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到的、现在出版社做的,都是明代玩剩下的
作者/汪惟
来源/知乎
明朝是我国书坊的一个历史高峰,清朝因为文字狱等问题,出版并不如明朝兴盛。明朝的书店就是前店后厂为主,书店就是编辑部,书店就是印刷厂,现在很流行的词汇就是垂直整合。
穿越到大明如何做书商?你想到的、现在出版社做的,都是明代玩剩下的。
【卖书免税】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明朝,并且有志于做一个书商发家致富。
恭喜你,你没选错道路。因为卖书是免税的!
明洪武: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
惟农具、书籍及他不鬻於市者勿算。
现在我国外面卖的免税东西的只有种植者卖的农产品,呃,还有安全套。
古代卖书卖哪些书?
教材、公务员考试用书:科考类
非虚构类:日用杂书,医术
虚构类:小说
和现在完全一样的三大类,那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心灵鸡汤卖。
【选址建阳】
如果你在当时的两广地区,那肯定没法做书商发不了财。
明代的出版中心在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徽州,以及臭名昭著的福建建阳。
为什么说建阳臭名昭著?因为和当今把鞋子做烂的福建晋江老乡一样,建阳书商把图书市场做烂了——疯狂盗版 + 低价碾压。
建阳从南宋开始就被称为图书之府,明朝更有“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坊”的称号。建阳一地就有 84 家书坊,明代刻书有 1000 种以上,全国第一。而且建阳梨木特多,质地柔韧适合雕版,又盛产麻沙竹纸方便印刷。
建阳版书籍纸、墨、勘校都比其他地区差,差到什么地步呢?政府下令不许另刻四书五经,必需使用官方版翻刻。因为从宋朝开始,建阳书坊偷工减料删改内容已经是惯用手段了。
《五杂俎》
闽建阳有书坊,出书最多,而板纸俱最滥恶,盖徒为射利计,非以传世也。大凡书刻,急于射利必不能精,盖不能捐重价故耳。
《七修类稿》
我朝太平日久,旧书多出,此大幸也。亦惜为福建书坊所坏。盖闽专以获利为计。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价高即便翻刊,卷数目录相同,而于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只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
竞争最激烈就是建阳,花样最多也是建阳,可能监管最松也是建阳吧。书坊就不妨开在建阳。
【店名就叫 XX 堂】
如果给书店起名,取名叫湛卢文化(站撸文化?)什么的就不合时怡了。
明代的时候,如果不是用你自己的大名的话,都叫做 xx 书社、xx 斋
比如
三多斋、宗文书社、三山书林、三台馆、樵云书舍等等。
最多是还叫做 xx 堂。
酉酉堂、清绘堂、开美堂、宝鸿堂、贯华堂、同人堂、白玉堂、世裕堂、大观堂、五雅堂、容与堂、西爽堂、拥万堂、双峰堂……
所以,你可以叫知乎堂看山堂,也不错,很文雅呢。
【好的封面就成功了一半。】
最著名的《广韵》封面。
出版社名在最上。阴刻阳刻结合,卖点鲜明突出。堪称佳品。
现在来看也是一本好封面,暗合了设计之真意——黑白噪点压大字,高端贵气上档次
【产品同质化,只有靠商标。】
知乎堂书上有一只刘看山头像,旁边阴刻十七个大字。
先知我名,现见我影,建安知乎堂,专营善本。
看好书请认准知乎堂商标!
这招也是来自于出《四游记》的出版界天才余象斗。
人家好几百年前就明白品牌基本了——有图有认知(trademark),有话有传播(slogan)。
《新刻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
《列国》一书,乃先族叔翁余邵鱼按鉴演义纂集。惟板一付,重刊数次,其板蒙旧。象斗校正重刻全像批断,以便海内君子一览。买者须认双峰堂为记。
余总的商标图不限于马兄说的「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种类有很多。
还有「余仰止先生仰观天象图」、「三台余仰止先生历法图」「三台山人批阅万锦情林图」……
脑补画面:
我们对着高山喊:
余总经理———你在哪里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出书路途千万里,
他仰观天象悟道理” 。
……
“他仰观天象明道理” 。
……
“他批阅艳史不停息” 。
「锲三台山人芸窗汇爽万锦情林」
* 马兄说余象斗啥坏事都干就是不碰色情...这个...《万锦情林》应该算是轻艳史吧。
【书店门口不要空着要贴新书海报!】
书店门口贴海报招揽客人。如果有
《儒林外史》:
那日打从街上走过,见一个新书店里贴着一张整红纸的报帖,上写道:“本坊敦请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乡会墨程。凡有同门录及朱卷赐顾者,幸认嘉兴府大街文海楼书坊不误。
书店贴海报收购好版本书。
哎呀忘了写了,反正是有的。
【出书看店之余还要记得出去拓展渠道啊】
在店内坐销是非常傻的经营方式,务必请主动出击。
当今世界有书展,各社新书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订货卖书,古代也有。
除了摆摊分销,大规模的主要是以科举前临时摆的考市、节庆时和庙会一起摆的书市、以及每月 X 天的特定集市在卖书。
【书的内页要好好利用啊】
产品内部的家族推荐是天然的流量!决不能浪费。
有曝光率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购买。
同一个出版社的同类新书,要广告一下。
出版社招稿子,要广告一下。
嵎中书隐鼎刊《圜悟碧岩录》,幸已讫事。四方禅友或收得《祖庭事苑》《万善同归录》及禅宗文字、世罕刊本者,幸乞见示,当为绣梓,以广禅学。此亦方便接引之一端也。告毋舍玉,幸甚。禀白。
*意思就是感谢购买我们的这本书,如果谁有罕本的同类书籍请拿来给我们出版。
好像还有很多内容,懒得写了,就是版权页啊,地址啊什么的。
顺带一提是,明代书就有在书上标书价码洋的情形了,不过不多,明刻本仅十几本有标注价格,大多价格在纹银几钱到几两不等。
书价到底贵不贵?其实学界有人认为书是给富人看的,也有人认为一般人也承受的起书价。不过就体裁丰富性等来看,我觉得图书一般大众也买得起的。
【我们家的书「刻本善,内容全,校勘精」】
因为各家书店都在印书,版本众多,也没有出版总署管着书号和版权,各种书的各种版本实在太多,上文也说偷工减料来降价的真是屡见不鲜。
所以就一定要说自己的书又全又好。
比如直接就在书名里做文章的。
新镌、新刻、新锲、新刊、新锓、京本、监本、正宗、精刻、重刻、增广、增补、补遗、校正、按鉴(参考历史书资治通鉴等创作)。
举个栗子:《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天启二年黄正甫刊本)
就和轻小说《如果高中棒球队女子经理读了彼得德鲁克》题目名字一样长。。。
比如专门说自己版本好的
熊氏种德堂《中庸章句大全》
四书大全,旧板漫灭,翻刻讹谬.本堂敬求颁降原本,命善书者抄誊绣梓,印行天下,视他本大不俟矣,幸相与宝之.弘治八年乙卯秋菊月种德堂谨识。
比如专门说自己校对好的
世庆堂《食物本草》
斯集乃内府秘书,本坊近觅真本,复恳翰林王宇泰先生,严加参订校雠,犁正鲁鱼亥豕,以便士庶知饮食调养法门,口却病延年之秘诀,识者辨之。世庆堂梓行。
比如说自己内容市面最全的
叶阮星泉南书社《新刊六子全文注释摘锦》
古今评百家者,惟六子为胜。但全书浩瀚,本堂恳请名公精选校阅,反切举业者,全段不遗,……,务致血脉融贯,颠末俱在,要约不繁。百家之书 不出范围,一展卷,精意便灿然矣。
【我们家的书「有插图」】
明代图书已经到了畅销小说都必须带图才好卖的情形了。
绣本,秀相,出相,全像都是基本中的基本,读图时代老早就开始了,百文不如一图是人类的天性来的。
小说传奇,每作出相。
文采绚烂,夺人目睛。
精工绘像,灿烂之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甚至已经到了小说戏剧没图就卖不出去的情况
《牡丹亭还魂记》凡例
戏曲无图,便滞不行,故不惮仿摹,以资玩赏,所谓不能免俗,聊复尔尔。
当然有些小说的的插图重要度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高。
比如有些医书,比如说有些艺术书!艺术书!呵呵呵!
《隋炀帝艳史》的内页介绍(凡例)
风流小说,最忌淫亵等语以伤风雅, 然平铺直叙,又失当时亲昵情景。兹编无一字淫哇,而意中妙境尽婉转逗出,作者苦心,临编自见。
坊间绣像,不过略似人形,止供儿童把玩。兹编特肯名笔妙手,传神阿睹,曲尽其妙。
一展卷,而奇情艳态勃勃如生,不啻虎头、吴道子之对面,岂非词家韵事、案头珍赏哉!
【我们家的书「带点评」】
有弹幕的书叫做批本或者评本,没弹幕的书叫做「白头本」。先卖没弹幕的,再卖带弹幕的,赚两份钱。
明代最著名的批本当属金圣叹批的六本才子书,但是最有独创性的,当属余象斗老师。他前无古人独创了“评林”本,超级图文并茂,堪称点评界的战斗机。
每页分三栏,上点评,中间插图,下栏正,插图占页面四分之一。 字、画、解释,三者相互印证加深记忆,对文化水平一般的老板姓有着极强的导读和启发作用,当然好卖。
图为《水浒传评林》,京东当当等网上书城现在还是有卖的哦。
这种评林本不易刻,很珍贵,余老板也只出了十种,不是本本都有。
算不算是小人书的起源?
【我们家的书得来很辛苦!】
因明代书坊版本众多,滥竽充数的不少。
书的扉页经常会介绍出版秘辛,说明版本来之不易。
比如是从谁家墙缝里拿出来的,比如是谁家私藏手抄本,以故事来和顾客沟通。
《东莱先生诗武库》
“今得吕氏家塾手抄武库一帙,用是为诗战之具,固可以扫千军而降勍敌,不欲秘藏,刻梓以淑诸天下,收书君子,伏幸详鉴。谨咨。”
和现在电影界上映之前就拼命做访谈差不多。
【我们家的书有名人写序。】
比如《呻吟语》的作者吕坤,写了本《闺范图说》,是一本宣传贞洁烈女的道德读物,姑娘们总不能老看金瓶梅是吧。
皇帝的老婆郑贵妃为这本《闺范图说》写序!!!书大卖数万本!!!
朝士争购案头,以当时的识字率来说,万本是非常厉害的发行量。
只不过……后来这件事继续发展,引发晚明「妖书案」,也是吕坤在家里蹲写《呻吟语》的原因,具体在此不表。
又比如金圣叹特喜欢水浒,为水浒写了三篇序。
非常有力,有力到可以直接放到书腰上了:
------------------------
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之右者。
——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激情作序推荐
------------------------
《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庆第 N 刷 金圣叹先生倾情作序推荐
------------------------
还有李贽作序推《西游记》,汤显祖作序推《北宋志传》,也有假冒名人做序骗销量的。
无独有偶,《锵锵三人行》里看到的一个事情
梁文道说有次有人拿了他的名字做推荐腰封,“梁文道精彩推荐”,他想这书我没看过啊,就打了个电话过去问出版社。
“——结果回电话那个编辑反问我:「你以为世界上就你一个叫梁文道吗?!」”
【反盗版 1,要有特别的技巧哟】
说了很多余象斗的事迹,出版业界其实还有一个人值得大书特书。
就是李渔。
他是《闲情偶寄》的作者,也是《肉蒲团》的作者;是能编能写能带团的戏剧家,也是能出能写的书店老板。
没错,自己写书在自己出版公司出,还能拍戏导戏,放到我们现代。
——额?!郭敬明?!
书店早期叫翼圣堂,后来改名了,就是闻名天下芥子园书店,中国不多见的百年老店书铺,真正印刷好,勘校精,内容全。《芥子园画传》时至今日还在不停的再版。
因为李渔卖书有特别的技巧。别家书坊推书都是一本一本推。李渔老师推《三国演义》,除了自己作序推,还承接冯梦龙,把《三国演义》和水浒西游金瓶归为新四大奇书一起推。
「四大奇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超级符号,传播效果堪比香港「四大天王」的传播之利,比金圣叹「六才子书」这样的名字更好记。我们现在熟知的「四大名著」叫法也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
作为这么出世又入世的一个人,您是如何对付盗版的?
——李渔「我也有特别的反盗版技巧」
盗版问题明代非常严重
「吴中镂书多利,而甚苦翻板」
还算是有版权,本地还行,但是因为在外地都很难控制,跨省追捕不易。
打盗版官司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在当地官府还是管一管的,就是要费时间心力,毕竟没有扫黄打非的是吧。
李渔曾在江苏打盗版书官司成功,把对方书封存、赔钱。但是官司打了三个多月,还找了浙江道台帮他,如此结果也就是争口气。
所以一般书坊都会写上一点威胁的话
本衙藏板,翻刻必究
倘有翻刻,千里必究
坊间不许重刻
敢有翻刻,必究
此书得于内庭秘本,刊印非易,同业幸勿翻刻
倘有无知利徒,影射翻刻,势必闻之当道,借彼公案,了我因缘云
亦有逐利之无耻,与异方之浪棍,迁徙之逃奴,专欲翻人已成之刻者。袭人唾余,得无垂首汗颜,无耻之甚乎?
李渔老师则在《芥子园笺谱》威胁道:
「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
——我种果子你来摘,我受不鸟!老子和你拼了!!!啊!!!!
————额?这么说特别的反盗版技巧是卖萌?
【反盗版 2,要有特别的告官技巧】
冯梦龙《智囊》里说了一个出版之前就报官府反盗版的故事,说的是俞安期的《唐类函》。
《唐类函》上市之前,俞安期为防盗版,去提前告官了。不是提前告盗版,告的是抢劫。
说新书刚进城区就被强盗抢走了,损失惨重!
抢劫是重罪,官府查得严风声紧。盗版商以前盗版就是罚款封书,抢劫不死也要掉层皮。
“我市面上除了我的授权经销商,哪个卖我的新书,哪个肯定和强盗有关,不是他抢的也是销赃渠道!”
也有人把这段故事安到李渔的《怜香伴》上,不过应该是附会。
《唐类函》确实盗版很少,明代基本就只有俞刻本。不过这本来就是 200 卷一套的「类书」,没有小说卖的好就是了。
下面的书店要开始乱来了。好孩子请不要学
【旧书新名字,换个有卖点的名字再出一遍。】
《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野外生活记事》=《白雪公主》这个笑话大家都知道。
其实余象斗老师早就玩过了,至于《105 个男人和 3 个女人的故事》是不是他老人家手创就不知道了。
《小夫人金钱赠少年》= 志成张主管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戒指儿记
《英雄谱》= 三国演义 + 水浒传合印
《崔氏春秋》= 西厢记
【出版没有跟风啦!叫借势!借势!】
《舌尖上的中国》一火,就有了《舌尖上的中国之美食总攻略》、《舌尖上的中国:驻京办招牌菜在家做》、《舌尖上的中国:团圆家宴用心做》这些书。
恩,这就是出版业界著名的跟风编书。
以下明代真实案例
冯梦龙三言卖火了,家家都有怎么办,只有编篡一本新书了。你看叫《觉世雅言》怎么样?
我这里有本《型世言》,写的可以,改改出个《三刻拍案惊奇》吧?
这本《型世言》也还不错,我们书局也出吧,改名《幻影》好了,作者也改一下。
嗯,陆人龙《型世言》挺好,和凌濛初原版混在一起吧,出套《拍案惊奇二集》。
陆人龙躺枪,因为他也没分到钱。
【好书修订扩写一下再出就对了!】
又是我们余象斗老师参与过的好事。
一部汉代演义小说的变化历程,加了又加,扩了又扩。
《全汉书》正集→
《全汉书续集》话本→
《后汉书》话本→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全汉志传》→
《二十四帝通俗演义》余象斗改编→
《西汉通俗演义》甄伟修订、《东汉通俗演义》谢诏修订→
《两汉通俗演义》
【如果连扩写都懒的话要怎么办?】
答案是,故事人物张冠李戴。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百家案 100 个故事都是东抄一个西抄一个,有时是郭公,有时是包公,有时是海公的案子,改改就上了。书里内容原告、被告、作者、罪犯全都被改了,只剩一个故事,查盗版也很难判。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植物妖精的故事。
唐代《甘泽谣》,武三思家里有个妖精,狄仁杰上他家去不肯见,,她说狄仁杰是正人,不敢见他,躲了起来。
到了明朝就祝枝山《志怪录》,变成柏树精了,来的客人叫于谦,这个妖精说于谦是正人,不敢见他躲了起来。
侯甸的《西樵野记》同样一个故事,这个妖精变成桂花妖了,不敢见他,躲了起来。
之后《古今清谈万选》把这个妖精改成梅花妖了,又多了两首诗,作者会写诗,梅花妖也会写诗,又躲了起来。
再晚一点,明朝末年崇祯《幽怪诗谈》的书,书中的妖精也是梅花妖,不过没写诗就躲起来了。
再回到这本《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有一回说包公去狄青家,狄青让他的妾出来相见,而妾躲起来不敢出来,说包公是正人,我是花木之妖,不敢见。
很熟悉是吧,抱头鼠窜的植物妖又来这里了。
话说明明不是断案,非要在这本百家公案真的大丈夫吗?
【对了,在明代出咸书也可以的,官府管的没那么严……】
《情史》、《艳异编》、《如意君传》、《艳镜》、《国色天香》、《隋炀帝艳史》、《金瓶梅》、《肉蒲团》……这些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都是明代出版的!
「展卷后奇情艳态勃勃如生」,明代的春宫也是非常著名的,如何发挥就看穿越回去的诸君了!呵呵呵!
来源/知乎
明朝是我国书坊的一个历史高峰,清朝因为文字狱等问题,出版并不如明朝兴盛。明朝的书店就是前店后厂为主,书店就是编辑部,书店就是印刷厂,现在很流行的词汇就是垂直整合。
穿越到大明如何做书商?你想到的、现在出版社做的,都是明代玩剩下的。
【卖书免税】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明朝,并且有志于做一个书商发家致富。
恭喜你,你没选错道路。因为卖书是免税的!
明洪武: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
惟农具、书籍及他不鬻於市者勿算。
现在我国外面卖的免税东西的只有种植者卖的农产品,呃,还有安全套。
古代卖书卖哪些书?
教材、公务员考试用书:科考类
非虚构类:日用杂书,医术
虚构类:小说
和现在完全一样的三大类,那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心灵鸡汤卖。
【选址建阳】
如果你在当时的两广地区,那肯定没法做书商发不了财。
明代的出版中心在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徽州,以及臭名昭著的福建建阳。
为什么说建阳臭名昭著?因为和当今把鞋子做烂的福建晋江老乡一样,建阳书商把图书市场做烂了——疯狂盗版 + 低价碾压。
建阳从南宋开始就被称为图书之府,明朝更有“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坊”的称号。建阳一地就有 84 家书坊,明代刻书有 1000 种以上,全国第一。而且建阳梨木特多,质地柔韧适合雕版,又盛产麻沙竹纸方便印刷。
建阳版书籍纸、墨、勘校都比其他地区差,差到什么地步呢?政府下令不许另刻四书五经,必需使用官方版翻刻。因为从宋朝开始,建阳书坊偷工减料删改内容已经是惯用手段了。
《五杂俎》
闽建阳有书坊,出书最多,而板纸俱最滥恶,盖徒为射利计,非以传世也。大凡书刻,急于射利必不能精,盖不能捐重价故耳。
《七修类稿》
我朝太平日久,旧书多出,此大幸也。亦惜为福建书坊所坏。盖闽专以获利为计。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价高即便翻刊,卷数目录相同,而于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只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
竞争最激烈就是建阳,花样最多也是建阳,可能监管最松也是建阳吧。书坊就不妨开在建阳。
【店名就叫 XX 堂】
如果给书店起名,取名叫湛卢文化(站撸文化?)什么的就不合时怡了。
明代的时候,如果不是用你自己的大名的话,都叫做 xx 书社、xx 斋
比如
三多斋、宗文书社、三山书林、三台馆、樵云书舍等等。
最多是还叫做 xx 堂。
酉酉堂、清绘堂、开美堂、宝鸿堂、贯华堂、同人堂、白玉堂、世裕堂、大观堂、五雅堂、容与堂、西爽堂、拥万堂、双峰堂……
所以,你可以叫知乎堂看山堂,也不错,很文雅呢。
【好的封面就成功了一半。】
最著名的《广韵》封面。
出版社名在最上。阴刻阳刻结合,卖点鲜明突出。堪称佳品。
![]() |
现在来看也是一本好封面,暗合了设计之真意——黑白噪点压大字,高端贵气上档次
【产品同质化,只有靠商标。】
知乎堂书上有一只刘看山头像,旁边阴刻十七个大字。
先知我名,现见我影,建安知乎堂,专营善本。
看好书请认准知乎堂商标!
这招也是来自于出《四游记》的出版界天才余象斗。
人家好几百年前就明白品牌基本了——有图有认知(trademark),有话有传播(slogan)。
《新刻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
《列国》一书,乃先族叔翁余邵鱼按鉴演义纂集。惟板一付,重刊数次,其板蒙旧。象斗校正重刻全像批断,以便海内君子一览。买者须认双峰堂为记。
余总的商标图不限于马兄说的「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种类有很多。
还有「余仰止先生仰观天象图」、「三台余仰止先生历法图」「三台山人批阅万锦情林图」……
脑补画面:
我们对着高山喊:
余总经理———你在哪里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出书路途千万里,
他仰观天象悟道理” 。
……
“他仰观天象明道理” 。
……
“他批阅艳史不停息” 。
![]() |
「锲三台山人芸窗汇爽万锦情林」
* 马兄说余象斗啥坏事都干就是不碰色情...这个...《万锦情林》应该算是轻艳史吧。
【书店门口不要空着要贴新书海报!】
书店门口贴海报招揽客人。如果有
《儒林外史》:
那日打从街上走过,见一个新书店里贴着一张整红纸的报帖,上写道:“本坊敦请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乡会墨程。凡有同门录及朱卷赐顾者,幸认嘉兴府大街文海楼书坊不误。
书店贴海报收购好版本书。
哎呀忘了写了,反正是有的。
【出书看店之余还要记得出去拓展渠道啊】
在店内坐销是非常傻的经营方式,务必请主动出击。
当今世界有书展,各社新书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订货卖书,古代也有。
除了摆摊分销,大规模的主要是以科举前临时摆的考市、节庆时和庙会一起摆的书市、以及每月 X 天的特定集市在卖书。
【书的内页要好好利用啊】
产品内部的家族推荐是天然的流量!决不能浪费。
有曝光率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购买。
同一个出版社的同类新书,要广告一下。
![]() |
《新编近时十便良方》书内页 14 本书广告 |
出版社招稿子,要广告一下。
嵎中书隐鼎刊《圜悟碧岩录》,幸已讫事。四方禅友或收得《祖庭事苑》《万善同归录》及禅宗文字、世罕刊本者,幸乞见示,当为绣梓,以广禅学。此亦方便接引之一端也。告毋舍玉,幸甚。禀白。
*意思就是感谢购买我们的这本书,如果谁有罕本的同类书籍请拿来给我们出版。
好像还有很多内容,懒得写了,就是版权页啊,地址啊什么的。
顺带一提是,明代书就有在书上标书价码洋的情形了,不过不多,明刻本仅十几本有标注价格,大多价格在纹银几钱到几两不等。
书价到底贵不贵?其实学界有人认为书是给富人看的,也有人认为一般人也承受的起书价。不过就体裁丰富性等来看,我觉得图书一般大众也买得起的。
【我们家的书「刻本善,内容全,校勘精」】
因为各家书店都在印书,版本众多,也没有出版总署管着书号和版权,各种书的各种版本实在太多,上文也说偷工减料来降价的真是屡见不鲜。
所以就一定要说自己的书又全又好。
比如直接就在书名里做文章的。
新镌、新刻、新锲、新刊、新锓、京本、监本、正宗、精刻、重刻、增广、增补、补遗、校正、按鉴(参考历史书资治通鉴等创作)。
举个栗子:《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天启二年黄正甫刊本)
就和轻小说《如果高中棒球队女子经理读了彼得德鲁克》题目名字一样长。。。
比如专门说自己版本好的
熊氏种德堂《中庸章句大全》
四书大全,旧板漫灭,翻刻讹谬.本堂敬求颁降原本,命善书者抄誊绣梓,印行天下,视他本大不俟矣,幸相与宝之.弘治八年乙卯秋菊月种德堂谨识。
比如专门说自己校对好的
世庆堂《食物本草》
斯集乃内府秘书,本坊近觅真本,复恳翰林王宇泰先生,严加参订校雠,犁正鲁鱼亥豕,以便士庶知饮食调养法门,口却病延年之秘诀,识者辨之。世庆堂梓行。
比如说自己内容市面最全的
叶阮星泉南书社《新刊六子全文注释摘锦》
古今评百家者,惟六子为胜。但全书浩瀚,本堂恳请名公精选校阅,反切举业者,全段不遗,……,务致血脉融贯,颠末俱在,要约不繁。百家之书 不出范围,一展卷,精意便灿然矣。
【我们家的书「有插图」】
明代图书已经到了畅销小说都必须带图才好卖的情形了。
绣本,秀相,出相,全像都是基本中的基本,读图时代老早就开始了,百文不如一图是人类的天性来的。
小说传奇,每作出相。
文采绚烂,夺人目睛。
精工绘像,灿烂之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甚至已经到了小说戏剧没图就卖不出去的情况
《牡丹亭还魂记》凡例
戏曲无图,便滞不行,故不惮仿摹,以资玩赏,所谓不能免俗,聊复尔尔。
当然有些小说的的插图重要度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高。
比如有些医书,比如说有些艺术书!艺术书!呵呵呵!
《隋炀帝艳史》的内页介绍(凡例)
风流小说,最忌淫亵等语以伤风雅, 然平铺直叙,又失当时亲昵情景。兹编无一字淫哇,而意中妙境尽婉转逗出,作者苦心,临编自见。
坊间绣像,不过略似人形,止供儿童把玩。兹编特肯名笔妙手,传神阿睹,曲尽其妙。
一展卷,而奇情艳态勃勃如生,不啻虎头、吴道子之对面,岂非词家韵事、案头珍赏哉!
【我们家的书「带点评」】
有弹幕的书叫做批本或者评本,没弹幕的书叫做「白头本」。先卖没弹幕的,再卖带弹幕的,赚两份钱。
明代最著名的批本当属金圣叹批的六本才子书,但是最有独创性的,当属余象斗老师。他前无古人独创了“评林”本,超级图文并茂,堪称点评界的战斗机。
每页分三栏,上点评,中间插图,下栏正,插图占页面四分之一。 字、画、解释,三者相互印证加深记忆,对文化水平一般的老板姓有着极强的导读和启发作用,当然好卖。
![]() |
图为《水浒传评林》,京东当当等网上书城现在还是有卖的哦。
这种评林本不易刻,很珍贵,余老板也只出了十种,不是本本都有。
算不算是小人书的起源?
【我们家的书得来很辛苦!】
因明代书坊版本众多,滥竽充数的不少。
书的扉页经常会介绍出版秘辛,说明版本来之不易。
比如是从谁家墙缝里拿出来的,比如是谁家私藏手抄本,以故事来和顾客沟通。
《东莱先生诗武库》
“今得吕氏家塾手抄武库一帙,用是为诗战之具,固可以扫千军而降勍敌,不欲秘藏,刻梓以淑诸天下,收书君子,伏幸详鉴。谨咨。”
和现在电影界上映之前就拼命做访谈差不多。
【我们家的书有名人写序。】
比如《呻吟语》的作者吕坤,写了本《闺范图说》,是一本宣传贞洁烈女的道德读物,姑娘们总不能老看金瓶梅是吧。
皇帝的老婆郑贵妃为这本《闺范图说》写序!!!书大卖数万本!!!
朝士争购案头,以当时的识字率来说,万本是非常厉害的发行量。
只不过……后来这件事继续发展,引发晚明「妖书案」,也是吕坤在家里蹲写《呻吟语》的原因,具体在此不表。
又比如金圣叹特喜欢水浒,为水浒写了三篇序。
非常有力,有力到可以直接放到书腰上了:
------------------------
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之右者。
——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激情作序推荐
------------------------
《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庆第 N 刷 金圣叹先生倾情作序推荐
------------------------
还有李贽作序推《西游记》,汤显祖作序推《北宋志传》,也有假冒名人做序骗销量的。
无独有偶,《锵锵三人行》里看到的一个事情
梁文道说有次有人拿了他的名字做推荐腰封,“梁文道精彩推荐”,他想这书我没看过啊,就打了个电话过去问出版社。
“——结果回电话那个编辑反问我:「你以为世界上就你一个叫梁文道吗?!」”
【反盗版 1,要有特别的技巧哟】
说了很多余象斗的事迹,出版业界其实还有一个人值得大书特书。
就是李渔。
他是《闲情偶寄》的作者,也是《肉蒲团》的作者;是能编能写能带团的戏剧家,也是能出能写的书店老板。
没错,自己写书在自己出版公司出,还能拍戏导戏,放到我们现代。
——额?!郭敬明?!
书店早期叫翼圣堂,后来改名了,就是闻名天下芥子园书店,中国不多见的百年老店书铺,真正印刷好,勘校精,内容全。《芥子园画传》时至今日还在不停的再版。
因为李渔卖书有特别的技巧。别家书坊推书都是一本一本推。李渔老师推《三国演义》,除了自己作序推,还承接冯梦龙,把《三国演义》和水浒西游金瓶归为新四大奇书一起推。
「四大奇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超级符号,传播效果堪比香港「四大天王」的传播之利,比金圣叹「六才子书」这样的名字更好记。我们现在熟知的「四大名著」叫法也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
作为这么出世又入世的一个人,您是如何对付盗版的?
——李渔「我也有特别的反盗版技巧」
盗版问题明代非常严重
「吴中镂书多利,而甚苦翻板」
还算是有版权,本地还行,但是因为在外地都很难控制,跨省追捕不易。
打盗版官司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在当地官府还是管一管的,就是要费时间心力,毕竟没有扫黄打非的是吧。
李渔曾在江苏打盗版书官司成功,把对方书封存、赔钱。但是官司打了三个多月,还找了浙江道台帮他,如此结果也就是争口气。
所以一般书坊都会写上一点威胁的话
本衙藏板,翻刻必究
倘有翻刻,千里必究
坊间不许重刻
敢有翻刻,必究
此书得于内庭秘本,刊印非易,同业幸勿翻刻
倘有无知利徒,影射翻刻,势必闻之当道,借彼公案,了我因缘云
亦有逐利之无耻,与异方之浪棍,迁徙之逃奴,专欲翻人已成之刻者。袭人唾余,得无垂首汗颜,无耻之甚乎?
李渔老师则在《芥子园笺谱》威胁道:
「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
——我种果子你来摘,我受不鸟!老子和你拼了!!!啊!!!!
————额?这么说特别的反盗版技巧是卖萌?
【反盗版 2,要有特别的告官技巧】
冯梦龙《智囊》里说了一个出版之前就报官府反盗版的故事,说的是俞安期的《唐类函》。
《唐类函》上市之前,俞安期为防盗版,去提前告官了。不是提前告盗版,告的是抢劫。
说新书刚进城区就被强盗抢走了,损失惨重!
抢劫是重罪,官府查得严风声紧。盗版商以前盗版就是罚款封书,抢劫不死也要掉层皮。
“我市面上除了我的授权经销商,哪个卖我的新书,哪个肯定和强盗有关,不是他抢的也是销赃渠道!”
也有人把这段故事安到李渔的《怜香伴》上,不过应该是附会。
《唐类函》确实盗版很少,明代基本就只有俞刻本。不过这本来就是 200 卷一套的「类书」,没有小说卖的好就是了。
下面的书店要开始乱来了。好孩子请不要学
【旧书新名字,换个有卖点的名字再出一遍。】
《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野外生活记事》=《白雪公主》这个笑话大家都知道。
其实余象斗老师早就玩过了,至于《105 个男人和 3 个女人的故事》是不是他老人家手创就不知道了。
《小夫人金钱赠少年》= 志成张主管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戒指儿记
《英雄谱》= 三国演义 + 水浒传合印
《崔氏春秋》= 西厢记
【出版没有跟风啦!叫借势!借势!】
《舌尖上的中国》一火,就有了《舌尖上的中国之美食总攻略》、《舌尖上的中国:驻京办招牌菜在家做》、《舌尖上的中国:团圆家宴用心做》这些书。
恩,这就是出版业界著名的跟风编书。
以下明代真实案例
冯梦龙三言卖火了,家家都有怎么办,只有编篡一本新书了。你看叫《觉世雅言》怎么样?
我这里有本《型世言》,写的可以,改改出个《三刻拍案惊奇》吧?
这本《型世言》也还不错,我们书局也出吧,改名《幻影》好了,作者也改一下。
嗯,陆人龙《型世言》挺好,和凌濛初原版混在一起吧,出套《拍案惊奇二集》。
陆人龙躺枪,因为他也没分到钱。
【好书修订扩写一下再出就对了!】
又是我们余象斗老师参与过的好事。
一部汉代演义小说的变化历程,加了又加,扩了又扩。
《全汉书》正集→
《全汉书续集》话本→
《后汉书》话本→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全汉志传》→
《二十四帝通俗演义》余象斗改编→
《西汉通俗演义》甄伟修订、《东汉通俗演义》谢诏修订→
《两汉通俗演义》
【如果连扩写都懒的话要怎么办?】
答案是,故事人物张冠李戴。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百家案 100 个故事都是东抄一个西抄一个,有时是郭公,有时是包公,有时是海公的案子,改改就上了。书里内容原告、被告、作者、罪犯全都被改了,只剩一个故事,查盗版也很难判。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植物妖精的故事。
唐代《甘泽谣》,武三思家里有个妖精,狄仁杰上他家去不肯见,,她说狄仁杰是正人,不敢见他,躲了起来。
到了明朝就祝枝山《志怪录》,变成柏树精了,来的客人叫于谦,这个妖精说于谦是正人,不敢见他躲了起来。
侯甸的《西樵野记》同样一个故事,这个妖精变成桂花妖了,不敢见他,躲了起来。
之后《古今清谈万选》把这个妖精改成梅花妖了,又多了两首诗,作者会写诗,梅花妖也会写诗,又躲了起来。
再晚一点,明朝末年崇祯《幽怪诗谈》的书,书中的妖精也是梅花妖,不过没写诗就躲起来了。
再回到这本《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有一回说包公去狄青家,狄青让他的妾出来相见,而妾躲起来不敢出来,说包公是正人,我是花木之妖,不敢见。
很熟悉是吧,抱头鼠窜的植物妖又来这里了。
话说明明不是断案,非要在这本百家公案真的大丈夫吗?
【对了,在明代出咸书也可以的,官府管的没那么严……】
《情史》、《艳异编》、《如意君传》、《艳镜》、《国色天香》、《隋炀帝艳史》、《金瓶梅》、《肉蒲团》……这些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都是明代出版的!
「展卷后奇情艳态勃勃如生」,明代的春宫也是非常著名的,如何发挥就看穿越回去的诸君了!呵呵呵!
-
ooteka3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9 04:56:03
-
小英书坊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4 16:35:56
-
纸巾乃伊康复中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1 12:03:05
-
美树馆的植舞园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1 11:13:15
-
三十画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1 10:58:35
-
纵凌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9 22:58:16
-
逻格斯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9 18:41:44
-
薛定谔的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9:44:01
-
Schmid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9:03:42
-
The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7:52:28
-
Фрэйя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6:38:15
-
希尔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6:27:20
-
Stef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5:37:58
-
达文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5:30:08
-
一张十万块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4:30:26
-
阿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4:13:06
-
廿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4:12:40
-
机动美少年高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4:05:54
-
moonca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3:58:11
-
咕咕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3:53:32
-
兔猻咬你二头肌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3:43:30
-
Jor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3:36:30
-
白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3:34:4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2:58:42
-
迷雾之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2:46:06
-
ganggangg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2:38:51
-
我不是上校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2:31:10
-
豆友53439530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2:22:54
-
东布德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50:28
-
Felis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42:00
-
火棘果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37:52
-
甜枪枪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33:51
-
Joy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25:17
-
洄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22:44
-
馬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12:57
-
镜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1:11:21
-
mio酱包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0:58:18
-
西乌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0:43:10
-
卡萨茉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0:17:53
-
大二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0:17:40
-
windark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0:02:04
-
光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0:01:38
-
noth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10:00:16
-
小宝乖乖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09:56:28
-
Lyd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09:55:28
-
蝶无痕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09:49:41
-
雲語荷棠樾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09:47:24
-
Kuhn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8 09:44:54
做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绝版的原因是。。。缺纸
- 《三体》在美国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3人喜欢)
- 五年,我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出版这本书 (1人喜欢)
- 这位年轻童书编辑的烦恼,我听了有些难过 (2人喜欢)
- 有志投身写作之人,最该mark的杂志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