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在光影与岁月裡的风雅日常──专访日本杂货选品教父小林和人
![]() |
本文是MOT/TIMES对日本杂货选品教父小林和人的专访,访问中谈到了小林和人独特的美学观,谈到了他对生活有感的精确见解,你会发现原来再百无聊赖的寻常生活与日用杂货,也拥有如此风雅雋永的迷人姿态。(转自:線上誌 )
----------------------------------------
赤峰街是一条连接捷运中山站与双连站、短短不到500公尺的小巷子,当中隐藏著许多汽修零件小工厂,虽然靠近台北车站市中心、却有一种奇妙的下钉风情。
走进小器的「赤峰28」概念生活空间,位於2楼的「日常设计研究室」,还在為开幕(编按:採访当日為开幕当天)做最后调整的日本选品达人小林和人,从店后仓库露出脸来,虽然看得出他一脸疲惫,但还是强打起精神与我们握手寒暄。
原本要在二楼店内进行访问,但小林和人却笑著说:「不如到五楼去吧?那裡很舒服呢!」跟著他走上五楼的「g +g」艺术空间,灰白木地板与落地的大盆植栽,筛落一片午后阳光,织就成一道迷人的景致。於是我们坐在长凳上,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般,聊起从2013年6月首次来台湾展览之后的许多事。
![]() |
![]() |
「赤峰28」5楼為「g+g」艺术空间,素净的白色空间裡筛落大片日光,是小林和人觉得相当舒适的角落。(Photograph by 李欣哲)
从Roundabout与OUTBOUND生活杂货店说起
赤峰28的2楼──「日常设计研究室」,是小林和人与小器的合作店铺。这裡虽与小林和人在东京吉祥寺的两家店面「Roundabout」、「OUTBOUND」的强烈LOFT风格不尽相同,却也有其共通点。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台北的这间「日常设计研究室」,就不得不认识小林在日本开设的Roundabout与OUTBOUND两间店。
「Roundabout」(下图)创立於1999年,其店名原意為英国传统的马路圆环,通常在这样的路口行驶的车辆,有时是最流行的跑车,有时是很久的老爷车,小林对这样新潮与传统擦身而过的感觉,感到非常有趣,且很适合这间店铺的概念,所以取為店名。Roundabout 位於一幢将近50年以上的老房子二楼,其外观类似赤峰28的白墙,过去曾被作為舞厅使用,陈列方式类似跳蚤市场的概念,主要贩售日用品,希望让客人进入店裡有种寻宝的感觉。
![]() |
小林和人在日本吉祥寺开设Roundabout店内一隅。(Photo Credit:Roundabout)
开店当时,仅有24岁的小林和人,对60年代的產品有种莫名的憧景与好奇,因此选了一些翻页鐘、收音机或携带式唱片机等贩售,后来则慢慢演变成挑选一些经典耐看的產品。
而歷经了10多年,现在的Roundabout是否有什麼改变呢?小林和人说:「店裡贩售的品项,虽然经常在变化;但有个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却从未改变,即是这裡贩售的商品,都是常在生活裡用到的日常物品,且日久弥新,不分国内外、新旧、手工或大量製造,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客人。」
![]() |
吉祥寺的OUTBOUND也是小林和人的杂货精选店,主要贩售非日常用品的设计物。(Photo Credit:OUTBOUND)
而距离Roundabout约900公尺的「OUTBOUND」(上图)则位於一楼,一反白色清新的感觉,OUTBOUND的外观则是青墨色,在明亮的路边刻意营造出室内深邃的空间感,希望造访的客人像在博物馆裡静静欣赏美丽事物,因此店内主要贩售非日用品。
而两间店到底有怎样不同的定位?是很多人常有的疑问,小林以很有趣的比喻说:「我常用写东西来比喻,Roundabout像是写日记一样,是可以每天使用的东西;而OUTBOUND则好似写信一般,不会天天写,但真要写时,会用到的一些特别的信纸等。」
![]() |
![]() |
小林和人与小器共同合作的「日常设计研究室」位於「赤峰28」2楼,虽店内空间不似「Roundabout」与「OUTBOUND」的LOFT风格,却同时贩售这两家店的日用杂货品。(Photograph by 李欣哲)
新旧交融、却永恒如新的日常用品风
相对於Roundabout与OUTBOUND这两家店的概念,在日本行之有年;而近年来,台湾则以怀念老东西為基调、但又不是造价昂贵的古董家具与生活道具屋,也纷纷於小巷弄裡出现。它们各自有著独立的凛凛姿态,不与市场靠拢,但却隐约与小林和人两家店呈现的风格相呼应。但问及小林和人是否有特别為这两间店的风格定调,他笑著说:「其实没有耶,硬要说的话,那就是『永恒如新的日常用品风』吧!」
![]() |
在素有老台北打铁街的赤峰街裡,坐拥一家新落成的赤峰28生活杂货店,道尽新颖与传统的兼容并蓄之外,也展现永恒如常的日常用品风。(Photograph by 李欣哲)
所谓「永恒如新的日常用品风」,小林和人说:「物品刚生產出来时,是最新颖的,并随时光荏苒而逐渐成為旧东西。但很多的物品却能歷经时代洗礼、常保永恒如新、且吸引人的经典美感,举例来说,就像瑞典品牌SKRUF玻璃製品,以及日本品牌POSTALCO的名片盒等物品。」而小林和人私下更大方分享,他自己也是使用POSTALCO的托特包。不过,他也不会特别否定时下流行的设计家电或知名品牌,因為有些商品本身就是属於久看也不腻的「经年美」设计。
小林和人说:「我觉得每天使用同一產品时,反而会因為每日情绪与状况变化,而有不同的感觉,也因此对於產品所谓的『新』,会有不同的心情。这也跟年龄有关,经歷不同的人生经验,对同一样东西的距离感会不同,感受也有所不同。」小林说,这样乍听之下似乎有些矛盾,但对他来说,日常用品的美,是随著每日的心情变化而「更新」、而「永恒」。
![]() |
赤峰28店内皆摆放从日本海运而来的骨董家具,让全新翻修的空间裡,保留一点岁月的痕跡。(Photo Credit:Xiaoqi)
MUJI=日本新民艺运动?
但或许是长年经营日本吉祥寺两家店的经验,小林和人话锋一转,突然有感而发他对於MUJI儼然成為日本日用品代名词的一些想法。
由於设计师深泽直人现今担任日本民艺馆长,因此日本国内有人开始认為深泽直人所带领的MUJI,是一种日本新民艺运动。然而小林和人自己却不以為然,他认為日本的民艺应该是由日本职人以手工製作,并提供品质优良的手工製品,而不是為了让日用品维持平价,进而选择在中国以低成本製作的產品。
由於大量製作订单转移至中国,使得日本许多中小企业的工厂相继倒闭,此状况若持续下去,或许某些唯有日本才能製作的技术将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小林和人特别强调,希望若能在日本製作的產品,就尽量请当地的工厂製造,而他也会尽量选择日本在地的產品贩售。
![]() |
![]() |
小林和人特别挑选由日本职人手製的日用品,展现他所认為的民艺风。(Photograph by 李欣哲)
Roundabout 与OUTBOUND 在赤峰28重新解构
带著对日本新民艺运动的思考,小林和人对於本次与小器合作的「日常设计研究室」,有著不同於吉祥寺两家店的经营模式。
小林和人并未将台北的这间店,定位成海外分店的开设,而是与小器以「shop in shop」的合作方式,由他主导整个企画与贩售的商品项目,将Roundabout与OUTBOUND两家店的东西,以没有区域性的方式陈列在一起。「小器给我相当大的自由来陈列这两种属性不同的商品,例如像是结帐区旁边一些不工整的水泥墙,或是用来陈列的一些老道具等,透过与设计师毛家骏的沟通协调,都可让我随心所欲地依照想要的样子来摆设商品。」小林和人伸著懒腰舒服地靠在长凳上说著。
![]() |
![]() |
![]() |
小林和人凭著独到的美学观与生活感,将「Roundabout」与「OUTBOUND」的精选產品重新解构并陈列於赤峰28店内。(Photograph by 李欣哲;Photo Credits:Xiaoqi)
在赤峰28的2楼空间裡,笔者很喜欢OUTBOUND区块中一张长桌上的摆设姿态(见下图),一块灰青色的布料,软软地绕在几个温润瓷盘的周围,不经意的生活感油然而生。而在Roundabout区块中则有一区是摆放铝製器皿,据说这一区块小林和人就调整了将近三个小时,虽然整体看起来品项繁杂,但每个物件在小林和人的精準调整下,都各自得到适当的呼吸空间与伸展姿态。
![]() |
(Photograph by 设计浪人)
光影下的陈列姿态
小林和人说,他很喜欢观看物品在光影裡沉淀的色调,凭著经年累月的经验来决定物品的位置,他也常在每天营业结束后,默默一个人在店裡调整物品位置,并观看物品在白天与夜晚陈列时的迥异感觉。
「其实这次為了在赤峰28开店,这几天也是不断地调整商品陈列……」说到这裡,小林和人忍不住打了个呵欠。「啊…抱歉抱歉,实在是这几天都忙到凌晨,為了今天的开幕,也是忙到早上六点呢!(笑)」语毕,又忍不住一个呵欠,然后又是连声地对不住。笔者观察到,小林和人说话的方式非常有意思,经常闭目沉思访问题目后、瞬间冻结大概10秒才回答,据工作人员说,这其实是小林和人说话的个人特色。
![]() |
小林和人在「赤峰28」开幕前几个月就悄悄来台忙於商品陈列,且不断重复精调细整,只為了呈现日常用品之美。
![]() |
![]() |
小林和人相当重视物品在不同角度与时间下的光影呈现,透过他反覆悉心的陈列,每个物件都各自展现迷人姿态。(Photograph by 李欣哲;Photo Credits:Xiaoqi)
但即使此次造访台湾行程满档,小林和人在百忙之中仍特地抽空与在日本结识的「古道具屋」店主会面。他觉得古道具屋很有意思,刚开设的时候採预约制,一半為自己的住家,另外一半则是商店,近来终於成立了直营门市。当天晚上造访之后,因為想要看看白天的古道具屋,隔天早上又旋风造访了一次,无不令人感受到小林和人执著於捕捉古老美好事物的光影呈现。
访问结束前,笔者特别请小林和人写下他所喜欢的东西,并递了一隻平常使用的mitsubishiuniball黑笔给小林先生,他写了几个字后便开始仔细端详这枝笔、并喃喃自语:「这是uniball耶,真的是很好写,而且你不觉得这样没有盖子的样子很美吗?」看著小林和人脸上绽开的微笑,宛如小孩拿到有趣的玩具一般。而一件物品能这被这样一位总是细心感受生活的人使用,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吧!
![]() |
(Photograph by 李欣哲)
—————————————————————
下面这组图是小林和人先生的家
![]() |
![]() |
![]() |
![]() |
![]() |
![]() |
![]() |
![]() |
![]() |
原文地址:http://www.mottimes.com/cht/interview_detail.php?serial=248
转载请注明原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