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与黑的一步之遥——感受tango里的孤独与傲慢
文:毒牙
作为阿尔帕西诺大叔的脑残粉,《闻香识女人》可谓是影响着我身心直到魂魄的重磅级影片。在这部片中,除了男神,第二大能粉碎我心的亮点就是tango。
很多人都应该记得,在那段经典的桥段里,演为盲人的男神带着女主跟随着音乐在舞池中即兴跳起了tango,若即若离的拥抱,时而沉稳时而激昂的音乐,出其不意的旋转以及来不及防备的跃步……仅仅只是短暂的一首曲,却让人恍如隔世,好像时间静止后,一下将全世界统统没收、把所有观着都带入虚幻飘渺的想象中。
它就是tango,一种将神秘之媚驾驭在高跟鞋之上,将自由之美赋予每个女人的灵魂摆渡者。
和很多人一样,起初对“谭个”的印象只停留在孩童时代赵丽蓉老师那猛鬼转身般的“三步一回头”里。更曾一度将“夕阳红、骚老太太、广场舞大妈”这些用户标签胡乱贴给它。
直到后来认识它并爱上它,才真正领略到什么是tango,以及它那深藏而独特的美。
拥抱孤独的美
探戈起源于非洲中西部,流行于十九世纪末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十九世纪后期,在大批源于非洲、北美、欧洲移民的涌入后,由米隆加、哈巴涅拉、坎东贝等拉美、非洲等多种民间舞蹈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流行于当时的底层阶级,多出现在码头、酒吧、妓院等地,让起初的tango因带有浓重色情而备受争议,由于移民大部分为男性,女性较少,曾让tango一度定性为男人之间的舞蹈。随着而后音乐和流派的发展,让不入主流的tango逐渐登上高雅之殿,传入欧洲后,受当地影响而形成西班牙式、意大利式和英国皇家式三种探戈舞,受到上层阶级的青睐,随居“舞中之王”的美称。而目前发展的最普遍也最的仍属阿根廷tango,这也早已成为阿根廷的国粹,而它的分支salon tango就是众所周知的社交舞蹈。
换言之,tango能发展起来也是起源于“孤独”,从战乱时期到如今,时代并没有带走tango本身的属性,它让孤独的心灵相互聊以寄慰,在拥抱的过程中感受温暖,享受欢乐,通过舞步来寻找沟通与默契。
音乐奏响时,如梦虚幻感可以让人短暂的告别现实世界里噪杂,只需听从并感受对方的肢体,通过身体语言找到交流找到共鸣,让原本陌生的心灵有了亲密的交集,它是倾诉与理解,是关爱与接纳,是寻找与发现,是一座栖息身心的花园,也是一条逃避现实的出口,更是一股在探寻未来的动力。
虽然很多人寓它为“三分钟的爱情”,但我觉得,它更像一个通往自身,去拥抱自由与孤独之美的旅程。
白与黑的边缘
听过大师皮亚佐拉音乐的都应该对那首经典的《Libertango》别有记忆,一曲能唤起所有对tango的遐想的音乐,让人恨不得马上闯入到想象中的自由国度里去尽情起舞。后来被马友友翻录到了1997年的《探戈灵魂》的专辑中,虽然版本不同,但每次听到此曲都如触电一般。当然,还有男神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一步之遥》, 舞步随音乐如穿梭在天堂与地狱间的精灵。
在看过绍拉导演的电影《探戈狂恋》之后,我对探戈的爱更是落入万丈深渊中,从怀抱敬畏之情到涉足去学跳tango,让我走入了发掘女性之美的圣地。是Tango告诉了我,原来这世上有一种舞蹈的美能极度莫如所有女人的本性:
它通过武器“高跟鞋”来展露着变幻莫测的个性,通过有力的旋转或延伸的腿线来抒发千姿百态的情感。同时,它以急促或舒缓的音乐,告诉女人们何时温柔何时刚强,何时娴静如水,何时狂野如火。
它是女人头上那枚隐藏起来的光圈,让每道起舞的身线都美如叹息,让每次足尖下描述都如读不完的故事。
如果要问我这世上有什么尤物可以代表女性,我一定会像自由女神像般高高的举起tango舞鞋。
在我看来,Tango是唯一种将高跟鞋的灵魂演绎到极致的舞蹈,细长的鞋跟随着舞步在光影交错中勾画着流畅的线条,紧紧相贴的拥抱,扑朔迷离的步伐,女步在男步的带引下腿步或旋转或拉伸,加之女性身线的曲动,穿梭在灯光交织中,恍如一道道轻盈动人的光波,或优雅或妩媚,或沉默或爆发……
要做那一缕明月光,也更要做那颗朱砂痣;要白的世界里优雅盛开,也要在黑的世界里妖娆绽放。
在白的世界里,它象征着低调与坚持,含蓄的后退、侧身、垫步都如足尖上轻轻延展开着的蔓藤,温柔而内敛,懂得厚积薄发。
在黑的世界里,它象征着力量与尖锐,大跨步的旋转、抬腿、前倾如腿上迈出着的铿锵有力的齿轮,潇洒而勇敢,懂得奋不顾身。
当女人起舞时,它是白与黑世界的连接点。你想到哪处,仅有一步之遥,一“步”小心便会发现另一个自己。
而其实,这本来就是真实的你。
____
微信公共平台:dushelaila
![]() |
作为阿尔帕西诺大叔的脑残粉,《闻香识女人》可谓是影响着我身心直到魂魄的重磅级影片。在这部片中,除了男神,第二大能粉碎我心的亮点就是tango。
很多人都应该记得,在那段经典的桥段里,演为盲人的男神带着女主跟随着音乐在舞池中即兴跳起了tango,若即若离的拥抱,时而沉稳时而激昂的音乐,出其不意的旋转以及来不及防备的跃步……仅仅只是短暂的一首曲,却让人恍如隔世,好像时间静止后,一下将全世界统统没收、把所有观着都带入虚幻飘渺的想象中。
它就是tango,一种将神秘之媚驾驭在高跟鞋之上,将自由之美赋予每个女人的灵魂摆渡者。
和很多人一样,起初对“谭个”的印象只停留在孩童时代赵丽蓉老师那猛鬼转身般的“三步一回头”里。更曾一度将“夕阳红、骚老太太、广场舞大妈”这些用户标签胡乱贴给它。
直到后来认识它并爱上它,才真正领略到什么是tango,以及它那深藏而独特的美。
拥抱孤独的美
探戈起源于非洲中西部,流行于十九世纪末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十九世纪后期,在大批源于非洲、北美、欧洲移民的涌入后,由米隆加、哈巴涅拉、坎东贝等拉美、非洲等多种民间舞蹈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流行于当时的底层阶级,多出现在码头、酒吧、妓院等地,让起初的tango因带有浓重色情而备受争议,由于移民大部分为男性,女性较少,曾让tango一度定性为男人之间的舞蹈。随着而后音乐和流派的发展,让不入主流的tango逐渐登上高雅之殿,传入欧洲后,受当地影响而形成西班牙式、意大利式和英国皇家式三种探戈舞,受到上层阶级的青睐,随居“舞中之王”的美称。而目前发展的最普遍也最的仍属阿根廷tango,这也早已成为阿根廷的国粹,而它的分支salon tango就是众所周知的社交舞蹈。
换言之,tango能发展起来也是起源于“孤独”,从战乱时期到如今,时代并没有带走tango本身的属性,它让孤独的心灵相互聊以寄慰,在拥抱的过程中感受温暖,享受欢乐,通过舞步来寻找沟通与默契。
音乐奏响时,如梦虚幻感可以让人短暂的告别现实世界里噪杂,只需听从并感受对方的肢体,通过身体语言找到交流找到共鸣,让原本陌生的心灵有了亲密的交集,它是倾诉与理解,是关爱与接纳,是寻找与发现,是一座栖息身心的花园,也是一条逃避现实的出口,更是一股在探寻未来的动力。
虽然很多人寓它为“三分钟的爱情”,但我觉得,它更像一个通往自身,去拥抱自由与孤独之美的旅程。
![]() |
![]() |
白与黑的边缘
听过大师皮亚佐拉音乐的都应该对那首经典的《Libertango》别有记忆,一曲能唤起所有对tango的遐想的音乐,让人恨不得马上闯入到想象中的自由国度里去尽情起舞。后来被马友友翻录到了1997年的《探戈灵魂》的专辑中,虽然版本不同,但每次听到此曲都如触电一般。当然,还有男神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一步之遥》, 舞步随音乐如穿梭在天堂与地狱间的精灵。
在看过绍拉导演的电影《探戈狂恋》之后,我对探戈的爱更是落入万丈深渊中,从怀抱敬畏之情到涉足去学跳tango,让我走入了发掘女性之美的圣地。是Tango告诉了我,原来这世上有一种舞蹈的美能极度莫如所有女人的本性:
它通过武器“高跟鞋”来展露着变幻莫测的个性,通过有力的旋转或延伸的腿线来抒发千姿百态的情感。同时,它以急促或舒缓的音乐,告诉女人们何时温柔何时刚强,何时娴静如水,何时狂野如火。
![]() |
![]() |
它是女人头上那枚隐藏起来的光圈,让每道起舞的身线都美如叹息,让每次足尖下描述都如读不完的故事。
如果要问我这世上有什么尤物可以代表女性,我一定会像自由女神像般高高的举起tango舞鞋。
在我看来,Tango是唯一种将高跟鞋的灵魂演绎到极致的舞蹈,细长的鞋跟随着舞步在光影交错中勾画着流畅的线条,紧紧相贴的拥抱,扑朔迷离的步伐,女步在男步的带引下腿步或旋转或拉伸,加之女性身线的曲动,穿梭在灯光交织中,恍如一道道轻盈动人的光波,或优雅或妩媚,或沉默或爆发……
要做那一缕明月光,也更要做那颗朱砂痣;要白的世界里优雅盛开,也要在黑的世界里妖娆绽放。
![]() |
![]() |
在白的世界里,它象征着低调与坚持,含蓄的后退、侧身、垫步都如足尖上轻轻延展开着的蔓藤,温柔而内敛,懂得厚积薄发。
在黑的世界里,它象征着力量与尖锐,大跨步的旋转、抬腿、前倾如腿上迈出着的铿锵有力的齿轮,潇洒而勇敢,懂得奋不顾身。
当女人起舞时,它是白与黑世界的连接点。你想到哪处,仅有一步之遥,一“步”小心便会发现另一个自己。
而其实,这本来就是真实的你。
![]() |
____
微信公共平台:dushela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