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与文艺
在豆瓣平台上写这种题目简直不能更合适
小资和文艺,二者到底有没有区别?
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他们描述的是不同的人。这两种人还真不太一样。
我想拿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件事。
第一个人今年四十多岁,现在一家美国医药公司做亚洲区总经理,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MBA,现在在上海上班,很注重外表,很会打扮,穿的就跟郭敬明小说里写的一样。他之前在北京生活,但去了上海之后就爱上了上海,按他的话说:“上海服务好,北京餐馆的服务员都跟爷一样。”。吃饭必训服务员。周末喜欢和老婆女儿一起去咖啡馆享受“慢生活”,喜欢沙滩和海,喜欢喝红酒。喜欢看法国的文艺电影,比如《天使爱美丽》,津津乐道于“爱美丽周末把钱给流浪汉,可流浪汉告诉她,‘今天我休息’。”“爱美丽打开了铅笔盒,里面都是小男孩的宝贝收藏”,他说“这就是法国人的生活态度”“你看人家多注重电影里的细节情绪,咱们国家的就五大三粗”。他的老婆是LV中国区销售总监,之前在朋友圈发自己在健身房的照片,但拍的不是跑了多少公里,而是一本冯唐的《不二》,摊开摆在跑步机显示数据的小架子上,暗示其就连跑步都离不开书。真不知道她跑起步来要怎么看?一跳一跳的还不得头晕眼花?他们的朋友都说,这两人真合拍,小资到一块去了。和他们聊天给人的感觉是,说话有趣,时不时还能被逗乐,在他们自称“对艺术恒久而深沉的爱”里面,有时能学到一些某某偏僻国家导演的一些冷门知识,谈及一些“文艺话题”必语气专注而强烈,可往往他们对于某某作品的评论或者喜爱都停留在一些宏观性的描述和总结里,如“《天注定》残酷得恰到好处”,可听者无法从他们那里得知作品的高明之处究竟在哪里,或者就是一些抽象名词堆积,如“蔡明亮把人性里的孤独挖掘的一干二净”,而绝对不会让人明白蔡明亮是怎么挖掘出来的。甚至很多时候听得出来,他们花心思更多的是琢磨是怎么把那句让别人能听见的话说的漂亮,而非在研究文本本身,文本更像是一个跳板,他们借之跳到空中,而让别人欣赏自己的动作有多美。
可是其实他们看了最感动的电影是《复仇者联盟》和《变形金刚》,他们管这叫,”下里巴人症候群“又犯了。可是这话只能他们自己说,你要是说了,就是掀了他们的遮羞布,他们绝对从红酒和法国电影里摇身一变成拿着猎刀的屠夫,砍人。
小资是一个贬义词,没有人觉得这俩人是自己。文艺现在也被“文艺青年”搞的名声臭了,可如果真的要说的话
小资和文艺,二者到底有没有区别?
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他们描述的是不同的人。这两种人还真不太一样。
我想拿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件事。
第一个人今年四十多岁,现在一家美国医药公司做亚洲区总经理,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MBA,现在在上海上班,很注重外表,很会打扮,穿的就跟郭敬明小说里写的一样。他之前在北京生活,但去了上海之后就爱上了上海,按他的话说:“上海服务好,北京餐馆的服务员都跟爷一样。”。吃饭必训服务员。周末喜欢和老婆女儿一起去咖啡馆享受“慢生活”,喜欢沙滩和海,喜欢喝红酒。喜欢看法国的文艺电影,比如《天使爱美丽》,津津乐道于“爱美丽周末把钱给流浪汉,可流浪汉告诉她,‘今天我休息’。”“爱美丽打开了铅笔盒,里面都是小男孩的宝贝收藏”,他说“这就是法国人的生活态度”“你看人家多注重电影里的细节情绪,咱们国家的就五大三粗”。他的老婆是LV中国区销售总监,之前在朋友圈发自己在健身房的照片,但拍的不是跑了多少公里,而是一本冯唐的《不二》,摊开摆在跑步机显示数据的小架子上,暗示其就连跑步都离不开书。真不知道她跑起步来要怎么看?一跳一跳的还不得头晕眼花?他们的朋友都说,这两人真合拍,小资到一块去了。和他们聊天给人的感觉是,说话有趣,时不时还能被逗乐,在他们自称“对艺术恒久而深沉的爱”里面,有时能学到一些某某偏僻国家导演的一些冷门知识,谈及一些“文艺话题”必语气专注而强烈,可往往他们对于某某作品的评论或者喜爱都停留在一些宏观性的描述和总结里,如“《天注定》残酷得恰到好处”,可听者无法从他们那里得知作品的高明之处究竟在哪里,或者就是一些抽象名词堆积,如“蔡明亮把人性里的孤独挖掘的一干二净”,而绝对不会让人明白蔡明亮是怎么挖掘出来的。甚至很多时候听得出来,他们花心思更多的是琢磨是怎么把那句让别人能听见的话说的漂亮,而非在研究文本本身,文本更像是一个跳板,他们借之跳到空中,而让别人欣赏自己的动作有多美。
可是其实他们看了最感动的电影是《复仇者联盟》和《变形金刚》,他们管这叫,”下里巴人症候群“又犯了。可是这话只能他们自己说,你要是说了,就是掀了他们的遮羞布,他们绝对从红酒和法国电影里摇身一变成拿着猎刀的屠夫,砍人。
小资是一个贬义词,没有人觉得这俩人是自己。文艺现在也被“文艺青年”搞的名声臭了,可如果真的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