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稀见民国诗词集《云锦七襄》兼论上海丽则吟社
记稀见民国诗词集《云锦七襄》兼论上海丽则吟社
数月前,曾见民国诗词集一种,小开本,线装一册,封面题签曰《云锦七襄》,内页版心下端则署“丽则丛录”。初见书名,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民国南社的分支“七襄社”,可书中未见姚鹓雏、陈匪石诸人的诗文;再看内页“丽则丛录”,查诸网络,见吴江同里有退思园主任传薪创办丽则女校,心中暗想这丽则是否会是同里的旧称,遍查地方志,未见此说。至于《云锦七襄》一书,更是未见记载,连这“丽则丛录”也无处访求,如此这书倒真成了一个颇可研究的谜了。这几日,读郑逸梅先生著《南社丛谈》,受益匪浅,连带着对这册数月前所见之书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简述于下,以备有识者查考。
先释名。云锦者,顾名思义,一种丝织工艺品,因其色泽光丽灿烂,形如天上云彩,故而得名,现代多产于南京,故又称“南京云锦”,与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七襄者,本意指天上的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语出《毛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后引申为精美的织锦或者反复推敲之后写成的诗文。综上所述,则云锦七襄之意,便是如云锦般光彩绚烂的经过反复推敲而写成的诗文。而内页所记的“丽则”二字,语出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一句,意指美丽而典雅,多用于形容美好的诗词歌赋,在本书这里既有此意,又暗指民国时期成立于上海的丽则吟社。
再看此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册印制考究的诗集,全书二十四个筒子页,书页大小参差不齐,版框形式各不相同,既无前言后记,也无目录凡例,字体不一,字号不同,就连谁人所著、谁人所辑、谁人所出也一概不提,这在民国出版物中倒也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考其年月,书中出现的年代有“宣统己酉”、“戊申”两个,则大致年月在1908年-1909年之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到宣统元年之间,则此书刊行的年月也大致不早于1909年下半年。此书与其说是一册诗词集,倒更不如说是收集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诗词花笺手稿加以影印装订的一册小书,上文说到此书板框形式不一的原因也就在于此,旧时文人多以自印花笺为乐,在这册小书中倒出现了各不相同的十五种花笺纹样,可见参与者的意趣。
《云锦七襄》中共收录诗词若干,详记其目:
1、题虞阳丙戌生荷净纳凉夜话图,己酉夏日绣余吟馆主人(此诗上题“菱花镜奁”,是写成古铜镜纹样的一种回文诗。绣余吟馆主人,丽则社友慈溪王恩甫之妻,善诗画,曾仿回文体创花团锦簇图);
2、菊翁咏柳青青眉史小诗,戊申小春作于供兰之室奉和词翰知梦老人陈寅(作者无考,旁有“饭牛”二字);
3、日本长尾雨山诗一首,己酉初夏访语不买醉小华园即席联句希丽则诸公一粲(长尾雨山,讳甲,字子生。日本著名汉学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1902年至1914年期间移居中国上海,受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译室主任);
4、蕉窗夜雨有怀不寐.调寄蝶恋花,黄炳臣(作者无考,曾见光绪三十四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上有“黄炳臣家藏历代铜钱34匣共1000多种”,或即此人);
5、听芝馆诗社第一集以听芝馆雅集宾主凡十有三人为韵得十字,汪渊若(汪渊若,画家,与张逖先、高邕之、吴仓硕等鬻书海上,一时有艺术界四大金刚之目,曾任上海书画研究会首届总董);
6、罗敷艳歌.赠绣姬,江南燕子生白,宣统己酉年端阳节后二日奚囊嘱戚牧书时客丽则(奚囊,号生白、召稼楼人,能画工词章,南社社员,诗坛人称“奚燕子”,与浙江余姚戚饭牛结金兰契,曾为《国魂报》主要撰稿人,“国魂九才子”之一。戚牧(1877—1938)字饭牛,取宁戚饭牛之故实,又署牛翁,别署白头宫监。浙江余姚人。清末在上海主编《国魂报》,“国魂九才子”之一,师事杨古酝,与杨了公、陈蝶仙等同隶丽则吟社。);
7、雨窗独坐春尽写怀.调寄临江仙,花声黄炳臣倚声;
8、题丽则丛录,鼠璞斋主人初稿(作者无考);
9、醉花阴.秋江行、如梦令.秋夜,吴翼肯倚声(作者无考);
10、芳菲菲堂词话,毕希卓(毕希卓,南社社员,生平无考,);
11、菩萨蛮.为迪辅感遇藕香居作,酝香诗孙听猿(作者无考);
12、念奴娇.怀徐仲可,云乡高民(作者无考。徐珂(1869—1928)字仲可,浙江杭县人,清光绪间举人,南社社员。曾入袁世凯幕,未几辞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长于文学,善于诗词。);
13、一天微雨满地落花春色飘零令人悲感.调寄苏幕遮,己酉暮春花声,钤“绿香红影庐”印(彭颖,字少眉,临诲人,著有《绿香红影庐诗》);
14、题悼兰盦红袖添香夜读书图,绣余吟馆主人时客海上(又一首回文诗);
15、春游,己酉六月上浣鼠璞斋主作于吴门(上题“回文反复”,又一首回文诗);
16、苏堤春晓图一幅,并苏堤春晓诗一首,佚名;
17、西泠风景图一幅并诗一首,宣统己酉夏至处庐墨深(作者无考);
18、梅花三弄,仿万红友七言新体,蛟川激怀孙家墅(梅花形回文诗三首,作者无考);
19、情天帆影,感事十章,古歙潘希武文卿氏遗稿(作者无考);
20、逝水吟,上海黄协埙式权稿(上书“戊申”,收诗二十四首,所寄多可查考。黄协埙,字式权,原名本铨,号梦畹,别署鹤窠树人、海上梦畹生、畹香留梦室主,南汇人。工诗词,尤长于骈体文写作。清光绪十年(1884年)入《申报》,后《申报》总编纂,先后主持《申报》笔政二十年。)
以上所记即此书的大致细目,其中第三首篇名有“希丽则诸公一粲”句,又第六首记“奚囊嘱戚牧书时客丽则”,则可知此“丽则”二字是名词,而非形容词,又考虑到文中提及的两位奚囊和戚牧都曾参加过上海的早期诗社——丽则吟社,所以这里的“丽则丛录”或是指丽则吟社社员往来酬答的诗文集。
要说丽则吟社,首先要说清末上海的一家报馆——《国魂报》。《上海新闻志》“大事记”中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国魂报》创刊,日刊,丽则吟社出版发行。《国魂报》最为世人所知的大事,是在晚清时期以“国魂”二字向社会征求联句,当时沪上文人应者甚众。此《国魂报》一说即为上海丽则吟社所办的刊物,此社参与者多为革命党或者同情革命的文人,故而其报风格较为激进,为清廷所侧目,该社主笔中著名者称“国魂九才子”,姓名可考者有谢企石、吴眉孙、奚燕子、陈蝶仙、戚饭牛、俞少康等。丽则吟社,据言为清光绪末年由杨葆光发起创立于上海的一家文学社团,胡详翰《上海小志》中记“沪上虽一逐利之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然其间不乏骚人迁客、逸士遗民,或海滨高蹈,或泽畔行吟,或同王粲之离家,或似梁鸿之赁庑,或效晏婴之近市。因声气相感而自然集合者……诗社前有盟鸥社、丽则吟社、希社,惜皆未久。继起者有秋声诗社,旋改鸣社”,由此知丽则吟社为沪上早期文学团体。杨葆光,字古酝,号苏盫,又号红豆词人,娄县人,岁贡生,官龙游、新昌知县,学问淹博,著作等身,兼工书、画,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又任丽则吟社社长。该社除日常经营报馆,偶尔聚会酬答之外,还经常开诗课,“于诗课外并附征短句联语,应征者兴会淋漓,出奇竞胜,颇极一时之盛。”,据言曾有《丽则吟社诗词杂著》、《丽则吟社词选》二书存世,可惜均为得见。考丽则社员,社长杨葆光,社员有戚牧、奚囊、吴眉孙、蔡眉良、杨了公、陈栩、谢企石、袁保香、俞少康、桂香室主、章德俊、龙荃初、冯子期、翟楚材、沈锡侯、沈采侯、朱寅伯、陈方镛、黄炳臣、鼠璞斋主人、吴翼肯、云乡高民、毕希卓、潘希武、黄协埙、王恩甫、杨霞卿等,另据其社员陈方镛所著《楹联新话》中记,其社社员人数当不下四十人。《楹联新话》著于1921年前后,书中多记丽则吟社事,曾言“此皆旧时所作,残稿尚存箧中。若迩年(丽则社)社友星散,已无斯兴会矣。”由是大致可知,至晚到1921年,丽则吟社已停止活动。
写到这里,这册《云锦七襄》的来历就已大致明了:1908年丽则吟社诸人成立《国魂报》,办报之余创作诗词遣兴,1909年秋日后辑部分社员诗文画作印成此册。因为种种原因,此书印制颇为粗糙,流传亦罕,故少有人提及。最后再记几则丽则吟社诸人的轶事:
其一,苏州杂志2003年10月第五期记,戚牧主《国魂报》时,以“饭牛”为题,征集诗钟,应征作品中有人戏作一联:“丽则人才皆饭桶,国魂主笔是牛皮。”戚牧看了,知是友朋中人有意开的玩笑,也就付之一笑;
其二,郑逸梅《南社丛谈》中记,奚囊有咏燕诗二律,佳句如:“三月新巢营绣户,十年旧梦记红楼。玳梁夜宿香泥暖,珠箔春垂絮语稠。”为一时传诵,人们比诸谢蝴蝶、郑鹧鸪,称之为“奚燕子”,他就以“奚燕子”自称了。
其三,陈方镛《楹联新话》中记,余姚戚饭牛布衣,尝称丽则同社友蔡眉良与吴眉孙为江南二眉,并戏集两君别号衍成斋语云:“丹徒县红豆斋主;碧螺峰黄叶村人。”妙句天成,见者莫不欣赏。按,吴擅诗词,社中咸无与抗衡,家有“红豆斋”,为晨夕啸咏处。碧螺乃洞庭七十二峰之一,蔡之寓庐即卜筑于此。
其四,又陈方镛《楹联新话》中记,丽则同社友谢君,因撰《春柳》诗得名,人遂以“谢春柳”呼之。家复构春柳草堂,张君峰石为题联云:“辟三弓地,开四面轩,月夕风晨,安顿诗人大自在;与一世才,结十年社,诗囊画稿,消磨清福小神仙。”可谓极风神潇洒之妙矣。得此联草堂亦应生色。
其五,又陈方镛《楹联新话》中记,慈溪王恩甫茂才家有风月双吟楼,为贤伉俪偕隐处。谢君企石尝书楹帖赠之,句云:“风月尽诗魔,岂惟傅粉调脂,便算占人开艳福;楼台开画境,即此明窗净几,尽堪留天上仙才。”茂才别署“溪西渔隐”,亦前丽则社友中之矫矫者。其夫人杨霞卿,即“绣余吟馆主”,善诗画,曾仿回文体创花团锦簇图。故谢君以仙才艳福并称之,非泛言也。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数月前,曾见民国诗词集一种,小开本,线装一册,封面题签曰《云锦七襄》,内页版心下端则署“丽则丛录”。初见书名,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民国南社的分支“七襄社”,可书中未见姚鹓雏、陈匪石诸人的诗文;再看内页“丽则丛录”,查诸网络,见吴江同里有退思园主任传薪创办丽则女校,心中暗想这丽则是否会是同里的旧称,遍查地方志,未见此说。至于《云锦七襄》一书,更是未见记载,连这“丽则丛录”也无处访求,如此这书倒真成了一个颇可研究的谜了。这几日,读郑逸梅先生著《南社丛谈》,受益匪浅,连带着对这册数月前所见之书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简述于下,以备有识者查考。
先释名。云锦者,顾名思义,一种丝织工艺品,因其色泽光丽灿烂,形如天上云彩,故而得名,现代多产于南京,故又称“南京云锦”,与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七襄者,本意指天上的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语出《毛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后引申为精美的织锦或者反复推敲之后写成的诗文。综上所述,则云锦七襄之意,便是如云锦般光彩绚烂的经过反复推敲而写成的诗文。而内页所记的“丽则”二字,语出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一句,意指美丽而典雅,多用于形容美好的诗词歌赋,在本书这里既有此意,又暗指民国时期成立于上海的丽则吟社。
再看此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册印制考究的诗集,全书二十四个筒子页,书页大小参差不齐,版框形式各不相同,既无前言后记,也无目录凡例,字体不一,字号不同,就连谁人所著、谁人所辑、谁人所出也一概不提,这在民国出版物中倒也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考其年月,书中出现的年代有“宣统己酉”、“戊申”两个,则大致年月在1908年-1909年之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到宣统元年之间,则此书刊行的年月也大致不早于1909年下半年。此书与其说是一册诗词集,倒更不如说是收集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诗词花笺手稿加以影印装订的一册小书,上文说到此书板框形式不一的原因也就在于此,旧时文人多以自印花笺为乐,在这册小书中倒出现了各不相同的十五种花笺纹样,可见参与者的意趣。
《云锦七襄》中共收录诗词若干,详记其目:
1、题虞阳丙戌生荷净纳凉夜话图,己酉夏日绣余吟馆主人(此诗上题“菱花镜奁”,是写成古铜镜纹样的一种回文诗。绣余吟馆主人,丽则社友慈溪王恩甫之妻,善诗画,曾仿回文体创花团锦簇图);
2、菊翁咏柳青青眉史小诗,戊申小春作于供兰之室奉和词翰知梦老人陈寅(作者无考,旁有“饭牛”二字);
3、日本长尾雨山诗一首,己酉初夏访语不买醉小华园即席联句希丽则诸公一粲(长尾雨山,讳甲,字子生。日本著名汉学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1902年至1914年期间移居中国上海,受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译室主任);
4、蕉窗夜雨有怀不寐.调寄蝶恋花,黄炳臣(作者无考,曾见光绪三十四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上有“黄炳臣家藏历代铜钱34匣共1000多种”,或即此人);
5、听芝馆诗社第一集以听芝馆雅集宾主凡十有三人为韵得十字,汪渊若(汪渊若,画家,与张逖先、高邕之、吴仓硕等鬻书海上,一时有艺术界四大金刚之目,曾任上海书画研究会首届总董);
6、罗敷艳歌.赠绣姬,江南燕子生白,宣统己酉年端阳节后二日奚囊嘱戚牧书时客丽则(奚囊,号生白、召稼楼人,能画工词章,南社社员,诗坛人称“奚燕子”,与浙江余姚戚饭牛结金兰契,曾为《国魂报》主要撰稿人,“国魂九才子”之一。戚牧(1877—1938)字饭牛,取宁戚饭牛之故实,又署牛翁,别署白头宫监。浙江余姚人。清末在上海主编《国魂报》,“国魂九才子”之一,师事杨古酝,与杨了公、陈蝶仙等同隶丽则吟社。);
7、雨窗独坐春尽写怀.调寄临江仙,花声黄炳臣倚声;
8、题丽则丛录,鼠璞斋主人初稿(作者无考);
9、醉花阴.秋江行、如梦令.秋夜,吴翼肯倚声(作者无考);
10、芳菲菲堂词话,毕希卓(毕希卓,南社社员,生平无考,);
11、菩萨蛮.为迪辅感遇藕香居作,酝香诗孙听猿(作者无考);
12、念奴娇.怀徐仲可,云乡高民(作者无考。徐珂(1869—1928)字仲可,浙江杭县人,清光绪间举人,南社社员。曾入袁世凯幕,未几辞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长于文学,善于诗词。);
13、一天微雨满地落花春色飘零令人悲感.调寄苏幕遮,己酉暮春花声,钤“绿香红影庐”印(彭颖,字少眉,临诲人,著有《绿香红影庐诗》);
14、题悼兰盦红袖添香夜读书图,绣余吟馆主人时客海上(又一首回文诗);
15、春游,己酉六月上浣鼠璞斋主作于吴门(上题“回文反复”,又一首回文诗);
16、苏堤春晓图一幅,并苏堤春晓诗一首,佚名;
17、西泠风景图一幅并诗一首,宣统己酉夏至处庐墨深(作者无考);
18、梅花三弄,仿万红友七言新体,蛟川激怀孙家墅(梅花形回文诗三首,作者无考);
19、情天帆影,感事十章,古歙潘希武文卿氏遗稿(作者无考);
20、逝水吟,上海黄协埙式权稿(上书“戊申”,收诗二十四首,所寄多可查考。黄协埙,字式权,原名本铨,号梦畹,别署鹤窠树人、海上梦畹生、畹香留梦室主,南汇人。工诗词,尤长于骈体文写作。清光绪十年(1884年)入《申报》,后《申报》总编纂,先后主持《申报》笔政二十年。)
以上所记即此书的大致细目,其中第三首篇名有“希丽则诸公一粲”句,又第六首记“奚囊嘱戚牧书时客丽则”,则可知此“丽则”二字是名词,而非形容词,又考虑到文中提及的两位奚囊和戚牧都曾参加过上海的早期诗社——丽则吟社,所以这里的“丽则丛录”或是指丽则吟社社员往来酬答的诗文集。
要说丽则吟社,首先要说清末上海的一家报馆——《国魂报》。《上海新闻志》“大事记”中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国魂报》创刊,日刊,丽则吟社出版发行。《国魂报》最为世人所知的大事,是在晚清时期以“国魂”二字向社会征求联句,当时沪上文人应者甚众。此《国魂报》一说即为上海丽则吟社所办的刊物,此社参与者多为革命党或者同情革命的文人,故而其报风格较为激进,为清廷所侧目,该社主笔中著名者称“国魂九才子”,姓名可考者有谢企石、吴眉孙、奚燕子、陈蝶仙、戚饭牛、俞少康等。丽则吟社,据言为清光绪末年由杨葆光发起创立于上海的一家文学社团,胡详翰《上海小志》中记“沪上虽一逐利之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然其间不乏骚人迁客、逸士遗民,或海滨高蹈,或泽畔行吟,或同王粲之离家,或似梁鸿之赁庑,或效晏婴之近市。因声气相感而自然集合者……诗社前有盟鸥社、丽则吟社、希社,惜皆未久。继起者有秋声诗社,旋改鸣社”,由此知丽则吟社为沪上早期文学团体。杨葆光,字古酝,号苏盫,又号红豆词人,娄县人,岁贡生,官龙游、新昌知县,学问淹博,著作等身,兼工书、画,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又任丽则吟社社长。该社除日常经营报馆,偶尔聚会酬答之外,还经常开诗课,“于诗课外并附征短句联语,应征者兴会淋漓,出奇竞胜,颇极一时之盛。”,据言曾有《丽则吟社诗词杂著》、《丽则吟社词选》二书存世,可惜均为得见。考丽则社员,社长杨葆光,社员有戚牧、奚囊、吴眉孙、蔡眉良、杨了公、陈栩、谢企石、袁保香、俞少康、桂香室主、章德俊、龙荃初、冯子期、翟楚材、沈锡侯、沈采侯、朱寅伯、陈方镛、黄炳臣、鼠璞斋主人、吴翼肯、云乡高民、毕希卓、潘希武、黄协埙、王恩甫、杨霞卿等,另据其社员陈方镛所著《楹联新话》中记,其社社员人数当不下四十人。《楹联新话》著于1921年前后,书中多记丽则吟社事,曾言“此皆旧时所作,残稿尚存箧中。若迩年(丽则社)社友星散,已无斯兴会矣。”由是大致可知,至晚到1921年,丽则吟社已停止活动。
写到这里,这册《云锦七襄》的来历就已大致明了:1908年丽则吟社诸人成立《国魂报》,办报之余创作诗词遣兴,1909年秋日后辑部分社员诗文画作印成此册。因为种种原因,此书印制颇为粗糙,流传亦罕,故少有人提及。最后再记几则丽则吟社诸人的轶事:
其一,苏州杂志2003年10月第五期记,戚牧主《国魂报》时,以“饭牛”为题,征集诗钟,应征作品中有人戏作一联:“丽则人才皆饭桶,国魂主笔是牛皮。”戚牧看了,知是友朋中人有意开的玩笑,也就付之一笑;
其二,郑逸梅《南社丛谈》中记,奚囊有咏燕诗二律,佳句如:“三月新巢营绣户,十年旧梦记红楼。玳梁夜宿香泥暖,珠箔春垂絮语稠。”为一时传诵,人们比诸谢蝴蝶、郑鹧鸪,称之为“奚燕子”,他就以“奚燕子”自称了。
其三,陈方镛《楹联新话》中记,余姚戚饭牛布衣,尝称丽则同社友蔡眉良与吴眉孙为江南二眉,并戏集两君别号衍成斋语云:“丹徒县红豆斋主;碧螺峰黄叶村人。”妙句天成,见者莫不欣赏。按,吴擅诗词,社中咸无与抗衡,家有“红豆斋”,为晨夕啸咏处。碧螺乃洞庭七十二峰之一,蔡之寓庐即卜筑于此。
其四,又陈方镛《楹联新话》中记,丽则同社友谢君,因撰《春柳》诗得名,人遂以“谢春柳”呼之。家复构春柳草堂,张君峰石为题联云:“辟三弓地,开四面轩,月夕风晨,安顿诗人大自在;与一世才,结十年社,诗囊画稿,消磨清福小神仙。”可谓极风神潇洒之妙矣。得此联草堂亦应生色。
其五,又陈方镛《楹联新话》中记,慈溪王恩甫茂才家有风月双吟楼,为贤伉俪偕隐处。谢君企石尝书楹帖赠之,句云:“风月尽诗魔,岂惟傅粉调脂,便算占人开艳福;楼台开画境,即此明窗净几,尽堪留天上仙才。”茂才别署“溪西渔隐”,亦前丽则社友中之矫矫者。其夫人杨霞卿,即“绣余吟馆主”,善诗画,曾仿回文体创花团锦簇图。故谢君以仙才艳福并称之,非泛言也。
![]() |
![]() |
![]() |
![]() |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且说一段曲坛掌故 (11人喜欢)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2人喜欢)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