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日记
21日。晴。昆明
飞机抵滇,安排住宿,一夜安睡。21日清晨便登上了开往石林的大巴。
石林被列为世界八大自然景观,3亿年前为一片大海,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撞击,直到200万年前逐渐从海底升起,海底的碳酸盐岩经过海水、雨水的长期冲刷、熔浊以及风化,便逐渐形成了千百座拔地而起的石峰、石柱、石笋……从远处望去,恰似一片壮观的石林,所以被称为石林。石林分大小石林,大石林气势恢宏,小石林青翠秀丽。听导游说,要是在空中俯视,石林景区成八卦状,大小石林分别为八卦两极。
进入大石林,导游在人群中带着队伍迅速穿插,不久便到了一出平整的广场,正对前方便是红色“石林”二字。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就随导游沿着狭窄的石径进入了林区。大石林中,我们时而弯腰躲过悬在头上的石头,时而侧身穿过狭窄的石缝。石头大多承深灰色,有的则灰白相间,也有的伴有少许硫酸黄。石头表面受风化、雨化严重,嶙峋,粗糙,呈现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姿态,有的呈屏风状,有的如利剑直挺挺地指向天空,有的则顶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好像是人工放置一般。看此不仅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随着导游东指西指和形象的解说,我们则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猜想到底是怎么个像法。
在大小石林相接处的空地上,有撒尼族的“阿诗玛”、“阿黑哥”穿着民族服装,弹奏民族特有的乐器,载歌载舞。我们高兴地也停下来也随大家一起跳舞,拍照。
沿石径继续前行,过“阴阳界”,一转弯,前方豁然开朗。穿过鱼儿竞相觅食的池塘,便进入了小石林。
比较大小石林,大石林石头宏伟,稠密,尽显阳刚之气;小石林的石头坐落的则相较稀疏,人们又在空地中植了树,种了花草,在低洼地蓄了水,所以多了些秀气。拍起照片来,小石林里色彩也显得丰富。小石林最负盛名的还有一段阿诗玛的传说:相传撒尼族有一对相亲相爱的好兄妹,漂亮的妹妹阿诗玛被财主的儿子强抢回家,逼其成亲。有勇有谋的阿黑哥冒险救会妹妹。二人在归家途中,确遭财主暗算,阿诗玛被洪水冲走,变成一块石岩。从此,小石林中便矗立着一块阿诗玛化身的岩石,而纯洁坚贞的阿诗玛也自此成为了撒尼族少女的美称。
吃过午饭,驱车七彩云南、地矿局等处购物不说,夜9时许,我们登上了开往大理的火车。
昆明。石林照片
22日。多云。大理
云南天亮得晚,6点半东方刚刚放亮时,火车便停在了大理火车站。下了车,转程大巴,随导游用早餐。用餐之地在大理市东南的一处小山顶。餐厅沿山顶空地,转圈而建,透过四周向外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清晨含羞的洱海。看着窗外太阳一点点爬过山顶,透过七彩云雾照射在洱海之上,平静的湖面一点一点折射出光彩,我有些被震撼了。
我梦想过这样的地方,站在这样的地方人也豁然开朗了起来。洱海是平静的,就静静摆在那里,与天空相接,与略显发乌的云呼应,这似乎就是一个整体,不可撼摇的整体。这不同于大石林的恢宏,大石林的恢宏是可以触摸的,而洱海与苍山的呼应却总让人有种不相信有触手可及得可能。
这样的景色在大连时也曾经历过。坐车经过星海广场北一个叫付家村的地方,车走沿海公路,在半山腰行使,右手方向下便是三、四十米高的悬崖,悬崖下便是大海;左手方沿着山坡是零零散散的别墅。海上的阴云随着风变换着姿态,时而压在头顶,时而翻滚着奔向远方。那一段路,车就这样在大海与青山相接的地方穿梭,我一直默默地看着窗外,沉醉其中。
而如今在遥远的南部,面对这一处被称作海的湖泊,我也沉醉了,而且更加陶醉。
用过餐,转回火车站接了晚到的游客,我们便沿路往上关方向出发了。
大理市原名下关,西倚苍山(点苍山),东临洱海,南畔又有西洱河,乃兵家必争之地。下关始建于唐朝开元二十七年南诏国皮罗阁时期。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是著名的“西南丝绸古道”和“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唐朝以后,一举成为大理的“南天屏障”。
从大理市区沿320国道向西,前方正对着的便是苍山最南端的山峰——斜阳峰,向右转入214国道(滇缅公路),跨过西洱河,车便沿着苍山一路向北了。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南北连绵排列50公里。许多3800米以上的山峰顶都有湖泊,据说是第四纪冰川时代留下来的。更奇妙的是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流,向东流入洱海。这十八条小溪,被称为“苍山十八溪”,是洱海的主要水源。洱海的水再沿下游的西洱河向西,与黑惠江汇合,流入湄公河。
苍山的云是非常有名的。西望苍山,山顶藏在泼墨般的云雾之间,不见倪端。只是随着著名的下关风,紧紧裹着山顶,迅速变换着样子,像一片围绕着山峰,摊开在天空的马群。灿烂的阳光照在云上,云依然密不透风,透着神秘和稳重。
据说在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逢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经常出现的一朵上下飘动的孤单白云,若盼若顾,像一位满怀忧思的公主在副手眺望被打入海底的情人,更奇特的是,只要它出现,苍山便会起暴风,刮向洱海。洱海上波涛翻滚,无法行船,仿佛深藏在水底的情郎在回应恋人的呼唤。而“玉带云”则大多会出现在夏末秋初的雨后初晴,山腰部会出现一条乳白色的带状云,缠绕于山腰,把苍山一分为二,异常壮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动人的传说——下关风。传说大理南诏国公主与苍山猎人相爱,遭到罗荃法师暗算,将猎人打入洱海,变成了石骡子。公主悲惨的哭声惊动了苍山玉局峰上的一只白狐仙女。白狐狸历尽千辛借来观音菩萨的六瓶风,准备把洱海的水吹干,救出猎人。但她回来经过天生桥时被绊了一跤,六瓶风打碎了五瓶。不灰心的白狐用仅剩的一屏风吹向洱海。但因风力不够,始终吹不干洱海。公主悲伤而死,化成了“望夫云”。而白狐仙子也内疚而死,在苍山上只留下了一个“狐仙洞”。从此天生桥一带四季风生不息,成了下关有名的“风口”。下关也因此得到了“风城”的别称。
沿路一直向北,途中欣赏白族“三坊一照壁”的民居和便山翠绿的苍山。苍山气势恢宏,仿佛要次破云天的样子。途经第八座山峰——中和峰的时候,远远望去,山脚下依稀可辨大理三塔。我有些惊讶了,十几层的三塔在苍山的映照下显得那样微不足道,要不是细细观察都会错过。
2个小时后我们便抵达了苍山最北端的山峰——云弄峰了。下车后,租了望远镜,成索道到达了半山腰的天龙洞入口。电视剧《天龙八部》里,段誉便是在此洞学了凌波微步。在洞口平地处看洱海,此处已到洱海上游,两条狭长的半岛由南向北伸入洱海,似两把利剑,又似两条凤凰的尾巴拖入湖中。此时,远山、洱海、民居浑然一体,或许这本身就是一幅平静的、永不会打破的画卷。
进洞后五、六十米便抵达一石室。“神仙姐姐”舞剑的汉白玉雕像正对洞口,上前匆忙合了影,便快步追赶队伍。洞中的石壁还算光滑,沿途可见钟乳石柱,但都已经连成屏风状。洞中有很多地方还滴着水,在低洼处汇成小小的水潭,但都很浅,这也是大自然还在不知疲倦创造着神奇吧。想象着在千百年前,这里的石柱、石笋也应当是相当的壮观。洞中的分差路也有许多,有的连接着石室,有的曲径通幽,不知去处。其中的一条被临时栏杆封锁着,据说盘旋可达山顶。大概是洞中空气不好,加上海拔高的缘故,在洞中踏着石阶急步转来转去,有些喘息。但还好,没多久前方就看到了光亮。
出了洞,才发现入口处就在下方几十米远的地方。虽然曲回了半天,却走了这么远,也觉得有些失望。往山顶望望,所到之处还不及苍山的三分之一。
沿台阶到达入口处,乘缆车返回,正好面对洱海。居高临下,拍了些风景,便乘坐大巴去白族人家体验三道茶了。
白族三倒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又名雷响茶,其味香苦;甜茶用核桃片、乳扇、红糖加茶水调制而成,味甜;回味茶则用蜂蜜、花椒、姜片、桂皮冲上茶水,五味均在其中。白族人用三道茶比喻人生的全程,告诫人们珍惜美好时光,否则没等体验出人生滋味,便只有“回味”的份了。端茶细品,虽然三道茶是敬给尊贵客人的,且寓意深长,但这样的味道,与常喝的茶相比,味道还是有些古怪。品着茶,看了白族的歌舞表演,了解了白族掐新娘的特别的白族婚礼,下一站便是著名的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云弄峰脚下,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曾写到: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钓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有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这样的美景当然已经不在了,现在只能对着“泉涌蝶舞”的石碑和清澈的泉水怀古惜今,做美好的遐想了。
蝴蝶泉水是极清澈的,3米多深的水潭透着冰冷的蓝,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鲤鱼在水中安静的游动,与世无争的样子。泉边有大树。合欢。生的嶙峋,从根部分出四杈,横跨在泉潭上,转而伸向天空。树是古树,但不晓得是不是300多年前徐霞客说的那棵“发花如蝶,须翅栩然”的树了。
泉潭用汉白玉石修了栏杆,下方又修了五只龙头,泉水就从嘴里喷涌而出。记得导游说分别用这几股泉水洗手,一次可走财运,两次可走官运,三次可走桃花运。但如果贪得无厌,用五股水都洗过来,便是霉运。想想要是真如此,那么用这泉水洗澡会有什么功效呢?是不是会变成桃花劫呢。
出蝴蝶泉公园,奔才村码头,乘游船横跨洱海,40多分钟后便抵达了天镜阁景区。天镜阁景区位于洱海东岸的罗荃半岛,“望夫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距岸边165米的暗礁相传就是变成石骡子的猎人。天镜阁与观音阁原为一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有楹联这样描写天镜阁,“逸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杰阁遥临天外上有天下有天”,足见其精致之美。
下了船,延山脚前行,石壁上多有名人题字,其中郭沫若、司马相如的最是抢眼。转过弯,沿石阶而上先到达观音阁、八仙楼。两座古建筑相隔不过十米,均为木结构,数百年历史。在这里佛教与道教也做到了和谐统一,遥相呼应。再沿石阶而上不久便是天镜阁。天镜阁共有五层,飞檐斗拱,翅角临空,很是壮观。天镜阁内供奉着观音金身塑像,似乎有三、四层楼高,未进阁门便可闻到浓郁的檀香味道,足见香火旺盛。
下山,乘船返回,大巴载着我们便去游览著名的大理古城。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下关)北13公里的点苍山中和峰麓,崇圣寺(金庸大侠笔下大理皇室出家的天龙寺)和大理三塔东南,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唐、宋时期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忽必烈灭大理国后,元明清三朝又是云南省总督、提督的驻地。如今的大理城城墙和其北城门、西苍山门、东洱海门均为改革开放后重修,唯有南城门楼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一集便是在此处拍摄,拍摄的入城的镜头时,将城门上方,在大理石上凿刻的 “大理”两个字遮挡,换成了“女儿国”三字。
进南城门后,一条街道向北延伸,两旁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砌墙,显得十分古朴、别致。街道两旁均是商铺,其中银饰店、普洱茶店、纺织品店居多,游客们走街串巷,进进出出,热闹非常。可惜的是只能在南城门处逗留半个小时,便要乘车返回吃晚饭。这也让我对明天丽江古城充满了期待。
大理照片。苍洱毓秀
23日。晴转多云。大理-丽江
或许是因为心情,在外旅行总不会觉察累。清晨早早起床吃早饭,七点准时登上了开往丽江达大巴车。
车过西洱和,从大理市开出,走滇藏公路,转入省道,一路向北,左有高耸、苍翠的苍山,右可远望时隐时现、多情的洱海,天空变得晴朗,一望千里。阳光照着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变得可爱了起来,我庆幸昨天的天气,正是因为那样厚重的云才让我见到了雄壮的大理。如果昨天大理是一位健硕的男子,那么今天的大理便是一位多情秀丽的姑娘。沿路上水稻多已收割了第一季,白族农民在田间安静的劳作,或收割,或耕地,或插秧 。人们都穿着汉族人的服装,看起来与汉族人并无多大差别。
途径喜洲白族民居,司机停车在一家当地最纯正的喜洲粑粑店买早饭。我们也下了车,购买了特色的白族粑粑,拿到车上品尝。粑粑不贵,用炭烧烤而成,透着面香,有肉馅和红糖馅之分。喜洲民居具有典型的白族特色,因茶马古道时期,这里曾出现过四户走马帮的大户人家,所以这里的建筑也极显奢华。小店对面的便是一户。坐在车上东望,其家族在马路旁修着池塘,用大石围了岸,架着汉白玉的拱桥;在池塘边种了盆景一样的树木,修了类似祠堂的建筑。其家族居住的房子也严格按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六合同春)、“走马串角楼”修建,飞檐斗拱、雕龙画凤。每户人家白色照壁上的四字均用行书竖写,内容各有不同。“彩云南飞”、“苍洱毓秀”……都龙飞凤舞、行云流水一般。
继续北行。过了上关,车头转向东北,对面便是千米左右的高山。车沿山而上,走盘山道,一切又是另一番风景了。
道为双车道,在此时开始陡升。车未减速,依然匀速行使,时而爬坡,时而急转。不肖片刻,上关镇便在脚下了。望过去,建筑已如黄豆般大小,车辆也如蚂蚁一样在毛线绳搬粗细的公路上缓慢爬行了。
转个弯,上关镇便消失在视线中。车依然向上行使,只是路不再像开始一样陡。司机将车速保持在70迈左右,沿着盘山道,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在这样七拐八转的盘山道上开车,并能如此的潇洒自如,我想我是万万做不到的。
车进入山区,风景依旧。沿途可见蒙着塑料膜的梯田和沿山坡而建的白族村寨。相比喜洲,这里的建筑简陋了许多。山下的坝子(盆地)里多有山上泉水汇集的池塘。池塘边也有村寨,相比山坡上的,略显富饶。
车依然急速行驶,我莫名有一股想冲下车奔跑的欲望,这欲望愈演愈烈。
沿途两处购物不说,中午一时许,到了一处名为“关坡”的收费站。出了收费站,前方便是开阔的“丽江坝子”了。
司机停车告诉我们,在这里要等导游,并在此每人要交80元的古城维护费。可爱的他又指着车前的远方,补充说了更重要的一句:
那便是玉龙雪山。
因为这次旅行并不包括玉龙雪山,所以我对能看到玉龙雪山的机会也特别珍惜。我用导游交古城维护费的时间,迅速的下车,往前跑了百余米,躲开了建筑的遮挡,给雪山拍了照片。
回来上车的时候司机微笑地告诉我:玉龙雪山在丽江市内抬头便可看到。
纳西族的导游姓木,在丽江纳西族里属于官姓(丽江官姓木,民姓何),小学五年级毕业,黝黑英俊。带我们吃过午饭、购完刀具后,就来到了黑龙潭公园。
黑龙潭公园位于丽江古城东北角的象山西麓。公园内湖水水质清澈如玉,冬暖夏凉,是丽江大研古城水源的上游,每逢寒冷天气,水面上便会漂浮着白雾似的蒸气。园内潭水被一架汉白玉桥分为两个部分,与北方汉白玉桥不同的是栏杆上雕刻的除了石狮,还有石象。潭东岸的龙神祠,藏于林间,始建于清乾隆二年,有乾隆御赐写有“玉泉龙神”的匾额。公园多有奇花异草,树木也多呈现异状,其中有树木皮如龙鳞一般,已被有人抚摸得如打磨过一般光滑。公园内还有一家东巴博物馆,据说可以全面了解东巴文化,只是时间匆忙,没有进入游览。
停留了40余分钟,我们便登车前往了梦寐以求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指大研镇古城,始见于南宋,距今约有800年历史。未进入古城便可看到一处小山,山顶有建筑,名为嵌雪楼。小山三面被砖红的石雕包围,雕刻了纳西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内容和神话故事。过了浮雕,进入玉河广场,右边是写有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题字的影壁和一架高高的水车,当地人在路边搭了木架,用红绸带挂满了东巴民族许愿、祝福用的竹牌,风吹过的时候噼啪作响,据说愿望和祝福可以随着风传到远方,让神灵听到,帮忙实现。向右转弯,沿东大街向南,右边便是一道两米左右的小河,河水清澈潺潺,透着清爽,有鱼在其间逆水追逐。街道用附近山上采来的五花石(音)铺就,古朴、厚重、又极具艺术气息。街道两旁栽满垂柳,风吹柳摆,使人不晓得是在江南水乡,还是在世外桃源。
向南行不久,往右一拐,进了一道向西的胡同。胡同尽头有音乐声传来,前行十余步,抬头看到了一处挂着红灯笼的破旧二层楼建筑。未见正门,就看到对着去路的古老窗口上挂着一额写有“千里走单骑”的横匾。看到这五个字,我微微一震。丽江极负盛名的酒吧共有两家,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和“一米阳光”。想来,这便是其中一家吧。继续前行。“千里走单骑”酒吧西为一条南北坐向的三、四米宽的狭窄街道,未来得及转弯,面向突然闪现出另一道2米左右宽的小河,而正对着我邻水而坐的便是“一米阳光”酒吧了。(后来知道这两家酒吧有多座分店,不晓得我见到的是总店,还是分店)
匆忙查阅手中的丽江古镇地图。原来这条南北的狭窄街道便是丽江著名的酒吧一条街。
过了小河。继续向西。转入新华街。再向北。导游带着我们进入了“李家大院”。丽江盛产白银,土司统治时期,为了给皇帝进贡,土司特意在江南请来李姓银匠提炼雪花白银。第一批白银提炼出后皇帝非常喜欢,土司也想将李姓银匠留住。那句“想要留住一个人,就要留住这个人的心”的道理,看样子古人自古便知。土司为了将银匠留住,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按汉族的婚配方式嫁给了他。自此,丽江便有了专门生产雪花白银的锡顺鸿银器作坊,李家大院也受到了土司的优待,逐渐成为茶马古道的第一大商户。据说该店所有的员工都是李家自己的女儿、侄女,从不聘请外人,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提炼雪花白银的技术外泄。但至于这里卖得到底是不是雪花白银,甚至纯银我却不懂得鉴定了。
李家大院门口很小,以为名为“大”院”,里边一定别有洞天,进去了才发现其实拥挤不堪。
随讲解员在李家大院内狭小的空间内曲回,转到了走马帮时期养马人的住处。小楼似乎依山坡而建,为木质结构,四周栽着花草,摆放着盆景,一只八哥在草藤编的笼子里跳来跳去。坐在藤椅里,围着大桌子品茶。茶是冲过多边的,一点点抿着,有一句没一句地听讲解员在讲述着她家辉煌的历史。俯视古城全貌,成片的灰瓦与远处群山连成整体,高过屋顶的绿树点缀其间,形成了一副古老的水墨画。
“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在这里又有多少青砖灰瓦,多少楼台烟雨,多少人在这里乐不思蜀呢?
返回刚进来的庭院,游人们去买银饰,我则在庭院细细参观纳西族民居。大门内的院子看起来也有30平米左右的样子,正房坐西朝东,大门锁着,门扇上的雕花成古铜色,显得年代久远。一副对联用隶书书写,字体随秀气,内容却很有气势:三百年风雨李家大院代代昌盛,十四世传人雄才伟略步步登高,横批是祖德流芳。庭院铺的是鹅卵石,正中用青瓦拼成中国传统的寿字图,院子四边一边一枚铜钱,四角一角一只蝙蝠,分别代表了寿财福。据说这样铺地是土司特许,丽江古城只此一家,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院内盆景林立,随处可见名贵花草,古树翠竹,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门第的气息,古色古香。
出了大院,便是自由活动时间,导游交待了回酒店的路和明早的集合时间后,就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我们结群沿路南行,边走边逛,不久便到了四方街。
四方街是大研古城(丽江古城)的中心,也是茶马古道物品的重要交换地。如今依然繁盛。两边的商铺都是生意兴隆的景象,顾客应接不暇,老板们脸上挂着笑,看上去收入应当不菲。游人们走街串巷,购物参观,也乐此不疲。
丽江的魅丽,早已经灌满了耳朵,可若不是身临其境,谁又能真正体会这样的惬意和氛围。想一想,乐不思蜀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穿过四方街,沿另一条街往回走,景色依旧。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道,穿街绕房的小河,“小桥流水人家”在此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丽江绝对是一个不缺少艺术气息的地方,任何一位艺术家都能在这里轻而易举得找到灵感。在一条街的拐角处,一位歌手独自站在小河边,动情地弹着电吉他,忘我地唱着“明天你是否然爱我”。情致深处,我真实地听到了他声音里透着的绝望,那一刻他的心分明也是碎的。
为他拍了照片,告诉他:唱得真好。他有些害羞地说了声谢谢。
转了好一圈,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由于在丽江的晚饭是自理的,大家又都累得很,所以我们沿来路往回走,找地方祭五脏庙。
出古城的时候,回头最后拍了一张照片。想起马上就要离开,想起下次再来不知何年何月,甚至这辈子或许就这一次,心里平白的感到了伤感和沮丧,脚下也似乎像灌满铅一样沉重了。
出了丽江古城,进入丽江新城,马路上车辆行人,街边品牌服装店、商场、银行,一下子又置身回现实的世界。这种打击非同小可,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转到七星街,岔路上有很多风味小吃店。进了一家看上去地道的纳西火锅店,点了火锅,端盘子选了烧烤肉串,便坐下来等着,吃了几天来最可口的一顿饭。
吃完饭,步行回到酒店,大家洗过澡,我则提议返回古城,去酒吧。但通行的十人,特别是女眷们累得都不再想动了。或许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差别便是女人们在逛商场时,即便时间再长,手里大包小包再多都不会觉得累,而到了旅行时,便是心有余,力不足;而男人们,每到商场首先便会寻找座位,举步维艰,而到了旅行时便从来不会觉察出自己有累的迹象。
想一想来了丽江,却未能感受丽江的夜景,体会丽江的酒吧,在酒吧唱一首高亢激昂的《海阔天空》,心里总是有隐隐的遗憾。
在路上
多情丽江
24日。晴。丽江-大理
清晨起床吃饭后,我们第一站前往的是被称作丽江古城姐妹的束河古城。
因八点左右便抵达了束河古镇,时间较早,所以街上还几乎没有游人,只有少许店铺在忙碌着开张营业,我们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悠闲地感受着古镇的早晨。
束河古城各处与丽江古镇极为相似,古老的建筑,潺潺的流水,葱郁的植物,但在我眼里,却总感觉缺少些什么。当然这也不排除名气、先入为主,一级看事物的片面性等主观因素。在我看来不管你在哪一处看丽江古镇都会觉得随杂乱破旧,却又不失章法,这些错落有致的建筑,处处都透露着艺术气息,极具感情色彩,这感情蕴含在每一次空气的流动,每一次秒针停顿的间隙中,不可分割。而束河古镇虽是同样的风格,也不缺少个性化风格,但人工色彩终究还是浓了些,或许古镇缺少的正是这种带给人的理性感受,以及文化底蕴。人也真是奇怪,来偏僻的地方总是想寻找破旧的,原始的,原生态的事物;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却拼命想打破,改变落后。
在束河古镇停留1个小时不到,我们便前往拉市海。拉市海位于丽江市西,因其地处高原,四面环山,而又偏僻,同时又有天然湿地,所以在冬季可以看到数万只来此过冬的候鸟,其中便有难得一见的黑颈鹤。
车停在拉市海湖边的停车场内,有村民们上来,询问是不是要骑马。因骑马是自费项目,所以导游在途中便已交待,如果要骑马大家可以与其商量价格,应该在150元左右可以拿下。而如果不骑,一个上午里就只能在附近随便走走,游览周边风景。所以我们一行十人在车上不约而同的敲定了骑马。下车,买票,随着带头村民的一声吆喝,从马厩里牵出十余匹滇马,一一骑上,便开始了茶马古道之旅。
滇马个头较小,成年马也不过1.5米左右,骑上并不显高。由于以前并没有骑过马,所以上马前还稍微有点紧张,但上马没走几步,便已习惯,随着有节奏地颠簸,我开始享受起骑马的乐趣。
与我牵马的是一位年妇女,透过饱经风霜的脸看上去有六、七十岁的样子,问过才知不过四十五岁。进一步谈话才知道他们以村为单位,由村长组织,开展骑马、划船游玩项目,统一收费,统一开支。这也是她们耕种以外的主要经济收入。她家养着三匹马,每天牵来这里供游客骑,每月下来也能收入2000多元。
骑马从停车场出来,横穿过村寨,便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了山。山路不是很宽,山下开阔处还好。进了山在森林中穿行,不但要顾及左右两边的树木挂伤腿,还要注意头顶是不是有树枝刮到头,处处充满着凶险。山上树木众多,密密实实,据说还有成片的原始森林。就这样我们沿着羊肠小路穿过成片的森林,便到了山上一处空地歇脚。此时居高临下,发觉已登百米左右,拉市海全貌尽显眼底,在此处看山下白色错落的村寨与绿色的农田也是另一番景象。
稍歇一下后,骑上马继续前行。听着前方牵马的村民讲这里是七仙湖,这里是殉情谷。但透过密林,都是不见影踪。听说七仙湖是为了环保不可以接近,而殉情谷则是根本就不能进入的禁地,里边不但有跳崖殉情男女的灵魂,还多有猛兽和毒物,以前只有受到神灵庇护的土司可以进入。听到这些,不免有些失望。据说七仙湖四周景色极为秀美,湖水极为清澈,由于湖底深浅不一,以及湖底植被的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七种颜色。而殉情谷则是千百年来纳西族男女殉情的圣地。来此殉情的男女都会在附近搭上草棚先住上一段,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一同跳崖殉情。殉情的男女则会在跳崖的一霎那见到“一米阳光”。电视剧《一米阳光》里,孙俪跳崖处也正好在此。
前方的牵马人用纳西语唱起了民歌,朴素的声音虽不嘹亮,也听不懂内容,却也听出了欢快和自在,后边的牵马人也一声声和着,此起彼伏。一歌唱毕,身后一位50左右岁的阿姨坐在马上也唱起了南泥湾,样子豪不腼腆,看样子年轻那会儿没准也是文艺骨干呢。
沿着所谓的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在山上转了一大圈,约2个小时左右,我都替我牵马的“阿姨”喊累了,这150元也算物有所值,况且还赠送了拉市海泛舟。所以下山后我们直接将马骑到了到了码头,换乘了小船。
船行在拉市海中,船夫站在船头用力的撑篙。听船夫将,这里只是湿地,冬季有很多候鸟,对岸处较深,最深处可达二、三十米,湖中不可以有机动船行驶,也是为了环保。远处的山上也有纳西居民,过着封闭的生活,只是一年下来一、二次,用唯一种植的农作物土豆和他们换粮食,与世无争,浑然不知外面世界的万千。真不知那里是不是像传说中武陵人误入的桃花源一样的世界。
泛舟时,发现了岸边有几位写生的画者在安静地绘画,或许他们比我更能感受这风景,这阳光,以及随身转瞬即逝的时光。我也总想着能有朝一日如他们一样,融入到湖光山色之中。不过我总是没用勇气打破现在的平静,也无力改变现在的生活。
此处是丽江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一会吃过午饭我们便要乘车返回大理,再乘坐夜间的火车返回昆明。
下船,坐车,随后两处购物,简单的午饭,导游便和我们说再见了。车由丽江市内开出,车上的人都不怎么说话,或许是因为午饭过后大家都在午休,也或许是因为不舍。我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意犹未尽地想着以后如果有机会了,一定再来,并在此住上一段时间,而不是这样走马观花。这样的地方不同于他处,她的美是需要静下来感受,静下来体会的。可转念想,这样的想法不过是意犹未尽的我寻找的自我安慰,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因为即便有时间和剩余的金钱去完成一段旅行,我也会狠心选择别处。我想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回头想想,在云南未曾驻足,却又十分想去的有:鸡足山,三月街,崇圣寺,泸沽湖,虎跳峡,长江第一湾,木府,玉龙雪山,西双版纳,香格里拉,以及昭通鲜为人知的大峡谷。
如果把这些地方都去了,我是否是可以得到些许的满意,还是能更加勾起第二次旅行的冲动呢?
下午5点,车停大理火车站。下车吃饭,从导游手中取了火车票。车是晚8:40的,我们并未远走,只围坐在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吃水果,等火车。
落日一点点沉入苍山的那端。于坚说:我始终认为,苍山最杰出的时刻是在落日时分,好像是苍山之魂脱离了山体,上升到群峰之上,那些隐蔽在石头中的花纹,成为变幻多端的云,将苍山之灵气呈现于山峰。永恒的积雪,十九峰都郁郁苍苍,在落日之光的照耀下,大理的世界一片辉煌。……
束河古镇。纯粹拉市海
25日。多云。昆明
火车抵达昆明站的时候天依然没有放亮,吃过早饭太阳才懒洋洋地升起来。夜宿火车,上车前安排洗漱,甚至洗脚,购物的专门的指定市场,云南旅游局的安排做的时间紧凑,环环相扣,可见旅游大省在旅游方面考虑得怎样周到。唯一欠缺的便是购物安排实在太多。吃过早饭便是去了一处大型超市购买土特产,之后是刀具,再之后是花卉市场,再再之后便是药物,就这样一个中午的时间便在充实的购物中度过。午饭自理,我们甩了导游提供的有回扣之嫌的酒店,进了酒店门口一家连厨房不到20平米,只有四张桌子的小饭店,吃了一顿可口的过桥米线。下午导游在征求过我们是不是还自费去民族村的意见后,便把我们放在机场,不知影踪了。这也开始了简单独自认识昆明的时间。
从飞机场出来,沿着南三环向东南走20余分钟,在一居民区内找到了一小型农贸市场。买了些芒果和枇杷,问过路后,又乘坐公交车到国贸中心附近,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了沃尔玛超市,买了竹荪、酸角和烟。虽然我不太情愿在法国超市里买东西,但是在附近实在找不到感觉不会被骗的地方。
存包时,超市门口的自动存包柜难倒了我。在这里顺便再次感谢一下门口促销的美女们,谢谢她们的盛情指导,我才顺利地将随身携带的东西存入柜中。为了感谢她们,也为了换存包用的零钱,我在她们促销摊点上买了饮料。
出了超市,成公交车转回机场。一行人品尝过购买的水果后,又打车返回那家小型农贸市场,购买了水果,打包托运带上了飞机。
晚八点四十分,上飞机时,我口袋里仅剩12.5元。
琐碎
后记
人的一生总有一处或几处故乡以外的地方,让你魂牵梦绕。这个地方可以是居住过很长时间的,也可以是因为一件事情让你铭刻,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便是你仅仅看了一眼,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我想大理、丽江便是两处。
从云南归来已一月有余,那些记忆,那些快乐,那些真实的感受已经不可阻挡得淡了。但我知道,如果我不用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变淡的记忆会变得更加缥缈虚无,如我未曾到过一般。
我曾梦想着做一个流浪者,就自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居住,感受每个地方不同的生命和面目表情,我会写故事,写游记,写诗,拍好看的照片,寄明信片给我的朋友。长久以来,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我甚至思考了完整的出行计划。在被现实压得透不过气的时候,这梦想总会占据我的大脑,剪不清,理还乱。每一次出行,即便是很短的乘车,我也会习惯地看着车窗外再熟悉不过的景物,假想着这就是我的旅行。想着这些的时候,我自己也变得轻盈了起来。
我想飞。
---------------------------------------------------------------
飞机抵滇,安排住宿,一夜安睡。21日清晨便登上了开往石林的大巴。
石林被列为世界八大自然景观,3亿年前为一片大海,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撞击,直到200万年前逐渐从海底升起,海底的碳酸盐岩经过海水、雨水的长期冲刷、熔浊以及风化,便逐渐形成了千百座拔地而起的石峰、石柱、石笋……从远处望去,恰似一片壮观的石林,所以被称为石林。石林分大小石林,大石林气势恢宏,小石林青翠秀丽。听导游说,要是在空中俯视,石林景区成八卦状,大小石林分别为八卦两极。
进入大石林,导游在人群中带着队伍迅速穿插,不久便到了一出平整的广场,正对前方便是红色“石林”二字。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就随导游沿着狭窄的石径进入了林区。大石林中,我们时而弯腰躲过悬在头上的石头,时而侧身穿过狭窄的石缝。石头大多承深灰色,有的则灰白相间,也有的伴有少许硫酸黄。石头表面受风化、雨化严重,嶙峋,粗糙,呈现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姿态,有的呈屏风状,有的如利剑直挺挺地指向天空,有的则顶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好像是人工放置一般。看此不仅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随着导游东指西指和形象的解说,我们则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猜想到底是怎么个像法。
在大小石林相接处的空地上,有撒尼族的“阿诗玛”、“阿黑哥”穿着民族服装,弹奏民族特有的乐器,载歌载舞。我们高兴地也停下来也随大家一起跳舞,拍照。
沿石径继续前行,过“阴阳界”,一转弯,前方豁然开朗。穿过鱼儿竞相觅食的池塘,便进入了小石林。
比较大小石林,大石林石头宏伟,稠密,尽显阳刚之气;小石林的石头坐落的则相较稀疏,人们又在空地中植了树,种了花草,在低洼地蓄了水,所以多了些秀气。拍起照片来,小石林里色彩也显得丰富。小石林最负盛名的还有一段阿诗玛的传说:相传撒尼族有一对相亲相爱的好兄妹,漂亮的妹妹阿诗玛被财主的儿子强抢回家,逼其成亲。有勇有谋的阿黑哥冒险救会妹妹。二人在归家途中,确遭财主暗算,阿诗玛被洪水冲走,变成一块石岩。从此,小石林中便矗立着一块阿诗玛化身的岩石,而纯洁坚贞的阿诗玛也自此成为了撒尼族少女的美称。
吃过午饭,驱车七彩云南、地矿局等处购物不说,夜9时许,我们登上了开往大理的火车。
昆明。石林照片
22日。多云。大理
云南天亮得晚,6点半东方刚刚放亮时,火车便停在了大理火车站。下了车,转程大巴,随导游用早餐。用餐之地在大理市东南的一处小山顶。餐厅沿山顶空地,转圈而建,透过四周向外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清晨含羞的洱海。看着窗外太阳一点点爬过山顶,透过七彩云雾照射在洱海之上,平静的湖面一点一点折射出光彩,我有些被震撼了。
我梦想过这样的地方,站在这样的地方人也豁然开朗了起来。洱海是平静的,就静静摆在那里,与天空相接,与略显发乌的云呼应,这似乎就是一个整体,不可撼摇的整体。这不同于大石林的恢宏,大石林的恢宏是可以触摸的,而洱海与苍山的呼应却总让人有种不相信有触手可及得可能。
这样的景色在大连时也曾经历过。坐车经过星海广场北一个叫付家村的地方,车走沿海公路,在半山腰行使,右手方向下便是三、四十米高的悬崖,悬崖下便是大海;左手方沿着山坡是零零散散的别墅。海上的阴云随着风变换着姿态,时而压在头顶,时而翻滚着奔向远方。那一段路,车就这样在大海与青山相接的地方穿梭,我一直默默地看着窗外,沉醉其中。
而如今在遥远的南部,面对这一处被称作海的湖泊,我也沉醉了,而且更加陶醉。
用过餐,转回火车站接了晚到的游客,我们便沿路往上关方向出发了。
大理市原名下关,西倚苍山(点苍山),东临洱海,南畔又有西洱河,乃兵家必争之地。下关始建于唐朝开元二十七年南诏国皮罗阁时期。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是著名的“西南丝绸古道”和“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唐朝以后,一举成为大理的“南天屏障”。
从大理市区沿320国道向西,前方正对着的便是苍山最南端的山峰——斜阳峰,向右转入214国道(滇缅公路),跨过西洱河,车便沿着苍山一路向北了。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南北连绵排列50公里。许多3800米以上的山峰顶都有湖泊,据说是第四纪冰川时代留下来的。更奇妙的是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流,向东流入洱海。这十八条小溪,被称为“苍山十八溪”,是洱海的主要水源。洱海的水再沿下游的西洱河向西,与黑惠江汇合,流入湄公河。
苍山的云是非常有名的。西望苍山,山顶藏在泼墨般的云雾之间,不见倪端。只是随着著名的下关风,紧紧裹着山顶,迅速变换着样子,像一片围绕着山峰,摊开在天空的马群。灿烂的阳光照在云上,云依然密不透风,透着神秘和稳重。
据说在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逢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经常出现的一朵上下飘动的孤单白云,若盼若顾,像一位满怀忧思的公主在副手眺望被打入海底的情人,更奇特的是,只要它出现,苍山便会起暴风,刮向洱海。洱海上波涛翻滚,无法行船,仿佛深藏在水底的情郎在回应恋人的呼唤。而“玉带云”则大多会出现在夏末秋初的雨后初晴,山腰部会出现一条乳白色的带状云,缠绕于山腰,把苍山一分为二,异常壮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动人的传说——下关风。传说大理南诏国公主与苍山猎人相爱,遭到罗荃法师暗算,将猎人打入洱海,变成了石骡子。公主悲惨的哭声惊动了苍山玉局峰上的一只白狐仙女。白狐狸历尽千辛借来观音菩萨的六瓶风,准备把洱海的水吹干,救出猎人。但她回来经过天生桥时被绊了一跤,六瓶风打碎了五瓶。不灰心的白狐用仅剩的一屏风吹向洱海。但因风力不够,始终吹不干洱海。公主悲伤而死,化成了“望夫云”。而白狐仙子也内疚而死,在苍山上只留下了一个“狐仙洞”。从此天生桥一带四季风生不息,成了下关有名的“风口”。下关也因此得到了“风城”的别称。
沿路一直向北,途中欣赏白族“三坊一照壁”的民居和便山翠绿的苍山。苍山气势恢宏,仿佛要次破云天的样子。途经第八座山峰——中和峰的时候,远远望去,山脚下依稀可辨大理三塔。我有些惊讶了,十几层的三塔在苍山的映照下显得那样微不足道,要不是细细观察都会错过。
2个小时后我们便抵达了苍山最北端的山峰——云弄峰了。下车后,租了望远镜,成索道到达了半山腰的天龙洞入口。电视剧《天龙八部》里,段誉便是在此洞学了凌波微步。在洞口平地处看洱海,此处已到洱海上游,两条狭长的半岛由南向北伸入洱海,似两把利剑,又似两条凤凰的尾巴拖入湖中。此时,远山、洱海、民居浑然一体,或许这本身就是一幅平静的、永不会打破的画卷。
进洞后五、六十米便抵达一石室。“神仙姐姐”舞剑的汉白玉雕像正对洞口,上前匆忙合了影,便快步追赶队伍。洞中的石壁还算光滑,沿途可见钟乳石柱,但都已经连成屏风状。洞中有很多地方还滴着水,在低洼处汇成小小的水潭,但都很浅,这也是大自然还在不知疲倦创造着神奇吧。想象着在千百年前,这里的石柱、石笋也应当是相当的壮观。洞中的分差路也有许多,有的连接着石室,有的曲径通幽,不知去处。其中的一条被临时栏杆封锁着,据说盘旋可达山顶。大概是洞中空气不好,加上海拔高的缘故,在洞中踏着石阶急步转来转去,有些喘息。但还好,没多久前方就看到了光亮。
出了洞,才发现入口处就在下方几十米远的地方。虽然曲回了半天,却走了这么远,也觉得有些失望。往山顶望望,所到之处还不及苍山的三分之一。
沿台阶到达入口处,乘缆车返回,正好面对洱海。居高临下,拍了些风景,便乘坐大巴去白族人家体验三道茶了。
白族三倒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又名雷响茶,其味香苦;甜茶用核桃片、乳扇、红糖加茶水调制而成,味甜;回味茶则用蜂蜜、花椒、姜片、桂皮冲上茶水,五味均在其中。白族人用三道茶比喻人生的全程,告诫人们珍惜美好时光,否则没等体验出人生滋味,便只有“回味”的份了。端茶细品,虽然三道茶是敬给尊贵客人的,且寓意深长,但这样的味道,与常喝的茶相比,味道还是有些古怪。品着茶,看了白族的歌舞表演,了解了白族掐新娘的特别的白族婚礼,下一站便是著名的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云弄峰脚下,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曾写到: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钓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有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这样的美景当然已经不在了,现在只能对着“泉涌蝶舞”的石碑和清澈的泉水怀古惜今,做美好的遐想了。
蝴蝶泉水是极清澈的,3米多深的水潭透着冰冷的蓝,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鲤鱼在水中安静的游动,与世无争的样子。泉边有大树。合欢。生的嶙峋,从根部分出四杈,横跨在泉潭上,转而伸向天空。树是古树,但不晓得是不是300多年前徐霞客说的那棵“发花如蝶,须翅栩然”的树了。
泉潭用汉白玉石修了栏杆,下方又修了五只龙头,泉水就从嘴里喷涌而出。记得导游说分别用这几股泉水洗手,一次可走财运,两次可走官运,三次可走桃花运。但如果贪得无厌,用五股水都洗过来,便是霉运。想想要是真如此,那么用这泉水洗澡会有什么功效呢?是不是会变成桃花劫呢。
出蝴蝶泉公园,奔才村码头,乘游船横跨洱海,40多分钟后便抵达了天镜阁景区。天镜阁景区位于洱海东岸的罗荃半岛,“望夫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距岸边165米的暗礁相传就是变成石骡子的猎人。天镜阁与观音阁原为一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有楹联这样描写天镜阁,“逸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杰阁遥临天外上有天下有天”,足见其精致之美。
下了船,延山脚前行,石壁上多有名人题字,其中郭沫若、司马相如的最是抢眼。转过弯,沿石阶而上先到达观音阁、八仙楼。两座古建筑相隔不过十米,均为木结构,数百年历史。在这里佛教与道教也做到了和谐统一,遥相呼应。再沿石阶而上不久便是天镜阁。天镜阁共有五层,飞檐斗拱,翅角临空,很是壮观。天镜阁内供奉着观音金身塑像,似乎有三、四层楼高,未进阁门便可闻到浓郁的檀香味道,足见香火旺盛。
下山,乘船返回,大巴载着我们便去游览著名的大理古城。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下关)北13公里的点苍山中和峰麓,崇圣寺(金庸大侠笔下大理皇室出家的天龙寺)和大理三塔东南,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唐、宋时期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忽必烈灭大理国后,元明清三朝又是云南省总督、提督的驻地。如今的大理城城墙和其北城门、西苍山门、东洱海门均为改革开放后重修,唯有南城门楼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一集便是在此处拍摄,拍摄的入城的镜头时,将城门上方,在大理石上凿刻的 “大理”两个字遮挡,换成了“女儿国”三字。
进南城门后,一条街道向北延伸,两旁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砌墙,显得十分古朴、别致。街道两旁均是商铺,其中银饰店、普洱茶店、纺织品店居多,游客们走街串巷,进进出出,热闹非常。可惜的是只能在南城门处逗留半个小时,便要乘车返回吃晚饭。这也让我对明天丽江古城充满了期待。
大理照片。苍洱毓秀
23日。晴转多云。大理-丽江
或许是因为心情,在外旅行总不会觉察累。清晨早早起床吃早饭,七点准时登上了开往丽江达大巴车。
车过西洱和,从大理市开出,走滇藏公路,转入省道,一路向北,左有高耸、苍翠的苍山,右可远望时隐时现、多情的洱海,天空变得晴朗,一望千里。阳光照着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变得可爱了起来,我庆幸昨天的天气,正是因为那样厚重的云才让我见到了雄壮的大理。如果昨天大理是一位健硕的男子,那么今天的大理便是一位多情秀丽的姑娘。沿路上水稻多已收割了第一季,白族农民在田间安静的劳作,或收割,或耕地,或插秧 。人们都穿着汉族人的服装,看起来与汉族人并无多大差别。
途径喜洲白族民居,司机停车在一家当地最纯正的喜洲粑粑店买早饭。我们也下了车,购买了特色的白族粑粑,拿到车上品尝。粑粑不贵,用炭烧烤而成,透着面香,有肉馅和红糖馅之分。喜洲民居具有典型的白族特色,因茶马古道时期,这里曾出现过四户走马帮的大户人家,所以这里的建筑也极显奢华。小店对面的便是一户。坐在车上东望,其家族在马路旁修着池塘,用大石围了岸,架着汉白玉的拱桥;在池塘边种了盆景一样的树木,修了类似祠堂的建筑。其家族居住的房子也严格按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六合同春)、“走马串角楼”修建,飞檐斗拱、雕龙画凤。每户人家白色照壁上的四字均用行书竖写,内容各有不同。“彩云南飞”、“苍洱毓秀”……都龙飞凤舞、行云流水一般。
继续北行。过了上关,车头转向东北,对面便是千米左右的高山。车沿山而上,走盘山道,一切又是另一番风景了。
道为双车道,在此时开始陡升。车未减速,依然匀速行使,时而爬坡,时而急转。不肖片刻,上关镇便在脚下了。望过去,建筑已如黄豆般大小,车辆也如蚂蚁一样在毛线绳搬粗细的公路上缓慢爬行了。
转个弯,上关镇便消失在视线中。车依然向上行使,只是路不再像开始一样陡。司机将车速保持在70迈左右,沿着盘山道,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在这样七拐八转的盘山道上开车,并能如此的潇洒自如,我想我是万万做不到的。
车进入山区,风景依旧。沿途可见蒙着塑料膜的梯田和沿山坡而建的白族村寨。相比喜洲,这里的建筑简陋了许多。山下的坝子(盆地)里多有山上泉水汇集的池塘。池塘边也有村寨,相比山坡上的,略显富饶。
车依然急速行驶,我莫名有一股想冲下车奔跑的欲望,这欲望愈演愈烈。
沿途两处购物不说,中午一时许,到了一处名为“关坡”的收费站。出了收费站,前方便是开阔的“丽江坝子”了。
司机停车告诉我们,在这里要等导游,并在此每人要交80元的古城维护费。可爱的他又指着车前的远方,补充说了更重要的一句:
那便是玉龙雪山。
因为这次旅行并不包括玉龙雪山,所以我对能看到玉龙雪山的机会也特别珍惜。我用导游交古城维护费的时间,迅速的下车,往前跑了百余米,躲开了建筑的遮挡,给雪山拍了照片。
回来上车的时候司机微笑地告诉我:玉龙雪山在丽江市内抬头便可看到。
纳西族的导游姓木,在丽江纳西族里属于官姓(丽江官姓木,民姓何),小学五年级毕业,黝黑英俊。带我们吃过午饭、购完刀具后,就来到了黑龙潭公园。
黑龙潭公园位于丽江古城东北角的象山西麓。公园内湖水水质清澈如玉,冬暖夏凉,是丽江大研古城水源的上游,每逢寒冷天气,水面上便会漂浮着白雾似的蒸气。园内潭水被一架汉白玉桥分为两个部分,与北方汉白玉桥不同的是栏杆上雕刻的除了石狮,还有石象。潭东岸的龙神祠,藏于林间,始建于清乾隆二年,有乾隆御赐写有“玉泉龙神”的匾额。公园多有奇花异草,树木也多呈现异状,其中有树木皮如龙鳞一般,已被有人抚摸得如打磨过一般光滑。公园内还有一家东巴博物馆,据说可以全面了解东巴文化,只是时间匆忙,没有进入游览。
停留了40余分钟,我们便登车前往了梦寐以求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指大研镇古城,始见于南宋,距今约有800年历史。未进入古城便可看到一处小山,山顶有建筑,名为嵌雪楼。小山三面被砖红的石雕包围,雕刻了纳西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内容和神话故事。过了浮雕,进入玉河广场,右边是写有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题字的影壁和一架高高的水车,当地人在路边搭了木架,用红绸带挂满了东巴民族许愿、祝福用的竹牌,风吹过的时候噼啪作响,据说愿望和祝福可以随着风传到远方,让神灵听到,帮忙实现。向右转弯,沿东大街向南,右边便是一道两米左右的小河,河水清澈潺潺,透着清爽,有鱼在其间逆水追逐。街道用附近山上采来的五花石(音)铺就,古朴、厚重、又极具艺术气息。街道两旁栽满垂柳,风吹柳摆,使人不晓得是在江南水乡,还是在世外桃源。
向南行不久,往右一拐,进了一道向西的胡同。胡同尽头有音乐声传来,前行十余步,抬头看到了一处挂着红灯笼的破旧二层楼建筑。未见正门,就看到对着去路的古老窗口上挂着一额写有“千里走单骑”的横匾。看到这五个字,我微微一震。丽江极负盛名的酒吧共有两家,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和“一米阳光”。想来,这便是其中一家吧。继续前行。“千里走单骑”酒吧西为一条南北坐向的三、四米宽的狭窄街道,未来得及转弯,面向突然闪现出另一道2米左右宽的小河,而正对着我邻水而坐的便是“一米阳光”酒吧了。(后来知道这两家酒吧有多座分店,不晓得我见到的是总店,还是分店)
匆忙查阅手中的丽江古镇地图。原来这条南北的狭窄街道便是丽江著名的酒吧一条街。
过了小河。继续向西。转入新华街。再向北。导游带着我们进入了“李家大院”。丽江盛产白银,土司统治时期,为了给皇帝进贡,土司特意在江南请来李姓银匠提炼雪花白银。第一批白银提炼出后皇帝非常喜欢,土司也想将李姓银匠留住。那句“想要留住一个人,就要留住这个人的心”的道理,看样子古人自古便知。土司为了将银匠留住,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按汉族的婚配方式嫁给了他。自此,丽江便有了专门生产雪花白银的锡顺鸿银器作坊,李家大院也受到了土司的优待,逐渐成为茶马古道的第一大商户。据说该店所有的员工都是李家自己的女儿、侄女,从不聘请外人,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提炼雪花白银的技术外泄。但至于这里卖得到底是不是雪花白银,甚至纯银我却不懂得鉴定了。
李家大院门口很小,以为名为“大”院”,里边一定别有洞天,进去了才发现其实拥挤不堪。
随讲解员在李家大院内狭小的空间内曲回,转到了走马帮时期养马人的住处。小楼似乎依山坡而建,为木质结构,四周栽着花草,摆放着盆景,一只八哥在草藤编的笼子里跳来跳去。坐在藤椅里,围着大桌子品茶。茶是冲过多边的,一点点抿着,有一句没一句地听讲解员在讲述着她家辉煌的历史。俯视古城全貌,成片的灰瓦与远处群山连成整体,高过屋顶的绿树点缀其间,形成了一副古老的水墨画。
“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在这里又有多少青砖灰瓦,多少楼台烟雨,多少人在这里乐不思蜀呢?
返回刚进来的庭院,游人们去买银饰,我则在庭院细细参观纳西族民居。大门内的院子看起来也有30平米左右的样子,正房坐西朝东,大门锁着,门扇上的雕花成古铜色,显得年代久远。一副对联用隶书书写,字体随秀气,内容却很有气势:三百年风雨李家大院代代昌盛,十四世传人雄才伟略步步登高,横批是祖德流芳。庭院铺的是鹅卵石,正中用青瓦拼成中国传统的寿字图,院子四边一边一枚铜钱,四角一角一只蝙蝠,分别代表了寿财福。据说这样铺地是土司特许,丽江古城只此一家,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院内盆景林立,随处可见名贵花草,古树翠竹,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门第的气息,古色古香。
出了大院,便是自由活动时间,导游交待了回酒店的路和明早的集合时间后,就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我们结群沿路南行,边走边逛,不久便到了四方街。
四方街是大研古城(丽江古城)的中心,也是茶马古道物品的重要交换地。如今依然繁盛。两边的商铺都是生意兴隆的景象,顾客应接不暇,老板们脸上挂着笑,看上去收入应当不菲。游人们走街串巷,购物参观,也乐此不疲。
丽江的魅丽,早已经灌满了耳朵,可若不是身临其境,谁又能真正体会这样的惬意和氛围。想一想,乐不思蜀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穿过四方街,沿另一条街往回走,景色依旧。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道,穿街绕房的小河,“小桥流水人家”在此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丽江绝对是一个不缺少艺术气息的地方,任何一位艺术家都能在这里轻而易举得找到灵感。在一条街的拐角处,一位歌手独自站在小河边,动情地弹着电吉他,忘我地唱着“明天你是否然爱我”。情致深处,我真实地听到了他声音里透着的绝望,那一刻他的心分明也是碎的。
为他拍了照片,告诉他:唱得真好。他有些害羞地说了声谢谢。
转了好一圈,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由于在丽江的晚饭是自理的,大家又都累得很,所以我们沿来路往回走,找地方祭五脏庙。
出古城的时候,回头最后拍了一张照片。想起马上就要离开,想起下次再来不知何年何月,甚至这辈子或许就这一次,心里平白的感到了伤感和沮丧,脚下也似乎像灌满铅一样沉重了。
出了丽江古城,进入丽江新城,马路上车辆行人,街边品牌服装店、商场、银行,一下子又置身回现实的世界。这种打击非同小可,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转到七星街,岔路上有很多风味小吃店。进了一家看上去地道的纳西火锅店,点了火锅,端盘子选了烧烤肉串,便坐下来等着,吃了几天来最可口的一顿饭。
吃完饭,步行回到酒店,大家洗过澡,我则提议返回古城,去酒吧。但通行的十人,特别是女眷们累得都不再想动了。或许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差别便是女人们在逛商场时,即便时间再长,手里大包小包再多都不会觉得累,而到了旅行时,便是心有余,力不足;而男人们,每到商场首先便会寻找座位,举步维艰,而到了旅行时便从来不会觉察出自己有累的迹象。
想一想来了丽江,却未能感受丽江的夜景,体会丽江的酒吧,在酒吧唱一首高亢激昂的《海阔天空》,心里总是有隐隐的遗憾。
在路上
多情丽江
24日。晴。丽江-大理
清晨起床吃饭后,我们第一站前往的是被称作丽江古城姐妹的束河古城。
因八点左右便抵达了束河古镇,时间较早,所以街上还几乎没有游人,只有少许店铺在忙碌着开张营业,我们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悠闲地感受着古镇的早晨。
束河古城各处与丽江古镇极为相似,古老的建筑,潺潺的流水,葱郁的植物,但在我眼里,却总感觉缺少些什么。当然这也不排除名气、先入为主,一级看事物的片面性等主观因素。在我看来不管你在哪一处看丽江古镇都会觉得随杂乱破旧,却又不失章法,这些错落有致的建筑,处处都透露着艺术气息,极具感情色彩,这感情蕴含在每一次空气的流动,每一次秒针停顿的间隙中,不可分割。而束河古镇虽是同样的风格,也不缺少个性化风格,但人工色彩终究还是浓了些,或许古镇缺少的正是这种带给人的理性感受,以及文化底蕴。人也真是奇怪,来偏僻的地方总是想寻找破旧的,原始的,原生态的事物;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却拼命想打破,改变落后。
在束河古镇停留1个小时不到,我们便前往拉市海。拉市海位于丽江市西,因其地处高原,四面环山,而又偏僻,同时又有天然湿地,所以在冬季可以看到数万只来此过冬的候鸟,其中便有难得一见的黑颈鹤。
车停在拉市海湖边的停车场内,有村民们上来,询问是不是要骑马。因骑马是自费项目,所以导游在途中便已交待,如果要骑马大家可以与其商量价格,应该在150元左右可以拿下。而如果不骑,一个上午里就只能在附近随便走走,游览周边风景。所以我们一行十人在车上不约而同的敲定了骑马。下车,买票,随着带头村民的一声吆喝,从马厩里牵出十余匹滇马,一一骑上,便开始了茶马古道之旅。
滇马个头较小,成年马也不过1.5米左右,骑上并不显高。由于以前并没有骑过马,所以上马前还稍微有点紧张,但上马没走几步,便已习惯,随着有节奏地颠簸,我开始享受起骑马的乐趣。
与我牵马的是一位年妇女,透过饱经风霜的脸看上去有六、七十岁的样子,问过才知不过四十五岁。进一步谈话才知道他们以村为单位,由村长组织,开展骑马、划船游玩项目,统一收费,统一开支。这也是她们耕种以外的主要经济收入。她家养着三匹马,每天牵来这里供游客骑,每月下来也能收入2000多元。
骑马从停车场出来,横穿过村寨,便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了山。山路不是很宽,山下开阔处还好。进了山在森林中穿行,不但要顾及左右两边的树木挂伤腿,还要注意头顶是不是有树枝刮到头,处处充满着凶险。山上树木众多,密密实实,据说还有成片的原始森林。就这样我们沿着羊肠小路穿过成片的森林,便到了山上一处空地歇脚。此时居高临下,发觉已登百米左右,拉市海全貌尽显眼底,在此处看山下白色错落的村寨与绿色的农田也是另一番景象。
稍歇一下后,骑上马继续前行。听着前方牵马的村民讲这里是七仙湖,这里是殉情谷。但透过密林,都是不见影踪。听说七仙湖是为了环保不可以接近,而殉情谷则是根本就不能进入的禁地,里边不但有跳崖殉情男女的灵魂,还多有猛兽和毒物,以前只有受到神灵庇护的土司可以进入。听到这些,不免有些失望。据说七仙湖四周景色极为秀美,湖水极为清澈,由于湖底深浅不一,以及湖底植被的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七种颜色。而殉情谷则是千百年来纳西族男女殉情的圣地。来此殉情的男女都会在附近搭上草棚先住上一段,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一同跳崖殉情。殉情的男女则会在跳崖的一霎那见到“一米阳光”。电视剧《一米阳光》里,孙俪跳崖处也正好在此。
前方的牵马人用纳西语唱起了民歌,朴素的声音虽不嘹亮,也听不懂内容,却也听出了欢快和自在,后边的牵马人也一声声和着,此起彼伏。一歌唱毕,身后一位50左右岁的阿姨坐在马上也唱起了南泥湾,样子豪不腼腆,看样子年轻那会儿没准也是文艺骨干呢。
沿着所谓的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在山上转了一大圈,约2个小时左右,我都替我牵马的“阿姨”喊累了,这150元也算物有所值,况且还赠送了拉市海泛舟。所以下山后我们直接将马骑到了到了码头,换乘了小船。
船行在拉市海中,船夫站在船头用力的撑篙。听船夫将,这里只是湿地,冬季有很多候鸟,对岸处较深,最深处可达二、三十米,湖中不可以有机动船行驶,也是为了环保。远处的山上也有纳西居民,过着封闭的生活,只是一年下来一、二次,用唯一种植的农作物土豆和他们换粮食,与世无争,浑然不知外面世界的万千。真不知那里是不是像传说中武陵人误入的桃花源一样的世界。
泛舟时,发现了岸边有几位写生的画者在安静地绘画,或许他们比我更能感受这风景,这阳光,以及随身转瞬即逝的时光。我也总想着能有朝一日如他们一样,融入到湖光山色之中。不过我总是没用勇气打破现在的平静,也无力改变现在的生活。
此处是丽江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一会吃过午饭我们便要乘车返回大理,再乘坐夜间的火车返回昆明。
下船,坐车,随后两处购物,简单的午饭,导游便和我们说再见了。车由丽江市内开出,车上的人都不怎么说话,或许是因为午饭过后大家都在午休,也或许是因为不舍。我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意犹未尽地想着以后如果有机会了,一定再来,并在此住上一段时间,而不是这样走马观花。这样的地方不同于他处,她的美是需要静下来感受,静下来体会的。可转念想,这样的想法不过是意犹未尽的我寻找的自我安慰,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因为即便有时间和剩余的金钱去完成一段旅行,我也会狠心选择别处。我想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回头想想,在云南未曾驻足,却又十分想去的有:鸡足山,三月街,崇圣寺,泸沽湖,虎跳峡,长江第一湾,木府,玉龙雪山,西双版纳,香格里拉,以及昭通鲜为人知的大峡谷。
如果把这些地方都去了,我是否是可以得到些许的满意,还是能更加勾起第二次旅行的冲动呢?
下午5点,车停大理火车站。下车吃饭,从导游手中取了火车票。车是晚8:40的,我们并未远走,只围坐在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吃水果,等火车。
落日一点点沉入苍山的那端。于坚说:我始终认为,苍山最杰出的时刻是在落日时分,好像是苍山之魂脱离了山体,上升到群峰之上,那些隐蔽在石头中的花纹,成为变幻多端的云,将苍山之灵气呈现于山峰。永恒的积雪,十九峰都郁郁苍苍,在落日之光的照耀下,大理的世界一片辉煌。……
束河古镇。纯粹拉市海
25日。多云。昆明
火车抵达昆明站的时候天依然没有放亮,吃过早饭太阳才懒洋洋地升起来。夜宿火车,上车前安排洗漱,甚至洗脚,购物的专门的指定市场,云南旅游局的安排做的时间紧凑,环环相扣,可见旅游大省在旅游方面考虑得怎样周到。唯一欠缺的便是购物安排实在太多。吃过早饭便是去了一处大型超市购买土特产,之后是刀具,再之后是花卉市场,再再之后便是药物,就这样一个中午的时间便在充实的购物中度过。午饭自理,我们甩了导游提供的有回扣之嫌的酒店,进了酒店门口一家连厨房不到20平米,只有四张桌子的小饭店,吃了一顿可口的过桥米线。下午导游在征求过我们是不是还自费去民族村的意见后,便把我们放在机场,不知影踪了。这也开始了简单独自认识昆明的时间。
从飞机场出来,沿着南三环向东南走20余分钟,在一居民区内找到了一小型农贸市场。买了些芒果和枇杷,问过路后,又乘坐公交车到国贸中心附近,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了沃尔玛超市,买了竹荪、酸角和烟。虽然我不太情愿在法国超市里买东西,但是在附近实在找不到感觉不会被骗的地方。
存包时,超市门口的自动存包柜难倒了我。在这里顺便再次感谢一下门口促销的美女们,谢谢她们的盛情指导,我才顺利地将随身携带的东西存入柜中。为了感谢她们,也为了换存包用的零钱,我在她们促销摊点上买了饮料。
出了超市,成公交车转回机场。一行人品尝过购买的水果后,又打车返回那家小型农贸市场,购买了水果,打包托运带上了飞机。
晚八点四十分,上飞机时,我口袋里仅剩12.5元。
琐碎
后记
人的一生总有一处或几处故乡以外的地方,让你魂牵梦绕。这个地方可以是居住过很长时间的,也可以是因为一件事情让你铭刻,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便是你仅仅看了一眼,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我想大理、丽江便是两处。
从云南归来已一月有余,那些记忆,那些快乐,那些真实的感受已经不可阻挡得淡了。但我知道,如果我不用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变淡的记忆会变得更加缥缈虚无,如我未曾到过一般。
我曾梦想着做一个流浪者,就自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居住,感受每个地方不同的生命和面目表情,我会写故事,写游记,写诗,拍好看的照片,寄明信片给我的朋友。长久以来,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我甚至思考了完整的出行计划。在被现实压得透不过气的时候,这梦想总会占据我的大脑,剪不清,理还乱。每一次出行,即便是很短的乘车,我也会习惯地看着车窗外再熟悉不过的景物,假想着这就是我的旅行。想着这些的时候,我自己也变得轻盈了起来。
我想飞。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