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笔记——手型指法
今天《普庵咒》正式结束,开始学《关山月》了。我想说的,却是手型指法问题。
听说很多琴馆的教学里指法是混合在曲子里学的,基本指法很快过去。我们老师很注重基础,指法都是单独开课,我们练习右手挑,抹,勾,左手大指,无名指,泛音,按音这些就差不多2个月。其他剔等指法都是略略涉及。所以我们的基础应该算是比较扎实的。
我自己一直比较注重按照老师的示范和要求做,手型和指法还可以,但是呢,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一开始曲子简单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后面开始正式学曲子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我的问题主要是在左手名指。一开始是掐起,爪起的问题,力度都姑念初学先不说,就是角度。《秋风词》时不明显,就过去了。到学《阳关三叠》的时候很别扭,我只以为是不熟练,老师指正,我还倔了下,不过还是按老师说的改了,然后过了。但是那回没改彻底。到《酒狂》时学的比较困难也过了(现在才明白还是这个遗留问题,那时候还不知道)。到今天,《普庵咒》里,我压弦,过弦总是压不实,过不好,老师指正,我回来摸索,才发现,嘿,还是那个问题哈!就是角度的问题。看茧、坑的位置是绝对看不出来的。我也以为自己是对的,结果却证明是错的。接下来是《关山月》,很多过弦。这个角度问题不解决,《关山月》怎么可能学好呢?所以,一点错误都不能有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说的过不动,旁人不太容易看出来,我自己知道困难不自然。很细节,很细微。一开始老师说我名指不对,我还说自己的坑是对的,呵呵。虽然还是按老师说的做了,不过还是得感叹下,衷心敬佩。
(看图片,你觉得能看出来我错在哪了吗?^_^)
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个人觉得,所有指法手型都应该按照最好的要求来练习和做到。基础学好了才可能谈自由挥洒,手应我心什么的。这些是基础不用商量。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实用。我完全相信老师,也觉得咱们老祖宗的文化是最自然合乎人性的。既那样要求,那么一定是有其道理的。事实也证明,我每次遗留的一点点问题,都给后面的学习带来阻碍。幸而有好老师悉心耐心准确指出并示范,才使得我知道自己错了,一点点改正。
我是怎么错的呢?其实好简单。我就是大指一个位置按痛了,起茧了,略换了偏上的角度位置,以前指甲上的痕迹不是照片中这样的倾斜度,我也喜欢看着左手的滑动位置,不知不觉左手配合了视线,渐渐问题就出来了,手走型了。一开始也没这么严重。很细节,但是影响比较大。问题,是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出现的。自学的小伙伴们当心呐。
基础非常重要。
听说很多琴馆的教学里指法是混合在曲子里学的,基本指法很快过去。我们老师很注重基础,指法都是单独开课,我们练习右手挑,抹,勾,左手大指,无名指,泛音,按音这些就差不多2个月。其他剔等指法都是略略涉及。所以我们的基础应该算是比较扎实的。
我自己一直比较注重按照老师的示范和要求做,手型和指法还可以,但是呢,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一开始曲子简单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后面开始正式学曲子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我的问题主要是在左手名指。一开始是掐起,爪起的问题,力度都姑念初学先不说,就是角度。《秋风词》时不明显,就过去了。到学《阳关三叠》的时候很别扭,我只以为是不熟练,老师指正,我还倔了下,不过还是按老师说的改了,然后过了。但是那回没改彻底。到《酒狂》时学的比较困难也过了(现在才明白还是这个遗留问题,那时候还不知道)。到今天,《普庵咒》里,我压弦,过弦总是压不实,过不好,老师指正,我回来摸索,才发现,嘿,还是那个问题哈!就是角度的问题。看茧、坑的位置是绝对看不出来的。我也以为自己是对的,结果却证明是错的。接下来是《关山月》,很多过弦。这个角度问题不解决,《关山月》怎么可能学好呢?所以,一点错误都不能有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说的过不动,旁人不太容易看出来,我自己知道困难不自然。很细节,很细微。一开始老师说我名指不对,我还说自己的坑是对的,呵呵。虽然还是按老师说的做了,不过还是得感叹下,衷心敬佩。
![]() |
(看图片,你觉得能看出来我错在哪了吗?^_^)
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个人觉得,所有指法手型都应该按照最好的要求来练习和做到。基础学好了才可能谈自由挥洒,手应我心什么的。这些是基础不用商量。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实用。我完全相信老师,也觉得咱们老祖宗的文化是最自然合乎人性的。既那样要求,那么一定是有其道理的。事实也证明,我每次遗留的一点点问题,都给后面的学习带来阻碍。幸而有好老师悉心耐心准确指出并示范,才使得我知道自己错了,一点点改正。
我是怎么错的呢?其实好简单。我就是大指一个位置按痛了,起茧了,略换了偏上的角度位置,以前指甲上的痕迹不是照片中这样的倾斜度,我也喜欢看着左手的滑动位置,不知不觉左手配合了视线,渐渐问题就出来了,手走型了。一开始也没这么严重。很细节,但是影响比较大。问题,是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出现的。自学的小伙伴们当心呐。
基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