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粉丝和锅贴
牛肉粉丝是一想起来就觉得亲切的食物。
第一次是在大三的暑假,我们从浦口搬到鼓楼,在学校食堂的大娘水饺吃的。点了二两荠菜水饺,一份牛肉粉丝。薄薄的干切牛肉,富有韧劲又被汤汁涨得圆满的粉丝,加上葱花和香菜,倒些醋,淋上辣油,真是美味的一餐。
第一次吃牛杂汤也是在学校的大娘水饺。刚开始觉得腥膻,口味太重,但是又舍弃不了牛杂,尤其是牛百叶脆爽带韧的口感。牛杂也可加粉丝,不过我一般都不加,似乎粉丝只有与干切牛肉才是绝配,牛杂自身的韧劲已可满足口腹的愉悦了。
不过总疑心大娘水饺的牛肉粉丝用的是牛杂汤的汤底,总有一种牛肉的膻味,挥之不去,弥散在空气里,教人又讨厌又想念。然而一次在食堂远远地看到崇敬的老师,是个很清雅的人。虽然不敢上前跟老师打招呼,但是好奇老师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在送回碗筷的时候绕道他附近,原来老师也在吃水饺和牛肉粉丝。心里莫名地有了小喜悦。
牛肉粉丝虽是美味,也不常吃。对于穷学生,二两水饺加上牛肉粉丝要十多元,一顿就是一天的伙食费,实在舍不得。唯有难得的周末,和好友一起三三两两地围坐,吸溜吸溜地大口唆粉丝,谈天说地,才可尽兴。有时看到学生情侣并排坐着吃牛肉粉丝,两个嘻嘻笑笑的青涩身影,真是美好。
现在,还会有男生请女生吃牛肉粉丝吗?
前些天回学校,发现食堂的大娘水饺铺已经改成打菜的窗口,真是连个让人怀念的地方都没有了。
工作后,和同事的第一顿聚餐是在燕子牛肉汤馆。才到巷子口,远远地便可闻到油腻的牛杂膻味和锅贴热乎乎焦脆的油香。铺子门前就是一口平底大锅,大师傅熟练地翻动黄橙橙的锅贴,那些围成圆,紧紧挨着的锅贴如同海浪般此起彼伏地推进翻滚。颜色由黄转金,滋啦啦地直冒油。
牛肉粉丝是不是南京的特色小吃,我不得而知,然而说到牛肉锅贴,则必必地是南京特色了,且属七家湾的牛肉锅贴最正宗。七家湾原是南京秦淮朝天宫一带的街巷,因最早住有七家回民而得名。这些回民以宰牛为业,南京很多清真老字号韩复兴、马祥兴等也是那时开始兴盛。现在如果慕名秦淮,去找正宗七家湾牛肉锅贴是否能够如愿呢?不过,整个南京城的锅贴店都标榜自己是正宗老字号七家湾倒是真的。
入得燕子牛肉汤馆,里面是满满的竹木马凳,民风民俗,一口大锅咕咕地翻腾着牛骨高汤。
“三碗牛肉粉丝!一碗牛腩馓子!一碗牛杂千张!三两锅贴!来咯。”
锅贴在我看来极似煎饺,又比煎饺细瘦些,呈月芽形。贴着油锅的底面呈金黄色,蘸上醋,便呈了棕褐色,面皮以下面焦脆,上部软韧为佳。锅贴肉质鲜美,中有灌汤的汁水,也得顺了小笼包的吃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咬一口,吸上汤汁才好。
这家的牛肉汤分得细致,牛肉分干切、红烧、牛杂、牛腩、牛筋,同煮的主食分粉丝、馓子、锅巴、麻花、千张……如此想来,牛肉粉丝真是种随和的食物啊,怎么搭配都行。第一次吃还不知道馓子和千张是什么。端上来一看,原来馓子和老家的油面类似,是纤细的油炸面食,放在牛肉汤里十分香脆,入口即碎,细细吃能品出其中的甜味。我总感觉馓子这种香脆味甘的东西是北方的食物,可能是从苏北传入南京的吧?千张就是百叶,我们家每逢过年都要吃百叶结烧肉。不过对于千张我可没有发言权。同事中有个是扬州人,看到千张便说起扬州的干丝,滔滔不绝,同样是豆腐皮,切得极细,如发丝般,将水发虾米用开水烫过,取其汤汁,加酱油、白糖、精盐,浇在干丝上,然后小火煮一阵,加上香菜,淋上辣油,用筷子一搅,干丝便条分缕析地浮起来,味道极鲜美,听得我们口水直流。
今年春天和河马一起去杭州,逛完西湖,下着蒙蒙的雨,想着吃什么才好,真是一副不吃一顿大餐对不起到杭州一游的架势。然后便看到了路边低调的新丰小吃,仿佛回到八十年代国营小吃店。我们点了两碗牛肉粉丝,蓝磁花的碗,带着老字号的历史感,碗边还有小缺口。牛肉末,葱花末,盈润的粉丝,浓香的汤汁,两人面对面坐着,吸喽喽吃了个底朝天。这么好吃的牛肉粉丝,只要大洋三元一碗。可见我说牛肉粉丝是种随和的食物,不假。
第一次是在大三的暑假,我们从浦口搬到鼓楼,在学校食堂的大娘水饺吃的。点了二两荠菜水饺,一份牛肉粉丝。薄薄的干切牛肉,富有韧劲又被汤汁涨得圆满的粉丝,加上葱花和香菜,倒些醋,淋上辣油,真是美味的一餐。
第一次吃牛杂汤也是在学校的大娘水饺。刚开始觉得腥膻,口味太重,但是又舍弃不了牛杂,尤其是牛百叶脆爽带韧的口感。牛杂也可加粉丝,不过我一般都不加,似乎粉丝只有与干切牛肉才是绝配,牛杂自身的韧劲已可满足口腹的愉悦了。
不过总疑心大娘水饺的牛肉粉丝用的是牛杂汤的汤底,总有一种牛肉的膻味,挥之不去,弥散在空气里,教人又讨厌又想念。然而一次在食堂远远地看到崇敬的老师,是个很清雅的人。虽然不敢上前跟老师打招呼,但是好奇老师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在送回碗筷的时候绕道他附近,原来老师也在吃水饺和牛肉粉丝。心里莫名地有了小喜悦。
![]() |
大娘水饺的牛肉粉丝 |
牛肉粉丝虽是美味,也不常吃。对于穷学生,二两水饺加上牛肉粉丝要十多元,一顿就是一天的伙食费,实在舍不得。唯有难得的周末,和好友一起三三两两地围坐,吸溜吸溜地大口唆粉丝,谈天说地,才可尽兴。有时看到学生情侣并排坐着吃牛肉粉丝,两个嘻嘻笑笑的青涩身影,真是美好。
现在,还会有男生请女生吃牛肉粉丝吗?
前些天回学校,发现食堂的大娘水饺铺已经改成打菜的窗口,真是连个让人怀念的地方都没有了。
工作后,和同事的第一顿聚餐是在燕子牛肉汤馆。才到巷子口,远远地便可闻到油腻的牛杂膻味和锅贴热乎乎焦脆的油香。铺子门前就是一口平底大锅,大师傅熟练地翻动黄橙橙的锅贴,那些围成圆,紧紧挨着的锅贴如同海浪般此起彼伏地推进翻滚。颜色由黄转金,滋啦啦地直冒油。
牛肉粉丝是不是南京的特色小吃,我不得而知,然而说到牛肉锅贴,则必必地是南京特色了,且属七家湾的牛肉锅贴最正宗。七家湾原是南京秦淮朝天宫一带的街巷,因最早住有七家回民而得名。这些回民以宰牛为业,南京很多清真老字号韩复兴、马祥兴等也是那时开始兴盛。现在如果慕名秦淮,去找正宗七家湾牛肉锅贴是否能够如愿呢?不过,整个南京城的锅贴店都标榜自己是正宗老字号七家湾倒是真的。
入得燕子牛肉汤馆,里面是满满的竹木马凳,民风民俗,一口大锅咕咕地翻腾着牛骨高汤。
“三碗牛肉粉丝!一碗牛腩馓子!一碗牛杂千张!三两锅贴!来咯。”
锅贴在我看来极似煎饺,又比煎饺细瘦些,呈月芽形。贴着油锅的底面呈金黄色,蘸上醋,便呈了棕褐色,面皮以下面焦脆,上部软韧为佳。锅贴肉质鲜美,中有灌汤的汁水,也得顺了小笼包的吃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咬一口,吸上汤汁才好。
这家的牛肉汤分得细致,牛肉分干切、红烧、牛杂、牛腩、牛筋,同煮的主食分粉丝、馓子、锅巴、麻花、千张……如此想来,牛肉粉丝真是种随和的食物啊,怎么搭配都行。第一次吃还不知道馓子和千张是什么。端上来一看,原来馓子和老家的油面类似,是纤细的油炸面食,放在牛肉汤里十分香脆,入口即碎,细细吃能品出其中的甜味。我总感觉馓子这种香脆味甘的东西是北方的食物,可能是从苏北传入南京的吧?千张就是百叶,我们家每逢过年都要吃百叶结烧肉。不过对于千张我可没有发言权。同事中有个是扬州人,看到千张便说起扬州的干丝,滔滔不绝,同样是豆腐皮,切得极细,如发丝般,将水发虾米用开水烫过,取其汤汁,加酱油、白糖、精盐,浇在干丝上,然后小火煮一阵,加上香菜,淋上辣油,用筷子一搅,干丝便条分缕析地浮起来,味道极鲜美,听得我们口水直流。
今年春天和河马一起去杭州,逛完西湖,下着蒙蒙的雨,想着吃什么才好,真是一副不吃一顿大餐对不起到杭州一游的架势。然后便看到了路边低调的新丰小吃,仿佛回到八十年代国营小吃店。我们点了两碗牛肉粉丝,蓝磁花的碗,带着老字号的历史感,碗边还有小缺口。牛肉末,葱花末,盈润的粉丝,浓香的汤汁,两人面对面坐着,吸喽喽吃了个底朝天。这么好吃的牛肉粉丝,只要大洋三元一碗。可见我说牛肉粉丝是种随和的食物,不假。
-
澈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0 18:40:2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31 23:16:47
-
将EH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6 19:42:06
-
违禁词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3 12:08:51
-
一束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2 02:19:31
-
落羽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1 11:31:26
-
进击的琪妹纸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0 22:25:03
-
申易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0 22:19:35
-
豆友62401890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18 03:38:10
-
Te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07 10:44:20
-
有些灯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05 16:27:36
-
書煙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5 14:36:54
-
你叔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8 15:45:48
-
呼呼呼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8 15:19:02
-
小茉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7 17:19:14
-
Ms Chatterbox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7 17: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