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三年
![]() |
墙上有几百年的家族成员画像 |
一
不知不觉,从2011年夏天向钟老师学画已经3年了,很感谢钟老师为了我们这寥寥可数的几个上海学生,定期飞过来授课。我想这绝对不是处于经济考虑。现在回头想想,我这么一个没长性的人之所以坚持下来,一是因为有老师教育,二是有一帮非常可爱的画友,三就是画画肯定是满足了我某些心理需求——因为绘画就是创造。
上帝创世纪,作家创造了笔下的世界,画家就是创造了画布上的世界。这些东西,如果高级一点,那大概是丰富世界的,往小里说,至少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和平庸脱离开来。
二
学了这么久,虽然我很偷懒,肯定比以前有进步,只要把画摆在一块比一比就知道了。但关于“什么样的画才是好画、我应该画怎样的画”这两个问题,我是越来越不明白了。
最开始学画的时候,觉得什么画好看呢?肯定是写实的。那种画布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没形体净是颜料堆积的画,我是一点儿都不欣赏。越画得逼真,越觉得技术好。当然画要比现实生活要美一点,就像照片给PS过了,要到这种程度才觉得是好画。所以以这种要求看,达芬奇拉斐尔安格尔之类一定是最欣赏的大师了。这就是第一阶段。
先是素描之后就是油画,油画是用颜色塑性,所以必须要在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看出不同的颜色,不然怎么画呢。这可真是愁死我了。你说一个人的皮肤,中国人就是黄皮肤嘛,顶多有些人是白皙,有些人给晒黑了,差不到哪里去。但是老师硬要我们在肤色上看到绿蓝紫红灰等等肉眼无法注意到的微妙色差。我根本看不出来。后来心想虽然我看不出,但我依葫芦画瓢照抄吧,问题又来了,我颜色还调不出来。拿那么一堆油画颜料,我直到今天也没有挑出过理想的肤色。
于是在后面阶段,我总是有意训练自己在生活中找颜色。这样倒是有意外的惊喜。那些在生活中熟视无睹的东西,居然又给我看出不同的感觉了。比如以前说要画天空,天一定是蓝的嘛,但仔细一看,不是的,天空的颜色在不同时间点是很不一样的。云也是一样,就更丰富了,云厚的地方薄的地方,颜色都不一样;在边缘与中心,还是不一样;在不同的天气,更是不一样。还有就是树木,每次看人行道两边的树木,很容易发现深浅、厚薄、明暗、冷暖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树木站成行,也能找出不同。这样生活不是一下子变得丰富有趣很多了吗?学画必须要有眼力,意外的收获就是让平凡的生活变得色彩缤纷了。
三
第二阶段是开始知道色彩的丰富度之后,不由自主地奔印象派去了,尤其是莫奈,那种色彩的丰富鲜艳强烈跳跃,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不喜欢是不可能的。我用自己眼睛找不到的颜色,莫奈画里全有,比我自己的多一百倍。有一阵子我只看印象派,觉得这是表现光影色彩户外感受真实生活的唯一表达方式了。然后倒过去看古典画派那种静态如同雕塑的人物、典雅含蓄厚重的用色,已经看不惯了。我诧异为什么之前的画家居然不知道用这种方式去描绘世界。
就在我为自己终于读懂印象派欢欣鼓舞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如今已经很少人画印象派的东西了,在我看来,这种画法应该永远继续下去,因为除此无以表现生活啊!为啥失传了?百思不得其解。再往下看,看到塞尚、凡高,距离客观越来越远,和他们自己内心越来越近,有点明白了,大概他们已经不满足对自然的临摹,而是要凭空去臆造了。可是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好坏的标准越来越模糊了。这些画既不要求形体的准确,也不要求对象的真实,那么好的标准在哪里呢?正确的感觉已经没有了。对画的标准已经变成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两种。因为主观的东西,没有标准!迷茫了。为什么西方绘画变成这个样子了?
而我到身边问一问,大家能接受的,最多也到印象派为止了,最喜欢的还是写实那一套,那么我现在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呢?是老老实实写实呢,还是随着性子走?
四
今年这的这次欧洲旅游,无意中解决了这个疑惑。
欧洲一直小国林立,无数诸侯,各个贵族主教都有自己的城堡教堂啥的。城堡、宫殿是给贵族住的,走廊客厅卧室里全是无数大幅的全身人像。基本上,就是和摄影一个功能。把人的样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看看祖先的模样。我们中国古代像样人家的祠堂,也是有祖先画像的。所以绘画的功能性是非常强烈的,要求也是很明确,就是要无限接近本人真实模样。所以写实是他们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西方画家很早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了。当我们还在用毛笔白描衣带褶子的时候,人家已经不知道解剖了多少具尸体,把每根骨头和血管都搞清楚了。
所以不得不说,搞写实,那是人家玩剩下的了……而我们现在还没怎么搞明白。人家就是领先我们好几百年……
于是,当人家发明了摄像机的时候,当写实留影的功能迅速被科技取代的时候,画家唯一的出路就是搞那些科技取代不了的部分了。那就是人类的内心……那些主观的、导致我们之间不同、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想法和感受。落在画布上就成为那些和客观现实保持相当大距离的画面。而且越到后来,走得越远(我至今无法理解抽象派)。
现在是我的第三阶段。我倒过来再看那些古典油画,逐渐发现那种可以抗衡时间的美。印象派记录的“一瞥”,给人的印象也正是倏忽来去,而那些看似沉默的美好的形体却能长留在脑海中。它们同样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无数秒时间汇成了小时,而小时凝聚成日夜。记录流逝和回忆永久,同样重要,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所以……我更不知道应该选择那种画法来表达自己了。我现在也不伤脑筋了。走哪儿算哪儿。三年算什么,太短了,也许走下去就知道该干什么了。现在先不要给自己定性,我还有无限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