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拍不出《变形金刚》和《阿凡达》 (一)
![]() |
(一)转变观念
继四年前的电影《阿凡达》在国内电影市场创造了13.8亿的票房神话后,近日《变形金刚4》正高歌猛进,上映一周的累计票房已突破10亿元,按照目前的卖座速度,《变4》总票房将轻松突破20亿元大关,大有把《阿凡达》拉下中国历史最高票房的宝座。
时隔四年中国电影再一次受到了好莱坞的巨大冲击,对于电影从业人员来说,这种冲击有点要命。当国产电影还沉浸于《小时代》、《爸爸去哪儿》和《同桌的你》等此类电影获得不俗的票房而窃喜的时,面对横扫千军的《变4》,以及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市场,我们的国产电影恰似青春期少年的手淫,满足而又矛盾。有人对《小时代》、《爸爸去哪》等这类电影嗤之以鼻,称甚至算不上是电影,可是人家就是创造了高票房,于是有人就问,一些非专业的导演为啥这么受欢迎,难道中国电影的未来靠他们了吗?
关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们常说咱们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阿凡达》和《变形金刚》这样的电影?中国电影又何时能进军并占领国际电影市场呢?
坊间说的人嘴皮子也破了,听的人耳朵也听出了老茧,可是面对别人在你家门口疯狂地敛钱,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漂洋过海,给他国的GDP做了贡献,恐怕搁谁身上也不平静。如果单说是钱的事未免说窄了,韩国的电影举国之力在谋发展,好莱坞电影虽然没有国家的背影,可是他的电影的意识形态不比咱们淡。英雄主义、国家主义、霸权意识、自由人权等等,统统在视觉效果的包装下成为商业大片被推向世界。再者,美国的电影发展史不比中国长多少,可是美国的电影几乎是沿着工业化一直走到今天,而中国这个形式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就中断了。
所以,死乞摆列的吵着要赶上好莱坞也不现实。可是我们还有希望吗?如果说只是时间问题倒好办,就怕我们的方向和人家拧着走。
电影行业的关键因素无关乎于人、钱和技术,前两者中国目前最不缺,技术问题相信时间可以解决。那么我么还缺什么?
答曰:缺少一个造血功能强大的电影生产机制!
电影行业的市场诉求强烈,是典型的以资金为导向的产业,而资金则追求利润回报,那么电影生产又如何保证资金的回报呢?在中国把电影当艺术玩儿的,大多的结果都不太好。因为他们违背了电影是给大多数人看的这一根本性问题。
健康的机制需要一个完备的系统作为基础,不是优化单个节点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联动的结果。上到政府下到制片、投资、院线、人才培养等各机构统统需要转变观念。首先,政府应该自信、大胆的放松电影审查制度,应因势利导给予电影创作者更宽松的创作环境,本身电影行业就是需要高度创新的产业。在基础人才教育阶段着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提升学生的专业高度以适应市场。
再者资本和市场诉求在这个生产机制下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利益,以产品思维来看,观众的购买(买票)决定主要受来自于对演员、导演品牌、广告和口碑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和导演资源非常有限,不足于撑起目前或者未来上千亿的中国电影市场。人才发掘、培养和输送成为这个生产机制最为重要的基础。所以,资本尤其是专业资本要有耐心,要与影视机构和院校有计划地发掘和培养人才。说白了,电影生产的三要素:导演、编剧和演员,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和好的演员,制片机构保证这三好基本能成就一部优秀的影片。
好莱坞的《阿凡达》、《变4》之所以能横扫全球,是其背后一个造血功能健康、强大的电影生产机制,是由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共同参与、建设和默契配合下的产物。有鉴于此,中国的电影业应该尽快转变观念,树立产业、市场、人才和资本的有效融合,只有一个行业具备了科学有效地生产机制,自身才能变得强大起来!
敬请关注制片线下期:射向中国电影的三支箭(二):以市场为导向
-
文求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08 16: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