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二百五(一)
在我九岁那年,我们村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不过我保证,这两件事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一是有户人家的母猪产了一窝猪仔,这平淡无奇。奇怪的是,这一窝猪仔中,有一只小象。
二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服毒自杀了!她的自杀缘于她男人的家庭暴力。
如果说女主人服毒自杀的事情不算奇闻,那么猪产象的确是少见了。十里八村的人听说了都来看。他们风尘仆仆的赶到这里,寻到了这户人家,也寻到了这家的猪栏。他们踩着猪栏的门槛,伸着脖子,张着嘴的看,个个像只死鲈鱼;也踮着脚,扒拉着人群的看,个个像是脚后跟踩到蒺藜了。乡下人爱看丧事胜过爱看喜事,爱看奇闻胜过爱看新闻。这不像是好话,可又是实话。
那天,我也在那。孩子大都喜欢凑合人多的地方,爱热闹,我也不例外。九岁的我个子矮,但好奇心强烈。也是吃了个子矮的亏,费了老劲,也没看到小象长啥样。但是在人群前面的院子里,我看到了刘壮——我小学同班的同学——不幸的,服毒的正是他的母亲。当时的他,木着眼睛,蹲坐在地上,右手拿着一把破斧头在砍旁边的一块木头,狠狠的砍,碎木屑往外飞溅着。他上牙咬着下嘴唇,咬出了血。头皮上的筋都露出来了,弯弯曲曲的像是小溪流。每砍一下,他浑身哆嗦一下,好像是斧子砍在了自己身上。
那时我小,心理不成熟。也不知道刘壮的心情。那一天,他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他。这对于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呢?他失去了一个永远的爱的巢穴,谁还能像母亲那样爱他呢。他家的大门口挤满了人,熙熙攘攘。谁知道,这些人中,有几个是真正发自内心同情他的遭遇的呢。我想大概也是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灵就充满了怨恨。这种孩子时期的怨恨,足以让一个人的余生中充满阴影和偏见。
刘壮和别的孩子一样,平凡如小草。他是个又瘦又小的孩子,和我同岁,穿着肮脏的破烂衣服;他的一双小脚没穿袜子,套在一双手工布鞋里。布鞋是他母亲给他做的,可是以后他再也无福消受了。他身上那件衣服早就小的不称身了,应该是捡的他哥哥的。可他还是极力系住了扣子,这样就使衣服紧紧勒在了身上,显出他倔强死板的性格。因为家里悲剧的发生,他的两只大眼睛深深的掩藏在一层阴影里,已经失去了光彩,这是由于经常哭泣的缘故。他嘴角的弧线显示出长期的内心痛苦,教人想起那些待枪决的罪犯和自知无救的病人。
门外的人群看着刘壮,有善意的女人抹起了眼泪。人也不全是看热闹奇闻的。有女人看不下去了,就走过来拉他的袖子。
“走,二壮!去俺家吃饭哩!”女人说完,着急的搓着手,发出沙沙的声音。
刘壮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二壮。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大壮。大壮此刻正在屋里哭丧。
二壮不说话,也不看女人,依旧蹲在地上吭哧吭哧的拿着斧子砍木头。我蹲在旁边看着他砍,我感觉他越砍越有力气,他砍木头的样子很潇洒。我抬头看了看女人,这个女人我喊她二大娘。她家离我家不远。
“走!二壮,你好几顿没吃饭了吧!快站起来,别砍了!”女人又拉他。
“不去!”二壮不看她,嘴里吐出两个怨恨的字眼。他还是在拿着斧子砍木头,碎木屑子溅在我的头上。我顾不得抹去,只是看着他的手法动作。
“快!小光,你也去,拉上二壮,你俩都去吃……”女人拉了拉我的衣服说道。
我去胳膊肘捣了捣他,小声的问:“你去不去?”
二壮依旧在一下是一下的砍木头。他的眼里只有木头,谁都没有。
“要去你去,我不去!”
这时,二壮他爹扯开灵门帘,弓着腰钻出门来。喊他:
“二壮!你这个混账东西!你砍那个干啥,当饭吃?快滚进屋里来!……”
二壮不应声,依旧在砍着。他爹急了,三步并作两步赶过来,提溜住了二壮的耳朵把他拉了起来,往屋里扯。
二壮一只手拽着自己的耳朵,和他爹对抗着。另一只手里还拎着那把斧子。摇摇晃晃的进了屋。
我站起来,也挠着头走开了。
二壮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一个人。他拧成一根牛筋。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虽然我在上学时就了解过他。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吉祥物儿,遇事总是很迂,而且非常执着。但是那天我才真正见识了。也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日后的更多怪事儿。
据我们村里的女人议论。说当年二壮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一天在门口玩耍。有个算命先生恰好从这里路过。算命先生一看见二壮走过来,先是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又用手在他的头上身上捏来捏去。捏完了摇摇头说:“这孩子将来不可限量啊,脑袋上的骨头全是倒着长的,老朽行走江湖多年,今儿个算是遇见高人啦……”街上女人听了都嘻嘻哈哈的笑,说二壮确实不是一般人,要不是个傻子,就是个“二百五”……
回过头来再说猪。可惜,二壮一家人忙于丧事,忽略了那窝猪。大部分猪仔夭折了,包括“小象”。我后来见过那只所谓的小象,我见它时它已经死了,翻着白肚皮。好似它承载不起人们过多的目光和非议而死。但它长得果然很像象。可是它是猪。它的品种属于白条猪,鼻子本来就长。这只猪仔的鼻子更是长的离谱,一直延伸向前向下,最后耷拉到了嘴下面,看着就是活脱脱一只小象。
从此,村里的孩子自创了一句口头禅——人死了,猪生象。他们走到哪里喊到哪里,至于谁创的已经无从考证。
二壮因为性格很轴。孩子们叫他“二百五”。二壮对这个绰号并不排斥,他排斥的是那句口头禅。爱挑事的孩子们偏偏在他面前喊,喊了就跑,跑的像兔子见了鹰。
放学的路上,有人看见二壮,赶上来就喊:
“噢噢,人死了,猪生象。人死了——”
那孩子正要逃窜。二壮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头发,只一拳,将那孩子的口鼻打出血来。当时的孩子正在换牙,一下稀里哗啦吐出一地牙齿。
但是,再后来,二壮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喊叫的人多,而禁止喊叫的只有他自己。寡不敌众。二壮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持之以恒的顽强,无论何时何地,只有有人敢当着他的面喊那句话。话还没出口,他立刻就会用拳头将那句话噎回去,再带出一些血来。尽管有时他打不过人家,依然敢于和敌人正面交锋。由此看来,二壮对得起“二百五”这个绰号。
当然,接下来二壮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般是孩子们群起而攻之,他被大家打的满身是伤。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脸上永远都挂着伤,抹着紫药水。他放学走在黄昏里,脸被傍晚的太阳一照,发出金黄炫紫的颜色。
也有孩子的爹娘去找二壮他爹评理。二壮他爹这时就提着一把尖刀出来和他们对话,他们就闭口不谈了。二壮他爹是个杀猪的。他不爱和人评理,他喜欢干脆的,直接动刀子。他说过一句话很有名:
“甭管对人对猪,刀子都管用!”
要不怎么说,就在他老婆服了毒的时候,他也不理不睬,才造成了老婆的死。那一刻,他正蹲在村口抽烟。有人过来劝他,说是家里出了大事啦。
“哎哎,大兄弟,弟妹喝药啦!这——你不知道?还有闲心在这——你!哎哟……”
他眉头一皱,“啥?我知道?我知道个屁!嘴长在她身上,她爱喝,我管得着吗?要不,你去劝劝她!”他从冒烟的嘴里甩出这句话来,砸的那人一个趔趄。
常理说,他要是及时赶回家,赶紧把老婆送到医院抢救,还能挽回一条命。退一步说,就是自己家人给灌点肥皂水也不至于死。他心粗,又好面子。脾气暴躁似雷,死如面筋,倔胜野驴。村里人都怕他,三句话说不到一起就动手。他要没这个德性,怎么会把他老婆逼死!
当然,老婆死了,他也悔得肠子都青了,也背地里抹眼泪。作为人,脾气归脾气,谁能没个良心呢。还有两个孩子,大的倒能吃能跑,学也不上了,走到哪里也饿不死。还有这个小的呢!没了娘,处处被人指指点点看不起。每当二壮打了人,被打的孩子的父母来找他,他的心里什么感觉,和铁剪子铰着一样疼。
可是,这只是三分钟热度。有时他想到自己一个人倒也清净。想起老婆,又爱又恨又后悔,甩口就骂:
“熊娘们!多大点事!喝药喝药!你就该这样的命!”
乡谚曰:什么棵棵结个什么种。
这话真不假。您要不信,您去看看他那“二百五”的儿子。
所以,二壮这个“二百五”的绰号不胫而走。刘壮这个名字只有在课堂上供老师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学名”。平时在课下,在街上,所有人都叫他“二百五”。
一是有户人家的母猪产了一窝猪仔,这平淡无奇。奇怪的是,这一窝猪仔中,有一只小象。
二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服毒自杀了!她的自杀缘于她男人的家庭暴力。
如果说女主人服毒自杀的事情不算奇闻,那么猪产象的确是少见了。十里八村的人听说了都来看。他们风尘仆仆的赶到这里,寻到了这户人家,也寻到了这家的猪栏。他们踩着猪栏的门槛,伸着脖子,张着嘴的看,个个像只死鲈鱼;也踮着脚,扒拉着人群的看,个个像是脚后跟踩到蒺藜了。乡下人爱看丧事胜过爱看喜事,爱看奇闻胜过爱看新闻。这不像是好话,可又是实话。
那天,我也在那。孩子大都喜欢凑合人多的地方,爱热闹,我也不例外。九岁的我个子矮,但好奇心强烈。也是吃了个子矮的亏,费了老劲,也没看到小象长啥样。但是在人群前面的院子里,我看到了刘壮——我小学同班的同学——不幸的,服毒的正是他的母亲。当时的他,木着眼睛,蹲坐在地上,右手拿着一把破斧头在砍旁边的一块木头,狠狠的砍,碎木屑往外飞溅着。他上牙咬着下嘴唇,咬出了血。头皮上的筋都露出来了,弯弯曲曲的像是小溪流。每砍一下,他浑身哆嗦一下,好像是斧子砍在了自己身上。
那时我小,心理不成熟。也不知道刘壮的心情。那一天,他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他。这对于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呢?他失去了一个永远的爱的巢穴,谁还能像母亲那样爱他呢。他家的大门口挤满了人,熙熙攘攘。谁知道,这些人中,有几个是真正发自内心同情他的遭遇的呢。我想大概也是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灵就充满了怨恨。这种孩子时期的怨恨,足以让一个人的余生中充满阴影和偏见。
刘壮和别的孩子一样,平凡如小草。他是个又瘦又小的孩子,和我同岁,穿着肮脏的破烂衣服;他的一双小脚没穿袜子,套在一双手工布鞋里。布鞋是他母亲给他做的,可是以后他再也无福消受了。他身上那件衣服早就小的不称身了,应该是捡的他哥哥的。可他还是极力系住了扣子,这样就使衣服紧紧勒在了身上,显出他倔强死板的性格。因为家里悲剧的发生,他的两只大眼睛深深的掩藏在一层阴影里,已经失去了光彩,这是由于经常哭泣的缘故。他嘴角的弧线显示出长期的内心痛苦,教人想起那些待枪决的罪犯和自知无救的病人。
门外的人群看着刘壮,有善意的女人抹起了眼泪。人也不全是看热闹奇闻的。有女人看不下去了,就走过来拉他的袖子。
“走,二壮!去俺家吃饭哩!”女人说完,着急的搓着手,发出沙沙的声音。
刘壮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二壮。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大壮。大壮此刻正在屋里哭丧。
二壮不说话,也不看女人,依旧蹲在地上吭哧吭哧的拿着斧子砍木头。我蹲在旁边看着他砍,我感觉他越砍越有力气,他砍木头的样子很潇洒。我抬头看了看女人,这个女人我喊她二大娘。她家离我家不远。
“走!二壮,你好几顿没吃饭了吧!快站起来,别砍了!”女人又拉他。
“不去!”二壮不看她,嘴里吐出两个怨恨的字眼。他还是在拿着斧子砍木头,碎木屑子溅在我的头上。我顾不得抹去,只是看着他的手法动作。
“快!小光,你也去,拉上二壮,你俩都去吃……”女人拉了拉我的衣服说道。
我去胳膊肘捣了捣他,小声的问:“你去不去?”
二壮依旧在一下是一下的砍木头。他的眼里只有木头,谁都没有。
“要去你去,我不去!”
这时,二壮他爹扯开灵门帘,弓着腰钻出门来。喊他:
“二壮!你这个混账东西!你砍那个干啥,当饭吃?快滚进屋里来!……”
二壮不应声,依旧在砍着。他爹急了,三步并作两步赶过来,提溜住了二壮的耳朵把他拉了起来,往屋里扯。
二壮一只手拽着自己的耳朵,和他爹对抗着。另一只手里还拎着那把斧子。摇摇晃晃的进了屋。
我站起来,也挠着头走开了。
二壮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一个人。他拧成一根牛筋。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虽然我在上学时就了解过他。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吉祥物儿,遇事总是很迂,而且非常执着。但是那天我才真正见识了。也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日后的更多怪事儿。
据我们村里的女人议论。说当年二壮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一天在门口玩耍。有个算命先生恰好从这里路过。算命先生一看见二壮走过来,先是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又用手在他的头上身上捏来捏去。捏完了摇摇头说:“这孩子将来不可限量啊,脑袋上的骨头全是倒着长的,老朽行走江湖多年,今儿个算是遇见高人啦……”街上女人听了都嘻嘻哈哈的笑,说二壮确实不是一般人,要不是个傻子,就是个“二百五”……
回过头来再说猪。可惜,二壮一家人忙于丧事,忽略了那窝猪。大部分猪仔夭折了,包括“小象”。我后来见过那只所谓的小象,我见它时它已经死了,翻着白肚皮。好似它承载不起人们过多的目光和非议而死。但它长得果然很像象。可是它是猪。它的品种属于白条猪,鼻子本来就长。这只猪仔的鼻子更是长的离谱,一直延伸向前向下,最后耷拉到了嘴下面,看着就是活脱脱一只小象。
从此,村里的孩子自创了一句口头禅——人死了,猪生象。他们走到哪里喊到哪里,至于谁创的已经无从考证。
二壮因为性格很轴。孩子们叫他“二百五”。二壮对这个绰号并不排斥,他排斥的是那句口头禅。爱挑事的孩子们偏偏在他面前喊,喊了就跑,跑的像兔子见了鹰。
放学的路上,有人看见二壮,赶上来就喊:
“噢噢,人死了,猪生象。人死了——”
那孩子正要逃窜。二壮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头发,只一拳,将那孩子的口鼻打出血来。当时的孩子正在换牙,一下稀里哗啦吐出一地牙齿。
但是,再后来,二壮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喊叫的人多,而禁止喊叫的只有他自己。寡不敌众。二壮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持之以恒的顽强,无论何时何地,只有有人敢当着他的面喊那句话。话还没出口,他立刻就会用拳头将那句话噎回去,再带出一些血来。尽管有时他打不过人家,依然敢于和敌人正面交锋。由此看来,二壮对得起“二百五”这个绰号。
当然,接下来二壮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般是孩子们群起而攻之,他被大家打的满身是伤。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脸上永远都挂着伤,抹着紫药水。他放学走在黄昏里,脸被傍晚的太阳一照,发出金黄炫紫的颜色。
也有孩子的爹娘去找二壮他爹评理。二壮他爹这时就提着一把尖刀出来和他们对话,他们就闭口不谈了。二壮他爹是个杀猪的。他不爱和人评理,他喜欢干脆的,直接动刀子。他说过一句话很有名:
“甭管对人对猪,刀子都管用!”
要不怎么说,就在他老婆服了毒的时候,他也不理不睬,才造成了老婆的死。那一刻,他正蹲在村口抽烟。有人过来劝他,说是家里出了大事啦。
“哎哎,大兄弟,弟妹喝药啦!这——你不知道?还有闲心在这——你!哎哟……”
他眉头一皱,“啥?我知道?我知道个屁!嘴长在她身上,她爱喝,我管得着吗?要不,你去劝劝她!”他从冒烟的嘴里甩出这句话来,砸的那人一个趔趄。
常理说,他要是及时赶回家,赶紧把老婆送到医院抢救,还能挽回一条命。退一步说,就是自己家人给灌点肥皂水也不至于死。他心粗,又好面子。脾气暴躁似雷,死如面筋,倔胜野驴。村里人都怕他,三句话说不到一起就动手。他要没这个德性,怎么会把他老婆逼死!
当然,老婆死了,他也悔得肠子都青了,也背地里抹眼泪。作为人,脾气归脾气,谁能没个良心呢。还有两个孩子,大的倒能吃能跑,学也不上了,走到哪里也饿不死。还有这个小的呢!没了娘,处处被人指指点点看不起。每当二壮打了人,被打的孩子的父母来找他,他的心里什么感觉,和铁剪子铰着一样疼。
可是,这只是三分钟热度。有时他想到自己一个人倒也清净。想起老婆,又爱又恨又后悔,甩口就骂:
“熊娘们!多大点事!喝药喝药!你就该这样的命!”
乡谚曰:什么棵棵结个什么种。
这话真不假。您要不信,您去看看他那“二百五”的儿子。
所以,二壮这个“二百五”的绰号不胫而走。刘壮这个名字只有在课堂上供老师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学名”。平时在课下,在街上,所有人都叫他“二百五”。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