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排球杂感
可能由于自身喜欢羽球和排球,所以对这些运动的体育解说员比较熟悉。
是喜欢洪刚的,沉稳,专业,有自己的见解。还在一次斯诺克的介绍中听他用英语交流,于是在心中又给他多加了几分。
至于田宗琦,是新近才听得多,属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天百度了一下,发现原来长得还颇清秀。感觉他是有料的,但是比洪刚更显沉闷一些,大概很多看热闹的观众不会喜欢他。
我的排球知识,也在听他们的解说中逐渐累积。了解得多了,对其也越发的热爱。
第一次看到排球比赛应该是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不过印象已不深。那时候好像有赖亚文。后来看96年奥运会的时候,已经可以认出孙玥李艳何琦吴永梅了。我还很幼稚地问:“为什么打来打去都那6个人啊,不累的吗?”
以前看竞技体育都是很幼稚的,于是会有很多疑问,比如会疑问,什么在家里天天练下法,到了体操比赛的时候还是站不住。
越发长大,这样的疑问也随着童趣一齐消失了。
会在凌晨爬起来看瑞士赛。它的好处是每年都有,不像三大赛那样让人等太久。尽管如此,瑞士赛却仍能吸引高水平的球队,一些新人新打法也往往会在比赛中亮相。
蔡斌的打法在很多点上我都很认同。比如陈忠和时代我一直纳闷的一个问题——薛明只打身前球;马蕴雯只打身后球,甚至只有背飞——在蔡斌时代得到了解决。现在双塔在二传身前身后都有下球,虽然打起来不太好看,但是副攻的多点进攻毕竟对对手是牵制。
我一直对接应二传这个位置感到很奇怪,好像什么位置都能打,还要给二传做“接应”,真是太神了。七仙女就是这样一个神人。然后蔡斌告诉我们,原来王一梅就是场上第三个主攻手。她不再接一传了,轮到四号位也不再换位了,凿凿实实成了一个专门司职进攻的队员。据说,这是世界潮流。
我对排球还算是半桶水,也甚少实践,不过感觉要论对排球的理解,无论是陈忠和,还是蔡斌,都还不及郎平。
珍妮郎真不愧是排球名人堂的一员。无论是做球员,还是做教练,都一样出色。她最新的纪录是:带领的两个国家队都打进了奥运决赛。
她真是一个从不停止追求的人。做球员的时候追求做一个好主攻;退役后又追求做一个好学生;毕业后又追求做一个好教练。所以,真是没有男人能够配得上她。可是她无论成就怎样,内心深处始终是一个女人,于是女儿白浪就成为她在媒体前谈论最多的一个人。
好了,先谈到这里,上班去了。
是喜欢洪刚的,沉稳,专业,有自己的见解。还在一次斯诺克的介绍中听他用英语交流,于是在心中又给他多加了几分。
至于田宗琦,是新近才听得多,属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天百度了一下,发现原来长得还颇清秀。感觉他是有料的,但是比洪刚更显沉闷一些,大概很多看热闹的观众不会喜欢他。
我的排球知识,也在听他们的解说中逐渐累积。了解得多了,对其也越发的热爱。
第一次看到排球比赛应该是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不过印象已不深。那时候好像有赖亚文。后来看96年奥运会的时候,已经可以认出孙玥李艳何琦吴永梅了。我还很幼稚地问:“为什么打来打去都那6个人啊,不累的吗?”
以前看竞技体育都是很幼稚的,于是会有很多疑问,比如会疑问,什么在家里天天练下法,到了体操比赛的时候还是站不住。
越发长大,这样的疑问也随着童趣一齐消失了。
会在凌晨爬起来看瑞士赛。它的好处是每年都有,不像三大赛那样让人等太久。尽管如此,瑞士赛却仍能吸引高水平的球队,一些新人新打法也往往会在比赛中亮相。
蔡斌的打法在很多点上我都很认同。比如陈忠和时代我一直纳闷的一个问题——薛明只打身前球;马蕴雯只打身后球,甚至只有背飞——在蔡斌时代得到了解决。现在双塔在二传身前身后都有下球,虽然打起来不太好看,但是副攻的多点进攻毕竟对对手是牵制。
我一直对接应二传这个位置感到很奇怪,好像什么位置都能打,还要给二传做“接应”,真是太神了。七仙女就是这样一个神人。然后蔡斌告诉我们,原来王一梅就是场上第三个主攻手。她不再接一传了,轮到四号位也不再换位了,凿凿实实成了一个专门司职进攻的队员。据说,这是世界潮流。
我对排球还算是半桶水,也甚少实践,不过感觉要论对排球的理解,无论是陈忠和,还是蔡斌,都还不及郎平。
珍妮郎真不愧是排球名人堂的一员。无论是做球员,还是做教练,都一样出色。她最新的纪录是:带领的两个国家队都打进了奥运决赛。
她真是一个从不停止追求的人。做球员的时候追求做一个好主攻;退役后又追求做一个好学生;毕业后又追求做一个好教练。所以,真是没有男人能够配得上她。可是她无论成就怎样,内心深处始终是一个女人,于是女儿白浪就成为她在媒体前谈论最多的一个人。
好了,先谈到这里,上班去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