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人与旁观者
看完《辩护人》之后 心里面那股正义和求真 原本像沉在幽深的湖底 一下子被这部电影的石头打中了 激起了重重的水花。
我已经当旁观者很久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那个喜欢出头 主动帮人 想当一个善良乐观正直的自己 已经慢慢不见了。
在小学的时候 特别讨厌老师偏袒自己的孩子 特别讨厌老师的孩子在学校自以为是享有特权 所以在那个孩子作弊的时候当着她老爸的面揭发她。
在小学的时候 是班里的劳动委员 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爱管 别人不轮值了不交作业了欺负同学了都要管 班长只要想徇私一点点也不行 样样事都认真固执 结果以往只有班长和副班长才能评上的“优秀班干部”的称号颁给了我 名副其实 连我自己也觉得。
在中学的时候 优秀的人太多显得自己并不特别 还有受了偶像剧的影响吧 想做一个善良的人 于是低调沉默了一些但很爱帮助别人 人缘也很好 即使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职位 但在全班选“十佳学生”(每个班一个名额)的时候 打败了老师的宠儿们全班第一的学生和温和的班长 当老师私下找我谈话忧心地说以我的成绩和职位可能选不上“全校十佳”的时候还叹气了一下 那时觉得特别屈辱 才慢慢开始认真读书。
初中毕业之后 到了高中才知道自己很不擅长与人交往 静静地好像被淹没掉一样 会有朋友是因为有以前的同学 比我开朗的人也为我带来了更多的朋友
也许是从那时开始变成一个旁观者 也许是因为之前管的有点累。
大学的时候 与其说是不能参与其中 更多的是那种漠不关心
以前看到认识的人有困难需要帮助而不能帮忙的时候 会很替他们担忧
后来只是很平淡地关心后续发展 而没有帮忙的念头
广州妹也经常灌输给我不用太善良的念头 因为善良的后果有时是无尽的心烦和没有必要的麻烦
于是我理所当然地当一个旁观者。理所当然地得过且过 耍点小聪明混日子。
我看的书越来越少 学习的心越来越不安分 一直在安慰自己没什么的 正常人都会这么做
但真正的平庸有时又觉得不甘心和愧疚 于是有时会矛盾地失眠 头痛
说回《辩护人》吧。
让我觉得好看 首先这是基于一个历史事实而拍出的电影
“釜林”事件是真的 政治敏感是一定的
有着自杀身亡的总统背景的主人公是令人好奇的
这部电影在这样的准备下早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宋康昊是个厉害的人 眼光和演技一样精准的人
我一直觉得他是韩国的“梁朝伟” 同样是以魅力取胜的男人 越看他的电影越喜欢他
贫穷出身自卑的主人公 原本只是打算安稳赚钱的主人公
还好遇到一个好心的老板娘和一个明白事理的前辈和同学
对社会不公不闻不问对示威游行嗤之以鼻的宋律师
也终于决定要把麻烦揽上身
那份固执的“决不放弃”是他以前成功的原因 也是他现在伸张正义的决心
林时完饰演的青涩而有理想单纯的学生 对主人公有恩的老板娘的孩子 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真是很可怜
连初恋也没有被阿姨们挑逗呵护的花少年 反驳以卵击石理论的坚定的少年
看着他被残忍的拷打逼供精神崩溃的样子真的很痛心
尤其是想到这是真实事件时候更加震惊与愤怒
1981年的韩国还有一个独裁的统治者
以“预防犯罪”的信念而制造出莫须有罪名扣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无情盲目的“爱国者”警察
以减刑为目的而不去洗脱当事人罪名的辩护人律师和审判法庭
被控制而不能发声的国内媒体
收到威胁的家人和推掉荣誉财富的机会
这些矛盾都成为了电影精彩的地方 看着紧张 痛心而过瘾
原本反驳到检察官和官方证人无言的时候却被媒体报道胡乱发言而受到群众的误解
原本申请到犯罪的警察作证却无可奈何
原本到了最后 决定性的证人出现 对方恐慌的神情让我以为事情要圆满结束
但在最后却以荒繆又匆忙的借口而证言无效 最终还是得到了不公平的审判
历史是这样的 没有改变。
历史是真实的 没有感情。
电影最后很是让人意外和动容。
大家都愿意成为辩护人 大家都选择参与和面对 大家都选择清醒的站出来。
一个幕后花絮是值得关注的:电影公映两个月后,釜山地方法院2014年2月13日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宣布被告没有对国家的安全和自由民主主义基本秩序造成危害,因此改判被告人无罪。
虽然“事后补救”的做法让人觉得好笑 但是这样的进步也让人欣喜。
而被指原型是韩国总统卢武铉的主人公 在电影里面的故事反而没有真人精彩
后来变成了“人权律师”的卢武铉成为了总统
主张近民 和平 清廉的总统在下台之后却还是陷入“家人贪污”的事件
最后更是选择了自杀。
我不知韩国人民是相信他本人没有贪污还是原谅他贪污
不然也不会几十万人为他送行 一直悼念他。
我有点想起我们的朱镕基总理 一直反腐而直言的我们的清廉的总理
但是在位的政策却不尽让人满意的总理
与卢武铉有点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 我们的总理看的更开一些 也活的更久一些
《辩护人》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 不是共鸣 而是唤醒
应该主动去关心国家大事和生活小事的我 而不只是为自己活着的自己
应该主动去学习让自己活得更充实的我 而不是单纯活着混日子等死的自己
应该多去与人交往认识到更多更好的人的我 而不是害怕认识到不好的人惹上麻烦而逃避交际的自己
也许生活应该改变。
我已经当旁观者很久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那个喜欢出头 主动帮人 想当一个善良乐观正直的自己 已经慢慢不见了。
在小学的时候 特别讨厌老师偏袒自己的孩子 特别讨厌老师的孩子在学校自以为是享有特权 所以在那个孩子作弊的时候当着她老爸的面揭发她。
在小学的时候 是班里的劳动委员 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爱管 别人不轮值了不交作业了欺负同学了都要管 班长只要想徇私一点点也不行 样样事都认真固执 结果以往只有班长和副班长才能评上的“优秀班干部”的称号颁给了我 名副其实 连我自己也觉得。
在中学的时候 优秀的人太多显得自己并不特别 还有受了偶像剧的影响吧 想做一个善良的人 于是低调沉默了一些但很爱帮助别人 人缘也很好 即使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职位 但在全班选“十佳学生”(每个班一个名额)的时候 打败了老师的宠儿们全班第一的学生和温和的班长 当老师私下找我谈话忧心地说以我的成绩和职位可能选不上“全校十佳”的时候还叹气了一下 那时觉得特别屈辱 才慢慢开始认真读书。
初中毕业之后 到了高中才知道自己很不擅长与人交往 静静地好像被淹没掉一样 会有朋友是因为有以前的同学 比我开朗的人也为我带来了更多的朋友
也许是从那时开始变成一个旁观者 也许是因为之前管的有点累。
大学的时候 与其说是不能参与其中 更多的是那种漠不关心
以前看到认识的人有困难需要帮助而不能帮忙的时候 会很替他们担忧
后来只是很平淡地关心后续发展 而没有帮忙的念头
广州妹也经常灌输给我不用太善良的念头 因为善良的后果有时是无尽的心烦和没有必要的麻烦
于是我理所当然地当一个旁观者。理所当然地得过且过 耍点小聪明混日子。
我看的书越来越少 学习的心越来越不安分 一直在安慰自己没什么的 正常人都会这么做
但真正的平庸有时又觉得不甘心和愧疚 于是有时会矛盾地失眠 头痛
说回《辩护人》吧。
让我觉得好看 首先这是基于一个历史事实而拍出的电影
“釜林”事件是真的 政治敏感是一定的
有着自杀身亡的总统背景的主人公是令人好奇的
这部电影在这样的准备下早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宋康昊是个厉害的人 眼光和演技一样精准的人
我一直觉得他是韩国的“梁朝伟” 同样是以魅力取胜的男人 越看他的电影越喜欢他
贫穷出身自卑的主人公 原本只是打算安稳赚钱的主人公
还好遇到一个好心的老板娘和一个明白事理的前辈和同学
对社会不公不闻不问对示威游行嗤之以鼻的宋律师
也终于决定要把麻烦揽上身
那份固执的“决不放弃”是他以前成功的原因 也是他现在伸张正义的决心
林时完饰演的青涩而有理想单纯的学生 对主人公有恩的老板娘的孩子 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真是很可怜
连初恋也没有被阿姨们挑逗呵护的花少年 反驳以卵击石理论的坚定的少年
看着他被残忍的拷打逼供精神崩溃的样子真的很痛心
尤其是想到这是真实事件时候更加震惊与愤怒
1981年的韩国还有一个独裁的统治者
以“预防犯罪”的信念而制造出莫须有罪名扣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无情盲目的“爱国者”警察
以减刑为目的而不去洗脱当事人罪名的辩护人律师和审判法庭
被控制而不能发声的国内媒体
收到威胁的家人和推掉荣誉财富的机会
这些矛盾都成为了电影精彩的地方 看着紧张 痛心而过瘾
原本反驳到检察官和官方证人无言的时候却被媒体报道胡乱发言而受到群众的误解
原本申请到犯罪的警察作证却无可奈何
原本到了最后 决定性的证人出现 对方恐慌的神情让我以为事情要圆满结束
但在最后却以荒繆又匆忙的借口而证言无效 最终还是得到了不公平的审判
历史是这样的 没有改变。
历史是真实的 没有感情。
电影最后很是让人意外和动容。
大家都愿意成为辩护人 大家都选择参与和面对 大家都选择清醒的站出来。
一个幕后花絮是值得关注的:电影公映两个月后,釜山地方法院2014年2月13日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宣布被告没有对国家的安全和自由民主主义基本秩序造成危害,因此改判被告人无罪。
虽然“事后补救”的做法让人觉得好笑 但是这样的进步也让人欣喜。
而被指原型是韩国总统卢武铉的主人公 在电影里面的故事反而没有真人精彩
后来变成了“人权律师”的卢武铉成为了总统
主张近民 和平 清廉的总统在下台之后却还是陷入“家人贪污”的事件
最后更是选择了自杀。
我不知韩国人民是相信他本人没有贪污还是原谅他贪污
不然也不会几十万人为他送行 一直悼念他。
我有点想起我们的朱镕基总理 一直反腐而直言的我们的清廉的总理
但是在位的政策却不尽让人满意的总理
与卢武铉有点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 我们的总理看的更开一些 也活的更久一些
《辩护人》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 不是共鸣 而是唤醒
应该主动去关心国家大事和生活小事的我 而不只是为自己活着的自己
应该主动去学习让自己活得更充实的我 而不是单纯活着混日子等死的自己
应该多去与人交往认识到更多更好的人的我 而不是害怕认识到不好的人惹上麻烦而逃避交际的自己
也许生活应该改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