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界反思“厌中憎韩”风潮
来源/参考消息
外媒称,在近年来的日本出版界,批评中韩的“厌华憎韩”类作品持续畅销,不过最近一些出版业内人士开始质疑这些煽动读者反中、反韩情绪的言论,试图抵制厌华憎韩风潮。
据日本《朝日新闻》6月17日报道,4月下旬,在东京某出版社的一间会议室,20余名多家出版社员工就当下出版业的“厌华憎韩”风潮分享、交流了看法。他们有人来自行业巨头,也有人来自中小出版社,但都是“抵制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出版人协会”成员。他们是通过脸谱网等社交网络结识,然后自发成立该协会的,目的是发动业内人士阻止煽动排外主义的言论。
“大家看看这些批评中韩的杂志,用的广告词非常出格。”
“如果和那些出版杂志的出版社敌对,作家和书店都会失去话语权。”
报道称,很多人是瞒着公司来参加的,今后的活动也是未知数,但该协会发起人岩下结说:“我就是想证明很多出版人认为出版业现状很不正常。希望为整个出版界做出反思营造一下环境。”
据报道,在日中、日韩外交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批评中韩的作品2013年秋季开始畅销。2014年上半年,《韩国人的耻韩论》、《犯韩论》等7部以中韩为话题的作品杀入“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新书排行榜前十。不少书店还在显眼的地方设立了此类作品的专柜。
报道称,这股风潮引起河出书房新社担忧。5月,河出书房新社呼吁全国各大书店开设“今天,让我们思考一下日本”作品选展销专场。它推荐了19部“时下值得一读”的作品,是由作家伊藤正幸等19位名人甄选出来的。河出书房新社负责人说:“厌华憎韩风潮的背后,妇女贫困、就业问题等迫切的社会问题被忽视了。”
纪伊国屋书店等全国约150家书店响应号召开设了展销专场。丸善名古屋荣店副店长铃木朋彦说:“书店就应百家争鸣。我一直认为批评中韩的作品太多不正常,河出书房新社的策划提案可谓及时雨。”
报道称,还有中小出版社行业团体在图书电商网站上开始了一场“反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类作品专场特卖会。有11家该团体的加盟会员响应号召,共推荐26部作品。
其中之一是以关东大地震时朝鲜人遭屠杀为主题的《九月,在东京的路上》。该作品首版印制2200册,发售两个月后已加印第三版。《九月,在东京的路上》出版公司负责人木濑贵吉吃惊地表示:“这部作品本以为首版10年才能卖完。”另有其他出版社高层不无期待地表示:“反“厌华憎韩”作品也可能走红。”
那么,这些“反厌华憎韩”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吗?
京都大学媒体学副教授佐藤卓己认为,个别出版人和出版团体的影响力有限。他说,厌华憎韩作品中,有不少内容对主流媒体提出质疑,厌华憎韩大行其道,和教育界崇尚以批判性眼光对待媒体不无关系。
佐藤指出:“在教育一线,课堂上特别强调要对媒体报道持批判性态度,不可尽信,但却没有教导学生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否则是不明智的。厌华憎韩作品的读者自视具有批判性思维,会一直认真地读下去。”(编译/沈红辉)
外媒称,在近年来的日本出版界,批评中韩的“厌华憎韩”类作品持续畅销,不过最近一些出版业内人士开始质疑这些煽动读者反中、反韩情绪的言论,试图抵制厌华憎韩风潮。
据日本《朝日新闻》6月17日报道,4月下旬,在东京某出版社的一间会议室,20余名多家出版社员工就当下出版业的“厌华憎韩”风潮分享、交流了看法。他们有人来自行业巨头,也有人来自中小出版社,但都是“抵制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出版人协会”成员。他们是通过脸谱网等社交网络结识,然后自发成立该协会的,目的是发动业内人士阻止煽动排外主义的言论。
“大家看看这些批评中韩的杂志,用的广告词非常出格。”
“如果和那些出版杂志的出版社敌对,作家和书店都会失去话语权。”
报道称,很多人是瞒着公司来参加的,今后的活动也是未知数,但该协会发起人岩下结说:“我就是想证明很多出版人认为出版业现状很不正常。希望为整个出版界做出反思营造一下环境。”
据报道,在日中、日韩外交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批评中韩的作品2013年秋季开始畅销。2014年上半年,《韩国人的耻韩论》、《犯韩论》等7部以中韩为话题的作品杀入“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新书排行榜前十。不少书店还在显眼的地方设立了此类作品的专柜。
报道称,这股风潮引起河出书房新社担忧。5月,河出书房新社呼吁全国各大书店开设“今天,让我们思考一下日本”作品选展销专场。它推荐了19部“时下值得一读”的作品,是由作家伊藤正幸等19位名人甄选出来的。河出书房新社负责人说:“厌华憎韩风潮的背后,妇女贫困、就业问题等迫切的社会问题被忽视了。”
纪伊国屋书店等全国约150家书店响应号召开设了展销专场。丸善名古屋荣店副店长铃木朋彦说:“书店就应百家争鸣。我一直认为批评中韩的作品太多不正常,河出书房新社的策划提案可谓及时雨。”
报道称,还有中小出版社行业团体在图书电商网站上开始了一场“反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类作品专场特卖会。有11家该团体的加盟会员响应号召,共推荐26部作品。
其中之一是以关东大地震时朝鲜人遭屠杀为主题的《九月,在东京的路上》。该作品首版印制2200册,发售两个月后已加印第三版。《九月,在东京的路上》出版公司负责人木濑贵吉吃惊地表示:“这部作品本以为首版10年才能卖完。”另有其他出版社高层不无期待地表示:“反“厌华憎韩”作品也可能走红。”
那么,这些“反厌华憎韩”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吗?
京都大学媒体学副教授佐藤卓己认为,个别出版人和出版团体的影响力有限。他说,厌华憎韩作品中,有不少内容对主流媒体提出质疑,厌华憎韩大行其道,和教育界崇尚以批判性眼光对待媒体不无关系。
佐藤指出:“在教育一线,课堂上特别强调要对媒体报道持批判性态度,不可尽信,但却没有教导学生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否则是不明智的。厌华憎韩作品的读者自视具有批判性思维,会一直认真地读下去。”(编译/沈红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做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绝版的原因是。。。缺纸
- 《三体》在美国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3人喜欢)
- 五年,我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出版这本书 (1人喜欢)
- 这位年轻童书编辑的烦恼,我听了有些难过 (2人喜欢)
- 有志投身写作之人,最该mark的杂志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