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书 第十四篇
第十四篇(接尔二十九、三十号两禀)
这封信曾国藩给孩子讲了四书五经的一个大案,“六经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现今流传的《古文尚书》是假的,并非孔子编纂。
秦朝焚书坑儒后,流传下来的《尚书》含28篇,又称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对应)。后来,汉朝孔安国(孔子世孙)在家中发现《古文尚书》,比流传的《尚书》多出十余篇,他将其奉给帝王,但帝王并没有将其指定为教材,所以没流传下来。与它相关的《尚书百两篇》,《古文尚书》注解也没有流传下来。后来东晋有人献出《古文尚书》,就是当今的通行本。目前已几十位大儒甄别,都称之为“伪古文,伪孔氏”。
曾纪泽来信中说自己读书记性平常,曾国藩说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却未看得明白。”若真看得明白,一定会有感触、心生愉悦,那么把感悟略记下就好。“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这一篇抄写下来很久,因为没什么特别的感悟所以一直没有发。不过为什么要自带枷锁,搜肠刮肚呢?努力要达到的,不是持续写感悟,而是平静和自由——“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这封信曾国藩给孩子讲了四书五经的一个大案,“六经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现今流传的《古文尚书》是假的,并非孔子编纂。
秦朝焚书坑儒后,流传下来的《尚书》含28篇,又称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对应)。后来,汉朝孔安国(孔子世孙)在家中发现《古文尚书》,比流传的《尚书》多出十余篇,他将其奉给帝王,但帝王并没有将其指定为教材,所以没流传下来。与它相关的《尚书百两篇》,《古文尚书》注解也没有流传下来。后来东晋有人献出《古文尚书》,就是当今的通行本。目前已几十位大儒甄别,都称之为“伪古文,伪孔氏”。
曾纪泽来信中说自己读书记性平常,曾国藩说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却未看得明白。”若真看得明白,一定会有感触、心生愉悦,那么把感悟略记下就好。“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这一篇抄写下来很久,因为没什么特别的感悟所以一直没有发。不过为什么要自带枷锁,搜肠刮肚呢?努力要达到的,不是持续写感悟,而是平静和自由——“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