电影有些不敬。人总得提高,希望有天我能学会欣赏那些艺术电影,不过没准儿那时我也变得更加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