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试镜的必要性——阿富汗少女试镜有感
写个纯文字的,暂时不放图了,写完睡觉。
最近入了个老镜头,就是那款经典的“阿富汗少女镜”,也被称为“美人镜”的——AI 105/2.5。
手里数码用的是尼康的D90,这些日子一直在纠结四个器材:bronica sq-ai,AI 28/2.8,70-210/F4-5.6D,还有一个闪光灯。都买的话心理上觉得太烧了,bronica暂时用不太上,被我把收一台的欲望压下来了;70-210/F4-5.6D当时感觉使用率恐怕不如AI 28/2.8,于是忍痛也被我暂时PASS掉了;最终决定入一支AI 28/2.8。
但世事无常,恰好选定的一个卖家竟然当时没货!恰好这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阿富汗少女”的样片,只看了一眼就被它迷住了。那几天下班回来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上网找这支镜头的资料与样片。看的越多,中毒越深。终于还是舍了选了好久的AI 28/2.8,而入了一支“阿富汗少女”。
“阿富汗少女”镜,因一幅“阿富汗少女”的摄影作品而出名、神化。这支镜头,从样片上看,具有强大的色彩解析力,焦外处理也很不错。105的焦距,属于人像最合适的焦段之一,而2.5的光圈也着实不小,对于虚化很有利。
镜头拿到手后,周末直接把它装到D90上(D90是截幅相片,焦距等效于160左右,其实已经过长了。不过为了试镜,无所谓了),带到了公园里试拍。这里要说明一下,此头有多种版本,而且卡口横跨AUTO口、AI口、AIS口三种,其中AUTO口无法直接装到D90上,需要改口。我选择的是原厂AI口的镜头,就为了担心AUTO口改口时精度控制不好导致对焦有偏差。而AI口镜头虽然可以放到D90上,但因为D90没有光圈耦合杆,所以既无法通过机身调节光圈,又无法进行测光——自然也就无法使用机顶闪光灯。加上镜头档位与数码档位存在偏差、数码与胶片感光原理的不同,导致有时候阳光16法则用起来也很蛋疼。所以在数码上用此头的最好方法,就是——试。
这里的“试”,指的是试光。就是大概把参数按阳光16法则调整好,然后试拍一张,看看曝光是否正常。根据拍摄效果调整参数,直到当前环境下拍摄效果满意为止。当然,换个环境还是需要重新试的,比如从阳光直射处进入阴影区的时候。
刚开始拍的时候,是拍的一朵花。无论怎么试,拍出来都是和我50/1.8D一个味儿。而且用惯了标头,突然用这么长的镜头,感到特别别扭,好像之前能拍的事物,现在都没法取景。不过就是在“试”光的过程中,发现此头特意欠曝一些的话,画面会显得更加油润,层次更加分明。
然后又拍草,拍船,拍草后面的全身人像,拍船上的几个乘客以及船夫,拍石头,拍远处的情侣,拍钓鱼人,……等一下,这个钓鱼人拍的有点当时看的样片的味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再拍几张试试?于是,各种角度各种距离的试。发现离的越近,效果越出色,而远处拍全身,图片显得有些平庸;发现拍摄对象的衣服颜色越明快,效果越出色,对暖色调尤其黄色、橙色解析力极好。
拍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我竟能实现预对焦——就是不用眼看取景器,在把相机拿起的过程中完成对焦。这不得不赞一下此头超长的对焦行程,对焦行程越长,精度控制越细致。像50/1.8D那么短的对焦行程,我就没用它预对焦成功过!而使用105/2.5却轻松达成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喜,也是此头又一亮点!
在整个试拍过程中,对于此头总结出如下几点:
1. 此头特别适合拍半身人像和3/4头像——恐怕这也是其“美人镜”名头的来历吧?
2. 对以黄色橙色为代表的明快的暖色调有极强的解析力,黑色调其次,黑白灰则并没有感到比其它镜头有什么优势。
3. 拍摄时可以尝试欠曝一些,会让画面显得浓郁、油润,看起来有一些德味儿在里面。
4. 比50/1.8D适合偷拍——可以离别人更远。囧~~~
5. 比50/1.8D视野窄很多。像50/1.8D这种标头,是以一个大约在15度左右的方向辐射出去的框,而105/2.5,感觉辐射出去的框只有5度的样子。——我自己能裸眼画框取景,但角度值实在不知道精确是多少,凭感觉写的15度、5度。各位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由上,我深切的体会到,入手一个镜头,拿起来就拍是很难发挥其特长的。甚至对于一些有小脾气的镜头,乍一用会很别扭,特别不爽。这时候不能急,一定要慢慢摸索、磨合,在摸索的过程中,你会突然由于一个不经意间的快门而找到突破口,由此慢慢摸透它的脾气,然后掌控它。而当你真正掌控了一支镜头后,你会发现原来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最近入了个老镜头,就是那款经典的“阿富汗少女镜”,也被称为“美人镜”的——AI 105/2.5。
手里数码用的是尼康的D90,这些日子一直在纠结四个器材:bronica sq-ai,AI 28/2.8,70-210/F4-5.6D,还有一个闪光灯。都买的话心理上觉得太烧了,bronica暂时用不太上,被我把收一台的欲望压下来了;70-210/F4-5.6D当时感觉使用率恐怕不如AI 28/2.8,于是忍痛也被我暂时PASS掉了;最终决定入一支AI 28/2.8。
但世事无常,恰好选定的一个卖家竟然当时没货!恰好这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阿富汗少女”的样片,只看了一眼就被它迷住了。那几天下班回来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上网找这支镜头的资料与样片。看的越多,中毒越深。终于还是舍了选了好久的AI 28/2.8,而入了一支“阿富汗少女”。
“阿富汗少女”镜,因一幅“阿富汗少女”的摄影作品而出名、神化。这支镜头,从样片上看,具有强大的色彩解析力,焦外处理也很不错。105的焦距,属于人像最合适的焦段之一,而2.5的光圈也着实不小,对于虚化很有利。
镜头拿到手后,周末直接把它装到D90上(D90是截幅相片,焦距等效于160左右,其实已经过长了。不过为了试镜,无所谓了),带到了公园里试拍。这里要说明一下,此头有多种版本,而且卡口横跨AUTO口、AI口、AIS口三种,其中AUTO口无法直接装到D90上,需要改口。我选择的是原厂AI口的镜头,就为了担心AUTO口改口时精度控制不好导致对焦有偏差。而AI口镜头虽然可以放到D90上,但因为D90没有光圈耦合杆,所以既无法通过机身调节光圈,又无法进行测光——自然也就无法使用机顶闪光灯。加上镜头档位与数码档位存在偏差、数码与胶片感光原理的不同,导致有时候阳光16法则用起来也很蛋疼。所以在数码上用此头的最好方法,就是——试。
这里的“试”,指的是试光。就是大概把参数按阳光16法则调整好,然后试拍一张,看看曝光是否正常。根据拍摄效果调整参数,直到当前环境下拍摄效果满意为止。当然,换个环境还是需要重新试的,比如从阳光直射处进入阴影区的时候。
刚开始拍的时候,是拍的一朵花。无论怎么试,拍出来都是和我50/1.8D一个味儿。而且用惯了标头,突然用这么长的镜头,感到特别别扭,好像之前能拍的事物,现在都没法取景。不过就是在“试”光的过程中,发现此头特意欠曝一些的话,画面会显得更加油润,层次更加分明。
然后又拍草,拍船,拍草后面的全身人像,拍船上的几个乘客以及船夫,拍石头,拍远处的情侣,拍钓鱼人,……等一下,这个钓鱼人拍的有点当时看的样片的味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再拍几张试试?于是,各种角度各种距离的试。发现离的越近,效果越出色,而远处拍全身,图片显得有些平庸;发现拍摄对象的衣服颜色越明快,效果越出色,对暖色调尤其黄色、橙色解析力极好。
拍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我竟能实现预对焦——就是不用眼看取景器,在把相机拿起的过程中完成对焦。这不得不赞一下此头超长的对焦行程,对焦行程越长,精度控制越细致。像50/1.8D那么短的对焦行程,我就没用它预对焦成功过!而使用105/2.5却轻松达成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喜,也是此头又一亮点!
在整个试拍过程中,对于此头总结出如下几点:
1. 此头特别适合拍半身人像和3/4头像——恐怕这也是其“美人镜”名头的来历吧?
2. 对以黄色橙色为代表的明快的暖色调有极强的解析力,黑色调其次,黑白灰则并没有感到比其它镜头有什么优势。
3. 拍摄时可以尝试欠曝一些,会让画面显得浓郁、油润,看起来有一些德味儿在里面。
4. 比50/1.8D适合偷拍——可以离别人更远。囧~~~
5. 比50/1.8D视野窄很多。像50/1.8D这种标头,是以一个大约在15度左右的方向辐射出去的框,而105/2.5,感觉辐射出去的框只有5度的样子。——我自己能裸眼画框取景,但角度值实在不知道精确是多少,凭感觉写的15度、5度。各位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由上,我深切的体会到,入手一个镜头,拿起来就拍是很难发挥其特长的。甚至对于一些有小脾气的镜头,乍一用会很别扭,特别不爽。这时候不能急,一定要慢慢摸索、磨合,在摸索的过程中,你会突然由于一个不经意间的快门而找到突破口,由此慢慢摸透它的脾气,然后掌控它。而当你真正掌控了一支镜头后,你会发现原来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