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
自从发现了清晨的快乐,我便每日早起。
一开始,只是为了逃避一种孤独。
习惯晚睡了,内分泌开始失调,已不青春的脸颊上重新冒出了青春痘。红肿一片,烂的鲜艳。忍不住用手去挤,竟无粉刺。于是知道了皮肤的虚弱,然而我又是个讳疾忌医的,宁肯紧紧拥抱着自己的身体,也不愿听凭他人指手画脚。
那时我的恋人离开了。最初的一个月最煎熬。我心知她并非我的灵魂伴侣,缘分也实是不长,但她留下的痕迹依然刺人。她的东西我都让她带走。可这也是太天真,所有的她送的,她用过的,躺过的,放过脚的,说过喜欢的,说过不喜欢的,哪一样不是永远属于她了?
都扔掉,然后家徒四壁,又想起这四壁中曾经的相互拥抱的两个人。
思念在深夜愈发浓烈,我只好在夜色尚未浓郁之时送自己入梦乡。
有个说法,我一直信以为真。人只要平躺着,身体便开始休息,无论入睡与否。失眠时如此想便没有了压力,反而容易入睡了。
我不去反抗,合眼时想她,睁眼时第一个念头也是她。可惜这种放弃,并没有让过程变得轻松。举一些理性的例子,回忆她说过的愚蠢的话,对照我们不相符合的性格与爱好,试想毫无希望的未来。但理性对人没有什么用处。我幻听,在噪音中辨出有人叫她的名字。又幻视,看见路人里混着她的背影。
她出现的那一天,我们都在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我没注意到她,她亦没理会我。后来阴错阳差的走到了一起。我问她,你喜欢我什么?她说,她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在完美的事物中发现一些不完美,然后狠狠喜欢上。我听得心醉神迷。仔细想来真是好笑,她说着喜欢我,却举出很多我的缺点来,这样的手段,怪不得将我打得一败涂地了。
和她断了所有联系,但还没来得及忘掉纪念日和她的电话号码,总是被折磨。
朋友不舍得放我一个人,时不时到访。聊些旧事,喝些啤酒,向我保证,她配不上你!你肯定能找到更好的!我也做出极为赞同的样子,但酒醒了,心又醉了,徒劳无功。
于是我把十个小时的睡眠作为对自己的安抚。反正现实失去了吸引力,不如休息神经来的实在。睡久了头痛,一天昏昏沉沉,拔不出梦乡。于是算好时间,七小时后起床。睡得越来越早,起的越来越早,最后早到很疯狂的时段,日日看黑夜与白昼交接。高楼林立,不见日出,天穹发亮。生物钟不知如何计算这多出来的几小时,大脑后部有些恍惚。喝一罐冰凉的茶,坐在窗前,书看不进去,于是拿起笔画一点速写。画了养的花、盆栽芦荟、水杯、自己的侧脸、书架的一角。又找出相机来,看旧时的照片,把有趣的细部放大了画。用八百字格子稿纸和碳素笔做画材,画的并不神似,亦不形似,亦不解忧,但心里喜欢。于是画了很多张。
我听着城市还在沉睡,树叶与植物在静静地一呼一吸。鸟儿尖细的嗓音很刺耳。街上无人,对街的百货商城,熄灭的霓虹灯灰突突地立在水泥块上。在一种安静的停滞感之中,我画着毫不重要的事物。这样的清晨很好。
我想起来,和她一起看过的海边日出。那天雾大,太阳血红,空气发腥,冷风不停。她拉着我的手,许久不说话。我心里欢喜,不住的笑。她不笑,只看远方。我很爱海,也很爱她。她宁愿看海,不愿看我。我始终拥有海。没有她无妨,因为大海永不会停止爱我,所以足够了。
我慢慢理解,我的爱现在指向她存在的可能性,她代表的美,关于她的一切幻想,而不是她本人。
很快我又有了新的爱好,清晨骑车去兜风。我住的海港城市中有很多海水湖,大大小小的水系交错相连,铁道桥跨过湖口伸向平原。下了桥有一家便利店,给我提供了买罐装茶或是早餐的借口。骑车过来,在桥上放慢速度,看两眼海。铁道没有昼夜的分别,火车隔一会儿便经过,车轮撞着钟声。桥墩高于水面的有一块蓝色,经年累月浸泡在水汽与晨光中,蓝的很美,甚至抢了海的风头。我试着给它拍照。
便利店新上架一种乌龙茶,苦味里透着糯米香。又开始供应凌晨出炉的面包,还温热的时候吃,觉不出芝士的腻。我总去,逐渐认识了早班店员的面孔。周一、周三上班的是一位精神的阿姨,五十岁上下,长发焗得乌黑,笼在脑后边很复杂的盘起,用黑色发卡别好。一天碰到她理货,气喘吁吁,衣衫与盘发都歪倒一边了。见我等在收银台前,赶忙过来结账。我点着零钱,见她抹抹汗,两手一摸脑后,取下五六个发卡,卷曲的头发掉到肩上。用手指拢了拢,吁一口气,向后拉,扭动两下,迅速插入发卡,逆转末端,推向反方向,几秒钟就牢固的盘好了。我吃惊。
“哇!太厉害了!”
她吓了一跳,有些尴尬地微笑。我觉得失态,只好重复自己的话。
“太厉害了,一下就弄好头发了。用那么小的发卡就能盘发,我第一次见识。”
“很容易就盘熟练啦。”她低头整理收款机,眼神闪烁。
第二天再碰到她,她说声“早”。我也说“早”。新款乌龙茶被挪到了冰柜架子的最上排。“这个茶卖的不错,尤其是早晨的客人很多都喜欢。”她主动说。我急忙接话,寒暄两句茶的味道。之后互相道了再见。
有些后悔主动与她讲话,清晨的我实是不太清醒的。与不熟悉的人谈话,需要留心说话的内容与平衡,容易有心理负担。阿姨不过是每周卖给我两罐乌龙茶,打招呼而已,寥寥数语。但我生了逃避之心,周一与周三不骑向铁道桥。有个周二也望见她在店里,想是调整了工作时间,正犹豫是否要进去,她看见了我,竟然微笑了一下。突然害怕起入店之后的场景,她若说“好久不见”自己该怎么回答?于是放弃了,调转车头向家的方向骑去。之后买了整箱的罐装乌龙茶,停止清晨的骑车了。
突然的社交懦弱,提醒着我,清晨的我和平常的我有些分别。
或许我应该把这几个小时还给睡眠。
三个月的习惯,让我的困倦来的很早,也不需要闹钟就会醒来。我平静了一些,不想再证明自己过得很好。她发来信息,我回了一下,她又回,口气依然很做派。我一阵厌烦,趁自己还算清醒,删掉了她的电话号码。
但我是感谢的,感谢她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我唯一允许自己保留这种感情。我还爱她,但不会再爱上她这样的人。我站在死路的尽头,看看蓝天。天空下起雨。我没有伞。下雨而已,不会让人生大病,就慢慢踱步回家。雨中的街道很匆忙,也比平时安静,但和清晨的安静不同。清晨让人生出一种空白的假象。下雨让人清洁。
我搬家到一处靠海的高层公寓,拉开窗帘,有轮船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下。我学会了一种新的烤肉酱制法,将比五花肉稍瘦些的梅花肉片与青菜放进锅炒,不需要放油,再加一些酱,也不需再加盐,出锅即吃,很健康。
从速写转为学画水彩,朋友送了一盘温莎牛顿轻搪瓷色,据说透明度世界第一。我只是爱好者,觉不出好来,只觉得盒子精致。我画了新家附近的一座铁道桥,桥上有蓝色贴牌子写着桥名,白色字一排中文一排英文,佩戴在城市的灰色水泥框上。当然也画海上日出,景色里总有船,有些船上摆着集装箱,有些满载高贵的客人。我技术不好,画不清楚那些人,就用笔尖蘸了不同颜色点点。客人穿的鲜艳,我也多用些颜色,收起画时手快了,未干的颜料流下来,是一道液体的彩虹。
一开始,只是为了逃避一种孤独。
习惯晚睡了,内分泌开始失调,已不青春的脸颊上重新冒出了青春痘。红肿一片,烂的鲜艳。忍不住用手去挤,竟无粉刺。于是知道了皮肤的虚弱,然而我又是个讳疾忌医的,宁肯紧紧拥抱着自己的身体,也不愿听凭他人指手画脚。
那时我的恋人离开了。最初的一个月最煎熬。我心知她并非我的灵魂伴侣,缘分也实是不长,但她留下的痕迹依然刺人。她的东西我都让她带走。可这也是太天真,所有的她送的,她用过的,躺过的,放过脚的,说过喜欢的,说过不喜欢的,哪一样不是永远属于她了?
都扔掉,然后家徒四壁,又想起这四壁中曾经的相互拥抱的两个人。
思念在深夜愈发浓烈,我只好在夜色尚未浓郁之时送自己入梦乡。
有个说法,我一直信以为真。人只要平躺着,身体便开始休息,无论入睡与否。失眠时如此想便没有了压力,反而容易入睡了。
我不去反抗,合眼时想她,睁眼时第一个念头也是她。可惜这种放弃,并没有让过程变得轻松。举一些理性的例子,回忆她说过的愚蠢的话,对照我们不相符合的性格与爱好,试想毫无希望的未来。但理性对人没有什么用处。我幻听,在噪音中辨出有人叫她的名字。又幻视,看见路人里混着她的背影。
她出现的那一天,我们都在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我没注意到她,她亦没理会我。后来阴错阳差的走到了一起。我问她,你喜欢我什么?她说,她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在完美的事物中发现一些不完美,然后狠狠喜欢上。我听得心醉神迷。仔细想来真是好笑,她说着喜欢我,却举出很多我的缺点来,这样的手段,怪不得将我打得一败涂地了。
和她断了所有联系,但还没来得及忘掉纪念日和她的电话号码,总是被折磨。
朋友不舍得放我一个人,时不时到访。聊些旧事,喝些啤酒,向我保证,她配不上你!你肯定能找到更好的!我也做出极为赞同的样子,但酒醒了,心又醉了,徒劳无功。
于是我把十个小时的睡眠作为对自己的安抚。反正现实失去了吸引力,不如休息神经来的实在。睡久了头痛,一天昏昏沉沉,拔不出梦乡。于是算好时间,七小时后起床。睡得越来越早,起的越来越早,最后早到很疯狂的时段,日日看黑夜与白昼交接。高楼林立,不见日出,天穹发亮。生物钟不知如何计算这多出来的几小时,大脑后部有些恍惚。喝一罐冰凉的茶,坐在窗前,书看不进去,于是拿起笔画一点速写。画了养的花、盆栽芦荟、水杯、自己的侧脸、书架的一角。又找出相机来,看旧时的照片,把有趣的细部放大了画。用八百字格子稿纸和碳素笔做画材,画的并不神似,亦不形似,亦不解忧,但心里喜欢。于是画了很多张。
我听着城市还在沉睡,树叶与植物在静静地一呼一吸。鸟儿尖细的嗓音很刺耳。街上无人,对街的百货商城,熄灭的霓虹灯灰突突地立在水泥块上。在一种安静的停滞感之中,我画着毫不重要的事物。这样的清晨很好。
我想起来,和她一起看过的海边日出。那天雾大,太阳血红,空气发腥,冷风不停。她拉着我的手,许久不说话。我心里欢喜,不住的笑。她不笑,只看远方。我很爱海,也很爱她。她宁愿看海,不愿看我。我始终拥有海。没有她无妨,因为大海永不会停止爱我,所以足够了。
我慢慢理解,我的爱现在指向她存在的可能性,她代表的美,关于她的一切幻想,而不是她本人。
很快我又有了新的爱好,清晨骑车去兜风。我住的海港城市中有很多海水湖,大大小小的水系交错相连,铁道桥跨过湖口伸向平原。下了桥有一家便利店,给我提供了买罐装茶或是早餐的借口。骑车过来,在桥上放慢速度,看两眼海。铁道没有昼夜的分别,火车隔一会儿便经过,车轮撞着钟声。桥墩高于水面的有一块蓝色,经年累月浸泡在水汽与晨光中,蓝的很美,甚至抢了海的风头。我试着给它拍照。
便利店新上架一种乌龙茶,苦味里透着糯米香。又开始供应凌晨出炉的面包,还温热的时候吃,觉不出芝士的腻。我总去,逐渐认识了早班店员的面孔。周一、周三上班的是一位精神的阿姨,五十岁上下,长发焗得乌黑,笼在脑后边很复杂的盘起,用黑色发卡别好。一天碰到她理货,气喘吁吁,衣衫与盘发都歪倒一边了。见我等在收银台前,赶忙过来结账。我点着零钱,见她抹抹汗,两手一摸脑后,取下五六个发卡,卷曲的头发掉到肩上。用手指拢了拢,吁一口气,向后拉,扭动两下,迅速插入发卡,逆转末端,推向反方向,几秒钟就牢固的盘好了。我吃惊。
“哇!太厉害了!”
她吓了一跳,有些尴尬地微笑。我觉得失态,只好重复自己的话。
“太厉害了,一下就弄好头发了。用那么小的发卡就能盘发,我第一次见识。”
“很容易就盘熟练啦。”她低头整理收款机,眼神闪烁。
第二天再碰到她,她说声“早”。我也说“早”。新款乌龙茶被挪到了冰柜架子的最上排。“这个茶卖的不错,尤其是早晨的客人很多都喜欢。”她主动说。我急忙接话,寒暄两句茶的味道。之后互相道了再见。
有些后悔主动与她讲话,清晨的我实是不太清醒的。与不熟悉的人谈话,需要留心说话的内容与平衡,容易有心理负担。阿姨不过是每周卖给我两罐乌龙茶,打招呼而已,寥寥数语。但我生了逃避之心,周一与周三不骑向铁道桥。有个周二也望见她在店里,想是调整了工作时间,正犹豫是否要进去,她看见了我,竟然微笑了一下。突然害怕起入店之后的场景,她若说“好久不见”自己该怎么回答?于是放弃了,调转车头向家的方向骑去。之后买了整箱的罐装乌龙茶,停止清晨的骑车了。
突然的社交懦弱,提醒着我,清晨的我和平常的我有些分别。
或许我应该把这几个小时还给睡眠。
三个月的习惯,让我的困倦来的很早,也不需要闹钟就会醒来。我平静了一些,不想再证明自己过得很好。她发来信息,我回了一下,她又回,口气依然很做派。我一阵厌烦,趁自己还算清醒,删掉了她的电话号码。
但我是感谢的,感谢她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我唯一允许自己保留这种感情。我还爱她,但不会再爱上她这样的人。我站在死路的尽头,看看蓝天。天空下起雨。我没有伞。下雨而已,不会让人生大病,就慢慢踱步回家。雨中的街道很匆忙,也比平时安静,但和清晨的安静不同。清晨让人生出一种空白的假象。下雨让人清洁。
我搬家到一处靠海的高层公寓,拉开窗帘,有轮船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下。我学会了一种新的烤肉酱制法,将比五花肉稍瘦些的梅花肉片与青菜放进锅炒,不需要放油,再加一些酱,也不需再加盐,出锅即吃,很健康。
从速写转为学画水彩,朋友送了一盘温莎牛顿轻搪瓷色,据说透明度世界第一。我只是爱好者,觉不出好来,只觉得盒子精致。我画了新家附近的一座铁道桥,桥上有蓝色贴牌子写着桥名,白色字一排中文一排英文,佩戴在城市的灰色水泥框上。当然也画海上日出,景色里总有船,有些船上摆着集装箱,有些满载高贵的客人。我技术不好,画不清楚那些人,就用笔尖蘸了不同颜色点点。客人穿的鲜艳,我也多用些颜色,收起画时手快了,未干的颜料流下来,是一道液体的彩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