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妈妈信
妈妈,
好几个月前买了一本书,王朔的《致女儿书》。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读,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读了。
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父亲对女儿说不出道不白的爱。它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他要告诉女儿咱们家是什么来历,你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书中他细致地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拳拳的为父之情漫洇纸上。尤为难得的是,这里有他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因此,这本书可以称为王朔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这父亲和女儿交流的尺度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实际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什么样。这父亲不是“坏人”也不是人见人夸的什么英雄。
他,就是一个有对自己童年和中年有些遗憾,有些善意的父亲。他也许希望能挽救什么,因为他一天一天变老,瘫痪,想回到童年去吧,想重新拥有一个家吧。
因为在所有的事情上也许都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惟独面对女儿,只要你离开就意味着自己从根儿上的不负责任。什么是血缘关系?是道不清的,无限的,无条件的善意吧。
没什么,但也就这样:在简单的爱意,单纯的亲情前,人们是很难大大方方的说出“我爱你”。每一天太阳起落,然而我们习惯了,为什么还需要去关注呢?情是盐:不可缺,不可多;不然伤身心。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由想起爸爸,想到你,我的好妈妈,想到我们的家,包括我对“家”的理解和观念。其实作为儿女,我们有对父母说不尽,说不出,不想说的爱。我们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只能学会去珍惜,去尽量走好自己的路。
我26岁了,觉得自己像一根小草(可以改名为柳草,不不不,好难听,还是柳璐迷人):小小的,不怕风,不怕雨,有着不一般的生存力,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力量也许是血,是细胞中的故事,是遗传,是家庭的印章,一种自身的营养,无限的能源。
在地铁里中读王朔的《致女儿书》有强烈的感动。怕一生过了,没了,关了,就这样,说不了了,没有机会了,不会说了。我只知好好活;活起来,把爱说出来,因为?因为现在亲人还在,因为我还些时间。不然?不然我就没有机会了,没有时间了,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我连好好活的勇气都没有,您给我的生命,时间在当下又有着什么意义呢?
爱您的女儿,
璐璐
好几个月前买了一本书,王朔的《致女儿书》。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读,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读了。
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父亲对女儿说不出道不白的爱。它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他要告诉女儿咱们家是什么来历,你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书中他细致地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拳拳的为父之情漫洇纸上。尤为难得的是,这里有他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因此,这本书可以称为王朔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这父亲和女儿交流的尺度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实际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什么样。这父亲不是“坏人”也不是人见人夸的什么英雄。
他,就是一个有对自己童年和中年有些遗憾,有些善意的父亲。他也许希望能挽救什么,因为他一天一天变老,瘫痪,想回到童年去吧,想重新拥有一个家吧。
因为在所有的事情上也许都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惟独面对女儿,只要你离开就意味着自己从根儿上的不负责任。什么是血缘关系?是道不清的,无限的,无条件的善意吧。
没什么,但也就这样:在简单的爱意,单纯的亲情前,人们是很难大大方方的说出“我爱你”。每一天太阳起落,然而我们习惯了,为什么还需要去关注呢?情是盐:不可缺,不可多;不然伤身心。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由想起爸爸,想到你,我的好妈妈,想到我们的家,包括我对“家”的理解和观念。其实作为儿女,我们有对父母说不尽,说不出,不想说的爱。我们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只能学会去珍惜,去尽量走好自己的路。
我26岁了,觉得自己像一根小草(可以改名为柳草,不不不,好难听,还是柳璐迷人):小小的,不怕风,不怕雨,有着不一般的生存力,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力量也许是血,是细胞中的故事,是遗传,是家庭的印章,一种自身的营养,无限的能源。
在地铁里中读王朔的《致女儿书》有强烈的感动。怕一生过了,没了,关了,就这样,说不了了,没有机会了,不会说了。我只知好好活;活起来,把爱说出来,因为?因为现在亲人还在,因为我还些时间。不然?不然我就没有机会了,没有时间了,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我连好好活的勇气都没有,您给我的生命,时间在当下又有着什么意义呢?
爱您的女儿,
璐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