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她的故事
转眼大学四年就这么过去了,告别的时候也翩然而至。今天,又是和好友晨起跑了七公里。变换的山的形状,心跳声在安静的群山里格外安静。就这样爬着爬着,身体累到了几点,看着好友气喘的样子,绿色的世界,接近窒息的我,不知怎么地,就突然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想起心愿还未了,不免一阵惆怅。儿时的梦想,竟止步于无所行动。于是,想把自己拖了很久的事情开始做起来,第一个想起的,跟我的作家的梦相关的,是我的奶奶,是她给了我许多灵感,作家梦,就是在儿时,每个夜晚,从我搂着奶奶脖子,缠着她给我讲故事开始的。
奶奶的童年是在深山里的村庄度过的。说起来,她的生存环境非常复杂。她的生母,因为家境贫困,将一岁多的奶奶给了别人家做孩子。奶奶生活在一个非常大的家庭里,在四五十年代,刚刚结束的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这个新的家庭并没有给儿时的奶奶带来多少欢乐,相反,这成为奶奶永久痛苦的回忆。但是由于机缘,奶奶成为了那个年代为数不多上过初中的女孩子。她非常喜欢读书,又热爱文艺,我想,这从她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读书、又一直担任班里的文体委员就能看出来。一颗热情又敏感的心慢慢萌芽了。在十几岁的年纪,她随当地剧团在陕西各地演出,因为嗓音洪亮,一直唱的是秦腔里的老生。前几天,七十三岁的奶奶还在广场上长乐一段《周仁回府》的经典选段,风采非凡。后来,为了逃避家里安排的婚事,奶奶随表表姐跑去新疆,在监狱系统担任宣传干事。到现在,奶奶还能说几句新疆话,她说,那时她已经完全听得懂新疆话,不需要别人翻译了。在新疆工作两年之后,奶奶重归故里。她的养母又开始逼迫她嫁人,奶奶也不想在这个没有爱的家庭里继续生活下去了,于是,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相亲。自古以来,女孩子嫁人都是挑着家境好的人家嫁。奶奶不同,她把人的品性看得非常重要,一定要选一个勤劳正直的男人才行。直到她遇见了爷爷,这场相亲之旅才正式结束。因为爷爷是从东北来的外来户,真正是穷得响叮当,奶奶结婚的时候从家里净身出户,一度都断绝了关系。但是,奶奶的眼光非常棒。在我的心里,爷爷就是天下最勤劳最正直的人。结了婚,自己的小日子就开始了,当然,免不了的争吵打闹,可现在的爷爷奶奶,在一起虽然不默契,还是很幸福的。奶奶胳膊的风湿犯了,白天说要拿电暖气烤一下,到晚上忘记了,要睡觉的时候,爷爷搬来了电暖气,给奶奶烤胳膊。爷爷奶奶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四个孙子,两男两女。只有我是在爷爷奶奶跟前长大的,于是我便有了优先的权利,在傍晚央求奶奶讲故事给我。
奶奶的故事,从自己讲到了她的祖辈,再到秦腔里的故事,还有数不清的民间笑话传说。爱听故事的我,每晚都能得到一个新的故事,直到现在也不腻烦。奶奶的故事太精彩,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寓教于乐再合适不过。之前我就想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可一直太懒,没有动笔。现在,记录下这些故事,给我以后的孩子讲。这些都是最好的睡前故事。
善良的鞋子
土匪去抢人,一直是电视里才有的情节,但是在关中深山处,确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故事是我奶奶的奶奶讲给她的,奶奶又讲给了我。
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故事发生在奶奶的奶奶十六七岁。粗略地推算一下,奶奶大我50岁,如果奶奶的奶奶大她50岁的话,应该是在上个世纪初。几年前去了一次奶奶长大的地方,一路上都是石头山,地势很险要,一不留神,车就有开下深沟的可能。想来故事发生更是在群山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
讲故事的老老奶奶,就称她为太奶奶吧。太奶奶出嫁之前,是和父母一起住在山里的。刚好是在一个山口下。她还有两个未出嫁的姐姐,三个人都是出名的美人儿,这就是深山好水养人的道理吧。那个时候,土匪经常出没。而位于山脚下的这户人家,很快就成为了土匪的中转站。怕自己的女儿们被土匪看上,太奶奶的爸妈就在里屋靠山的一侧挖了一个洞,洞口用草席遮住,上面靠了一些竹篓之类的东西做掩饰。一旦听到土匪来的声音,就让三个女儿进去躲着。
这天,又是一队土匪,太奶奶姐妹三个迅速地钻进了那个洞里。土匪一来,就要上桌吃饭。太奶奶的爸妈就开始张罗做饭。他们发现这队土匪里面竟然有一个满脸泪痕的女孩子,看年纪十六七岁的样子,和他们最小的女儿差不多大,想来是土匪抢来的女孩。吃过饭,天色已暗,夜里山路难行,土匪就在这里歇息下来,嘱咐女主人去帮这个女孩梳洗一下,安顿好女孩,别让女孩跑了。于是,女主人打了一盆水,给女孩洗了脸。然后,她开始帮女孩梳头。女孩开始抽泣,女主人问她怎么了。女孩说,她家里是山西的,得罪了土匪,于是土匪便抢了她。她求女主人救救她。
女主人是善良的,她想救下这个和自己女儿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孩。于是,她去找了她男人。男人说,如果放走了女孩,土匪肯定不会饶了他们,如果不小心再被土匪发现了自己的三个女儿,那就太糟了。但女人坚持要救。男人拗不过,只好同女人一道商量如何救女孩,同时又不得罪土匪。
第二天一大早,女人慌慌张张地喊叫着,不好啦,不好啦,女子不见了!土匪听闻,赶紧出来寻。走到大门口,发现女孩的一只鞋子。他们顺着路往前追去,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无奈至极,在河边寻找,突然看到了女孩的另一只鞋子,推测到女孩是投河自尽了。没办法再继续找寻,于是上山回去了匪巢。
在太奶奶家里,头天晚上,女孩被安顿到了那个藏着主人三个女儿的那个洞里,躲过了一劫。确定土匪远去之后,男主人套上毛驴车,把女孩送回了在山西的家里。女孩家里人见到了以为此生再也不会相见的女儿,抱头痛哭,磕头感谢男主人。
故事的后来,这两家人成了非常亲密的亲戚。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女孩的家人每年都会给这边送一车粮食,感谢他们的善心。一只普通的鞋子,误导了土匪, 散发着那个年代人的不幸,但是,最迷人的地方,还是惊心设局,安放下那双鞋子善良的夫妻两。每次看到绣花鞋,我都想起这个故事,想起那双善良的鞋子。
奶奶的童年是在深山里的村庄度过的。说起来,她的生存环境非常复杂。她的生母,因为家境贫困,将一岁多的奶奶给了别人家做孩子。奶奶生活在一个非常大的家庭里,在四五十年代,刚刚结束的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这个新的家庭并没有给儿时的奶奶带来多少欢乐,相反,这成为奶奶永久痛苦的回忆。但是由于机缘,奶奶成为了那个年代为数不多上过初中的女孩子。她非常喜欢读书,又热爱文艺,我想,这从她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读书、又一直担任班里的文体委员就能看出来。一颗热情又敏感的心慢慢萌芽了。在十几岁的年纪,她随当地剧团在陕西各地演出,因为嗓音洪亮,一直唱的是秦腔里的老生。前几天,七十三岁的奶奶还在广场上长乐一段《周仁回府》的经典选段,风采非凡。后来,为了逃避家里安排的婚事,奶奶随表表姐跑去新疆,在监狱系统担任宣传干事。到现在,奶奶还能说几句新疆话,她说,那时她已经完全听得懂新疆话,不需要别人翻译了。在新疆工作两年之后,奶奶重归故里。她的养母又开始逼迫她嫁人,奶奶也不想在这个没有爱的家庭里继续生活下去了,于是,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相亲。自古以来,女孩子嫁人都是挑着家境好的人家嫁。奶奶不同,她把人的品性看得非常重要,一定要选一个勤劳正直的男人才行。直到她遇见了爷爷,这场相亲之旅才正式结束。因为爷爷是从东北来的外来户,真正是穷得响叮当,奶奶结婚的时候从家里净身出户,一度都断绝了关系。但是,奶奶的眼光非常棒。在我的心里,爷爷就是天下最勤劳最正直的人。结了婚,自己的小日子就开始了,当然,免不了的争吵打闹,可现在的爷爷奶奶,在一起虽然不默契,还是很幸福的。奶奶胳膊的风湿犯了,白天说要拿电暖气烤一下,到晚上忘记了,要睡觉的时候,爷爷搬来了电暖气,给奶奶烤胳膊。爷爷奶奶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四个孙子,两男两女。只有我是在爷爷奶奶跟前长大的,于是我便有了优先的权利,在傍晚央求奶奶讲故事给我。
奶奶的故事,从自己讲到了她的祖辈,再到秦腔里的故事,还有数不清的民间笑话传说。爱听故事的我,每晚都能得到一个新的故事,直到现在也不腻烦。奶奶的故事太精彩,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寓教于乐再合适不过。之前我就想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可一直太懒,没有动笔。现在,记录下这些故事,给我以后的孩子讲。这些都是最好的睡前故事。
善良的鞋子
土匪去抢人,一直是电视里才有的情节,但是在关中深山处,确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故事是我奶奶的奶奶讲给她的,奶奶又讲给了我。
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故事发生在奶奶的奶奶十六七岁。粗略地推算一下,奶奶大我50岁,如果奶奶的奶奶大她50岁的话,应该是在上个世纪初。几年前去了一次奶奶长大的地方,一路上都是石头山,地势很险要,一不留神,车就有开下深沟的可能。想来故事发生更是在群山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
讲故事的老老奶奶,就称她为太奶奶吧。太奶奶出嫁之前,是和父母一起住在山里的。刚好是在一个山口下。她还有两个未出嫁的姐姐,三个人都是出名的美人儿,这就是深山好水养人的道理吧。那个时候,土匪经常出没。而位于山脚下的这户人家,很快就成为了土匪的中转站。怕自己的女儿们被土匪看上,太奶奶的爸妈就在里屋靠山的一侧挖了一个洞,洞口用草席遮住,上面靠了一些竹篓之类的东西做掩饰。一旦听到土匪来的声音,就让三个女儿进去躲着。
这天,又是一队土匪,太奶奶姐妹三个迅速地钻进了那个洞里。土匪一来,就要上桌吃饭。太奶奶的爸妈就开始张罗做饭。他们发现这队土匪里面竟然有一个满脸泪痕的女孩子,看年纪十六七岁的样子,和他们最小的女儿差不多大,想来是土匪抢来的女孩。吃过饭,天色已暗,夜里山路难行,土匪就在这里歇息下来,嘱咐女主人去帮这个女孩梳洗一下,安顿好女孩,别让女孩跑了。于是,女主人打了一盆水,给女孩洗了脸。然后,她开始帮女孩梳头。女孩开始抽泣,女主人问她怎么了。女孩说,她家里是山西的,得罪了土匪,于是土匪便抢了她。她求女主人救救她。
女主人是善良的,她想救下这个和自己女儿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孩。于是,她去找了她男人。男人说,如果放走了女孩,土匪肯定不会饶了他们,如果不小心再被土匪发现了自己的三个女儿,那就太糟了。但女人坚持要救。男人拗不过,只好同女人一道商量如何救女孩,同时又不得罪土匪。
第二天一大早,女人慌慌张张地喊叫着,不好啦,不好啦,女子不见了!土匪听闻,赶紧出来寻。走到大门口,发现女孩的一只鞋子。他们顺着路往前追去,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无奈至极,在河边寻找,突然看到了女孩的另一只鞋子,推测到女孩是投河自尽了。没办法再继续找寻,于是上山回去了匪巢。
在太奶奶家里,头天晚上,女孩被安顿到了那个藏着主人三个女儿的那个洞里,躲过了一劫。确定土匪远去之后,男主人套上毛驴车,把女孩送回了在山西的家里。女孩家里人见到了以为此生再也不会相见的女儿,抱头痛哭,磕头感谢男主人。
故事的后来,这两家人成了非常亲密的亲戚。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女孩的家人每年都会给这边送一车粮食,感谢他们的善心。一只普通的鞋子,误导了土匪, 散发着那个年代人的不幸,但是,最迷人的地方,还是惊心设局,安放下那双鞋子善良的夫妻两。每次看到绣花鞋,我都想起这个故事,想起那双善良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