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身边常见植物 实用纯天然中草药(上)
农村身边常见植物 实用纯天然中草药(上)
1. 曼陀罗
别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 鬼针草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
别名:荼草、游冬、苦马菜、老鸦苦荬、滇苦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
又名冬葵,民间称冬苋菜或滑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 荨麻
别称: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
别名:苦葵、老鸦眼睛草、天茄子、天茄苗儿、天天茄、救儿草、后红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天泡果、七粒扣、乌疔草、野茄子、黑姑娘、乌归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钮子、野辣椒、野葡萄、酸浆草、水苦菜、野伞子、飞天龙、黑天天、黑星星、黑黝黝(音)、黑悠悠(音)、黑油油(音)、龙葵草、天茄子、苦葵、黑茄子、野茄子、野辣椒、野葡萄,狗茄子,潍坊叫“yanyou”。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袍
别名:大红黄袍、大乌泡 。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 何首乌
别名:多花蓼、紫乌藤、 野苗、交茎、交藤、夜合、桃柳藤、九真藤。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袍
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又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
别名: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山棕。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3.灰灰菜
别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4.夏枯草
又称铁色草、大头花、棒柱头花、羊肠菜、锣锤草、六月干、棒头柱等。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5.车前草
别名:苤苢、马舄、车前、当道、陵舄、牛舌草、虾蟆衣、牛遗、胜舄、车轮菜、胜舄菜、蛤蚂草、虾蟆草、钱贯草、牛舄、野甜菜、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蟾蜍草、猪肚子、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草、驴耳朵草、钱串草、牛甜菜、黄蟆叶、牛耳朵棵。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6.铁蒿
别名:白莲蒿、万年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7.金银花
别称:二花、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18.蒲公英
别名:孛孛丁、黄花苗、凫公英、蒲公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黄花郎、婆婆丁、狗乳草、黄狗头、鬼灯笼。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19.鸭跖草
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60~90g 。外用适量。
(1)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扁蓄、蒲公英等同用。
(3)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4)鸭跖草一药,长于清热,又能利尿。经临床实践体会,煎服本品后,能使高热渐退,尿量增加,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故如单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强,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
(5)鸭跖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利尿,功效相似,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20.垂盆草
又名地蜈蚣草、鼠牙半枝莲、石指甲、黄开口草、瓜子草。
景天科 , 佛甲草属 ,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均为野生靠水的田间地头有。
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
主治用法:
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
21.灯笼草
名称:灯笼草(云南玉溪、四川南川)山蕾香(云南漾濞、贵州遵义),走马灯笼草(云南保山),漫胆草、小益母草(云南大理),脚癣草(云南红河),夏枯草、土防风、绣球草(云南曲靖),楼台草(云南通海),蜂窝草(贵州湄潭),节节草(贵州清镇),第第菜(四川南川),风轮草(四川峨眉),断血流(安徽),土荆芥(江苏),野鱼腥草(广西龙胜),大叶香薷(植物名实图考)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
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
(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
(2)小便不利,血尿.
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
(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捣烂,浸醋含漱.
(4)天疱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
<注>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22.苍耳子
别名:荆棘狗、老鼠愁、葈耳实、苍子、胡苍子、牛虱子。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附注 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23.马兰
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
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
菊科马兰属。
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选方:
1、治衄血不止:鲜叶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
2、治肺结核:根四钱,炖猪心肺服。
3、治诸疟寒热:马兰捣汁,发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
4、治绞肠痧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
5、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或灌喉中,取痰自开。
6、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二至三两,水煎频服。
7、治乳痈:马兰捣烂敷患处。
8、治外耳道炎:马兰捣汁滴耳。
24.荠菜
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
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
十字花科荠菜属。
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选方:
1、治痢疾: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或全草二两,水煎服。
2、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
3、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
4、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
5、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者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
25小蓟
野菜之一。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
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选方:
1、舌上出血,兼治大衄:鲜叶一握,捣,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匕。
2、治阴痒:小蓟煎汤,日洗3次。
26.水芹菜
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
野菜之一。
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7.天胡荽
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
伞形科破铜钱属。
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选方:
一、治肝炎发黄:鲜天胡荽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汤服,日服三次。
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
三、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 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
四、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
五、治痢疾:天胡荽、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
六、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
七、治小便不通:鲜天胡荽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
八、治小儿疳积:天胡荽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
九、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一日二次。
十、治耳烂:鲜天胡荽捣汁涂。十一、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
28.酢浆草(这里指黄花酢浆草)
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选方:
一、治水泻:酢浆草三钱,加红糖蒸服。
二、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
三、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
四、治血淋、热淋:鲜草取汁,入蜜同服。
五、治二便不通:酢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者,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
六、治赤白带下:酢浆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
七、治麻疹:酢浆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
八、治疟疾:酢浆草三钱,水煎服。
九、治齿龈腐烂:鲜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次。
十、治咽喉肿痛:鲜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嗽口,并治口腔炎。
十一、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外敷。
29.卷耳
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
石竹科卷耳属。
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6钱。
外用:捣敷。
选方:
一、治妇女乳痈初起:鲜草捣烂加酒糟作饼,烘热敷于腕部脉门上,左乳敷于右腕,右乳敷于左腕。
二、治小儿风寒咳嗽、身热、鼻塞等症:卷耳、芫荽,五至六钱,胡颓子叶二至三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一次。
三、治疔疽:卷耳鲜全草加桐油捣烂,敷患处。
30.漆姑草
别名:珍珠草、地松。
石竹科漆姑草属。
药用全草。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外用:捣汁涂或捣敷。
选方:
一、治漆疮:鲜草捣烂,加丝瓜叶汁,调菜油敷。
二、治虫牙:捣烂,塞入牙缝。
三、治跌打内伤:漆姑草五钱,水煎服。
四、治蛇咬伤:漆姑草、雄黄捣烂敷。
五、治瘰疬结核:漆姑草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捣烂敷。
六、治虚汗,盗汗:漆姑草一两,炖猪肉吃。
七、治咳嗽或小便不利:漆姑草一两,煨水服。
31.通泉草
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
玄参科通泉草属。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
选 方:
一、治痈疽疮肿:干通泉草,研细末,冷水调敷患处,一日一换。
二、治疔疮:干通泉草、木槿花叶共捣烂,冲淘米水服。
三、治汤、火烫伤:鲜草捣烂绞汁,用净棉花蘸渍患处,频频渍抹效。
32.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
玄参科婆婆纳属。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选方:
一、治肾虚:灯笼草一两,炖肉吃。
二、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
三、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
四、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
五、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
文章原创投稿来源王小鱼博客:ai-wall.com 一个专注垂直绿化的博客!转载须注明出处,谢谢!
1. 曼陀罗
别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 鬼针草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
别名:荼草、游冬、苦马菜、老鸦苦荬、滇苦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
又名冬葵,民间称冬苋菜或滑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 荨麻
别称: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
别名:苦葵、老鸦眼睛草、天茄子、天茄苗儿、天天茄、救儿草、后红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天泡果、七粒扣、乌疔草、野茄子、黑姑娘、乌归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钮子、野辣椒、野葡萄、酸浆草、水苦菜、野伞子、飞天龙、黑天天、黑星星、黑黝黝(音)、黑悠悠(音)、黑油油(音)、龙葵草、天茄子、苦葵、黑茄子、野茄子、野辣椒、野葡萄,狗茄子,潍坊叫“yanyou”。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袍
别名:大红黄袍、大乌泡 。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 何首乌
别名:多花蓼、紫乌藤、 野苗、交茎、交藤、夜合、桃柳藤、九真藤。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袍
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又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
别名: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山棕。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3.灰灰菜
别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4.夏枯草
又称铁色草、大头花、棒柱头花、羊肠菜、锣锤草、六月干、棒头柱等。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5.车前草
别名:苤苢、马舄、车前、当道、陵舄、牛舌草、虾蟆衣、牛遗、胜舄、车轮菜、胜舄菜、蛤蚂草、虾蟆草、钱贯草、牛舄、野甜菜、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蟾蜍草、猪肚子、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草、驴耳朵草、钱串草、牛甜菜、黄蟆叶、牛耳朵棵。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6.铁蒿
别名:白莲蒿、万年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7.金银花
别称:二花、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18.蒲公英
别名:孛孛丁、黄花苗、凫公英、蒲公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黄花郎、婆婆丁、狗乳草、黄狗头、鬼灯笼。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19.鸭跖草
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60~90g 。外用适量。
(1)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扁蓄、蒲公英等同用。
(3)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4)鸭跖草一药,长于清热,又能利尿。经临床实践体会,煎服本品后,能使高热渐退,尿量增加,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故如单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强,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
(5)鸭跖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利尿,功效相似,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20.垂盆草
又名地蜈蚣草、鼠牙半枝莲、石指甲、黄开口草、瓜子草。
景天科 , 佛甲草属 ,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均为野生靠水的田间地头有。
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
主治用法:
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
21.灯笼草
名称:灯笼草(云南玉溪、四川南川)山蕾香(云南漾濞、贵州遵义),走马灯笼草(云南保山),漫胆草、小益母草(云南大理),脚癣草(云南红河),夏枯草、土防风、绣球草(云南曲靖),楼台草(云南通海),蜂窝草(贵州湄潭),节节草(贵州清镇),第第菜(四川南川),风轮草(四川峨眉),断血流(安徽),土荆芥(江苏),野鱼腥草(广西龙胜),大叶香薷(植物名实图考)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
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
(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
(2)小便不利,血尿.
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
(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捣烂,浸醋含漱.
(4)天疱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
<注>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22.苍耳子
别名:荆棘狗、老鼠愁、葈耳实、苍子、胡苍子、牛虱子。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附注 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23.马兰
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
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
菊科马兰属。
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选方:
1、治衄血不止:鲜叶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
2、治肺结核:根四钱,炖猪心肺服。
3、治诸疟寒热:马兰捣汁,发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
4、治绞肠痧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
5、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或灌喉中,取痰自开。
6、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二至三两,水煎频服。
7、治乳痈:马兰捣烂敷患处。
8、治外耳道炎:马兰捣汁滴耳。
24.荠菜
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
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
十字花科荠菜属。
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选方:
1、治痢疾: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或全草二两,水煎服。
2、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
3、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
4、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
5、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者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
25小蓟
野菜之一。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
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选方:
1、舌上出血,兼治大衄:鲜叶一握,捣,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匕。
2、治阴痒:小蓟煎汤,日洗3次。
26.水芹菜
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
野菜之一。
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7.天胡荽
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
伞形科破铜钱属。
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选方:
一、治肝炎发黄:鲜天胡荽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汤服,日服三次。
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
三、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 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
四、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
五、治痢疾:天胡荽、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
六、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
七、治小便不通:鲜天胡荽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
八、治小儿疳积:天胡荽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
九、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一日二次。
十、治耳烂:鲜天胡荽捣汁涂。十一、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
28.酢浆草(这里指黄花酢浆草)
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选方:
一、治水泻:酢浆草三钱,加红糖蒸服。
二、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
三、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
四、治血淋、热淋:鲜草取汁,入蜜同服。
五、治二便不通:酢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者,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
六、治赤白带下:酢浆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
七、治麻疹:酢浆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
八、治疟疾:酢浆草三钱,水煎服。
九、治齿龈腐烂:鲜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次。
十、治咽喉肿痛:鲜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嗽口,并治口腔炎。
十一、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外敷。
29.卷耳
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
石竹科卷耳属。
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6钱。
外用:捣敷。
选方:
一、治妇女乳痈初起:鲜草捣烂加酒糟作饼,烘热敷于腕部脉门上,左乳敷于右腕,右乳敷于左腕。
二、治小儿风寒咳嗽、身热、鼻塞等症:卷耳、芫荽,五至六钱,胡颓子叶二至三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一次。
三、治疔疽:卷耳鲜全草加桐油捣烂,敷患处。
30.漆姑草
别名:珍珠草、地松。
石竹科漆姑草属。
药用全草。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外用:捣汁涂或捣敷。
选方:
一、治漆疮:鲜草捣烂,加丝瓜叶汁,调菜油敷。
二、治虫牙:捣烂,塞入牙缝。
三、治跌打内伤:漆姑草五钱,水煎服。
四、治蛇咬伤:漆姑草、雄黄捣烂敷。
五、治瘰疬结核:漆姑草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捣烂敷。
六、治虚汗,盗汗:漆姑草一两,炖猪肉吃。
七、治咳嗽或小便不利:漆姑草一两,煨水服。
31.通泉草
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
玄参科通泉草属。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
选 方:
一、治痈疽疮肿:干通泉草,研细末,冷水调敷患处,一日一换。
二、治疔疮:干通泉草、木槿花叶共捣烂,冲淘米水服。
三、治汤、火烫伤:鲜草捣烂绞汁,用净棉花蘸渍患处,频频渍抹效。
32.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
玄参科婆婆纳属。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选方:
一、治肾虚:灯笼草一两,炖肉吃。
二、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
三、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
四、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
五、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
文章原创投稿来源王小鱼博客:ai-wall.com 一个专注垂直绿化的博客!转载须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