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沉醉不成泥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张沁《浣溪沙》
如果爱情是开在心中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离别就是摧花的风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夜风雨,红颜零落,花叶凋零。谁不希望花常开不败,可是世上千般事,并不是所有都能随我们的心意。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写下伤情的诗句,写下心间的哀愁,写下眉间的怅惘,只因离开你,仿佛鱼儿离了水,连呼吸都困难。
南朝梁有名的大才子江淹是最善于抒写离别的人,一篇《别赋》,倾倒了多少骚人墨客,江郎未才尽之时,确实是令人折服的。“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春天的芳草已染上了碧绿的颜色,清澈的河水荡漾开翡翠般的涟漪,在南浦送你离开,我的心里充满悲伤。时光疏忽而过,转眼已到秋天,露水像珍珠一样闪烁,一弯孤月像玉珪一样不能圆满,月光下莹白的露珠透着阵阵寒意,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你的离开仍然让我在月光下徘徊难眠。离别没有规律可循,离别的理由有千千万,有离别必有怨怼,怨怼不断增长,最后使人意志消沉,心痛难当。
离别是刻骨铭心的痛,离别的诗句读来总是伤心泪落。张沁也是善于抒写离别的人,在华丽辞藻的背后,有一个小小女子,被思念折磨的形销骨立。谁说思念是幸福的事,每天对着空洞的时间回忆曾经的种种美好,一天天沉湎,一天天情陷,久而久之,也许连自己也不知道是活在现实还是活在虚幻。
“钿毂香车过柳堤”,这是一幅如此美好的画面,车轮上饰有金花的华丽马车驶过杨柳依依的堤岸,微风过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中。也许,会有一只修长的手掀开金线装饰的车帘,英俊的脸庞随着渐渐远去的马车逐渐模糊,直到再也看不见。这就是离别的痛,将一个人硬生生的从眼里抽离,想要伸手抓住,却连举步的勇气的没有,一切都是徒劳,当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命运这条巨大的沟壑时,我们除了默默接受,还能有什么办法?
“桦烟分处马频嘶”,桦木皮可以卷蜡为烛,称为桦烛,燃烧桦烛的烟,称为桦烟,《国史补》:“正旦晓漏以前,三司使大金吾以桦烛拥,谓之火城。”桦烟可代指朝廷,此处的桦烟,应当是指这个男子是新科进士。他平步青云,功名成就,成为人人艳羡的新科进士,得到皇上的接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本以为可以从此花前月下,弹琴品茗,做一对神仙眷侣,谁成想离别来的那么快。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甚至不能表现的太过悲伤,因为她是通情达理识大体的大家女子,不能为了一时的私心阻碍夫君的前程。只是夫君啊,你可知道,眼前站在你面前微笑着看你的身影逐渐淡出视线的女子,内心有多么的翻江倒海心如刀绞吗?
骏马嘶鸣,是否连它也不愿离别。可是,马鸣的声音渐渐远去了,最终,也只剩了她一人,在柳绿花红人来人往的桥头,呆呆的望着他离开的方向,直到,夜幕降临,“为他沉醉不成泥”。《诗经·邶风·氓》里有一句话可算是金石之言:“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这话实在是对极,女子天生便容易沉溺,往往陷进一段感情便是一辈子。可是男子的心里有太多东西,家国天下,功名利禄,情爱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剂调味而已。所以世间有那么多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怪男子寡情薄幸,也怪女子掏心掏肺。这首词中的女子,应该是极聪明的。她陷身在爱情里,爱那个男人如痴如醉,可是她知道那一个度在哪里,沉醉,但是并非醉极。
“为他沉醉不成泥”,女人的心里都应该要有这样一个度,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别张生时的唱词,句句锥心,字字泣血,便是成泥,按佛家的说法,是魔障。【滚绣球】“恨成就得迟,怨分去得急。柳丝长,玉骢难系。倩疏林,你与我挂住斜晖。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恰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猛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花满驿亭香露细”,夜晚的露水打湿了驿亭边的繁花,又一天过去了,可是仍旧不见他归来的身影。十里长亭,送君别去,何时能待得君归?在这驿亭边一天天守望又能如何呢?空等得一次次的失望而回罢了。
传说中,杜鹃是古蜀国皇帝杜宇死后魂魄所化,叫声是一声声凄厉的“不如归去”,直到最后泣血而亡。“杜鹃声断玉蟾低”,杜鹃鸟的叫声已经听不到了,还有谁会在他耳边说着一声声的“不如归去”?还有谁会敦促他早日回家?冷月如霜,月华如练,照着这满室凄凉。三更已过,连月亮都已经低低的悬在天边了。可是毫无睡意啊,思念如此磨人,倾宵无语,只是思君。
“含情无语倚楼西”,只能在深夜里默默的想他,想着初初相遇时的美好,想着共结连理时的幸福,想着花前月下的缠绵,想着煮茶论诗的闲适,想着红袖添香的温情。在思念中凝望着月亮滑落的轨迹,有时候,也是甜蜜。
世上有千般不如意,但是,遇到他,即是今生最大的幸运。以后诸般阻碍,皆可视作等闲。
——张沁《浣溪沙》
如果爱情是开在心中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离别就是摧花的风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夜风雨,红颜零落,花叶凋零。谁不希望花常开不败,可是世上千般事,并不是所有都能随我们的心意。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写下伤情的诗句,写下心间的哀愁,写下眉间的怅惘,只因离开你,仿佛鱼儿离了水,连呼吸都困难。
南朝梁有名的大才子江淹是最善于抒写离别的人,一篇《别赋》,倾倒了多少骚人墨客,江郎未才尽之时,确实是令人折服的。“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春天的芳草已染上了碧绿的颜色,清澈的河水荡漾开翡翠般的涟漪,在南浦送你离开,我的心里充满悲伤。时光疏忽而过,转眼已到秋天,露水像珍珠一样闪烁,一弯孤月像玉珪一样不能圆满,月光下莹白的露珠透着阵阵寒意,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你的离开仍然让我在月光下徘徊难眠。离别没有规律可循,离别的理由有千千万,有离别必有怨怼,怨怼不断增长,最后使人意志消沉,心痛难当。
离别是刻骨铭心的痛,离别的诗句读来总是伤心泪落。张沁也是善于抒写离别的人,在华丽辞藻的背后,有一个小小女子,被思念折磨的形销骨立。谁说思念是幸福的事,每天对着空洞的时间回忆曾经的种种美好,一天天沉湎,一天天情陷,久而久之,也许连自己也不知道是活在现实还是活在虚幻。
“钿毂香车过柳堤”,这是一幅如此美好的画面,车轮上饰有金花的华丽马车驶过杨柳依依的堤岸,微风过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中。也许,会有一只修长的手掀开金线装饰的车帘,英俊的脸庞随着渐渐远去的马车逐渐模糊,直到再也看不见。这就是离别的痛,将一个人硬生生的从眼里抽离,想要伸手抓住,却连举步的勇气的没有,一切都是徒劳,当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命运这条巨大的沟壑时,我们除了默默接受,还能有什么办法?
“桦烟分处马频嘶”,桦木皮可以卷蜡为烛,称为桦烛,燃烧桦烛的烟,称为桦烟,《国史补》:“正旦晓漏以前,三司使大金吾以桦烛拥,谓之火城。”桦烟可代指朝廷,此处的桦烟,应当是指这个男子是新科进士。他平步青云,功名成就,成为人人艳羡的新科进士,得到皇上的接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本以为可以从此花前月下,弹琴品茗,做一对神仙眷侣,谁成想离别来的那么快。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甚至不能表现的太过悲伤,因为她是通情达理识大体的大家女子,不能为了一时的私心阻碍夫君的前程。只是夫君啊,你可知道,眼前站在你面前微笑着看你的身影逐渐淡出视线的女子,内心有多么的翻江倒海心如刀绞吗?
骏马嘶鸣,是否连它也不愿离别。可是,马鸣的声音渐渐远去了,最终,也只剩了她一人,在柳绿花红人来人往的桥头,呆呆的望着他离开的方向,直到,夜幕降临,“为他沉醉不成泥”。《诗经·邶风·氓》里有一句话可算是金石之言:“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这话实在是对极,女子天生便容易沉溺,往往陷进一段感情便是一辈子。可是男子的心里有太多东西,家国天下,功名利禄,情爱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剂调味而已。所以世间有那么多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怪男子寡情薄幸,也怪女子掏心掏肺。这首词中的女子,应该是极聪明的。她陷身在爱情里,爱那个男人如痴如醉,可是她知道那一个度在哪里,沉醉,但是并非醉极。
“为他沉醉不成泥”,女人的心里都应该要有这样一个度,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别张生时的唱词,句句锥心,字字泣血,便是成泥,按佛家的说法,是魔障。【滚绣球】“恨成就得迟,怨分去得急。柳丝长,玉骢难系。倩疏林,你与我挂住斜晖。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恰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猛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花满驿亭香露细”,夜晚的露水打湿了驿亭边的繁花,又一天过去了,可是仍旧不见他归来的身影。十里长亭,送君别去,何时能待得君归?在这驿亭边一天天守望又能如何呢?空等得一次次的失望而回罢了。
传说中,杜鹃是古蜀国皇帝杜宇死后魂魄所化,叫声是一声声凄厉的“不如归去”,直到最后泣血而亡。“杜鹃声断玉蟾低”,杜鹃鸟的叫声已经听不到了,还有谁会在他耳边说着一声声的“不如归去”?还有谁会敦促他早日回家?冷月如霜,月华如练,照着这满室凄凉。三更已过,连月亮都已经低低的悬在天边了。可是毫无睡意啊,思念如此磨人,倾宵无语,只是思君。
“含情无语倚楼西”,只能在深夜里默默的想他,想着初初相遇时的美好,想着共结连理时的幸福,想着花前月下的缠绵,想着煮茶论诗的闲适,想着红袖添香的温情。在思念中凝望着月亮滑落的轨迹,有时候,也是甜蜜。
世上有千般不如意,但是,遇到他,即是今生最大的幸运。以后诸般阻碍,皆可视作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