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p215-p241
一团浆糊,完全看不懂。不过问题不在于是否看懂,而在于能否坚持下去,看下去了就能懂,而不是要看了就懂,这里有个先后关系。像这种有史以来的奠定文明的经典著作是需要反复阅读的。记得貌似是美国的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斯曾每年阅读一遍康德的这本巨著,直到他去世为止。
句读p215-p241这几章主要是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以下是一些自从读这本书以来印象比较深的一些问题,就罗列在此处了:
康德将世界分为两部分,即现象界和本体界。而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界的事物,而无法认识本体界的自在之物(或者说物自体)。他要限制知识的范围,以便为信仰留下地盘。
内感官和外感官,分别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预先根植于内心中的,是人形成认识之网的先天形式。
康德的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指将“知识符合对象”颠倒为“对象符合知识”,这一颠倒在人类认识史上起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震撼作用。
《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康德提出的三大问题:
1,我能够知道什么?这是认识论问题。
2,我应当做什么?这是道德的问题。
3,我可以希望什么?这是宗教的问题。
术语先天和先验的区别。
句读p215-p241这几章主要是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以下是一些自从读这本书以来印象比较深的一些问题,就罗列在此处了:
康德将世界分为两部分,即现象界和本体界。而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界的事物,而无法认识本体界的自在之物(或者说物自体)。他要限制知识的范围,以便为信仰留下地盘。
内感官和外感官,分别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预先根植于内心中的,是人形成认识之网的先天形式。
康德的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指将“知识符合对象”颠倒为“对象符合知识”,这一颠倒在人类认识史上起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震撼作用。
《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康德提出的三大问题:
1,我能够知道什么?这是认识论问题。
2,我应当做什么?这是道德的问题。
3,我可以希望什么?这是宗教的问题。
术语先天和先验的区别。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成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孟德斯鸠、卢梭、叔本华、穆勒、尼采、罗尔斯、库恩、阿伦特、施特劳斯、沃格林等:如何阅读文本 (1人喜欢)
- 失联、反转与真相的消失:尼采哲学揭示背后深意
- 纪念《情书》 (1人喜欢)
- 视频和文字的区别,兼谈当下的媒介 (1人喜欢)
- 语言终止的地方,音乐开始了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