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蔻说面膜
点击这里,为我点赞哦
面膜也许是最受欢迎的护肤单品,似乎任何皮肤问题都能靠它解决而且效果立竿见影。五花
八门的面膜和使用方法,真的能让你越敷越美丽?小心,别走火入魔!
几乎每个当红女明星都乐意分享她们的美肤心得,“每天敷面膜”“不同面膜轮着敷”“化妆前必敷面膜”成了通行的“美丽秘诀”,甚至有女星要“每天敷两三次”,“汽车里或飞机上必全程面膜”,好像一旦敷得不勤快,就不够“美丽达人”的资格。
面膜市场也空前繁荣:只要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连便利店都有各色面膜,美容超市里,面膜更按片来卖,价钱也不贵,引得女孩子们像买糖一样,把自己喜欢的面膜每片来一种,美滋滋地回去天天敷用。
![]() |
也经常听到另一类声音:面膜用不用都没太大关系,因为哪怕纯水泡棉片敷面,用完后皮肤同样水润;再好的面膜也只能维持皮肤几个小时的好状态,因此只需作为“急救类保养品”而无需定期敷;不能常用,否则会有依赖,越敷脸越黄;美白膜用多了脸皮会变薄,变成敏感肌……
孰是孰非?面膜到底是美肤利器还是问题皮肤的源头?怎样用才适合?不妨从从“膜力”之源开始了解。
美肤“助推器”
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主要由死去的细胞和填充在细胞间的脂质构成,如防护墙般起着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物质入侵的作用。它又像一名过度严苛的门卫:不仅抵挡有害物质,对有利物质也拒之门外。现代护肤品的很大一部分研究,在于找到顺利“骗过”门卫但又不造成伤害,将皮肤需要的“好东西”顺利带入的方法,其中之一即为面膜。
面膜的基本作用原理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相对密闭的空间,提升表皮温度,加速循环,让角质层变得松软,同时通过膜的自身重量及张力,将活性成分尽可能多地“压”进皮肤。因此,敷膜是一种比面霜乳液精华来得更有力的“密集进补”,也是促进有效成分渗透吸收的“助推器”。
在美容院做护理时,你可能更有体会:无论按摩或仪器导入,通常都会再涂一层软膜,比家用的更厚更重,这就是在给皮肤补充大量的水分和养分,面部护理后,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马上变得容光焕发——皮肤吃“饱”甚至“撑”了。不过,即便用水泡膜后敷脸,也能借助纸膜的力量让水“硬行”进入角质层,即所谓的“角质强制补水”。仅就即时效果看,敷“水”还是“营养水”,只要时间足够,都能立即让皮肤变得通透润泽,而过多的水分一般在数小时、最多不超过一晚上时间内散发掉,皮肤回复正常的含水量。
“一夜打回原形”的特性,让许多人产生疑问:面膜是否只有即时效果?当然不,仍然有活性物质进入皮肤。Neutrogena曾做过测试:如果只用保湿面膜而不用其他保养品,敷后的3~4小时内,皮肤内的保湿物质和水含量达到顶高峰,两天后,仍能检测出部分保湿成分,它们无法再明显改变皮肤外观,却能持续发挥作用。当然,用完面膜后,你仍需涂抹面霜等保养品,而不能以“敷膜”替代其他护理步骤。
面膜能够天天敷么?
健康皮肤有着天然的水油平衡,通过敷膜“强行”补充进入的水分和养分,一旦过多吸收不了,便会自动排出。天天敷面膜,等同于填鸭般的塞入,短期来看,养分无法吸收造成浪费,长期如此则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运作机制。有研究发现,角质层水分过多,老废的细胞脱落速度就会变缓,造成角质肥厚,皮肤显得粗糙无光泽。而不少美白面膜和深层清洁面膜的配方中含有角质剥脱成分,每天密集使用,很可能产生刺激。
那么,能不能今天保湿、明天美白、后天深层清洁地轮换使用呢?表面上看,似乎这样能给皮肤非常全面的营养,事实上,吸收仍是问题:皮肤不需要如此密集的强行补给,正如我们不能每天都大吃大喝一样,敷面次数过多,对天然屏障功能肯定会有影响。而且轮换的面膜种类过杂,一旦发生过敏等问题,也很难快速准确找到致敏源。所以,我们并不推荐在美妆超市里购买花色繁杂的单片面膜,每天敷一片的做法。看似护肤,实则“误肤”。
也许你会问,那么明星模特们为什么可以天天敷膜呢?首先须明白,卸去层层妆彩后的明星们,未必每个人都有吹弹可破的好皮肤。其次,她们的生活方式与常人不尽相同:密集的行程,巨大的压力,不规律的作息,长时间浓妆,凡此种种都让她们的皮肤处于并不“正常”的状态,通常面临缺水易干燥的问题,而她们又必须以最佳形象示人,这时面膜就成了“急救品”而非“保养品”。正如你疲惫时会喝“红牛”补充精力,却不能把“红牛”当水随便喝一样。
至于睡眠面膜,主要看它到底属于哪种:有些在使用说明中标注可每天用,跟晚霜没有太大区别;有些需用在保养品的最后一步,就类似焖菜时加锅盖,让菜更入味的性质,它们主要作用在于让之前的保养成分更深入,并不适合每天使用;如果明确提及用完后需清洗或擦净,那就很可能是普通的面膜配方加入更多夜间舒缓放松的成分,不能天天敷。
通常说来,每周一到两次面膜是合理的频率,可选择单一款的面膜持续使用,也可根据自己皮肤需求进行组合,如“保湿+美白”,或者“深层清洁+抗老”等,组合项目不要太杂,每阶段两到三种为宜。
有几种“膜”可以每天敷:日系保养品爱用者都熟悉的做法,将棉片撕拉成薄片,沾化妆水后敷面两三分钟,这一做法其实是化妆水的另一种用法。同样,用纸膜泡化妆水或舒缓喷雾敷面短时间敷面,效果和涂化妆水/喷雾差不多。另外,近来市面上颇为流行的“液体面膜”,本质上可算作“更易渗透的精华水”,它所含的活性成分也许稍高于普通化妆水,若无特别说明使用周期,每天用也问题不大。
![]() |
DIY并不可取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黄瓜片、酸奶、蜂蜜、芦荟、蛋清、香蕉泥,贴在脸上就成了天然面膜。随着DIY风的盛行,自制面膜也从“单一配方”发展到“复方”,最简单的面膜都必须将各种瓜果蔬菜奶制品混合,更复杂的还要加入珍珠粉、维生素粉末、中草药,甚至直接按照配方表,从网上购得各种化妆品原材料自行调配。热衷自制的人,相信即做即用、自家出产的保养品,才够新鲜够安全。
我们认为,除非有专业化妆品配方和制作的背景,普通人在家自制面膜,除了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往往存在皮肤安全隐患,并不可取。自制面膜产生的过敏、刺激的几率并不低于滥用化妆品,“纯天然”从不等同于“安全无害”——大自然中既存在着可能让你喷嚏不断、奇痒难忍的花粉,也不乏各种有毒植物。单就芦荟而言,具有美容功效的只有区区几种,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摘下叶子就往脸上抹,运气不好也许立马红肿起皮疹,运气好时,也不过“没什么反应”——没错,“无任何(不良)反应”已是使用自制面膜的大幸!“原材料”和“有效成分”彻底是两码事,“原材料”中虽含有“有效成分”,可在未经提纯和特别处理的情况下,它们基本无法被吸收。相反,敷膜会让原材料中所含有的刺激性物质和细菌等较长时间地接触皮肤,引发不良反应。
为什么有人会在敷完“天然面膜”后觉得皮肤柔软了呢,还是角质层强制补水的缘故,大部分天然果蔬中都含丰富水分,把角质“泡软”了,某些材料如奶类,蛋黄或各种植物油,也确有一定软化滋润表皮的作用。不过,能够达到乃至超越这一功效的面膜比比皆是,又为何非要冒着刺激皮肤的危险而DIY呢?
当然,DIY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无可厚非,调杯果蔬汁、烧道营养汤的都不错,至于护肤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配方师才更稳妥安心。
膜力有限
有护肤专家把“敷面膜”比作“去健身房”,一次猛练也许能看到体重减轻,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改善体型体质。面膜因即刻效果明显而备受欢迎,而光是“敷膜”这个举动,就能有效安抚情绪,带来镇定、放松的感觉。对于皮肤来讲,这也是抵御炎症、启动修复机制的有利信号。不过要获得真正效果,还需持续使用。那是不是非严格到每周规定必须“星期一清洁,星期四美白”呢?也未必,得看皮肤的具体状态而定:如果当时觉得干燥,不妨把原定的“美白”换成“保湿”,若有不适、敏感、炎症等问题,就必须等到皮肤状态稳定时再用。
作为护肤品,面膜归根结蒂还是“护理”和“保养”,即便“急救”,也不能跨越“护肤”界限。因此,在以下情况发生时,就要谨慎选择该“敷膜”还是求助专业医生:
·晒后。很多人在曝晒后会敷美白面膜以防肤色变黑,虽说不少美白膜有舒缓作用,一旦晒到红热、略有发痛时,就要小心美白配方可能引起刺激。这时需以冷敷、大量补水,镇定为首要考虑,舒缓喷雾、晒后修复啫喱可能是更适合的选择。若皮肤灼痛感严重甚至出现水泡时,说明已经晒伤,暂停使用任何保养品,最多配合舒缓喷雾,及时就医。
干燥起皮。皮肤被风长时间吹过或者进入寒冷干燥的环境中时,会出现干绷、起皮的问题。保湿面膜可及时补充皮肤水分油分,但若皮肤已皴裂发痛,就需在皮肤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专业的屏障修复护理品,而不能随意敷保湿膜了事。
· 炎症痘痘。某些舒缓面膜可快速让皮肤镇定,净化面膜也确实有助粉刺的收干。不过一旦皮肤较大面积出现红、肿或者炎性痘痘时,就绝非面膜可解决的,必须及时就医。
我们在选购贴片式面膜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精华液为水性质地的产品,我们要尽量避免购买有明显胶质感觉的产品。对产品中离子性的活性成分就会有影响,比如矿物质、甘草酸钾、海藻萃取、纯的左旋C、盐类、酸类、各种植物萃取等活性成分。
另外,如果我们有特殊时期的护肤需求,比如新娘结婚前一周,或者非常疲劳皮肤松弛缺水比较明显的人,又或者模特每天带状皮肤急需养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五天之内每天使用一张补水面膜来给自己皮肤做一个好的养分补给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