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Say YES to Life!——工作坊观察笔记
开幕式之前,Local Changemaker提前集合挑选各自心怡的工作坊。我们要以观察员的身份,来记录所选工作坊的进展情况。当看到活动日程表上安排了23个工作坊,每天每个时段都有3-4个同时进行,对于选择困难症重度患者的我来说,实在是很抓狂啊。
最后第一个工作坊选了鲜榨喜剧的“Say Yes to Life”,理由一是我喜欢“鲜榨”二字,特别有画面感;理由二,标题摆明了此工作坊走的是正能量路线,抱着#既然都贴上了公益暖男的标签就要认真演下去#的职业精神,心想喝碗心灵鸡汤滋润滋润也是极好的。
“Say Yes to Life”其实是一个即兴戏剧的工作坊。活动手册上有这样一段描述:“生活中,很多交流都是单向的,当建议被否定或者没有收到反馈的时候,与他人的联结就会变得凝固而纠结。本次工作坊通过各种即兴“yes and”小游戏,在肢体、语言的戏剧训练中帮助大家找到能够用于生活中的反应方式。双向表达,与他人的联结会变得更加明朗和友好。”正是这段话,真正打动了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急待升级,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有种吃对了药的感觉。
工作坊的时间是 5月10日13点30分。当我带着Local Changemaker的特制橙色手环,穿过等待入场的队伍优先进入活动地点“联结空间”,对着志愿者和老师说我是观察员的时候那一刻,觉得自己像是拿了御赐令牌进出紫禁城的太监,倍儿有面子。工作坊开始前,我真的是抱着冷静旁观的心态,可是当工作坊开始后,我完全被带入了现场的欢乐中,非常enjoy每一个环节,所以,部分环节忘记拍照,还请谅解。
带这次工作坊的陈志坚老师是央视《谢天谢地你来啦》幕后的即兴表演指导。他所在的“鲜榨喜剧”是北京第一家专业欧美喜剧表演培训和表演机构。陈老师先给我们看了《谢天谢地你来啦》程前那一集的片段,马上就感受到了即兴戏剧的魅力。
完整视频(50:56分起程前出场):http://ent.cntv.cn/enttv/zhengdazongyi/classpage/video/20111003/100041.shtml
1.YES But?Yes And!
不知道是不是但凡学习表演,第一步就得先解放天性。在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后,我们先玩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破冰游戏。只需大家围城一个圈,然后当老师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大家就要用这个部位来写自己的名字。大家围成一个圈,头啊胳膊肘啊右脚啊左膝盖啊甚至还有胸啊,一秒钟变成各种书写神器,群魔乱舞的场面让大家不得不发笑。
这次工作坊的主题是“联结”。什么是联结?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说白了,当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在思想或感情上产生交集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也就建立了。那么,怎么建立这种联结呢?要还原这个过程太复杂了,往往需要和对方花一段时间相处以后,才能够彼此了解,从而建立联结。但比较直观的是,生活中,你与某些人特别投缘,特别有话聊,而与某些人就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实这里头有一个“YES AND/BUT”的定律在作祟。“YES AND”就是先肯定和接受对方说的,然后你再进行后续内容的添加。
我们两两结对,分别以“YES AND”和“YES BUT”的逻辑开始聊天。和我对话的是一位在基金会工作的女生,她开口第一句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吧。”按照“YES AND”的逻辑,我们展开了如下对话: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吧。”
“好呀,北京有这么多公园,我们去哪一个呢?”
“就选里小区最近的公园吧。”
“可以。既然要去公园,不如我们带些食物搞个野餐吧。”
“好呀好呀,那我去买吧。”
“行啊。那我再去喊几个朋友一起来。”
而以“YES BUT”的逻辑的话,就发现这对话完全没办法进行下去: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吧。”
“听起来不错~但是我想要宅在家里打游戏。”
……
所以,如果双方都积极接受对方的信息,做出正面的回应,沟通就会很顺畅,如果某一方总是BUT这种方式回应,沟通就会出问题。而导致我们容易有“YES BUT”这样的思维方式,主要原因有:恐惧、旧习惯、缺乏知识、没有真正理解、试图控制、评判他人、不重视他人等。
此时我脑中浮现自己曾经和别人闹变扭的场景,的确很多时候双方沟通不畅上述原因都是罪魁祸首。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自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情绪控制吧。
2.一棵树的集体创作
第二个游戏更有趣。相信很多人也玩过。游戏规则是这样:第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是一棵树,然后原地不动。其他小伙伴就要尽可能快地加入,例如说“我是树上的一只鸟”,然后做出对应的动作。以此类推,总之,后来的人总要设法和前一个人建立某种联系,并通过肢体来表现。满五个人就换一次,第一个人有权在另外四人中选择一位留下,然后重新启动一轮表演。
我们从一棵树开始,然后树下有了一棵草,有了一只刺猬,刺猬身上的一颗苹果,砍树的人……大家各种奇思妙想,最搞笑的是有人变成了一部相机,然后紧接着有人变成了相机里面的胶卷,再接着有人变成了胶卷上面的影像。你能想象他们是怎样表现这个画面的吗?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YES AND思维的游戏。不管前面一个人的身份多么荒唐,你只管接受,并给自己一个身份和对方建立起联系。这个游戏很考验想象力,我相信如果让孩子们来玩,一定会有更多惊喜更多欢笑。这个游戏让我想到了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更感觉到了一种联结的乐趣。
3.找到和你有3个共同点的小伙伴
接着还得继续找“联结”。我们一共20人左右(观察员玩太high忘记数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忘记是多长),通过聊天,找到和自己有3个共同点的人,看谁交谈的人多。共同点还得是比较私密的,不可以是我们都有长头发啊都是女的啊之类的。这就增加了难度。这个难度就在于你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入了解一个陌生人。
我一共找了3个小伙伴交谈,第一位是在外企工作的女生,第二位是高三保送党,第三位是这次工作坊的助教姐姐。第一位进行的很顺利,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彼此的三个共同点:都爱画画、爱吃鱼、还有一个忘了。后来的两位我就开始着急求图快,想要尽可能找更多人交谈,所以就一度变成一问一答智力竞猜的感觉,而且主要还是围绕兴趣爱好来发问。搞笑的是当那位高三保守党弟弟问我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时,我说没有特别喜欢的,都看。结果他说他也是,这个共同点找的真是太婉约了,哈哈。
这交谈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目的性太强,急着想要凑齐和对方的三个共同点,然后迅速换下一位,累积交谈的人数。当最后大家分享和小伙伴的共同点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对至始至终就没动过,因为他们觉得彼此很聊得来,所以就没打算换人,一直聊了下去。是啊,知心的朋友是难得的,要好好珍惜,这才是真爱啊!
4.你真的懂得赞美他人吗?
前面一个游戏特别考验沟通技巧,但是和赞美他人这个环节比起来,简直弱爆了。我们平时总免不了会有赞美别人的时候,但是你知道对方心里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吗?怎样把赞美赞到别人心坎里,而不是把马屁拍到马腿上?
一个人做到“宝座”上当国王/女王,接受异性的赞美。身边有两个护卫,如果国王/女王觉得对方的赞美不走心,就可以命令护卫将其手刃。当陈老师在介绍游戏规则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当国王或女王简直太爽了。
第一位坐上宝座的是一位女生,在前几位男生赞美了她牙白皮肤好爱干净这些优点后,轮到我的时候,我决定不打安全牌,改“走心”的路线。“我觉得你是一个比较有责任心的女生,很会照顾人。在朋友圈里肯定是特别能给人正能量的那种。”大意如此吧,结果她犹豫了一下,命令护卫将我“砍死”了。不过面对第一次见面的女生,我自己也觉得夸得太离谱了,死得其所啊。后来还有一位国王和一位女王也纷纷体验了一把被众人赞美的瘾。总的来说,没有几个能“活着”完成的。
第三轮的时候,我就抓住“女王”声音洪亮,第二轮扮演护卫时候很活跃等特征,赞美她应该是一个很仗义、直率的人。虽然还没有做到最好,但这个女生和陈志坚老师都说比第一次赞美有所进步,关键是说出了我赞美的依据。如果我再结合她在协助工作坊签到时候的表现,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抛开国王、女王们有刻意刁难对方的成分,这个游戏让我体会到赞美他人真的门道多多。对于与你亲密程度不同的人来说,赞美表达方式也不同。赞美原本是希望拉近彼此距离,但很有可能,你的赞美会让人觉得假大空,让彼此尴尬。总之,真诚才是王道,对方实在没有可赞之处就聊天气吧!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赞美教育是很缺乏的。学会欣赏别人,并恰当地表达你的溢美之词,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能力。
5.无实物表演“送礼物”
这个游戏我之前在其他场合玩过,但即兴戏剧的魅力就是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抛给你什么烂前提。两人之间相互送礼,送礼的人不说话,任意做一个动作给到另一个人,接收礼物的人要先做出对应“接收”的动作,然后再做出一些动作,回应说:“谢谢你送的xxx(什么礼物)。我用它来xxx(做什么用途)。”看出来了吗,这也是典型的YES AND的思维哦。
如果想要测试自己的想象力极限,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就这样送来送去,看谁先奔溃。根本停不下来,哈哈。不过要是大家现实生活中也能这么送,该多经济实惠妙趣横生啊!
6.双簧LIVE 爆笑现场
最后一个游戏环节是双簧表演,整个工作坊在这个环节达到高潮。这个双簧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相声里的双簧是反着来的。在后面的人扮演前面人的手,全程不准说话,而前面一个人要根据身后搭档手的动作,把剧情推进下去。而其他人则负责看热闹和笑。
“观众”们为第一组男女猪脚设定的场景及人物关系是#在地铁偶遇前任#,第二组则略显复杂,某公主几年前被某王子抛弃而变成女巫,结果某天在森林里相遇。好吧,暂且忽略剧情的俗套,四位参与者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在第一组 表演中,扮演男主手的天天同学起了很大作用。他丰富的手部动作激发了男主角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一开始不知所措到后来演技炉火纯青各种加戏。男主后来分享说,一开始的确不知道要说什么,后来就放开了,什么也不想,反正手有什么动作都接受,都无所谓。当然,当他说的话和动作出现奇特搭配时,自然笑果十足。
这个游戏的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我发现扮演手的人其实掌握了主动权,前面的人要完全放下自己的很多框架,不论搭档做出什么动作,都是此刻你所扮演的角色做出的正常反应,你都要接受。而角色“真我”和演员“本我”之间的矛盾调和,就要发挥YES AND的精神。当导演喊Action的时候,你就要立刻融入角色,变成隔壁王二狗。
总结
不知不觉流水账写了这么长,我很开心选择了这个工作坊,从头脑尾一直在玩游戏,也从头笑到尾。通过即兴戏剧的方式,我们的肢体语音可以表达更多,我们的信息传递可以更有效,我们的对话可以让彼此更舒畅。而引发这种奇妙变化的魔法棒,就是即兴戏剧的核心法则“YES AND”。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先倾听对方,再表达自己,我们可以先接收,再完善、改进。如果在沟通中,少一些对抗者,多一些建设者,少一些负面评价,多一些肯定、赞美等积极反馈,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一定会更加良性和友好。
YES AND就是先求同存异,再锦上添花。Let’s say yes to life!
谢谢老师的带领,谢谢鲜榨喜剧团队
最后第一个工作坊选了鲜榨喜剧的“Say Yes to Life”,理由一是我喜欢“鲜榨”二字,特别有画面感;理由二,标题摆明了此工作坊走的是正能量路线,抱着#既然都贴上了公益暖男的标签就要认真演下去#的职业精神,心想喝碗心灵鸡汤滋润滋润也是极好的。
“Say Yes to Life”其实是一个即兴戏剧的工作坊。活动手册上有这样一段描述:“生活中,很多交流都是单向的,当建议被否定或者没有收到反馈的时候,与他人的联结就会变得凝固而纠结。本次工作坊通过各种即兴“yes and”小游戏,在肢体、语言的戏剧训练中帮助大家找到能够用于生活中的反应方式。双向表达,与他人的联结会变得更加明朗和友好。”正是这段话,真正打动了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急待升级,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有种吃对了药的感觉。
工作坊的时间是 5月10日13点30分。当我带着Local Changemaker的特制橙色手环,穿过等待入场的队伍优先进入活动地点“联结空间”,对着志愿者和老师说我是观察员的时候那一刻,觉得自己像是拿了御赐令牌进出紫禁城的太监,倍儿有面子。工作坊开始前,我真的是抱着冷静旁观的心态,可是当工作坊开始后,我完全被带入了现场的欢乐中,非常enjoy每一个环节,所以,部分环节忘记拍照,还请谅解。
![]() |
带这次工作坊的陈志坚老师是央视《谢天谢地你来啦》幕后的即兴表演指导。他所在的“鲜榨喜剧”是北京第一家专业欧美喜剧表演培训和表演机构。陈老师先给我们看了《谢天谢地你来啦》程前那一集的片段,马上就感受到了即兴戏剧的魅力。
完整视频(50:56分起程前出场):http://ent.cntv.cn/enttv/zhengdazongyi/classpage/video/20111003/100041.shtml
1.YES But?Yes And!
不知道是不是但凡学习表演,第一步就得先解放天性。在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后,我们先玩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破冰游戏。只需大家围城一个圈,然后当老师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大家就要用这个部位来写自己的名字。大家围成一个圈,头啊胳膊肘啊右脚啊左膝盖啊甚至还有胸啊,一秒钟变成各种书写神器,群魔乱舞的场面让大家不得不发笑。
这次工作坊的主题是“联结”。什么是联结?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 |
说白了,当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在思想或感情上产生交集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也就建立了。那么,怎么建立这种联结呢?要还原这个过程太复杂了,往往需要和对方花一段时间相处以后,才能够彼此了解,从而建立联结。但比较直观的是,生活中,你与某些人特别投缘,特别有话聊,而与某些人就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实这里头有一个“YES AND/BUT”的定律在作祟。“YES AND”就是先肯定和接受对方说的,然后你再进行后续内容的添加。
我们两两结对,分别以“YES AND”和“YES BUT”的逻辑开始聊天。和我对话的是一位在基金会工作的女生,她开口第一句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吧。”按照“YES AND”的逻辑,我们展开了如下对话: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吧。”
“好呀,北京有这么多公园,我们去哪一个呢?”
“就选里小区最近的公园吧。”
“可以。既然要去公园,不如我们带些食物搞个野餐吧。”
“好呀好呀,那我去买吧。”
“行啊。那我再去喊几个朋友一起来。”
而以“YES BUT”的逻辑的话,就发现这对话完全没办法进行下去: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吧。”
“听起来不错~但是我想要宅在家里打游戏。”
……
![]() |
所以,如果双方都积极接受对方的信息,做出正面的回应,沟通就会很顺畅,如果某一方总是BUT这种方式回应,沟通就会出问题。而导致我们容易有“YES BUT”这样的思维方式,主要原因有:恐惧、旧习惯、缺乏知识、没有真正理解、试图控制、评判他人、不重视他人等。
此时我脑中浮现自己曾经和别人闹变扭的场景,的确很多时候双方沟通不畅上述原因都是罪魁祸首。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自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情绪控制吧。
2.一棵树的集体创作
第二个游戏更有趣。相信很多人也玩过。游戏规则是这样:第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是一棵树,然后原地不动。其他小伙伴就要尽可能快地加入,例如说“我是树上的一只鸟”,然后做出对应的动作。以此类推,总之,后来的人总要设法和前一个人建立某种联系,并通过肢体来表现。满五个人就换一次,第一个人有权在另外四人中选择一位留下,然后重新启动一轮表演。
我们从一棵树开始,然后树下有了一棵草,有了一只刺猬,刺猬身上的一颗苹果,砍树的人……大家各种奇思妙想,最搞笑的是有人变成了一部相机,然后紧接着有人变成了相机里面的胶卷,再接着有人变成了胶卷上面的影像。你能想象他们是怎样表现这个画面的吗?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YES AND思维的游戏。不管前面一个人的身份多么荒唐,你只管接受,并给自己一个身份和对方建立起联系。这个游戏很考验想象力,我相信如果让孩子们来玩,一定会有更多惊喜更多欢笑。这个游戏让我想到了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更感觉到了一种联结的乐趣。
3.找到和你有3个共同点的小伙伴
接着还得继续找“联结”。我们一共20人左右(观察员玩太high忘记数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忘记是多长),通过聊天,找到和自己有3个共同点的人,看谁交谈的人多。共同点还得是比较私密的,不可以是我们都有长头发啊都是女的啊之类的。这就增加了难度。这个难度就在于你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入了解一个陌生人。
我一共找了3个小伙伴交谈,第一位是在外企工作的女生,第二位是高三保送党,第三位是这次工作坊的助教姐姐。第一位进行的很顺利,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彼此的三个共同点:都爱画画、爱吃鱼、还有一个忘了。后来的两位我就开始着急求图快,想要尽可能找更多人交谈,所以就一度变成一问一答智力竞猜的感觉,而且主要还是围绕兴趣爱好来发问。搞笑的是当那位高三保守党弟弟问我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时,我说没有特别喜欢的,都看。结果他说他也是,这个共同点找的真是太婉约了,哈哈。
这交谈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目的性太强,急着想要凑齐和对方的三个共同点,然后迅速换下一位,累积交谈的人数。当最后大家分享和小伙伴的共同点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对至始至终就没动过,因为他们觉得彼此很聊得来,所以就没打算换人,一直聊了下去。是啊,知心的朋友是难得的,要好好珍惜,这才是真爱啊!
4.你真的懂得赞美他人吗?
前面一个游戏特别考验沟通技巧,但是和赞美他人这个环节比起来,简直弱爆了。我们平时总免不了会有赞美别人的时候,但是你知道对方心里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吗?怎样把赞美赞到别人心坎里,而不是把马屁拍到马腿上?
一个人做到“宝座”上当国王/女王,接受异性的赞美。身边有两个护卫,如果国王/女王觉得对方的赞美不走心,就可以命令护卫将其手刃。当陈老师在介绍游戏规则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当国王或女王简直太爽了。
第一位坐上宝座的是一位女生,在前几位男生赞美了她牙白皮肤好爱干净这些优点后,轮到我的时候,我决定不打安全牌,改“走心”的路线。“我觉得你是一个比较有责任心的女生,很会照顾人。在朋友圈里肯定是特别能给人正能量的那种。”大意如此吧,结果她犹豫了一下,命令护卫将我“砍死”了。不过面对第一次见面的女生,我自己也觉得夸得太离谱了,死得其所啊。后来还有一位国王和一位女王也纷纷体验了一把被众人赞美的瘾。总的来说,没有几个能“活着”完成的。
第三轮的时候,我就抓住“女王”声音洪亮,第二轮扮演护卫时候很活跃等特征,赞美她应该是一个很仗义、直率的人。虽然还没有做到最好,但这个女生和陈志坚老师都说比第一次赞美有所进步,关键是说出了我赞美的依据。如果我再结合她在协助工作坊签到时候的表现,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抛开国王、女王们有刻意刁难对方的成分,这个游戏让我体会到赞美他人真的门道多多。对于与你亲密程度不同的人来说,赞美表达方式也不同。赞美原本是希望拉近彼此距离,但很有可能,你的赞美会让人觉得假大空,让彼此尴尬。总之,真诚才是王道,对方实在没有可赞之处就聊天气吧!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赞美教育是很缺乏的。学会欣赏别人,并恰当地表达你的溢美之词,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能力。
5.无实物表演“送礼物”
这个游戏我之前在其他场合玩过,但即兴戏剧的魅力就是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抛给你什么烂前提。两人之间相互送礼,送礼的人不说话,任意做一个动作给到另一个人,接收礼物的人要先做出对应“接收”的动作,然后再做出一些动作,回应说:“谢谢你送的xxx(什么礼物)。我用它来xxx(做什么用途)。”看出来了吗,这也是典型的YES AND的思维哦。
如果想要测试自己的想象力极限,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就这样送来送去,看谁先奔溃。根本停不下来,哈哈。不过要是大家现实生活中也能这么送,该多经济实惠妙趣横生啊!
6.双簧LIVE 爆笑现场
![]() |
最后一个游戏环节是双簧表演,整个工作坊在这个环节达到高潮。这个双簧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相声里的双簧是反着来的。在后面的人扮演前面人的手,全程不准说话,而前面一个人要根据身后搭档手的动作,把剧情推进下去。而其他人则负责看热闹和笑。
“观众”们为第一组男女猪脚设定的场景及人物关系是#在地铁偶遇前任#,第二组则略显复杂,某公主几年前被某王子抛弃而变成女巫,结果某天在森林里相遇。好吧,暂且忽略剧情的俗套,四位参与者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在第一组 表演中,扮演男主手的天天同学起了很大作用。他丰富的手部动作激发了男主角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一开始不知所措到后来演技炉火纯青各种加戏。男主后来分享说,一开始的确不知道要说什么,后来就放开了,什么也不想,反正手有什么动作都接受,都无所谓。当然,当他说的话和动作出现奇特搭配时,自然笑果十足。
这个游戏的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我发现扮演手的人其实掌握了主动权,前面的人要完全放下自己的很多框架,不论搭档做出什么动作,都是此刻你所扮演的角色做出的正常反应,你都要接受。而角色“真我”和演员“本我”之间的矛盾调和,就要发挥YES AND的精神。当导演喊Action的时候,你就要立刻融入角色,变成隔壁王二狗。
总结
不知不觉流水账写了这么长,我很开心选择了这个工作坊,从头脑尾一直在玩游戏,也从头笑到尾。通过即兴戏剧的方式,我们的肢体语音可以表达更多,我们的信息传递可以更有效,我们的对话可以让彼此更舒畅。而引发这种奇妙变化的魔法棒,就是即兴戏剧的核心法则“YES AND”。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先倾听对方,再表达自己,我们可以先接收,再完善、改进。如果在沟通中,少一些对抗者,多一些建设者,少一些负面评价,多一些肯定、赞美等积极反馈,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一定会更加良性和友好。
YES AND就是先求同存异,再锦上添花。Let’s say yes to life!
谢谢老师的带领,谢谢鲜榨喜剧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