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五家的故事
上课上到一个模块,主题是HOBBY,讨论的是关于喜爱搜集的事情。我问学生们:what do you like collecting? 学生都一脸茫然,无以回答。 我的脑海里涌出我自己的故事:那时我大概只有五岁左右,夏天收割稻子后,水田里放满了水,我拎着一只大铁桶,去水田里捡蚯蚓。收割后的水田,一簇一簇稻根齐整地留在软绵的泥土里,密密麻麻。蚯蚓从田间各个角落里钻出来了,许许多多,在水里畅快的蠕动。这时,家里养鸭的小孩子们便会去抓蚯蚓喂鸭。这活大多是由男孩子干的,因为女孩子都害怕这种灰灰软体的动物,但我不怕。 犹记得,跟我一起抢着捡蚯蚓的大都是我们隔壁村的男孩子们,他们年长我,算起来我应该称呼他们为“哥哥”。因为隔壁村就是我的外公家所在地,自然,他们早已熟识我。他们都是一群惹是生非的男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受大人们待见。其中一家的男孩子特别,他们是“阿五”家的众多男孩子,四兄弟。阿五一家孤零零住在柏油路的国道边,几间齐整的平房一溜排开,朝东正对着马路。大门正中央的墙上用红色油漆写着“阿五饭店”几个大字。国道车辆稀少,每到吃饭时间,就能见到老板娘阿五的老婆打扮的花枝招展在马路上招揽过往车辆,她的名字叫招娣,金招娣。 当我们村里的大多数妇女还叫菊花,荷花,阿六,阿娜的时候,她却叫招娣。金招娣不受村里妇女们的喜爱。我的母亲说起她来,都以一种鄙夷的语气说她整天就知道打扮,吃吃喝喝不干活。在我小时候的农村,我们这里评判一个妇女的德行大概就是身强体壮,会生养,会下地干活。金招娣是无锡城里放来的知青,肤白体貌,骨架轻柔,会装扮,会巧笑,不会干活,但会生养。招娣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大的女儿嫁给了同村一个比她年长近二十岁的男人,后来生了我同学。据说我同学的爸是阿五的朋友,经常到他家串门,结果被他家的大女儿给勾引了。之所以大家都这么传,是因为,这个男人也就是后来我同学的爸是个极其老实的人,半天闷不出一个响屁,因而肯定是被他家大女儿勾引的。这就是种,追根溯源,得了她妈的真传。流言蜚语终究没能溃败这对老夫少妻的幸福生活,他们靠勤劳的双手,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说起阿五家的儿子们,我对其中一个是有深深愧疚的。上小学的时候,我同学的一个舅舅,因为他的头上有一个挺大的疤,没有头发,大家都叫他“瘌痢头”。我也这么叫他。后来,我妈跟我说,那个疤是我弄的。一次,我们都在一块田里捡蚯蚓,我发现我身后的铁通被人倒翻了,蚯蚓都游光了。我顿时怒火上身,以为是距离我最近的他干的,我一声不吭走过去,用铁桶狠狠砸在他头上……天哪,年少时的我居然如此心狠手辣!这么多的岁月里,他饱受嘲笑,居然一次都没有以怨恨的眼神诅咒我,报复我!多么善良老实的少年啊!他们一家因为不同的际遇,在乡村这个封闭落后的小世界里被戴着有色眼镜窥视、嘲笑,不能够被友好善待。 许多年后,知青们得了返城的机会,金招娣经不住无锡父母的召唤,说服老公,变卖家产,拖家带口,举家返城。又过了许多年,我们乡下拆迁,人们干瘪的腰包突然鼓了起来,犹如久旱的田地遇天降甘露,“富裕”的村民纷纷造房买车,过起了小康生活。阿五回来,悔不当初,说起无锡的生活苦不堪言,一家众多人口刚开始住在棚户区,后来遇改造,政府分给了他们一套经适房,一大家子众多人口挤在一起,儿子们大都没有稳定工作,勉强结婚生孩子后。后来,“瘌痢头”的老婆被查出不治之症,全家无力担负高昂的医疗费,过一天算一天。亲戚们也因为他们经常开口借钱而渐渐疏远,甚至自己的亲生女儿亦如此。世态炎凉,生存艰难。 村里人听着别人的故事,夸张地露出爱莫能助的表情,背后却说,都是金招娣给害的,阿五娶了这个老婆才过得这么惨,不然今天多幸福云云。 许多年过去了,阿五和他的家人都没有回来过,他们的故事也没人再提起。
-
朗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1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