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蛋白和足球赛 (2013-08)
这篇文章就是想说说新闻中被污染的乳清蛋白,和心理学案例中的足球赛。
乳清蛋白
一周前,新西兰传出乳品原料加工出现污染的消息,出问题的是恒天然工厂的一根管道,受影响的是工厂产出的一批乳清蛋白,这些乳清蛋白被最终加工成了婴儿奶粉和其他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新闻的内容太多,想来大概大家都有一些了解,不再重复。
起初我听到新闻感到惊讶,不知会造成多大的危害,随后,就是对此事将会造成巨大损失的忧虑,不仅是对新西兰乳业,更有其国家形象。
新西兰在食品安全上出问题,尤其是婴儿奶粉,这相当于数学教授背错了乘法口诀,那种尴尬的毁灭感难以言说。即使你危机公关做到完美,想回到过去也是以年计的事了。
之后,让我感兴趣的开始不只是事件本身,更是不同人群的反应。
中国的媒体自是一片哗然,遗憾声有,惊恐声有,讨伐声有,算旧账声有。在一个经历了三聚氰胺噩梦的国家,我只能信赖外来货,突然你又告诉我,那个占我们95%以上进口份额的纯净国度的原料也出了问题,你让我怎么平静呢?!这种不平静之下,自然有人趁机夹藏私货,落井下石者有之,趁机渔利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一切都那么自然。
新西兰的媒体强烈关注,冷静中充满遗憾与焦虑。批评声,反思声也见诸报端。同时每篇报道必言中国,恒天然CEO亲赴道歉,总理也放话必要时会前去说明,足以看出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力量。至于普通民众,当然有恐慌者(在超市小声提醒其他不认识的人别买恒天然产的牛奶,其实牛奶没任何问题),有关切者(新闻和评论长篇累牍;儿童健康方面的专线已接到一万一千多的询问),但绝大多数也只是当它是个大新闻,毕竟还没有产生任何健康事故,同时也事不关己。
新西兰的中国同胞们,大概是最纠结的了。每个在新华人,应该都面对过国内友人关心这的奶粉胜于他们自己的情况。在还不限制奶粉邮寄的日子,他们会经常接到一通亲切的嘘寒问暖,末了是寄箱奶粉的小小请求。到了最后,他们已经觉得自己有那么一小半的脸面闪着那个罐子的金色,这一罐让国内人等趋之若鹜的奶粉似乎帮助充分证明了:我选择这100%纯天然的国家生活是如何的伟大光荣正确。突然,一切变了,自己完全没准备面对“怎么你新西兰的奶粉也出问题”的疑问,每个人似乎都要选择一个态度,就像这个国家的声誉被恒天然“绑架”了一样,自己也被连累,带进了“审讯室”,被迫回答上面的问题。这时发现,自己面对不只是问题本身,还有对问题的定义,因为两边报道立场的不对称,你要说的似乎超出了你的表达范围。所以这时反问似乎显得机智而有效:“你如果连新西兰的奶粉都不能相信,你还能相信哪的呢?”很多朋友,恨不能把所有的签名档都改成这句话了。
足球赛
最近注册了Cocersura上的社会心理学课程,现在是第一周,有个案例很有意思:
1951年,普林斯顿大学足球队对阵达特茅斯大学,这场比赛非常粗暴野蛮,两方队员都受了伤。比赛结束后不久,两个来自双方学校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研究,他们把比赛的录像回访给两个学校的学生,其间力图让他们只做出科学的评判,不受自己身份的影响,即便这样,结果还是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比如,来自普林斯顿的学生可以看见的来自达特茅斯的暴力行为,是那些达特茅斯本校学生的两倍。
这个案例出现在David G. Myers《Social Psychology》的第一章,用于解释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第一条:我们构建自己的社会现实(We Construct Our Social Reality)。在研究报告中心理学家写到:“我们常说,对于相同的“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和有误导性的,简单讲,这个“事”本身对于不同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论这个“事”是足球比赛,总统候选人,共产主义,还是菠菜。”
这周,它变身成了被污染的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
一周前,新西兰传出乳品原料加工出现污染的消息,出问题的是恒天然工厂的一根管道,受影响的是工厂产出的一批乳清蛋白,这些乳清蛋白被最终加工成了婴儿奶粉和其他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新闻的内容太多,想来大概大家都有一些了解,不再重复。
起初我听到新闻感到惊讶,不知会造成多大的危害,随后,就是对此事将会造成巨大损失的忧虑,不仅是对新西兰乳业,更有其国家形象。
新西兰在食品安全上出问题,尤其是婴儿奶粉,这相当于数学教授背错了乘法口诀,那种尴尬的毁灭感难以言说。即使你危机公关做到完美,想回到过去也是以年计的事了。
之后,让我感兴趣的开始不只是事件本身,更是不同人群的反应。
中国的媒体自是一片哗然,遗憾声有,惊恐声有,讨伐声有,算旧账声有。在一个经历了三聚氰胺噩梦的国家,我只能信赖外来货,突然你又告诉我,那个占我们95%以上进口份额的纯净国度的原料也出了问题,你让我怎么平静呢?!这种不平静之下,自然有人趁机夹藏私货,落井下石者有之,趁机渔利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一切都那么自然。
新西兰的媒体强烈关注,冷静中充满遗憾与焦虑。批评声,反思声也见诸报端。同时每篇报道必言中国,恒天然CEO亲赴道歉,总理也放话必要时会前去说明,足以看出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力量。至于普通民众,当然有恐慌者(在超市小声提醒其他不认识的人别买恒天然产的牛奶,其实牛奶没任何问题),有关切者(新闻和评论长篇累牍;儿童健康方面的专线已接到一万一千多的询问),但绝大多数也只是当它是个大新闻,毕竟还没有产生任何健康事故,同时也事不关己。
新西兰的中国同胞们,大概是最纠结的了。每个在新华人,应该都面对过国内友人关心这的奶粉胜于他们自己的情况。在还不限制奶粉邮寄的日子,他们会经常接到一通亲切的嘘寒问暖,末了是寄箱奶粉的小小请求。到了最后,他们已经觉得自己有那么一小半的脸面闪着那个罐子的金色,这一罐让国内人等趋之若鹜的奶粉似乎帮助充分证明了:我选择这100%纯天然的国家生活是如何的伟大光荣正确。突然,一切变了,自己完全没准备面对“怎么你新西兰的奶粉也出问题”的疑问,每个人似乎都要选择一个态度,就像这个国家的声誉被恒天然“绑架”了一样,自己也被连累,带进了“审讯室”,被迫回答上面的问题。这时发现,自己面对不只是问题本身,还有对问题的定义,因为两边报道立场的不对称,你要说的似乎超出了你的表达范围。所以这时反问似乎显得机智而有效:“你如果连新西兰的奶粉都不能相信,你还能相信哪的呢?”很多朋友,恨不能把所有的签名档都改成这句话了。
足球赛
最近注册了Cocersura上的社会心理学课程,现在是第一周,有个案例很有意思:
1951年,普林斯顿大学足球队对阵达特茅斯大学,这场比赛非常粗暴野蛮,两方队员都受了伤。比赛结束后不久,两个来自双方学校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研究,他们把比赛的录像回访给两个学校的学生,其间力图让他们只做出科学的评判,不受自己身份的影响,即便这样,结果还是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比如,来自普林斯顿的学生可以看见的来自达特茅斯的暴力行为,是那些达特茅斯本校学生的两倍。
这个案例出现在David G. Myers《Social Psychology》的第一章,用于解释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第一条:我们构建自己的社会现实(We Construct Our Social Reality)。在研究报告中心理学家写到:“我们常说,对于相同的“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和有误导性的,简单讲,这个“事”本身对于不同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论这个“事”是足球比赛,总统候选人,共产主义,还是菠菜。”
这周,它变身成了被污染的乳清蛋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