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2008年暑期支教
一、路途
去往玉龙西的“面包”气息清新,得体的坐着数目适合的几个人儿,着实让人感到受了礼遇。从重庆到康定再到玉龙西,每靠近一步,就更深刻回忆起去年的情景,仍然足够清晰的画面扑面而来。
那辆“面包”里味道浓重,车厢里挤满当地藏民,只有我们仨同行的志愿者在其中,显得突兀。我们跟他们作为彼此瞳孔里稀奇的动物大眼盯小眼相望,却也并不尴尬。他们都身着藏袍,妇女长发盘起,身上颜色鲜艳的大样儿配饰;宽大厚实的黄金耳坠做工粗糙,让不明内情的人误以为是从地摊买来的廉价品;手腕上藏银质地的镯子,镶嵌着大红大绿的玉。藏族男子们看起来并不是想象般凶悍,面容亲和。都说康巴的小伙儿帅气姑娘标致,在车里就得到了印证。他们似乎都长时间没有洗头洗澡,但女子脸形端庄秀丽,男子轮廓眉目都很优质且体型高大。从呼吸的空气里嗅到酥油和奶脂的味道,夹杂着抽烟的焦灼味儿,眼看实在不是能够乘坐颠簸七八小时的好征兆。
车子驶出康定县城,盘山蜿蜒而上,从车窗往外看,青山被雾霭萦绕,仿佛置身仙境,看来已是从康定的质朴转向另一种自然的景色中来。车道仍旧属川藏线,尽管颠簸但不至于泥土飞扬。青山连着青山,连绵不断,祭祀的白塔沉寂肃穆,祈福彩带随风翩跹。路旁民居开始由汉藏夹杂构筑逐渐过渡到纯藏式建筑,并且房屋开始变得稀稀落落,疏离了繁华。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下了川藏公路,未修葺的公路,石头泥土混战,到最后只剩得一条羞涩的泥土路。
无意瞅见窗外的藏居楼顶挂着五星红旗,不由感慨藏族同胞政治思想觉悟高,心里唏嘘不已。后排的藏族姑娘曲珠如实说,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要知道藏民不管大人小孩都是信奉藏传佛教的。而传统的宗教彩旗被国旗取代,能多说什么。是时想起,我们去时处在一个多么尴尬的时间段里。曲珠接着说,其实大部分藏族同胞都是希望祖国统一,尤其像他们出去念书的青年,都像诸多中国人一样厌恶那些ZD份子,也不齿于他们的行为。事实上,从跟藏族青年们接触到言谈,都感受得到他们极力表现的良好民族教养以及民族尊严,也打心眼里尊重他们。
二、到达
车子行驶在高原上,天气时雨时晴变化莫测,像小孩的脸。一路上跟玉龙西来接我们的朋友聊得欢愉,颠簸的辛苦松懈了不少。离玉龙西还有一小时左右车程的时候,细雨后初晴,蓝天白云映得天地间亮敞敞的。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朵们笑意盈盈,沿路的河流上奇迹的架起了一道完整的七彩虹,同行的三个志愿者欢心喜悦,好心的司机大哥遂停了车,让我们拍下这难得的一道福祉。
驱车前行,是越来越熟悉的玉龙西。稀疏的屋舍,哪里是哪一家仍被我记忆良好的保存。我指着远处的房子,跟今年带去的志愿者说,那是仁青罗珠的家,随后滔滔地给她们讲他们家里的情况,也涉及其他,对玉龙西的一切总是会有说不完的话儿。快到那个聪明爱哭的卓玛噶姆家了,真想下车进去下,却又不忍辜负曲珠及其爸爸邀请先落脚他们家的热情。快一年,真的又要见到一直牵念的娃娃们了,跳动的心满怀兴奋与喜悦。
终于到玉龙西了。曲珠家外遍地小花儿小草儿,一片一片映入眼帘,心里满满的陶醉了一把。见到了曲珠的大部分家人,所布老师也闻讯到曲珠家跟我们见了面。什么都是老样子咧。围坐在藏式火炉旁,熟练的架柴生火,喝滚热的酥油茶,捏弄一个糌粑给自己吃,亲切毫不生疏,好似自己从未离开,从来就是属于那里。
所布老师从兜里拿出被褶皱严重的学生名单给我们看,仍然两个班级,娃娃们的名字被翻译成汉语,生涩不规范。记得曲珠曾告诉说,因为他们的名字被胡乱翻译一直沿用下去又不知道意思,后来一些人在外面闹出过很多尴尬的笑话。若尊重他们,名字上也得下下功夫才行的呀。
三、上课
第二天,照例是去学校,把带去的东西收拾妥当,便准备接下来一天开始上课。小学的课程,知识并不艰难,困难的是用什么方式教给连语言沟通都成问题的娃娃们。
第三天,开始正式上课。很多学生到得出奇的早,要知道很多是需要步行一两小时才能够到达学校呀。他们像去年一样乖巧的在进校门时很大声的对守在教室门口的我们叫老师好,有新来不懂得这一惯例的孩子也被其他学生自主教会。因我是组织者加上又有去年的经验,第一堂课自然包揽下。课堂里大都是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他们依旧能够记得并叫着兔子老师,心里很是欣慰呐。复习去年讲过的内容,就像复习昨天的知识一样,他们大都记得清晰。所以欣慰这词,又不得不被我再次用上。
第一天上课,学生来得不多。接着人数每天七八个十几个的增加,到后来,每天基本保持在六七十个。学生层次从小学到高三的都有,相较去年,多了很多外村学生,由家长领着来报到。家长们是极谦和恭敬的语态,来的时候大都带了酥油等他们认为可当作礼品的东西。人一多,三个人就有些忙不过来,小学的分成大小班上课,初中高中则只好各自在教室和办公室里看书,有问题才询问。在中午放学前,还必须得在柴房烧好一大锅水给几十个人泡面吃,生活简单而忙碌。
最喜欢上的课是音乐课,教完后可轻松娱乐,听学生们唱歌,实在让人赞叹。素闻康巴男女,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一点绝对不用怀疑。他们生来一副好嗓子,个个都是歌唱家,虽没进行过完善的乐理教育,但音律感把握得相当的好。边听边用手机录下他们的调调儿,兴许,某一天他们中就会有明星哟。但基础的汉语数学,并不敢落下,语言沟通问题,导致有时费尽口水讲解半天他们都不能够理解,尤其是还未懂事的五六岁小娃娃,完全陷入抓狂境地。而他们又无法懂得,还愣愣的盯着我时,真是又笑又气。
外村过来的学生,路途太远,都是住在玉龙西村里。问及他们住哪户家里,很多人说到罗让云登家。知是离学校较近,家长亦热情百倍每天到学校里问我们有所需要的那家。有天放学晚饭后,我们仨约好过去一探究竟。才发现,他家住了近20个学生,都是为了上课到他家来暂住的,简直一难民集中营哇!看到那情形,没理由不让自己更加劲儿认真上课了。
四、娱乐
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手机的唯一用途是用来看时间,整天都清净得很。忙里偶尔闲暇,坐在泥地操场上看书听歌,自是一种结结实实的享受。也习惯抬头看天,但绝不是45°的那种仰望。坐在操场上,蓝天白云的天穹衬着碧绿辽阔的草原,使人内心静谧,可思考可遐想,有幻觉并非身处凡世,整个身心久久沉溺进去。
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念书都较晚,初高中的学生年纪跟我们不相上下,甚至高中的比我们大两三岁的也有。藏族同龄朋友们虽身在信息闭塞的地域,但同为年轻人,一起闲谈玩耍时相当活泛,加上他们生性友好热情待人,很快成了朋友。村里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们有时也到学校里玩玩。年轻人的交流,来得极其容易,熟识之后,他们邀我们三个支教的老师去参加家庭晚会。
第一次参加,对他们的晚会很好奇。那天下午放学后,我们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巴珠了家里,已经有了七八个人在二楼客厅围着火炉坐下。巴珠招待我们坐下,随意的跟已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藏族姑娘小伙儿们聊天,完全不用拘束。
时值七月,大人们去了牧场,家里都只剩这些上学的娃娃或者少许不必帮家里放牧的青年。待到被邀请的朋友到齐,大家就开始游戏。没想到竟跟我们毫无代沟,都是较常见的,像真心话大冒险这些,玩得很带劲儿。击鼓传花,接到球的就表演节目。这些藏族朋友们,皆是能歌善舞,我们只能在KTV乱嚎的嗓子自然上不得台面,只得以一杯啤酒的惩罚替代唱歌。大家都单纯而投入,玩得很是尽兴。听他们歌唱,比听很多娱乐圈流行明星的演唱会有意思得多,不信的家伙下次带你去听一下。^_^
家庭晚会的氛围营造得很好,相比我们有时朋友聚会绞尽脑汁却仍无聊的状况有趣多了。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的玩过后,便是高潮。客厅里大大的音响放起跳锅庄的曲子,大家便在偌大的房间内欢快的舞蹈起来。我们只得眼巴巴的看着,见有简单步伐的曲目,也夹在他们中间跳上一段,并在心里按下决心回家后一定下载锅庄教程好好学习下,明年在藏族朋友们面前露一手。其实到后面被邀请参加几次晚会后,一些步伐也就慢慢学会跳了。
尽管每次晚会玩到两三点,第二天还得早起给学生们上课,但仍旧乐此不疲不愿拒绝这有意思的聚会邀请。
五、徒步
没在高原行走过一天的人,是不会理解徒步一天达到一个向往的地方后是怎样的成就感。因为高原空气稀薄,有人在那儿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平常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去,通常在那儿行路太急也会呼吸困难。记得才去的时候我跟同伴约好早起跑步,不想第一天只慢跑了几百米,就已气喘吁吁,只得原路返还不敢再尝试。
玉龙西村离贡嘎寺不远,去年支教的时候就特想去看看,但由于时间短暂舍不得放弃给学生上课时间未成行。今年实在忍不住,还是停了学生两天课,走路去了那儿,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利用支教之便去旅行本不是我愿,心里默念着,神啊,原谅我们这种不道德的行径吧。既然去过了,就不再管那么多惭愧与不安了。去贡嘎寺的方式多种,坐摩托车,骑马,走路。选择走路,对于我们自然意义很大,算是挑战身体极限。
三个藏族男孩给我们当导游。他们在前,我们在后,能跟上他们,实在吃劲儿。眼见着对面的山就在眼前,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山脚。幸好一路风景宜人,花花草草都引人入迷,减轻了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身处仙境,只遗憾自己没学得孙猴儿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哇。平地之后,爬山更是要人命般,许是因为感冒,呼吸更加不畅,一路攀爬停停歇歇,不断出着大气。实在不好意思让人等待太久,就让其带着另外一个女生往前赶路,我在后面。也庆幸这样,有时间用相机拍下很多在高原才见得到的漂亮花草植被。
两个多小时,我终于残喘着到达山顶。他们已经的在垭口处挂好了预先准备好的祈福经幡,经幡在五千多海拔的山顶上随风摇曳翩跹,好不精彩。这是藏族同胞们的习俗,他们讲每次去贡嘎寺都会这样做,他们对于宗教的纯净虔诚信仰,顿时心生一种别样的感动。在山顶好生休息一番,又继续赶路。好像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于我并不适用,下山时明显步伐轻盈许多。走路的同时还兴趣盎然的聊天唱歌,藏族男孩们找能吃的野生植物给我们尝试,来自大自然的酸酸甜甜味道,相当不错的吆。普布扎西说,如果藏族人在这环境迷路而没带食物,靠大自然的给予也是能够生存下去的。这求生本领,也只有成天在那环境中长大热爱那里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吧。我们对这里的野生动物好奇。他说,他们当地人并不打猎那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真真和谐相处。倒是又外来进入的人出没猎杀动物,他们痛心却无能为力。想到了电影《可可西里》,竟如此生动的在眼前活现。
也记得翻过山到达中途休息的地方烧水吃饭后的情景。藏族男孩们喝完的空啤酒瓶,留在当地,去把每个空瓶子都灌进泥土封住瓶口。注意到这一细节时,我好奇的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询问。扎西解释说,是避免有小动物爬进瓶里死掉。对于小生灵的爱护,这细节在记忆里始终无法抹去。再细想想我们那些所谓的环保人士们,大张旗鼓的进行爱护动物的活动,多少人能够在日常生活里身体力行的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如果大城市里生活的我们,都能够像这些可爱的藏族同胞们一样真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危机这个词组,估计就不会被创造出来了。
下午三点多钟,我们奇迹的提前几个小时到达贡嘎寺。按照藏族男孩的说法,我们这速度,大多去那儿旅游的人是很难到达的,因为未去之前他们估计我们需要在天黑前后才能到达目的地的。那时候,真是为自己自豪,虚荣心被无限扩大。
进入贡嘎寺时,寺庙免去了停课跑去参观的我们的门票,由衷感谢他们对于支教老师的尊敬以及对于我们这种不良行径的宽容。在寺庙里,见到了熟悉的面孔,他本是学校的学生,才到寺庙当喇嘛几天。藏族人民对喇嘛都很尊敬,所以能够当喇嘛,于他们是件神圣的事儿。见到彼此,我们激动不已。闲聊后,他带我们参观一些未到的地方,大转经筒,供奉活佛的房间,喇嘛们做功课的场景,才得以见。
他问,兔子老师,明年你还会去学校么?
我说,是。肯定的回答。
他说,那再到贡嘎寺来吧。
我明白他的意思,却不能准确的答应他。记下他的话,并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到那里,去看望他。他叫扎西将措,他曾经是我的学生,以后都会是一个受人尊敬喇嘛。
第二天,我们起早离开贡嘎寺。走前,兔子在门口留言墙上用水红色的心形便笺留言贴在墙上,它在白纸黑字中显得格外招摇,有一天你去到那儿,定能认出它来。但也许,它在寺庙的晨钟暮鼓中会逐渐收敛了张扬也不一定。在贡嘎寺门前,我们近距离看到了终年积雪的贡嘎雪山,在云雾缭绕中,尤其彰显其神圣。
六、家乡
八月中旬,今年的支教活动结束。
如果你知道去年告别课上,兔子含泪跟他们说明年还会去,如果去不了也会叫其他朋友代替。那么今年告别课上,当学生们问及还会不会再去的时候,兔子是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们,自己一定会回去。
人活一辈子就是在不断行路,路过许许多多地方,领略各式各样风景,但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曾经以为,玉龙西是自己的一段旅途,停歇之后还是会继续上路,见识更多别样。再去时方发现,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再回去。“生是旅途” ,这是留在贡嘎寺留言墙上的话,但不管以后的旅途走到哪里路过哪里,家是绝对会回的地方。玉龙西,已经是我的家乡。
PS:十月初,玉龙西通了信号。一位学生的爸爸打电话告知,玉龙西村小学唯一一位老师,也就是只有初中毕业的所布老师,在这学期已被调到乡中心小学,玉龙西小学因无老师而停课。真心希望,能有长期支教的老师过去,给那些可爱的娃娃们上课。
去往玉龙西的“面包”气息清新,得体的坐着数目适合的几个人儿,着实让人感到受了礼遇。从重庆到康定再到玉龙西,每靠近一步,就更深刻回忆起去年的情景,仍然足够清晰的画面扑面而来。
那辆“面包”里味道浓重,车厢里挤满当地藏民,只有我们仨同行的志愿者在其中,显得突兀。我们跟他们作为彼此瞳孔里稀奇的动物大眼盯小眼相望,却也并不尴尬。他们都身着藏袍,妇女长发盘起,身上颜色鲜艳的大样儿配饰;宽大厚实的黄金耳坠做工粗糙,让不明内情的人误以为是从地摊买来的廉价品;手腕上藏银质地的镯子,镶嵌着大红大绿的玉。藏族男子们看起来并不是想象般凶悍,面容亲和。都说康巴的小伙儿帅气姑娘标致,在车里就得到了印证。他们似乎都长时间没有洗头洗澡,但女子脸形端庄秀丽,男子轮廓眉目都很优质且体型高大。从呼吸的空气里嗅到酥油和奶脂的味道,夹杂着抽烟的焦灼味儿,眼看实在不是能够乘坐颠簸七八小时的好征兆。
车子驶出康定县城,盘山蜿蜒而上,从车窗往外看,青山被雾霭萦绕,仿佛置身仙境,看来已是从康定的质朴转向另一种自然的景色中来。车道仍旧属川藏线,尽管颠簸但不至于泥土飞扬。青山连着青山,连绵不断,祭祀的白塔沉寂肃穆,祈福彩带随风翩跹。路旁民居开始由汉藏夹杂构筑逐渐过渡到纯藏式建筑,并且房屋开始变得稀稀落落,疏离了繁华。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下了川藏公路,未修葺的公路,石头泥土混战,到最后只剩得一条羞涩的泥土路。
![]() |
一起上课的本村大学生,藏文课 |
无意瞅见窗外的藏居楼顶挂着五星红旗,不由感慨藏族同胞政治思想觉悟高,心里唏嘘不已。后排的藏族姑娘曲珠如实说,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要知道藏民不管大人小孩都是信奉藏传佛教的。而传统的宗教彩旗被国旗取代,能多说什么。是时想起,我们去时处在一个多么尴尬的时间段里。曲珠接着说,其实大部分藏族同胞都是希望祖国统一,尤其像他们出去念书的青年,都像诸多中国人一样厌恶那些ZD份子,也不齿于他们的行为。事实上,从跟藏族青年们接触到言谈,都感受得到他们极力表现的良好民族教养以及民族尊严,也打心眼里尊重他们。
二、到达
车子行驶在高原上,天气时雨时晴变化莫测,像小孩的脸。一路上跟玉龙西来接我们的朋友聊得欢愉,颠簸的辛苦松懈了不少。离玉龙西还有一小时左右车程的时候,细雨后初晴,蓝天白云映得天地间亮敞敞的。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朵们笑意盈盈,沿路的河流上奇迹的架起了一道完整的七彩虹,同行的三个志愿者欢心喜悦,好心的司机大哥遂停了车,让我们拍下这难得的一道福祉。
驱车前行,是越来越熟悉的玉龙西。稀疏的屋舍,哪里是哪一家仍被我记忆良好的保存。我指着远处的房子,跟今年带去的志愿者说,那是仁青罗珠的家,随后滔滔地给她们讲他们家里的情况,也涉及其他,对玉龙西的一切总是会有说不完的话儿。快到那个聪明爱哭的卓玛噶姆家了,真想下车进去下,却又不忍辜负曲珠及其爸爸邀请先落脚他们家的热情。快一年,真的又要见到一直牵念的娃娃们了,跳动的心满怀兴奋与喜悦。
终于到玉龙西了。曲珠家外遍地小花儿小草儿,一片一片映入眼帘,心里满满的陶醉了一把。见到了曲珠的大部分家人,所布老师也闻讯到曲珠家跟我们见了面。什么都是老样子咧。围坐在藏式火炉旁,熟练的架柴生火,喝滚热的酥油茶,捏弄一个糌粑给自己吃,亲切毫不生疏,好似自己从未离开,从来就是属于那里。
所布老师从兜里拿出被褶皱严重的学生名单给我们看,仍然两个班级,娃娃们的名字被翻译成汉语,生涩不规范。记得曲珠曾告诉说,因为他们的名字被胡乱翻译一直沿用下去又不知道意思,后来一些人在外面闹出过很多尴尬的笑话。若尊重他们,名字上也得下下功夫才行的呀。
三、上课
第二天,照例是去学校,把带去的东西收拾妥当,便准备接下来一天开始上课。小学的课程,知识并不艰难,困难的是用什么方式教给连语言沟通都成问题的娃娃们。
第三天,开始正式上课。很多学生到得出奇的早,要知道很多是需要步行一两小时才能够到达学校呀。他们像去年一样乖巧的在进校门时很大声的对守在教室门口的我们叫老师好,有新来不懂得这一惯例的孩子也被其他学生自主教会。因我是组织者加上又有去年的经验,第一堂课自然包揽下。课堂里大都是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他们依旧能够记得并叫着兔子老师,心里很是欣慰呐。复习去年讲过的内容,就像复习昨天的知识一样,他们大都记得清晰。所以欣慰这词,又不得不被我再次用上。
第一天上课,学生来得不多。接着人数每天七八个十几个的增加,到后来,每天基本保持在六七十个。学生层次从小学到高三的都有,相较去年,多了很多外村学生,由家长领着来报到。家长们是极谦和恭敬的语态,来的时候大都带了酥油等他们认为可当作礼品的东西。人一多,三个人就有些忙不过来,小学的分成大小班上课,初中高中则只好各自在教室和办公室里看书,有问题才询问。在中午放学前,还必须得在柴房烧好一大锅水给几十个人泡面吃,生活简单而忙碌。
![]() |
美女兔的成名曲——蜗牛与黄鹂鸟 |
最喜欢上的课是音乐课,教完后可轻松娱乐,听学生们唱歌,实在让人赞叹。素闻康巴男女,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一点绝对不用怀疑。他们生来一副好嗓子,个个都是歌唱家,虽没进行过完善的乐理教育,但音律感把握得相当的好。边听边用手机录下他们的调调儿,兴许,某一天他们中就会有明星哟。但基础的汉语数学,并不敢落下,语言沟通问题,导致有时费尽口水讲解半天他们都不能够理解,尤其是还未懂事的五六岁小娃娃,完全陷入抓狂境地。而他们又无法懂得,还愣愣的盯着我时,真是又笑又气。
![]() |
罗让云登大家庭 |
外村过来的学生,路途太远,都是住在玉龙西村里。问及他们住哪户家里,很多人说到罗让云登家。知是离学校较近,家长亦热情百倍每天到学校里问我们有所需要的那家。有天放学晚饭后,我们仨约好过去一探究竟。才发现,他家住了近20个学生,都是为了上课到他家来暂住的,简直一难民集中营哇!看到那情形,没理由不让自己更加劲儿认真上课了。
四、娱乐
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手机的唯一用途是用来看时间,整天都清净得很。忙里偶尔闲暇,坐在泥地操场上看书听歌,自是一种结结实实的享受。也习惯抬头看天,但绝不是45°的那种仰望。坐在操场上,蓝天白云的天穹衬着碧绿辽阔的草原,使人内心静谧,可思考可遐想,有幻觉并非身处凡世,整个身心久久沉溺进去。
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念书都较晚,初高中的学生年纪跟我们不相上下,甚至高中的比我们大两三岁的也有。藏族同龄朋友们虽身在信息闭塞的地域,但同为年轻人,一起闲谈玩耍时相当活泛,加上他们生性友好热情待人,很快成了朋友。村里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们有时也到学校里玩玩。年轻人的交流,来得极其容易,熟识之后,他们邀我们三个支教的老师去参加家庭晚会。
第一次参加,对他们的晚会很好奇。那天下午放学后,我们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巴珠了家里,已经有了七八个人在二楼客厅围着火炉坐下。巴珠招待我们坐下,随意的跟已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藏族姑娘小伙儿们聊天,完全不用拘束。
![]() |
晚会唱歌及帅锅们 |
时值七月,大人们去了牧场,家里都只剩这些上学的娃娃或者少许不必帮家里放牧的青年。待到被邀请的朋友到齐,大家就开始游戏。没想到竟跟我们毫无代沟,都是较常见的,像真心话大冒险这些,玩得很带劲儿。击鼓传花,接到球的就表演节目。这些藏族朋友们,皆是能歌善舞,我们只能在KTV乱嚎的嗓子自然上不得台面,只得以一杯啤酒的惩罚替代唱歌。大家都单纯而投入,玩得很是尽兴。听他们歌唱,比听很多娱乐圈流行明星的演唱会有意思得多,不信的家伙下次带你去听一下。^_^
家庭晚会的氛围营造得很好,相比我们有时朋友聚会绞尽脑汁却仍无聊的状况有趣多了。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的玩过后,便是高潮。客厅里大大的音响放起跳锅庄的曲子,大家便在偌大的房间内欢快的舞蹈起来。我们只得眼巴巴的看着,见有简单步伐的曲目,也夹在他们中间跳上一段,并在心里按下决心回家后一定下载锅庄教程好好学习下,明年在藏族朋友们面前露一手。其实到后面被邀请参加几次晚会后,一些步伐也就慢慢学会跳了。
尽管每次晚会玩到两三点,第二天还得早起给学生们上课,但仍旧乐此不疲不愿拒绝这有意思的聚会邀请。
五、徒步
没在高原行走过一天的人,是不会理解徒步一天达到一个向往的地方后是怎样的成就感。因为高原空气稀薄,有人在那儿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平常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去,通常在那儿行路太急也会呼吸困难。记得才去的时候我跟同伴约好早起跑步,不想第一天只慢跑了几百米,就已气喘吁吁,只得原路返还不敢再尝试。
玉龙西村离贡嘎寺不远,去年支教的时候就特想去看看,但由于时间短暂舍不得放弃给学生上课时间未成行。今年实在忍不住,还是停了学生两天课,走路去了那儿,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利用支教之便去旅行本不是我愿,心里默念着,神啊,原谅我们这种不道德的行径吧。既然去过了,就不再管那么多惭愧与不安了。去贡嘎寺的方式多种,坐摩托车,骑马,走路。选择走路,对于我们自然意义很大,算是挑战身体极限。
三个藏族男孩给我们当导游。他们在前,我们在后,能跟上他们,实在吃劲儿。眼见着对面的山就在眼前,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山脚。幸好一路风景宜人,花花草草都引人入迷,减轻了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身处仙境,只遗憾自己没学得孙猴儿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本领哇。平地之后,爬山更是要人命般,许是因为感冒,呼吸更加不畅,一路攀爬停停歇歇,不断出着大气。实在不好意思让人等待太久,就让其带着另外一个女生往前赶路,我在后面。也庆幸这样,有时间用相机拍下很多在高原才见得到的漂亮花草植被。
两个多小时,我终于残喘着到达山顶。他们已经的在垭口处挂好了预先准备好的祈福经幡,经幡在五千多海拔的山顶上随风摇曳翩跹,好不精彩。这是藏族同胞们的习俗,他们讲每次去贡嘎寺都会这样做,他们对于宗教的纯净虔诚信仰,顿时心生一种别样的感动。在山顶好生休息一番,又继续赶路。好像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于我并不适用,下山时明显步伐轻盈许多。走路的同时还兴趣盎然的聊天唱歌,藏族男孩们找能吃的野生植物给我们尝试,来自大自然的酸酸甜甜味道,相当不错的吆。普布扎西说,如果藏族人在这环境迷路而没带食物,靠大自然的给予也是能够生存下去的。这求生本领,也只有成天在那环境中长大热爱那里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吧。我们对这里的野生动物好奇。他说,他们当地人并不打猎那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真真和谐相处。倒是又外来进入的人出没猎杀动物,他们痛心却无能为力。想到了电影《可可西里》,竟如此生动的在眼前活现。
也记得翻过山到达中途休息的地方烧水吃饭后的情景。藏族男孩们喝完的空啤酒瓶,留在当地,去把每个空瓶子都灌进泥土封住瓶口。注意到这一细节时,我好奇的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询问。扎西解释说,是避免有小动物爬进瓶里死掉。对于小生灵的爱护,这细节在记忆里始终无法抹去。再细想想我们那些所谓的环保人士们,大张旗鼓的进行爱护动物的活动,多少人能够在日常生活里身体力行的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如果大城市里生活的我们,都能够像这些可爱的藏族同胞们一样真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危机这个词组,估计就不会被创造出来了。
下午三点多钟,我们奇迹的提前几个小时到达贡嘎寺。按照藏族男孩的说法,我们这速度,大多去那儿旅游的人是很难到达的,因为未去之前他们估计我们需要在天黑前后才能到达目的地的。那时候,真是为自己自豪,虚荣心被无限扩大。
![]() |
图为老贡嘎寺 备注:近年修建了新贡嘎寺,距离玉龙西更近 |
进入贡嘎寺时,寺庙免去了停课跑去参观的我们的门票,由衷感谢他们对于支教老师的尊敬以及对于我们这种不良行径的宽容。在寺庙里,见到了熟悉的面孔,他本是学校的学生,才到寺庙当喇嘛几天。藏族人民对喇嘛都很尊敬,所以能够当喇嘛,于他们是件神圣的事儿。见到彼此,我们激动不已。闲聊后,他带我们参观一些未到的地方,大转经筒,供奉活佛的房间,喇嘛们做功课的场景,才得以见。
他问,兔子老师,明年你还会去学校么?
我说,是。肯定的回答。
他说,那再到贡嘎寺来吧。
![]() |
扎西将措 |
我明白他的意思,却不能准确的答应他。记下他的话,并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到那里,去看望他。他叫扎西将措,他曾经是我的学生,以后都会是一个受人尊敬喇嘛。
第二天,我们起早离开贡嘎寺。走前,兔子在门口留言墙上用水红色的心形便笺留言贴在墙上,它在白纸黑字中显得格外招摇,有一天你去到那儿,定能认出它来。但也许,它在寺庙的晨钟暮鼓中会逐渐收敛了张扬也不一定。在贡嘎寺门前,我们近距离看到了终年积雪的贡嘎雪山,在云雾缭绕中,尤其彰显其神圣。
六、家乡
八月中旬,今年的支教活动结束。
如果你知道去年告别课上,兔子含泪跟他们说明年还会去,如果去不了也会叫其他朋友代替。那么今年告别课上,当学生们问及还会不会再去的时候,兔子是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们,自己一定会回去。
人活一辈子就是在不断行路,路过许许多多地方,领略各式各样风景,但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曾经以为,玉龙西是自己的一段旅途,停歇之后还是会继续上路,见识更多别样。再去时方发现,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再回去。“生是旅途” ,这是留在贡嘎寺留言墙上的话,但不管以后的旅途走到哪里路过哪里,家是绝对会回的地方。玉龙西,已经是我的家乡。
PS:十月初,玉龙西通了信号。一位学生的爸爸打电话告知,玉龙西村小学唯一一位老师,也就是只有初中毕业的所布老师,在这学期已被调到乡中心小学,玉龙西小学因无老师而停课。真心希望,能有长期支教的老师过去,给那些可爱的娃娃们上课。
-
若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09 1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