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厦门
6月26日 晚 晴
窗外,田间的青蛙比赛似的争相叫唤。客栈老板告诉我们厦门北旁边的客栈都是民宿。果然,一路走去,都是一家家大院子民宿改的客栈,名字也为了适应年轻旅客和附近的学生起的比较小清新。比如我们住的叫时光忆站,旁边就是爱情公寓,还有一家门口停了一辆拉风摩托车的集美小镇。黑暗中看不出太多,只远远看到有几处还在阳台墙外装上了串串霓虹,许是吸引附近的学生,许是指引游客回家的方向。
走在田间小路上,有一些泥土堆和水坑。路的一边是一间间不规则排列不规则造型的民宿,一边是田野,本也挺美的,可是不时传来的牛粪臭味让人不想多呆。从客栈走五六分钟就到了烧烤大排档,三四个大篷,每个都能容纳几十人。老板们都在认真烧烤,这里没有人老远就美女美女的招揽生意,即使走进了也不会过分热情的招呼,只是确定你要吃了给你一个小篮子自助而已。
再往上去就是学生街,听说很长一条,都是各种小吃,只是我们到的时候太晚,只剩下个别几家还开着了。刚找到的时候我们还担心学生街通往下面大排档的门关上我们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问一个路过的大学生说这门不会关才安心上前。上去才知道学生街开在两所学校的中间,那扇门也不是学校的门,只是两个学校中间小路通往村子里的路而已。当然,我们不确定这是不是两所学校,也许只是两个建筑群。听客栈老板说这周围学校很多,学校都在马路对面,马路的这一边全是宿舍。所以这附近的村民就依托这几万客户源做起了各种生意了吧,就短短一两百米,就有客栈、酒吧、台球、烧烤等各种小店。这儿的酒吧也特别安静,从外面走过,只有舒缓的音乐和暖暖的灯光,要不是酒吧门口莫名的恶臭味,真想停下来去看看去感受一下。
由于这些小摊小贩就设在学校的后面,消费的全是学生。就我们两个女生大半夜吃烧烤喝啤酒,财大气粗地不问价格只管拿串串的气势,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不是女大学生了。那个“想去大学校园走走,看看大家会不会很自然地把我当成学生”的想法不知何时不见了,而我,在若干年后,终于走在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厦门的校园。
6月27日 午 晴
早上醒来,耳边充斥着蝉鸣,宁波连绵的阴雨天气让气温一直高不上去,倒是跑来厦门提前体验夏天了。
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非常好,昨晚来火车站接我们,今天又送我们到公交车站。退房的时候,老板娘问我们需不需要吃早饭,锅里还留着粥。网评说这家的老板和老板娘人很好,果然不假。走的时候老板娘还一个劲的道别叮嘱小心。
厦门站的整修带动了原本偏僻的北站的旅游经济。但我,还是喜欢走走巷子坐坐公交,体验当地的生活。公交车站都是周围学校放假的学生,看着那些小鲜肉们,不禁让我们有些感慨。是感慨年轻,感慨时光,还是无忧,我们也说不清,只是觉得心底泛起丝丝涟漪。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坐上了去黄厝的公交车。暑气一下子被隔在了窗外,还有擦肩而过的集美学村。而厦门岛,也终于要揭开帷幕。
6月27日 晚 晴
两个享受慢旅行的人,慢慢悠悠晃荡。出租车沿着海边的环岛路开,蓝天白云碧海,比青岛热力,比济州岛热情。一样的海岸线沿途,风光无限。到酒店安顿好已经一点半。这次住在黄厝的绿踪林。比起鼓浪屿和曾厝垵,这里尚保留了一些原住民的纯朴。巷子里穿梭,街边各种小店,游走着和我们一样的游客。酒店对面就是当地特色美食沙茶面,尝了尝,浓郁的南国风味。
挤上去厦大的公交车,快下车时和花姐说下站下车,紧接着就到站。我穿梭着挤下车,终于下来了,转身一看,却发现花姐不在:她竟然还在车上!我们在电话里大笑,这乌龙事件就像美妙的插曲,让这次行程又多了一个有趣的回忆。
汇合后沿着厦大的围墙行走,看着里面特色风格的建筑和满眼的绿色。到了大门口才发现错过了开放时间,等到晚上开放还有一个小时,那就骑自行车环岛吧。
第一次掌双人自行车的方向,摇摇晃晃很费劲,折腾了几次倒也上路了。厦门很小,路也很窄,几乎都是四车道,更别提非机动车道了。我们一会儿逆向,一会儿行人道,一会儿机动车道,也算到了白城沙滩。
海水不像远看那么碧蓝,沙子也不像远看那么柔美。这里的沙子很粗,可能掺杂了很多小石子或小贝壳的关系,赤脚走硌得慌。可我们还是像孩子一样兴奋。任海水打在双腿,沙子冲上来又退下去,租车的两个小时,一半的时间花在这里。可时间就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排队进厦大的阵仗有些吓人,还是去中山路逛逛吧。快到的那一站堵车很厉害,最后司机没到站就把我们放下,倒也已经在中山路上了。步行街很长,入口封了路桩。有点像宁波的城隍庙、开明街加天一广场的集合体。满街的商铺、小吃和游人。
沿街的商铺不新,规模也不大,很多都是老房子改造。窗台晒着的衣服勉强让我感受到一些当地人的气息。在逛的时候心中一直好奇:本地人还有生存空间吗?他们会因为旅游经济带来的GDP而甘愿接受那么多游客的打扰吗?
这里的台湾美食相对正宗,口味都还不错,10块钱一杯的果汁都是不加水的鲜榨,在商业区来说很是厚道。
赵小姐门口人满为患,陈罐西和几家老字号一起开在新华书店楼下。顺便逛了逛书店,韩寒和郭敬明的书紧紧地放在同一个书架上,口水畅销书不太多,外国文学和现代文学倒是不少。窗边一排座椅上坐满了人,在闹市区,他们旁若无人地沉浸在书的世界了。我很有买的冲动,一想起当当的价格,又默默地放了回去。
喝杯现磨咖啡,吃块凤梨酥,看着身边人来人往,听着各种嘈杂声音,享受着闹中取静的悠闲。
回到白城沙滩转车,夜晚的海滩别有一番风味。比起青岛的海边更热闹也更有风情。
厦门很小,老房子和高楼交错林立。岛内游客众多,当地人不会排外也不至于虚假热情。我想,长久以来的旅游热潮已融入了厦门人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游人众多的家门口购物、挤公交、游玩和生活。
6月28日 晚 晴
再轻松的旅程逛了一天也会累,好在回来的公交车上抢到了座位。就像早上(其实快到中午)出发时坐公交车一样惬意。
29路车沿着环岛路从轮渡码头途径厦大和曾厝垵。白天的海边公路就像孩子一样热力,到了晚上,又像妈妈一样温情。透过车窗,看到海边小道两旁的路灯和泛着波光、上下起伏的海水。突然看到海平面上浮着一尊禅坐的如来佛像,正好奇是哪个景点,菜花答疑说那是郑成功像。原来我把郑成功看成了佛祖的头像,下半部山岩当成了佛祖的身体。都说眼睛所看到的就是内心的投射,那么,这现象是不是我佛慈悲普渡众生的幻化呢?
说不好来鼓浪屿是体验厦门还是体验人潮,几乎不由自主地从一条街游到另一条街,从一家店晃到另一家店。大同小异的小店很快让我们审美疲劳,而炎热的太阳和拥挤的人群让我们提不起精神游览。选一家饮品店,安然喝饮料听歌蹭网络。
迷失在鼓浪屿中心的商业区,对照着地图围着小路绕弯。岛上建筑不高,多以红砖墙居多,有些配有绿漆围栏。因为殖民地时期岛上有好多国家领事馆,岛上的建筑很多带着欧式浪漫风情。喜欢那些高高低低上下延伸交错的小路,只是每条路上都是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观光客。于是又找了一家咖啡馆休憩,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游客们在这里歇脚,来了走,走了来,但很少有人像我们一样在这里“浪费”一个多小时。
从厦门到鼓浪屿只要8块钱就可以来回,当然距离也只有几分钟船程。卖地图的小妹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为了感谢她买了两本盖章本,到岛上才知道这是两年前的,很多店铺已经易主。
鼓浪屿的店不如西塘小清新、不如平江路文艺、不如丽江有个性,就是起个谐音的店名装文艺装个性,满岛的各种叫卖声怎么都装不了小清新。各种商业混在一起,真有点不伦不类,辜负了厦门文艺小清新的名号。
所有的计划在随性游看来都是瞎扯淡,比如我们还没去曾厝垵,连厦大也没进去,比如在鼓浪屿我们还没走进一个旅游景点,除了不算景点的鱼骨文化艺术馆。
创建这项艺术的艺术家,和他的家人一起住在馆里。他们在这里生存在这里生活。艺术馆有里外四五间内外厅,挂着一幅幅用各色鱼骨制成的画,每幅都用画框裱起来并取一个贴切的名字,还间或放些他的字画。最里面有一间是他的书房,宽大如整个房间面宽的书桌靠在窗边,桌布早就被岁月和墨迹染满而分辨不出最初的颜色。主人热情的带我们参观,并介绍陈列在那里的几块很大的鱼骨,其中有一块是几千年前的鱼骨化石。他们对此的崇敬和自豪之情,也是这项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吧。转到堂屋的另一边,有两个不到十平方的小房间,里面堆满了岁月长河里的老物件,看得我沉醉、痴迷。
当太阳下山歇息的六点之后,我们再一次踏上了鼓浪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景点之旅,地点就选在了菽庄花园。一步步走近,一次次感慨,当年的主人何其独有匠心,海融于家,家藏于海,是世外桃源,也似蓬莱仙境。一层一层,一阶一阶,一段一段,静坐、远眺,人和景都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般美丽。夜幕下,灯光里,蝉鸣声中,鸟叫声里,像一个传说,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6月29日 晚 多云
本以为最后一天的厦门之旅会是一个雨天,谁知下了几分钟就停了,转而开起了太阳。
我们去鼓浪屿看海去白城沙滩玩沙,却没有去家门口的黄厝海滩。这里的海比白城干净,游人比白城少。只看到海滩上依稀几个帐篷和几辆双人自行车。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在沙滩上,有些坐在沙滩边的台阶上看海听浪聊天,还有些雀跃地享受着涨潮的海水带来的刺激。可惜,只此一眼,我们就坐上了去下一站的公交车。刚菜花还惦念着,后悔今天没下去好好看看黄厝的海。那辆公车就在我们说如果是115就上如果不是就去沙滩坐会儿的当口驶来。旅行,和万事万物一样不可能完美,难免留下遗憾,这就是我们此行最大的遗憾。
为了方便赶明天的早班飞机,我们住在了机场附近,也是一个城中村,也是家庭旅舍。距厦门的旅游商业集中地较远,这个区的马路宽一些、楼房高一些、楼距远一些、人口也少一些。
换了两趟公车坐到厦大。终于进门了,门口的小花簇拥,花姐都觉得很美。沿着一排教室走进,那些砖墙,那些红漆,那些木门,和那排长廊,诉说着比纪念馆里讲解员讲解的更为真实的历史。学生们应该已经习惯了游客成为他们学校的一部分,和游客并肩也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芙蓉湖边微风徐徐,树叶垂下来,鸟儿也像习惯了游人似的格外大胆,飞下来在我的脚边走来走去,等我打开照相准备拍摄时,又倏的一声飞走了。
篮球场上的砰砰声,足球场上的呐喊声,让我和其他人一样有些激动,那些曾经的青春碰撞啊,美好地就像电影里的特景画面一样:在夕阳下,和路两边的南国树木一起,镜头里是青春和激情的剪影。
最后一站才到曾厝垵,网上说的商业气氛比鼓浪屿淡一些,其实差不离,只是地方小,没能放那么多商业商品罢了。也许是因为厦门是适合亲子全家游的地方,所以文艺小清新的店不多。但商业化,其实都不在于商品,就像任何东西的生命都在于精髓而不是外表。就如走进一家店,正好听到老板和店员说他们要招人的第一项条件,就是要会吆喝。耳边充斥着吆喝声的文艺古老渔村?也许店家们可以考虑尝试一下安静的力量。
在曾厝垵吃了当地海鲜,还算物美价廉,食材新鲜,味道也还行。比起鼓浪屿要便宜不少,也要美味不少。鼓浪屿上的那一餐用实践印证了岛上无美食的传言。当然这几天吃的最好的,是在黄厝的最后一餐,干净、新鲜、美味、实惠。老板很实在,对客人说现在我的员工要吃饭,你们先点菜,20分钟以后做。而服务员和厨师一票人就在大厅的大圆桌自顾自吃起来。都说厦门人比较安逸,现在看来一点不假,即使是开店赚钱,也不能因为客人而破坏他们既定的习惯。
离开的时候看到路边搭起了舞台,正在上演一出戏曲。没听开唱已经走远,但走过时演员脸上麻木的表情让我很唏嘘。国外无论是街头艺术表演还是景点免费赠送的表演还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在表演时的投入和享受,和对自己表演的内容流露出来的自豪和追求,都让人为之钦佩和尊重。而他们面无表情的交作业似的表演,和我去年在滕王阁里看的一样,让人感觉他们不耐烦的随意,他们亵渎了自己在从事的这项艺术,也轻视了从事表演的自己。
6月30日 午 多云
早班机1个小时就到宁波,花姐打了个飞的去上班,我却打着喷嚏继续被宁波的天气虐。坐在出租车上看着窗外熟悉的楼,熟悉的树,熟悉的田,听着司机熟悉的语言,连空气都像是熟悉的味道。回来了,回家了,安定地安全感。我想,旅行的意义,是让人更珍惜自己的当下吧。
去时的动车,回来的飞机,像我们殷切盼望无限憧憬的旅行前和收拾心情回归生活的旅行后的心情。
来去火车站和飞机场的接送服务是我们就近选择家庭旅舍最看中的一环,尤其是晚上到早上走的行程。所以这两家的简陋环境也就一并接受了。只是服务一好一坏相差太大。
全程花费1000元,住家庭旅舍,吃当地美食,坐公共交通。只去了两个收费景点,没有买杂七杂八的纪念品,也没有买到处都是的所谓特产。就像当地人一样,随性地走了三天。轻松而又充实,拥挤却有沉淀。旅行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到过多少景点,买了多少纪念品,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体会了多少心境。
去了三天,我仍回答不了厦门好不好的问题。她有她的美,也有她的不足。只是我对于她的印象偏南国海滩小城多过文艺,那些盛传的文艺圣地不过尔尔,也许是因为被成群成群的人流挤散了吧。但是厦门没有其他城市的功利感,她给我的感受是很温和的海边小城。她的安逸胜过文艺,曾厝垵有几家店写着慢生活哲学,但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遮蔽了这几个字,也遮蔽了那里的店家。而当地人温吞、包容地默默接受人声鼎沸、拥挤不堪,却还在不愠不火地谈笑风声,这才是真正的安逸的平静的生活哲学吧。
窗外,田间的青蛙比赛似的争相叫唤。客栈老板告诉我们厦门北旁边的客栈都是民宿。果然,一路走去,都是一家家大院子民宿改的客栈,名字也为了适应年轻旅客和附近的学生起的比较小清新。比如我们住的叫时光忆站,旁边就是爱情公寓,还有一家门口停了一辆拉风摩托车的集美小镇。黑暗中看不出太多,只远远看到有几处还在阳台墙外装上了串串霓虹,许是吸引附近的学生,许是指引游客回家的方向。
走在田间小路上,有一些泥土堆和水坑。路的一边是一间间不规则排列不规则造型的民宿,一边是田野,本也挺美的,可是不时传来的牛粪臭味让人不想多呆。从客栈走五六分钟就到了烧烤大排档,三四个大篷,每个都能容纳几十人。老板们都在认真烧烤,这里没有人老远就美女美女的招揽生意,即使走进了也不会过分热情的招呼,只是确定你要吃了给你一个小篮子自助而已。
再往上去就是学生街,听说很长一条,都是各种小吃,只是我们到的时候太晚,只剩下个别几家还开着了。刚找到的时候我们还担心学生街通往下面大排档的门关上我们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问一个路过的大学生说这门不会关才安心上前。上去才知道学生街开在两所学校的中间,那扇门也不是学校的门,只是两个学校中间小路通往村子里的路而已。当然,我们不确定这是不是两所学校,也许只是两个建筑群。听客栈老板说这周围学校很多,学校都在马路对面,马路的这一边全是宿舍。所以这附近的村民就依托这几万客户源做起了各种生意了吧,就短短一两百米,就有客栈、酒吧、台球、烧烤等各种小店。这儿的酒吧也特别安静,从外面走过,只有舒缓的音乐和暖暖的灯光,要不是酒吧门口莫名的恶臭味,真想停下来去看看去感受一下。
由于这些小摊小贩就设在学校的后面,消费的全是学生。就我们两个女生大半夜吃烧烤喝啤酒,财大气粗地不问价格只管拿串串的气势,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不是女大学生了。那个“想去大学校园走走,看看大家会不会很自然地把我当成学生”的想法不知何时不见了,而我,在若干年后,终于走在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厦门的校园。
6月27日 午 晴
早上醒来,耳边充斥着蝉鸣,宁波连绵的阴雨天气让气温一直高不上去,倒是跑来厦门提前体验夏天了。
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非常好,昨晚来火车站接我们,今天又送我们到公交车站。退房的时候,老板娘问我们需不需要吃早饭,锅里还留着粥。网评说这家的老板和老板娘人很好,果然不假。走的时候老板娘还一个劲的道别叮嘱小心。
厦门站的整修带动了原本偏僻的北站的旅游经济。但我,还是喜欢走走巷子坐坐公交,体验当地的生活。公交车站都是周围学校放假的学生,看着那些小鲜肉们,不禁让我们有些感慨。是感慨年轻,感慨时光,还是无忧,我们也说不清,只是觉得心底泛起丝丝涟漪。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坐上了去黄厝的公交车。暑气一下子被隔在了窗外,还有擦肩而过的集美学村。而厦门岛,也终于要揭开帷幕。
6月27日 晚 晴
两个享受慢旅行的人,慢慢悠悠晃荡。出租车沿着海边的环岛路开,蓝天白云碧海,比青岛热力,比济州岛热情。一样的海岸线沿途,风光无限。到酒店安顿好已经一点半。这次住在黄厝的绿踪林。比起鼓浪屿和曾厝垵,这里尚保留了一些原住民的纯朴。巷子里穿梭,街边各种小店,游走着和我们一样的游客。酒店对面就是当地特色美食沙茶面,尝了尝,浓郁的南国风味。
挤上去厦大的公交车,快下车时和花姐说下站下车,紧接着就到站。我穿梭着挤下车,终于下来了,转身一看,却发现花姐不在:她竟然还在车上!我们在电话里大笑,这乌龙事件就像美妙的插曲,让这次行程又多了一个有趣的回忆。
汇合后沿着厦大的围墙行走,看着里面特色风格的建筑和满眼的绿色。到了大门口才发现错过了开放时间,等到晚上开放还有一个小时,那就骑自行车环岛吧。
第一次掌双人自行车的方向,摇摇晃晃很费劲,折腾了几次倒也上路了。厦门很小,路也很窄,几乎都是四车道,更别提非机动车道了。我们一会儿逆向,一会儿行人道,一会儿机动车道,也算到了白城沙滩。
海水不像远看那么碧蓝,沙子也不像远看那么柔美。这里的沙子很粗,可能掺杂了很多小石子或小贝壳的关系,赤脚走硌得慌。可我们还是像孩子一样兴奋。任海水打在双腿,沙子冲上来又退下去,租车的两个小时,一半的时间花在这里。可时间就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排队进厦大的阵仗有些吓人,还是去中山路逛逛吧。快到的那一站堵车很厉害,最后司机没到站就把我们放下,倒也已经在中山路上了。步行街很长,入口封了路桩。有点像宁波的城隍庙、开明街加天一广场的集合体。满街的商铺、小吃和游人。
沿街的商铺不新,规模也不大,很多都是老房子改造。窗台晒着的衣服勉强让我感受到一些当地人的气息。在逛的时候心中一直好奇:本地人还有生存空间吗?他们会因为旅游经济带来的GDP而甘愿接受那么多游客的打扰吗?
这里的台湾美食相对正宗,口味都还不错,10块钱一杯的果汁都是不加水的鲜榨,在商业区来说很是厚道。
赵小姐门口人满为患,陈罐西和几家老字号一起开在新华书店楼下。顺便逛了逛书店,韩寒和郭敬明的书紧紧地放在同一个书架上,口水畅销书不太多,外国文学和现代文学倒是不少。窗边一排座椅上坐满了人,在闹市区,他们旁若无人地沉浸在书的世界了。我很有买的冲动,一想起当当的价格,又默默地放了回去。
喝杯现磨咖啡,吃块凤梨酥,看着身边人来人往,听着各种嘈杂声音,享受着闹中取静的悠闲。
回到白城沙滩转车,夜晚的海滩别有一番风味。比起青岛的海边更热闹也更有风情。
厦门很小,老房子和高楼交错林立。岛内游客众多,当地人不会排外也不至于虚假热情。我想,长久以来的旅游热潮已融入了厦门人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游人众多的家门口购物、挤公交、游玩和生活。
6月28日 晚 晴
再轻松的旅程逛了一天也会累,好在回来的公交车上抢到了座位。就像早上(其实快到中午)出发时坐公交车一样惬意。
29路车沿着环岛路从轮渡码头途径厦大和曾厝垵。白天的海边公路就像孩子一样热力,到了晚上,又像妈妈一样温情。透过车窗,看到海边小道两旁的路灯和泛着波光、上下起伏的海水。突然看到海平面上浮着一尊禅坐的如来佛像,正好奇是哪个景点,菜花答疑说那是郑成功像。原来我把郑成功看成了佛祖的头像,下半部山岩当成了佛祖的身体。都说眼睛所看到的就是内心的投射,那么,这现象是不是我佛慈悲普渡众生的幻化呢?
说不好来鼓浪屿是体验厦门还是体验人潮,几乎不由自主地从一条街游到另一条街,从一家店晃到另一家店。大同小异的小店很快让我们审美疲劳,而炎热的太阳和拥挤的人群让我们提不起精神游览。选一家饮品店,安然喝饮料听歌蹭网络。
迷失在鼓浪屿中心的商业区,对照着地图围着小路绕弯。岛上建筑不高,多以红砖墙居多,有些配有绿漆围栏。因为殖民地时期岛上有好多国家领事馆,岛上的建筑很多带着欧式浪漫风情。喜欢那些高高低低上下延伸交错的小路,只是每条路上都是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观光客。于是又找了一家咖啡馆休憩,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游客们在这里歇脚,来了走,走了来,但很少有人像我们一样在这里“浪费”一个多小时。
从厦门到鼓浪屿只要8块钱就可以来回,当然距离也只有几分钟船程。卖地图的小妹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为了感谢她买了两本盖章本,到岛上才知道这是两年前的,很多店铺已经易主。
鼓浪屿的店不如西塘小清新、不如平江路文艺、不如丽江有个性,就是起个谐音的店名装文艺装个性,满岛的各种叫卖声怎么都装不了小清新。各种商业混在一起,真有点不伦不类,辜负了厦门文艺小清新的名号。
所有的计划在随性游看来都是瞎扯淡,比如我们还没去曾厝垵,连厦大也没进去,比如在鼓浪屿我们还没走进一个旅游景点,除了不算景点的鱼骨文化艺术馆。
创建这项艺术的艺术家,和他的家人一起住在馆里。他们在这里生存在这里生活。艺术馆有里外四五间内外厅,挂着一幅幅用各色鱼骨制成的画,每幅都用画框裱起来并取一个贴切的名字,还间或放些他的字画。最里面有一间是他的书房,宽大如整个房间面宽的书桌靠在窗边,桌布早就被岁月和墨迹染满而分辨不出最初的颜色。主人热情的带我们参观,并介绍陈列在那里的几块很大的鱼骨,其中有一块是几千年前的鱼骨化石。他们对此的崇敬和自豪之情,也是这项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吧。转到堂屋的另一边,有两个不到十平方的小房间,里面堆满了岁月长河里的老物件,看得我沉醉、痴迷。
当太阳下山歇息的六点之后,我们再一次踏上了鼓浪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景点之旅,地点就选在了菽庄花园。一步步走近,一次次感慨,当年的主人何其独有匠心,海融于家,家藏于海,是世外桃源,也似蓬莱仙境。一层一层,一阶一阶,一段一段,静坐、远眺,人和景都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般美丽。夜幕下,灯光里,蝉鸣声中,鸟叫声里,像一个传说,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6月29日 晚 多云
本以为最后一天的厦门之旅会是一个雨天,谁知下了几分钟就停了,转而开起了太阳。
我们去鼓浪屿看海去白城沙滩玩沙,却没有去家门口的黄厝海滩。这里的海比白城干净,游人比白城少。只看到海滩上依稀几个帐篷和几辆双人自行车。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在沙滩上,有些坐在沙滩边的台阶上看海听浪聊天,还有些雀跃地享受着涨潮的海水带来的刺激。可惜,只此一眼,我们就坐上了去下一站的公交车。刚菜花还惦念着,后悔今天没下去好好看看黄厝的海。那辆公车就在我们说如果是115就上如果不是就去沙滩坐会儿的当口驶来。旅行,和万事万物一样不可能完美,难免留下遗憾,这就是我们此行最大的遗憾。
为了方便赶明天的早班飞机,我们住在了机场附近,也是一个城中村,也是家庭旅舍。距厦门的旅游商业集中地较远,这个区的马路宽一些、楼房高一些、楼距远一些、人口也少一些。
换了两趟公车坐到厦大。终于进门了,门口的小花簇拥,花姐都觉得很美。沿着一排教室走进,那些砖墙,那些红漆,那些木门,和那排长廊,诉说着比纪念馆里讲解员讲解的更为真实的历史。学生们应该已经习惯了游客成为他们学校的一部分,和游客并肩也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芙蓉湖边微风徐徐,树叶垂下来,鸟儿也像习惯了游人似的格外大胆,飞下来在我的脚边走来走去,等我打开照相准备拍摄时,又倏的一声飞走了。
篮球场上的砰砰声,足球场上的呐喊声,让我和其他人一样有些激动,那些曾经的青春碰撞啊,美好地就像电影里的特景画面一样:在夕阳下,和路两边的南国树木一起,镜头里是青春和激情的剪影。
最后一站才到曾厝垵,网上说的商业气氛比鼓浪屿淡一些,其实差不离,只是地方小,没能放那么多商业商品罢了。也许是因为厦门是适合亲子全家游的地方,所以文艺小清新的店不多。但商业化,其实都不在于商品,就像任何东西的生命都在于精髓而不是外表。就如走进一家店,正好听到老板和店员说他们要招人的第一项条件,就是要会吆喝。耳边充斥着吆喝声的文艺古老渔村?也许店家们可以考虑尝试一下安静的力量。
在曾厝垵吃了当地海鲜,还算物美价廉,食材新鲜,味道也还行。比起鼓浪屿要便宜不少,也要美味不少。鼓浪屿上的那一餐用实践印证了岛上无美食的传言。当然这几天吃的最好的,是在黄厝的最后一餐,干净、新鲜、美味、实惠。老板很实在,对客人说现在我的员工要吃饭,你们先点菜,20分钟以后做。而服务员和厨师一票人就在大厅的大圆桌自顾自吃起来。都说厦门人比较安逸,现在看来一点不假,即使是开店赚钱,也不能因为客人而破坏他们既定的习惯。
离开的时候看到路边搭起了舞台,正在上演一出戏曲。没听开唱已经走远,但走过时演员脸上麻木的表情让我很唏嘘。国外无论是街头艺术表演还是景点免费赠送的表演还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在表演时的投入和享受,和对自己表演的内容流露出来的自豪和追求,都让人为之钦佩和尊重。而他们面无表情的交作业似的表演,和我去年在滕王阁里看的一样,让人感觉他们不耐烦的随意,他们亵渎了自己在从事的这项艺术,也轻视了从事表演的自己。
6月30日 午 多云
早班机1个小时就到宁波,花姐打了个飞的去上班,我却打着喷嚏继续被宁波的天气虐。坐在出租车上看着窗外熟悉的楼,熟悉的树,熟悉的田,听着司机熟悉的语言,连空气都像是熟悉的味道。回来了,回家了,安定地安全感。我想,旅行的意义,是让人更珍惜自己的当下吧。
去时的动车,回来的飞机,像我们殷切盼望无限憧憬的旅行前和收拾心情回归生活的旅行后的心情。
来去火车站和飞机场的接送服务是我们就近选择家庭旅舍最看中的一环,尤其是晚上到早上走的行程。所以这两家的简陋环境也就一并接受了。只是服务一好一坏相差太大。
全程花费1000元,住家庭旅舍,吃当地美食,坐公共交通。只去了两个收费景点,没有买杂七杂八的纪念品,也没有买到处都是的所谓特产。就像当地人一样,随性地走了三天。轻松而又充实,拥挤却有沉淀。旅行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到过多少景点,买了多少纪念品,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体会了多少心境。
去了三天,我仍回答不了厦门好不好的问题。她有她的美,也有她的不足。只是我对于她的印象偏南国海滩小城多过文艺,那些盛传的文艺圣地不过尔尔,也许是因为被成群成群的人流挤散了吧。但是厦门没有其他城市的功利感,她给我的感受是很温和的海边小城。她的安逸胜过文艺,曾厝垵有几家店写着慢生活哲学,但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遮蔽了这几个字,也遮蔽了那里的店家。而当地人温吞、包容地默默接受人声鼎沸、拥挤不堪,却还在不愠不火地谈笑风声,这才是真正的安逸的平静的生活哲学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