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阿西西(三),走进古广场地下
在阿西西的第一个早晨,先上到阁楼观察天气。外面水雾迷蒙,勉强可见远山淡淡的影子。前晚碰到的老夫妇也在那儿。我们聊了会儿天,他们从澳大利亚来,已经在阿西西住了一周,第二天就要出发去罗马。交流了一些阿西西的旅游信息后,我提到想在附近试试短程徒步,他们听了马上兴奋起来,原来前晚相遇时,他们刚刚结束从东南边相邻的小镇Spello到Assisi的山中徒步。“一路的风景非常美,你们真该走走的!”
可那条线路实在太长了,十五公里山路,走八个小时,这对我们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提到山中行时由衷欢喜的表情,让我下决心这两天要尽力争取到山中体验一下。
天很冷,我们出门时都穿上了最保暖的衣服。趁游客还未出现,先到广场一侧的Temple of Minerva,看那由六棵科林斯柱撑起的古罗马神殿立面。那个立面庄重典雅但体量不大,被左右的房屋和高高的塔楼夹在中间,不是特别起眼。仔细读了柱廊内墙上钉的铭牌后,才了解到它实际上可算是阿西西拥有的最为珍贵的建筑遗存。神庙由石灰华筑成,修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世纪时被改为基督教堂,以后多次转换用途,十五世纪时再复归为教堂。难得的是,经历两千年风雨,由柱基,石柱,楣梁,山花,包括嵌进石柱基座的阶梯所组成的完整立面,几乎原封不动保留至今。据说这在整个意大利也不多见。石柱已然苍老,尤其在基部满布岁月蛀蚀的伤痕,缝褶间也有清理未尽的污迹,那份穿越历史的坚厚雄浑直击人心,让人慨叹。
那时广场上空空荡荡,清冷的灰霾里只有鸽子迈着小碎步在台阶上下游荡。我们没进教堂,在那停留一阵后,穿过广场到游客中心拿了观光地图,然后选左边的小街Via portica,往前走两步右手边有个不起眼的石门,那就是阿西西的考古博物馆Museo Civico del Foro Romano入口。
走进半藏进地下昏暗的门厅,里边是石柱和拱券撑起的老旧空间,布置了一些简单的展览。买了大概只有三,四欧的门票,穿过这片不大的展厅,走上一条玻璃步道。步道有百多米长,从斑驳古老的石板道上悬空架起,沿狭长的坑道向前直直地伸展。步道两侧沿着同样斑驳的石壁排满各种墓碑,石刻,建筑碎片。没有什么展品说明,放眼过去全是一色古老的石头。要是BBC拍摄的电视片“相约古罗马”中那位通晓古拉丁语的女主持Mary Beard在那儿,一定能抚着石碑上残留的字迹读出各种有趣信息。而我们对石头和文字一无所知,只能好奇而懵懂地朝前走。
玻璃步道在中点的位置断开,一座四,五米长,高出地面一尺上下的U形长石台坐在中间。石台一面开放,另外三面沿边线码着整齐的长条石,条石上遗有穿凿的痕迹。这片石台四周既没有围铁栏,也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只在上面立着一块说明牌。说明牌固定摆放在石台一侧,只有走上近前才能读到上面的文字,我们由此确定,那块石台是向游客开放,可以踩踏近观的。
离开玻璃走道,实实在在站在古石上,可以摸到石面上的凸凹起伏,真是开心极了,好像手指沾上的细粉真的是两千年前的尘埃。石台上方的数码显示屏上正在播放关于此处神庙的介绍短片,我们坐在石台上观看。那部片子由电脑三维画面和照片剪接而成,从不同角度展示建筑复原图,把神庙和广场在古罗马时代的结构功用,还有古今空间的变迁做了非常直观的描述。
看完影片,如梦方醒。原来我们沿着博物馆地下的通道已经穿过半个广场,此时正身处古神庙台阶前方一两米处的地下层。而古罗马时代,那里的一切都在地平面之上。据考古学家推测,我们坐在身下的长石台很可能就是古罗马时代阿西西的各方显要在广场上议政演讲的尊贵坐席(tribunal),当时他们的座椅应当就固定在那三面围合的长条石上。在他们身后高出广场四米的台基上耸立着威严的神庙。
与我们停留的长石台相对处,有一大块高大方正的石台,博物馆的参观走道围着那块石台转了一整圈。看过刚才的影片了解到它是立在广场上的一座四柱式亭廊(Tetrastyle)的基座,昔日亭廊中供奉着罗马神话中双子座孪生兄弟Castor和Pollux(合称为Dioscuri)牵着骏马的雕像。石台上嵌着铭文,博物馆的说明牌上展示了意大利语和英语的译文。铭文大意是:xxx与xxx私人出钱修建了这座亭廊并把Castor和Pollux的雕像作为礼物赠与阿西西的公民。在赠与典礼上同时施钱与公众,赠五个狄纳里银币给城中长老,三个狄纳里给帝国神职人员,一个半狄纳里给普通市民。
博物馆的说明文字特别强调,从那两个捐钱者的希腊姓氏可以推知他们的身份;这段刻在石头上的铭文可以佐证,在罗马帝国时期,自由民已经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取得了占先的地位。
沿玻璃走道左侧的四米高墙是罗马时代旧墙,神庙就建在墙体撑起的高台上。坚厚的石墙上刻有文字,也有钉洞坑孔,是墙上悬挂装饰物留下的痕迹,上面还有一道道渗下来的水痕。
在那段墙体上有两个开口,左右对称分立在Tribunal后方,开口里藏着通往上方神庙的阶梯。阶梯处光线昏暗,只能隔着玻璃通道的细铁栏欠身朝里张望。
通道笔直伸到尽头,然后向右折,右边的短翼里排着几个小空间,根据复原图的标示,那些连在一起的小空间是罗马时代围绕广场的商业店铺残迹。那块空间比较空旷,展示品除了考古发掘的建筑旧痕外,还有神庙和广场的木制复原模型,另有一些图片,图片内容包括博物馆结构图和施工纪录照片。
看过那些图片以后,我们对广场结构明了大半。两千年中,老广场的基本轮廓没有改变,自罗马时代始,它一直是阿西西市民生活的中心。沿着博物馆的玻璃板通道,我们在地底几乎穿越了整个广场。
原来神庙阶前的广场地面上画的白色方框和长长的线段标示的正是这些隐在地下的秘密。
广场尽头那座三四百岁的老喷泉应当就在我们头顶不远处喷溅着晶莹的水花,再往前几米,就是我们投宿的旅馆所在街口了。
整个博物馆除了我们三个,再没有其他游人。古罗马风情的音乐随墙上反复播放的短片悠悠回荡,音乐背景后偶尔传出神庙前演讲抗辩的人声,还有嘈杂热闹的市集之声,声音若隐若现隔着历史的潮汐。我们坐在另一处台阶上看影片,脚下围绕神庙古老的排水槽里,灯光投下的一截蓝色水影汩着柔波转折而去,不断消逝在虚空里。
好像真的停留在一段时光隧道中。
阿西西之前,我们在佛罗伦萨城外的山顶小镇Fiesole的考古公园看了那里的古罗马剧场,浴场和神庙废墟,那儿游人稀疏风景开朗,但因为缺少说明而看得糊涂。阿西西之后,罗马城有无数的帝国古迹让人眼花缭乱,但罗马城的场面实在太宏大,我们的脚步太匆忙,游人太拥挤,所到之处不可避免走马观花,难以仔细地揣摩体会。阿西西的这座小博物馆设计简单精致小巧,联结起古今虚实,如今回想真为当时不曾错过它而高兴。。。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那天外面下着大雨,居然没有人借躲雨走进咫尺处这座埋在地下的时光长廊,而大方地把那份沉静与神奇赠与我们独享。
难忘阿西西(二),小城速写
难忘阿西西(一),第一晚
可那条线路实在太长了,十五公里山路,走八个小时,这对我们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提到山中行时由衷欢喜的表情,让我下决心这两天要尽力争取到山中体验一下。
天很冷,我们出门时都穿上了最保暖的衣服。趁游客还未出现,先到广场一侧的Temple of Minerva,看那由六棵科林斯柱撑起的古罗马神殿立面。那个立面庄重典雅但体量不大,被左右的房屋和高高的塔楼夹在中间,不是特别起眼。仔细读了柱廊内墙上钉的铭牌后,才了解到它实际上可算是阿西西拥有的最为珍贵的建筑遗存。神庙由石灰华筑成,修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世纪时被改为基督教堂,以后多次转换用途,十五世纪时再复归为教堂。难得的是,经历两千年风雨,由柱基,石柱,楣梁,山花,包括嵌进石柱基座的阶梯所组成的完整立面,几乎原封不动保留至今。据说这在整个意大利也不多见。石柱已然苍老,尤其在基部满布岁月蛀蚀的伤痕,缝褶间也有清理未尽的污迹,那份穿越历史的坚厚雄浑直击人心,让人慨叹。
![]() |
清早天阴欲雨 |
![]() |
那时广场上空空荡荡,清冷的灰霾里只有鸽子迈着小碎步在台阶上下游荡。我们没进教堂,在那停留一阵后,穿过广场到游客中心拿了观光地图,然后选左边的小街Via portica,往前走两步右手边有个不起眼的石门,那就是阿西西的考古博物馆Museo Civico del Foro Romano入口。
![]() |
博物馆入口内的厅堂 |
![]() |
走进半藏进地下昏暗的门厅,里边是石柱和拱券撑起的老旧空间,布置了一些简单的展览。买了大概只有三,四欧的门票,穿过这片不大的展厅,走上一条玻璃步道。步道有百多米长,从斑驳古老的石板道上悬空架起,沿狭长的坑道向前直直地伸展。步道两侧沿着同样斑驳的石壁排满各种墓碑,石刻,建筑碎片。没有什么展品说明,放眼过去全是一色古老的石头。要是BBC拍摄的电视片“相约古罗马”中那位通晓古拉丁语的女主持Mary Beard在那儿,一定能抚着石碑上残留的字迹读出各种有趣信息。而我们对石头和文字一无所知,只能好奇而懵懂地朝前走。
玻璃步道在中点的位置断开,一座四,五米长,高出地面一尺上下的U形长石台坐在中间。石台一面开放,另外三面沿边线码着整齐的长条石,条石上遗有穿凿的痕迹。这片石台四周既没有围铁栏,也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只在上面立着一块说明牌。说明牌固定摆放在石台一侧,只有走上近前才能读到上面的文字,我们由此确定,那块石台是向游客开放,可以踩踏近观的。
离开玻璃走道,实实在在站在古石上,可以摸到石面上的凸凹起伏,真是开心极了,好像手指沾上的细粉真的是两千年前的尘埃。石台上方的数码显示屏上正在播放关于此处神庙的介绍短片,我们坐在石台上观看。那部片子由电脑三维画面和照片剪接而成,从不同角度展示建筑复原图,把神庙和广场在古罗马时代的结构功用,还有古今空间的变迁做了非常直观的描述。
![]() |
看完影片,如梦方醒。原来我们沿着博物馆地下的通道已经穿过半个广场,此时正身处古神庙台阶前方一两米处的地下层。而古罗马时代,那里的一切都在地平面之上。据考古学家推测,我们坐在身下的长石台很可能就是古罗马时代阿西西的各方显要在广场上议政演讲的尊贵坐席(tribunal),当时他们的座椅应当就固定在那三面围合的长条石上。在他们身后高出广场四米的台基上耸立着威严的神庙。
![]() |
与我们停留的长石台相对处,有一大块高大方正的石台,博物馆的参观走道围着那块石台转了一整圈。看过刚才的影片了解到它是立在广场上的一座四柱式亭廊(Tetrastyle)的基座,昔日亭廊中供奉着罗马神话中双子座孪生兄弟Castor和Pollux(合称为Dioscuri)牵着骏马的雕像。石台上嵌着铭文,博物馆的说明牌上展示了意大利语和英语的译文。铭文大意是:xxx与xxx私人出钱修建了这座亭廊并把Castor和Pollux的雕像作为礼物赠与阿西西的公民。在赠与典礼上同时施钱与公众,赠五个狄纳里银币给城中长老,三个狄纳里给帝国神职人员,一个半狄纳里给普通市民。
![]() |
Tetrastyle的基座 |
博物馆的说明文字特别强调,从那两个捐钱者的希腊姓氏可以推知他们的身份;这段刻在石头上的铭文可以佐证,在罗马帝国时期,自由民已经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取得了占先的地位。
沿玻璃走道左侧的四米高墙是罗马时代旧墙,神庙就建在墙体撑起的高台上。坚厚的石墙上刻有文字,也有钉洞坑孔,是墙上悬挂装饰物留下的痕迹,上面还有一道道渗下来的水痕。
![]() |
在那段墙体上有两个开口,左右对称分立在Tribunal后方,开口里藏着通往上方神庙的阶梯。阶梯处光线昏暗,只能隔着玻璃通道的细铁栏欠身朝里张望。
![]() |
通往神庙平台的阶梯入口,这是两个入口中右边的那一个 |
通道笔直伸到尽头,然后向右折,右边的短翼里排着几个小空间,根据复原图的标示,那些连在一起的小空间是罗马时代围绕广场的商业店铺残迹。那块空间比较空旷,展示品除了考古发掘的建筑旧痕外,还有神庙和广场的木制复原模型,另有一些图片,图片内容包括博物馆结构图和施工纪录照片。
![]() |
![]() |
途中橘红色标示的是完全遗自古罗马的建筑部分 |
![]() |
看过那些图片以后,我们对广场结构明了大半。两千年中,老广场的基本轮廓没有改变,自罗马时代始,它一直是阿西西市民生活的中心。沿着博物馆的玻璃板通道,我们在地底几乎穿越了整个广场。
![]() |
地面白线标出了地下走道,上行阶梯入口和Tribunal的位置 |
原来神庙阶前的广场地面上画的白色方框和长长的线段标示的正是这些隐在地下的秘密。
广场尽头那座三四百岁的老喷泉应当就在我们头顶不远处喷溅着晶莹的水花,再往前几米,就是我们投宿的旅馆所在街口了。
![]() |
广场一端的喷泉,右边远处可见神庙立柱 |
整个博物馆除了我们三个,再没有其他游人。古罗马风情的音乐随墙上反复播放的短片悠悠回荡,音乐背景后偶尔传出神庙前演讲抗辩的人声,还有嘈杂热闹的市集之声,声音若隐若现隔着历史的潮汐。我们坐在另一处台阶上看影片,脚下围绕神庙古老的排水槽里,灯光投下的一截蓝色水影汩着柔波转折而去,不断消逝在虚空里。
![]() |
当神庙簇新时 |
![]() |
围绕广场的店铺 |
好像真的停留在一段时光隧道中。
阿西西之前,我们在佛罗伦萨城外的山顶小镇Fiesole的考古公园看了那里的古罗马剧场,浴场和神庙废墟,那儿游人稀疏风景开朗,但因为缺少说明而看得糊涂。阿西西之后,罗马城有无数的帝国古迹让人眼花缭乱,但罗马城的场面实在太宏大,我们的脚步太匆忙,游人太拥挤,所到之处不可避免走马观花,难以仔细地揣摩体会。阿西西的这座小博物馆设计简单精致小巧,联结起古今虚实,如今回想真为当时不曾错过它而高兴。。。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那天外面下着大雨,居然没有人借躲雨走进咫尺处这座埋在地下的时光长廊,而大方地把那份沉静与神奇赠与我们独享。
难忘阿西西(二),小城速写
难忘阿西西(一),第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