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循环圈及其运用
这是个摘抄杂凑,持续更新中。
+++++++++++++++++++++++++++++++++++++++++++++++++++++++++++++++
×××××
五度循环圈图形如下
×××××
在顺阶和弦中的应用
表格中,只要是由上網下的關係都是五度,例如 縱向的 III 級 Fm7 -> Cm7 => I -> V of Fm;而由下往上都是四度關係。另外右邊的升降記號也可以發現,升降記號的次序也是跟五度圈有關係,同樣可以藉由五度圈的排列次序來協助記憶有那些升降記號。
表中大調視覺上共有十五個,有些是重複的,像是 C# 和 Db 調單純的聽覺上是一樣的,但是分析依照不同的角度 (從 C 跟從 D 的角度) 會是升與降的差異,一般來說升 Key 的歌曲 (先聽到 C 大調再聽到 C# 大調) 就是有往上的感覺,也就是明朗、前進的感覺;而降 Key 的歌曲 (先聽到 D 大調,再聽到 Db 大調) 則反之。所以雖然他們使用的音群是一樣的,但是使用角度卻是不同的。
×××××
爵士中II-V-I的和聲概念與練習方法
http://www.douban.com/note/365795815/
+++++++++++++++++++++++++++++++++++++++++++++++++++++++++++++++
×××××
五度循环圈图形如下
![]() |
×××××
在顺阶和弦中的应用
![]() |
表格中,只要是由上網下的關係都是五度,例如 縱向的 III 級 Fm7 -> Cm7 => I -> V of Fm;而由下往上都是四度關係。另外右邊的升降記號也可以發現,升降記號的次序也是跟五度圈有關係,同樣可以藉由五度圈的排列次序來協助記憶有那些升降記號。
表中大調視覺上共有十五個,有些是重複的,像是 C# 和 Db 調單純的聽覺上是一樣的,但是分析依照不同的角度 (從 C 跟從 D 的角度) 會是升與降的差異,一般來說升 Key 的歌曲 (先聽到 C 大調再聽到 C# 大調) 就是有往上的感覺,也就是明朗、前進的感覺;而降 Key 的歌曲 (先聽到 D 大調,再聽到 Db 大調) 則反之。所以雖然他們使用的音群是一樣的,但是使用角度卻是不同的。
×××××
爵士中II-V-I的和聲概念與練習方法
http://www.douban.com/note/365795815/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