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古典乐欣赏日记——No.1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No.1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几天前看了交响人生才喜欢上柴小协,当时结尾那段真是看哭了。。。
然后找来各种版本比较,其实我平常听古典音乐一点都不多,属于彻头彻尾的小白。。。看很多人评价说的某些版本的比较和优劣,我都听不出来。
以前有时候也去听音乐会,最喜欢坐前排,看指挥的动作,也会上视频网站下载一些交响曲的视频,也是为了看各种指挥动作,几乎没下过CD版的。但这几天渐渐喜欢上了只听,不看,因为这样更能感受到音乐里的一些细节。所以。。。我这属于进化了吧。。。
这几天疯狂下载了不少无损音频,正在一点一点的听~~~身边也没对古典乐感兴趣的,没法和人讨论,也不敢在网上的资深者面前献丑,因此就在这里自己记录下对听的一些音乐的直观感受吧,反正我啥也不懂,白的不能再白的小白一只,听到后有啥感觉就写啥,只是给自己看的一个记录而已。说不定人家本来想表达的是忧郁的感情我却觉得是欢乐呢。。。如果真的有人看到这些日志(会有人么~)可不要笑话我哦~~~
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开始吧,看完交响人生,电影里的这段柴小协又反复看了好多遍,好喜欢。后来看网上推荐,又找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海菲兹等版本,反复比较着听。
电影里的那段柴小协,貌似是找了一个匈牙利的女小提琴家来演奏的,而且第二乐章没出现。这里小提琴声音给我很柔美华丽的感觉,乐队的声音也是,堂皇,却总觉得有一种能抚慰人心的力量(大概是受电影情节影响吧),当时女小提琴家的solo伴随着故事的讲述结束后,猛然爆发出乐队的合奏,强烈,又仿佛散发着一种抚慰、治愈的力量,当时我瞬间就哭了,这是我第一次被一首曲子感动哭。但是,这大概不是老柴的原意吧,话说这首曲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我现在还没有弄明白,也不太想去看百度百科之类的介绍。。。自己以后慢慢感悟就好。
总之,和后面要说的两个知名版本比起来,这一版不占任何优势,或许小提琴和乐队水平都差一些?其实我也听不出来。。。但是它出自电影,也最和电影的情感契合。
奥伊斯特拉赫的版本被很多人视为最佳版本,见到有人评价说奥版的情感第一,海菲兹版的技巧第一。其实情感方面我不太能辨别出来,说说我听完的感受好了。奥版的,给我一种他在呻吟,在痛苦,在哭泣的感觉,乐队的演奏同样很有冲击力。很有表现力的一个版本。
海菲兹版本我个人更喜欢,感觉表达的感情大概介于前两个之间吧,非常华丽,但也有战栗和啜泣的感觉。而且这个人的技巧真是......当时听着听着就觉得惊为天人啊。我没听过什么小提琴演奏的cd,也不知道这种技术是不是其他的一些人也能达到。。。但听的时候是半夜12点多,当时就起来发了条微博:“传说帕格尼尼的琴弓是魔鬼的肠子做的,大概海菲兹的也是吧”~或许把他和帕格尼尼相提并论有些太高了?我也不知道,反正当时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又下了他的好几张CD来听,很喜欢,虽然只听了一小部分。以后知识丰富了慢慢补感想吧。
所以,奥伊斯特拉赫和海菲兹的版本,在我看来是一个更有张力,一个更细腻。。。
至于其他版本,再慢慢补吧。。。
几天前看了交响人生才喜欢上柴小协,当时结尾那段真是看哭了。。。
然后找来各种版本比较,其实我平常听古典音乐一点都不多,属于彻头彻尾的小白。。。看很多人评价说的某些版本的比较和优劣,我都听不出来。
以前有时候也去听音乐会,最喜欢坐前排,看指挥的动作,也会上视频网站下载一些交响曲的视频,也是为了看各种指挥动作,几乎没下过CD版的。但这几天渐渐喜欢上了只听,不看,因为这样更能感受到音乐里的一些细节。所以。。。我这属于进化了吧。。。
这几天疯狂下载了不少无损音频,正在一点一点的听~~~身边也没对古典乐感兴趣的,没法和人讨论,也不敢在网上的资深者面前献丑,因此就在这里自己记录下对听的一些音乐的直观感受吧,反正我啥也不懂,白的不能再白的小白一只,听到后有啥感觉就写啥,只是给自己看的一个记录而已。说不定人家本来想表达的是忧郁的感情我却觉得是欢乐呢。。。如果真的有人看到这些日志(会有人么~)可不要笑话我哦~~~
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开始吧,看完交响人生,电影里的这段柴小协又反复看了好多遍,好喜欢。后来看网上推荐,又找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海菲兹等版本,反复比较着听。
电影里的那段柴小协,貌似是找了一个匈牙利的女小提琴家来演奏的,而且第二乐章没出现。这里小提琴声音给我很柔美华丽的感觉,乐队的声音也是,堂皇,却总觉得有一种能抚慰人心的力量(大概是受电影情节影响吧),当时女小提琴家的solo伴随着故事的讲述结束后,猛然爆发出乐队的合奏,强烈,又仿佛散发着一种抚慰、治愈的力量,当时我瞬间就哭了,这是我第一次被一首曲子感动哭。但是,这大概不是老柴的原意吧,话说这首曲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我现在还没有弄明白,也不太想去看百度百科之类的介绍。。。自己以后慢慢感悟就好。
总之,和后面要说的两个知名版本比起来,这一版不占任何优势,或许小提琴和乐队水平都差一些?其实我也听不出来。。。但是它出自电影,也最和电影的情感契合。
奥伊斯特拉赫的版本被很多人视为最佳版本,见到有人评价说奥版的情感第一,海菲兹版的技巧第一。其实情感方面我不太能辨别出来,说说我听完的感受好了。奥版的,给我一种他在呻吟,在痛苦,在哭泣的感觉,乐队的演奏同样很有冲击力。很有表现力的一个版本。
海菲兹版本我个人更喜欢,感觉表达的感情大概介于前两个之间吧,非常华丽,但也有战栗和啜泣的感觉。而且这个人的技巧真是......当时听着听着就觉得惊为天人啊。我没听过什么小提琴演奏的cd,也不知道这种技术是不是其他的一些人也能达到。。。但听的时候是半夜12点多,当时就起来发了条微博:“传说帕格尼尼的琴弓是魔鬼的肠子做的,大概海菲兹的也是吧”~或许把他和帕格尼尼相提并论有些太高了?我也不知道,反正当时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又下了他的好几张CD来听,很喜欢,虽然只听了一小部分。以后知识丰富了慢慢补感想吧。
所以,奥伊斯特拉赫和海菲兹的版本,在我看来是一个更有张力,一个更细腻。。。
至于其他版本,再慢慢补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