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只浙江菜和上海菜
一个新的家庭组建后,往往就意味着家里饮食习惯的一轮重组。我是湖北人,口味偏重,能吃辣。我老婆是杭州人,老丈人祖籍绍兴,丈母娘是上海人,她们家以前是一贯的浙沪家常菜,少油、少辣、口味清淡。我老婆还能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能吃点辣,岳父岳母都是上年纪的人,胃也不好,也担心三高,重油重辣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吃。所以,现在家里做菜的时候往往有两种口味的同时存在,但是也有些菜的烧法出现了融合。至于很多人争执的西红柿炒蛋放不放糖、甜咸粽子的问题,在我们家从来不纠结——因为我态度一向开放,我现在炒青菜都放糖了,其实放糖后味道更好的。
老丈人祖籍绍兴,绍兴人嗜霉嗜臭,梅干菜、霉千张、霉苋菜梗之类,老婆和丈母娘不太能接受,反而是我极为喜欢。有些浙江地方特有的菜,比如“鲞冻肉”,也是非常合我的胃口。五花肉、黄鱼鲞,再加上鱿鱼干(有些人家不加的),这三样东西,加生姜、黄酒、酱油,慢火炖煮好几个小时,三种东西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口味咸香,慢慢地吃越发有味。老丈人还说:“鲞冻肉要冷了才好吃!”以前冬天里,往往是一顿做好后,要放好多天,要吃的时候连肉带冻舀一大块。还有宁波人喜欢吃的雪菜大汤黄鱼,有一天他们很放心地叫我烧,我是第一次烧这种菜,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烧好后,大家说:“味道还不错,就是汤少了。”——像这种流传很久的菜,都是有固定的烧法的,稍有出入长辈们就觉得你欠火候。
周末我跟老婆一起回丈人丈母娘家的时候,主要是丈母娘烧菜。她有有几道上海家常菜,往往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其一是四喜烤麸。烤麸有两种,一种是干货,需要水发,另一种是鲜货,但是仍然是以干货水发为主。为什么叫四喜呢,大概是有四样配料:香菇、木耳、黄花菜、笋。笋是出鲜味的,香菇、木耳、黄花菜均为传统的增香、增鲜的干货,很多人喜欢。而烤麸,无论是水发还是新鲜的,都要焯水,去掉里面的酸味。烤麸由于组织比较疏松,像海绵一样,比较容易吸入浓汤汁水。做这道菜中途要加冰糖、酱油,也可略加几颗茴香,做好以后,滋味浓郁、颜色饱满,比较下饭。
其二为油面筋塞肉。我曾经吐槽油面筋里塞肉无必要,不如分开吃。但这道家常菜能创立出来并且大行其道,总该是有道理的。面筋之软糯、肉馅之清鲜确实有相互激发的,而且不会有那么纯肉的肥腻感。如果在肉馅里一起剁入榨菜或者荸荠的碎粒,更是解油去腻,口感爽脆。
其三是油爆虾。开始时,处理好的河虾要在旺火油锅里快速炸一下,虾壳要炸得有点焦脆,但炸的时间也要把握好,不然虾肉容易老。第二次起油锅,加姜末、黄酒、生抽一起爆炒入味,最后还要加糖,糖的用量还要比较大,最好让糖在虾壳外面结成一层薄霜,这样虾壳就更脆。这个菜,夏天下酒最妙。
其四是上海春卷,上海春卷就是烂糊肉丝春卷,先用猪肉丝与黄芽菜(江南的大白菜)同炒,而且馅料要勾芡,以保留水分,而且馅料要等冷却后再包进春卷皮里,过油两面煎熟。我第一次吃这种春卷的的时候觉得太奇怪了,因为我们的春卷多是荠菜、芹菜、荸荠搭配肉馅,馅料的口感多少是有点是脆的,上海这个春卷真的就是“烂糊”的啊:馅料软糯滋润,外面的皮则是焦脆的,是另外一种追求的方向。
其五是红烧划水,上海人把鱼尾巴叫划水,单纯地红烧鱼的下半段就是红烧划水,我们老家是没有这样的做法的。
还有一大宗就是糟货,糟鸡、糟肚、糟鸭胗、糟毛豆,各种食材煮好以后,放进糟卤里浸一下,味道的厚薄依照浸的时间自己把握。就我来看,做糟货是比其他方法更为简单易行的,而且清爽不油腻,实在是很好的一种发明。现在的糟卤,大家一般都在超市里买现成的,以前是有专门配这种糟卤的店的,而且每家的味道都各有不同,应该各有有风味。我有一次去新昌,一位长辈说:“新昌的糟货好!”可惜匆匆一趟,也没有买到新昌那些店里自己配的糟卤。时不时,我还听到有些人把糟卤叫虾油卤,但是其实应该是不同的东西,不过虾油卤也可以当成是一种统称吧。
老丈人祖籍绍兴,绍兴人嗜霉嗜臭,梅干菜、霉千张、霉苋菜梗之类,老婆和丈母娘不太能接受,反而是我极为喜欢。有些浙江地方特有的菜,比如“鲞冻肉”,也是非常合我的胃口。五花肉、黄鱼鲞,再加上鱿鱼干(有些人家不加的),这三样东西,加生姜、黄酒、酱油,慢火炖煮好几个小时,三种东西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口味咸香,慢慢地吃越发有味。老丈人还说:“鲞冻肉要冷了才好吃!”以前冬天里,往往是一顿做好后,要放好多天,要吃的时候连肉带冻舀一大块。还有宁波人喜欢吃的雪菜大汤黄鱼,有一天他们很放心地叫我烧,我是第一次烧这种菜,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烧好后,大家说:“味道还不错,就是汤少了。”——像这种流传很久的菜,都是有固定的烧法的,稍有出入长辈们就觉得你欠火候。
周末我跟老婆一起回丈人丈母娘家的时候,主要是丈母娘烧菜。她有有几道上海家常菜,往往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其一是四喜烤麸。烤麸有两种,一种是干货,需要水发,另一种是鲜货,但是仍然是以干货水发为主。为什么叫四喜呢,大概是有四样配料:香菇、木耳、黄花菜、笋。笋是出鲜味的,香菇、木耳、黄花菜均为传统的增香、增鲜的干货,很多人喜欢。而烤麸,无论是水发还是新鲜的,都要焯水,去掉里面的酸味。烤麸由于组织比较疏松,像海绵一样,比较容易吸入浓汤汁水。做这道菜中途要加冰糖、酱油,也可略加几颗茴香,做好以后,滋味浓郁、颜色饱满,比较下饭。
其二为油面筋塞肉。我曾经吐槽油面筋里塞肉无必要,不如分开吃。但这道家常菜能创立出来并且大行其道,总该是有道理的。面筋之软糯、肉馅之清鲜确实有相互激发的,而且不会有那么纯肉的肥腻感。如果在肉馅里一起剁入榨菜或者荸荠的碎粒,更是解油去腻,口感爽脆。
其三是油爆虾。开始时,处理好的河虾要在旺火油锅里快速炸一下,虾壳要炸得有点焦脆,但炸的时间也要把握好,不然虾肉容易老。第二次起油锅,加姜末、黄酒、生抽一起爆炒入味,最后还要加糖,糖的用量还要比较大,最好让糖在虾壳外面结成一层薄霜,这样虾壳就更脆。这个菜,夏天下酒最妙。
其四是上海春卷,上海春卷就是烂糊肉丝春卷,先用猪肉丝与黄芽菜(江南的大白菜)同炒,而且馅料要勾芡,以保留水分,而且馅料要等冷却后再包进春卷皮里,过油两面煎熟。我第一次吃这种春卷的的时候觉得太奇怪了,因为我们的春卷多是荠菜、芹菜、荸荠搭配肉馅,馅料的口感多少是有点是脆的,上海这个春卷真的就是“烂糊”的啊:馅料软糯滋润,外面的皮则是焦脆的,是另外一种追求的方向。
其五是红烧划水,上海人把鱼尾巴叫划水,单纯地红烧鱼的下半段就是红烧划水,我们老家是没有这样的做法的。
还有一大宗就是糟货,糟鸡、糟肚、糟鸭胗、糟毛豆,各种食材煮好以后,放进糟卤里浸一下,味道的厚薄依照浸的时间自己把握。就我来看,做糟货是比其他方法更为简单易行的,而且清爽不油腻,实在是很好的一种发明。现在的糟卤,大家一般都在超市里买现成的,以前是有专门配这种糟卤的店的,而且每家的味道都各有不同,应该各有有风味。我有一次去新昌,一位长辈说:“新昌的糟货好!”可惜匆匆一趟,也没有买到新昌那些店里自己配的糟卤。时不时,我还听到有些人把糟卤叫虾油卤,但是其实应该是不同的东西,不过虾油卤也可以当成是一种统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