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者的一天
苏塞德今天刚起床就想,真是个适合自杀的好天。
苏塞德不是想死,他只是不想活了。其实这个世界除了死和活,还有一种状态叫半死不活,比如说哪天你走在路上,后脑勺突然就被来历不明的棍子狠狠敲了一下,然后变成了植物人,这是可能性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苏塞德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里是北京,如果真的有人拿着棍子在街上狂奔,他的后脑勺会挨上十七八条棍子。
而且这样子的半死不活太麻烦了,要连累好多人。苏塞德现在还是单身,和室友合租在一套小公寓里,于是室友首先会被连累,会被人请去问话,问苏塞德有没有仇家之类的,然后室友会拼命回忆,憋得满脸通红,配合他鼻子上的黑头,活像个催熟的草莓。他只能回答说苏塞德是个和蔼又亲切的人,仇家之类的东西,应该没有。但是组织肯定会不高兴,会拍桌子,说,怎么会没有呢?你好好想想!没有仇家为什么没事拿着棍子去敲别人脑袋?又不是打鼹鼠!组织上会找室友问话,是因为组织上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他们那样年纪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人,肯定是非常亲密的,苏塞德肯定会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告诉室友——其实不是,他们只是室友,只是恰好因为没房而挤在了同一片天花板下头,他们真的没什么关系,就像那个举着棍子敲苏塞德后脑勺的人,其实也跟他没什么关系。
苏塞德发现自己想多了,他就是容易想多,但也像他室友形容那样,他是个好人,确实是个好人,所以他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既然他不想活,又不能半死不活,那就只好去死了。
但他现在还不能死,他得先去上班。上班时间是八点半,如果过了八点四十还不见人,领导会打烂他的手机,这样他就会在办公室引起一场小骚动。领导会开始骂他,然后开始骂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个德行;其他同事会开始帮腔,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数落苏塞德平时在办公室的恶迹,说得绘声绘色,义愤填膺,比如他在上厕所的时候多撕了两张卫生纸,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等等——虽然他们都没有看过苏塞德上厕所。
苏塞德不想死后还落下恶名,所以他决定先去打卡,等下班了再死。这样大家就会说他是个尽忠职守的好员工。
苏塞德是被人流推上地铁的,他不喜欢地铁,应该没人喜欢地铁。一大群素不相识的人挤一起,还时不时地产生肌肤之亲,这让苏塞德深深地恐慌。比如一次,有个大叔非说苏塞德摸了他的屁股,骂苏塞德是个死同性恋。那个大叔已经开始秃顶,估计是为了掩饰发量,他前额的一撮头发留得特别长,像一条彩带一样不停抚摸着苏塞德的脸,让他产生了严重的眩晕,连回嘴的力气都没有。大叔在喷出足够淹死一条鱼的唾沫星子以后下车了,苏塞德不敢跟他同一站下,生怕别人说他是追着大叔去了。从此以后苏塞德坐地铁都要双手抓护栏,避免这种尴尬的误会,但其他乘客以为他是趁机练单杠。
他脑子还有点晕,身体也有点无力——是安眠药的作用。苏塞德有神经衰弱,夜里一直睡不好,一开始他吃白加黑,后来这玩意儿一点用都没有了,跟糖豆似的,越嗑越来劲,只有一点好处,就是苏塞德从来不感冒,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感冒了也传染不到他,因为每天都吃药预防。这点让苏塞德觉得很得意,终于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但失眠总不是个事儿,只能去看医生,医生给他开了安眠药,他活了26年第一次见到安眠药,觉得很激动。第一天晚上吃的时候,非常认真地洗了个澡,还点了根从宜家买的香,营造了一种“今晚一定会睡个好觉”的氛围。
安眠药的劲儿太大,吃一颗就睡得跟死了一样。失眠问题解决了,但一睡就死的新问题来了。苏塞德很沮丧,他一个礼拜有四天都在迟到,他不能期望室友能叫他起床——室友是个作家,千字三百的那种,写稿不上税,这让苏塞德很羡慕。因为苏塞德跟这个城市里大多数26岁的青年一样穷,除了赚钱,他们跟其他一切带钱字的动名词打交道。室友工作日夜颠倒,晚上写稿,上午睡觉,下午抠脚。苏塞德问他为什么抠脚,室友说这是找灵感;苏塞德恍然大悟,原来作家的灵感都是这样来的。室友告诉他,真正的好点子一般都是在抠脚、拉屎、放屁、挠下体的时候出现的,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极丑就是美,极美也是丑。
苏塞德只能吃半颗安眠药,这让他一整晚都处在一种上天入地的半睡眠状态。一会儿他梦到隔壁办公室的小王,甩着乌黑的长发往他怀里钻;他正想把脸凑上去,却发现小王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已经变成了后面工位李大姐的那张老脸,一笑就露出一口黄牙;于是苏塞德被吓醒,扑腾一下坐起来。然后他又睡了,一会儿他又梦到自己刚来北京的时候被人偷了钱包,满街满街地追着跑,跑了半个北京城,结果他因为露天跑步,吸入过多颗粒物的关系得了肺癌——然后他又被吓醒,扑腾一下坐起来。于是一个晚上他要坐起来好几回,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半夜做仰卧起坐。
苏塞德晚上半睡,白天半醒,神经衰弱越来越严重。他在想,要是不用上班就好了,这样晚上就能睡好,白天就能活蹦乱跳。但他转念一想,如果不上班的话,白天活蹦乱跳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再怎么活蹦乱跳,没人看到也没用呀;公司的同事看到精力充沛的苏塞德,会夸奖他,真是个好小伙儿;楼下卖菜的大妈看到精力充沛的苏塞德,会羡慕他,不愧是年轻人——这才是活蹦乱跳的真正意义。苏塞德不能没事就跑到大街上去活蹦乱跳,那样太危险了,可能会被当作神经病抓起来,遣送回老家;而且街上大家都很忙,别说活蹦乱跳,就算去跳一段脱衣舞,估计都没人瞅他,除了那些想把他抓起来的人。
所以苏塞德一个人的时候,总像只被剃了毛的狗一样萎靡不振。他没有活蹦乱跳的义务。但他现在已经站在办公室门口了,他即将面对好多好多的人,好多好多的事,而且他还要做更多。所以苏塞德连抽了自己三十个耳光,让脸色看起来好一点。他们领导是个老派人,希望他手下的员工都像打了鸡血的红小兵,或者被踩了尾巴的田园犬,一蹦就能跳三尺。
虽然苏塞德决定下班就去死,但今天的工作还是不能不做,领导还是不能不讨好——足见他确实是个好员工。
苏塞德打开电脑开始做ppt.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么多ppt,比如说你要跟上头说明,去年我们的业绩增长了十个百分点,你就要做一张ppt.你要考虑到底是用饼用线还是用柱子来表示,还要考虑字体和颜色,要是这个ppt是给一头西班牙斗牛看的,就不能用鲜艳的红色——等等,我为什么要为一头牛做ppt?牛听得懂我说话吗?当然听不懂,也看不懂ppt.听得懂苏塞德说话的人其实都不用ppt,但他们就是喜欢这样来折磨你。所以苏塞德经常赶在上头开始折磨他前,就开始了自我折磨。同一个主题的ppt他做了十张,变幻了七种颜色,任领导挑选。这招非常好用,其实领导有时是不看效果的,比如那张绿背景红柱子的ppt简直能把人丑瞎;但领导喜欢这种自我折磨的态度,让他们觉得受到了尊敬。这在他们表示满足的时候还能流露出两丝对你的同情和欣赏。
苏塞德心里琢磨,自己这样做ppt,是不是疯了?苏塞德原以为发疯不是这样的,动作和表情都应该更戏剧化些,比如尖叫、嚎啕、满地打滚等等;但他现在发现原来发疯也可以发得很安静很文艺,那是一种彻底的麻木和绝望,比如对这样做ppt的方式,明知又丑又蠢,却根本懒得抵抗。苏塞德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哭两声,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麻木和绝望,连悲痛和心碎都会是一种解脱。
在苏塞德做了一百张又丑又蠢的ppt以后,下班了。他不想吃饭,一是没胃口,二是反正都要死了,还吃饭干什么,不如多留点遗产。遗产,对,我还有遗产。想到这里苏塞德来了点力气,他应该写封遗书,比如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想死,顺便安慰一下(可能)悲痛欲绝的亲友们。他决定不用电脑打字,用笔,这样显得隆重些,有些屈原投江的悲壮感。但他写了一句话就写不下去了,他卡在了解释死因的这一句——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死?你没有得病(虽然有点神经衰弱),你有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够糊口,省点的话还能交个女朋友),你父母健康,重点是,你还没有孩子,你没有孩子怎么有脸去死?
苏塞德陷入了困惑,他真的不是想死,他只是不想活了而已。虽然别人看来两者没有区别,但苏塞德认为这两者有天壤之别。活着是很麻烦的,比如找理由这件事,你看,现在为了找个死的理由,连遗书都写不下去。中午不吃饭,就会有同事问你,哎呀,你怎么不吃饭了呢,是不是要减肥啦?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吃饭而已,但他们看来很奇怪——怎么会有人不想吃饭!全天下的人都应该热爱吃饭,恨不得一天吃六顿才对;假如苏塞德到一家餐馆或商店去,也不得不表演一番,他不得不假装对一件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感兴趣,装模作样地看上半天,拒绝店员的推销,然后走掉;或者找一张桌子,点些什么吃了,然后走掉。
太麻烦了,真的是太麻烦了。
想到这里,苏塞德不准备写遗书了,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字迹尤其丑的时候。他本想留下一封空前绝后的遗书,希望人们能因为这封遗书而记起苏塞德这个人,就好像《离骚》之于屈原那样——但他的字迹太丑了,让人感到绝望,他希望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连那些不喜欢他的人也会觉得了不起的东西,但他失败了。不管遗书上写什么,他的父母看到了应该都会痛哭流涕,但苏塞德希望大家——不管认不认识他的人——看到这封遗书都会痛哭流涕,很明显他无法做到,光是这字迹就能让人笑上半天。
遗产,至于遗产,苏塞德有什么遗产?他有个社交网站D的账号,人气还可以,据说能发营销广告,一条两百块,也许,他可以把这个账号留给父母,这样他们就可以赚一点生活费;但他又害怕,如果父母登陆以后,某个认识的女文青突然发来了约炮短信怎么办——她可不知道苏塞德已经死了——那样的话,自己的形象在父母心中就崩塌了;女文青还好说,如果是某个不认识的男文青发来约炮短信该怎么办?苏塞德越想越怕,火速在心里扼杀了留遗产的主意。
好了,他现在可以轻松地去死了——不留遗书,没有遗产,挥挥手不带走一朵云彩,多么潇洒。死亡是可能的,任何人都有权力做出这样的选择。对大家说,我无法应付了,我不想再尝试了,然后就走了,这能让人感到莫大的自由。不用再失眠,不用再挤地铁,也不用再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找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理由。死亡有一种可怕的美,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像冬天的南极或者夏天的撒哈拉。
当知道自己有选择停止生命的权力时,苏塞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
苏塞德不是想死,他只是不想活了。其实这个世界除了死和活,还有一种状态叫半死不活,比如说哪天你走在路上,后脑勺突然就被来历不明的棍子狠狠敲了一下,然后变成了植物人,这是可能性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苏塞德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里是北京,如果真的有人拿着棍子在街上狂奔,他的后脑勺会挨上十七八条棍子。
而且这样子的半死不活太麻烦了,要连累好多人。苏塞德现在还是单身,和室友合租在一套小公寓里,于是室友首先会被连累,会被人请去问话,问苏塞德有没有仇家之类的,然后室友会拼命回忆,憋得满脸通红,配合他鼻子上的黑头,活像个催熟的草莓。他只能回答说苏塞德是个和蔼又亲切的人,仇家之类的东西,应该没有。但是组织肯定会不高兴,会拍桌子,说,怎么会没有呢?你好好想想!没有仇家为什么没事拿着棍子去敲别人脑袋?又不是打鼹鼠!组织上会找室友问话,是因为组织上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他们那样年纪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人,肯定是非常亲密的,苏塞德肯定会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告诉室友——其实不是,他们只是室友,只是恰好因为没房而挤在了同一片天花板下头,他们真的没什么关系,就像那个举着棍子敲苏塞德后脑勺的人,其实也跟他没什么关系。
苏塞德发现自己想多了,他就是容易想多,但也像他室友形容那样,他是个好人,确实是个好人,所以他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既然他不想活,又不能半死不活,那就只好去死了。
但他现在还不能死,他得先去上班。上班时间是八点半,如果过了八点四十还不见人,领导会打烂他的手机,这样他就会在办公室引起一场小骚动。领导会开始骂他,然后开始骂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个德行;其他同事会开始帮腔,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数落苏塞德平时在办公室的恶迹,说得绘声绘色,义愤填膺,比如他在上厕所的时候多撕了两张卫生纸,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等等——虽然他们都没有看过苏塞德上厕所。
苏塞德不想死后还落下恶名,所以他决定先去打卡,等下班了再死。这样大家就会说他是个尽忠职守的好员工。
苏塞德是被人流推上地铁的,他不喜欢地铁,应该没人喜欢地铁。一大群素不相识的人挤一起,还时不时地产生肌肤之亲,这让苏塞德深深地恐慌。比如一次,有个大叔非说苏塞德摸了他的屁股,骂苏塞德是个死同性恋。那个大叔已经开始秃顶,估计是为了掩饰发量,他前额的一撮头发留得特别长,像一条彩带一样不停抚摸着苏塞德的脸,让他产生了严重的眩晕,连回嘴的力气都没有。大叔在喷出足够淹死一条鱼的唾沫星子以后下车了,苏塞德不敢跟他同一站下,生怕别人说他是追着大叔去了。从此以后苏塞德坐地铁都要双手抓护栏,避免这种尴尬的误会,但其他乘客以为他是趁机练单杠。
他脑子还有点晕,身体也有点无力——是安眠药的作用。苏塞德有神经衰弱,夜里一直睡不好,一开始他吃白加黑,后来这玩意儿一点用都没有了,跟糖豆似的,越嗑越来劲,只有一点好处,就是苏塞德从来不感冒,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感冒了也传染不到他,因为每天都吃药预防。这点让苏塞德觉得很得意,终于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但失眠总不是个事儿,只能去看医生,医生给他开了安眠药,他活了26年第一次见到安眠药,觉得很激动。第一天晚上吃的时候,非常认真地洗了个澡,还点了根从宜家买的香,营造了一种“今晚一定会睡个好觉”的氛围。
安眠药的劲儿太大,吃一颗就睡得跟死了一样。失眠问题解决了,但一睡就死的新问题来了。苏塞德很沮丧,他一个礼拜有四天都在迟到,他不能期望室友能叫他起床——室友是个作家,千字三百的那种,写稿不上税,这让苏塞德很羡慕。因为苏塞德跟这个城市里大多数26岁的青年一样穷,除了赚钱,他们跟其他一切带钱字的动名词打交道。室友工作日夜颠倒,晚上写稿,上午睡觉,下午抠脚。苏塞德问他为什么抠脚,室友说这是找灵感;苏塞德恍然大悟,原来作家的灵感都是这样来的。室友告诉他,真正的好点子一般都是在抠脚、拉屎、放屁、挠下体的时候出现的,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极丑就是美,极美也是丑。
苏塞德只能吃半颗安眠药,这让他一整晚都处在一种上天入地的半睡眠状态。一会儿他梦到隔壁办公室的小王,甩着乌黑的长发往他怀里钻;他正想把脸凑上去,却发现小王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已经变成了后面工位李大姐的那张老脸,一笑就露出一口黄牙;于是苏塞德被吓醒,扑腾一下坐起来。然后他又睡了,一会儿他又梦到自己刚来北京的时候被人偷了钱包,满街满街地追着跑,跑了半个北京城,结果他因为露天跑步,吸入过多颗粒物的关系得了肺癌——然后他又被吓醒,扑腾一下坐起来。于是一个晚上他要坐起来好几回,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半夜做仰卧起坐。
苏塞德晚上半睡,白天半醒,神经衰弱越来越严重。他在想,要是不用上班就好了,这样晚上就能睡好,白天就能活蹦乱跳。但他转念一想,如果不上班的话,白天活蹦乱跳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再怎么活蹦乱跳,没人看到也没用呀;公司的同事看到精力充沛的苏塞德,会夸奖他,真是个好小伙儿;楼下卖菜的大妈看到精力充沛的苏塞德,会羡慕他,不愧是年轻人——这才是活蹦乱跳的真正意义。苏塞德不能没事就跑到大街上去活蹦乱跳,那样太危险了,可能会被当作神经病抓起来,遣送回老家;而且街上大家都很忙,别说活蹦乱跳,就算去跳一段脱衣舞,估计都没人瞅他,除了那些想把他抓起来的人。
所以苏塞德一个人的时候,总像只被剃了毛的狗一样萎靡不振。他没有活蹦乱跳的义务。但他现在已经站在办公室门口了,他即将面对好多好多的人,好多好多的事,而且他还要做更多。所以苏塞德连抽了自己三十个耳光,让脸色看起来好一点。他们领导是个老派人,希望他手下的员工都像打了鸡血的红小兵,或者被踩了尾巴的田园犬,一蹦就能跳三尺。
虽然苏塞德决定下班就去死,但今天的工作还是不能不做,领导还是不能不讨好——足见他确实是个好员工。
苏塞德打开电脑开始做ppt.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么多ppt,比如说你要跟上头说明,去年我们的业绩增长了十个百分点,你就要做一张ppt.你要考虑到底是用饼用线还是用柱子来表示,还要考虑字体和颜色,要是这个ppt是给一头西班牙斗牛看的,就不能用鲜艳的红色——等等,我为什么要为一头牛做ppt?牛听得懂我说话吗?当然听不懂,也看不懂ppt.听得懂苏塞德说话的人其实都不用ppt,但他们就是喜欢这样来折磨你。所以苏塞德经常赶在上头开始折磨他前,就开始了自我折磨。同一个主题的ppt他做了十张,变幻了七种颜色,任领导挑选。这招非常好用,其实领导有时是不看效果的,比如那张绿背景红柱子的ppt简直能把人丑瞎;但领导喜欢这种自我折磨的态度,让他们觉得受到了尊敬。这在他们表示满足的时候还能流露出两丝对你的同情和欣赏。
苏塞德心里琢磨,自己这样做ppt,是不是疯了?苏塞德原以为发疯不是这样的,动作和表情都应该更戏剧化些,比如尖叫、嚎啕、满地打滚等等;但他现在发现原来发疯也可以发得很安静很文艺,那是一种彻底的麻木和绝望,比如对这样做ppt的方式,明知又丑又蠢,却根本懒得抵抗。苏塞德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哭两声,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麻木和绝望,连悲痛和心碎都会是一种解脱。
在苏塞德做了一百张又丑又蠢的ppt以后,下班了。他不想吃饭,一是没胃口,二是反正都要死了,还吃饭干什么,不如多留点遗产。遗产,对,我还有遗产。想到这里苏塞德来了点力气,他应该写封遗书,比如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想死,顺便安慰一下(可能)悲痛欲绝的亲友们。他决定不用电脑打字,用笔,这样显得隆重些,有些屈原投江的悲壮感。但他写了一句话就写不下去了,他卡在了解释死因的这一句——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死?你没有得病(虽然有点神经衰弱),你有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够糊口,省点的话还能交个女朋友),你父母健康,重点是,你还没有孩子,你没有孩子怎么有脸去死?
苏塞德陷入了困惑,他真的不是想死,他只是不想活了而已。虽然别人看来两者没有区别,但苏塞德认为这两者有天壤之别。活着是很麻烦的,比如找理由这件事,你看,现在为了找个死的理由,连遗书都写不下去。中午不吃饭,就会有同事问你,哎呀,你怎么不吃饭了呢,是不是要减肥啦?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吃饭而已,但他们看来很奇怪——怎么会有人不想吃饭!全天下的人都应该热爱吃饭,恨不得一天吃六顿才对;假如苏塞德到一家餐馆或商店去,也不得不表演一番,他不得不假装对一件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感兴趣,装模作样地看上半天,拒绝店员的推销,然后走掉;或者找一张桌子,点些什么吃了,然后走掉。
太麻烦了,真的是太麻烦了。
想到这里,苏塞德不准备写遗书了,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字迹尤其丑的时候。他本想留下一封空前绝后的遗书,希望人们能因为这封遗书而记起苏塞德这个人,就好像《离骚》之于屈原那样——但他的字迹太丑了,让人感到绝望,他希望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连那些不喜欢他的人也会觉得了不起的东西,但他失败了。不管遗书上写什么,他的父母看到了应该都会痛哭流涕,但苏塞德希望大家——不管认不认识他的人——看到这封遗书都会痛哭流涕,很明显他无法做到,光是这字迹就能让人笑上半天。
遗产,至于遗产,苏塞德有什么遗产?他有个社交网站D的账号,人气还可以,据说能发营销广告,一条两百块,也许,他可以把这个账号留给父母,这样他们就可以赚一点生活费;但他又害怕,如果父母登陆以后,某个认识的女文青突然发来了约炮短信怎么办——她可不知道苏塞德已经死了——那样的话,自己的形象在父母心中就崩塌了;女文青还好说,如果是某个不认识的男文青发来约炮短信该怎么办?苏塞德越想越怕,火速在心里扼杀了留遗产的主意。
好了,他现在可以轻松地去死了——不留遗书,没有遗产,挥挥手不带走一朵云彩,多么潇洒。死亡是可能的,任何人都有权力做出这样的选择。对大家说,我无法应付了,我不想再尝试了,然后就走了,这能让人感到莫大的自由。不用再失眠,不用再挤地铁,也不用再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找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理由。死亡有一种可怕的美,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像冬天的南极或者夏天的撒哈拉。
当知道自己有选择停止生命的权力时,苏塞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