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从打招呼开始培养你的表现力(Presentation Skill)by 布朗校友Z君
最近和我在英国德勤管理咨询(Deloitte Consulting)实习的一位导师(mentor)联系的时候,我们再次探讨了究竟要成为管理咨询行业一个成功的求职者,什么素质最为重要。虽然我的见识浅薄,背景也实在不怎么出类拔萃,但是也算是常春藤本科毕业,有幸见到牛人们是怎么跑的。谈来谈去,有一个素质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presentation skills,或者我愿意把它翻译作为“表现力”。
为什么愿意将它翻译成“表现力”,主要是因为想讨论的并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幻灯片(PPT)然后介绍一下,而是一个全方位的表达自己思考方式、生活态度、研究模式的能力。其实笔者在美国留学的五年中,还真觉得这是中美留学生差别较大的个人素质之一。
不知道是因为文化原因还是教育体制原因,中国孩子的学习方式总是比较自主,学习采用的是读书听课然后自己练习习题,最后上阵考试,然后就读大学了的模式。而美国的初级教育互动性就强了许多,鼓励学生间以及学生和老师间的交互。我同意很多人的看法,谁说美国的教育就是优秀的?美国人数学不是明显不如我们中国人吗?这点我很赞同,中国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众多的优秀的学子,为美国的高校、智库、各类研究机构提供了高智商的人群。看过《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的同学可能会记得开头的一句话,“你知道吗,在中国拥有天才智商的人比美国什么群体的人都多。”这有些扯远了,我想说的是,美国的教育模式虽然没有早就那么大量的数学天才,但是着实培养了孩子从小的表现力。
回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在美国同事、同学间打招呼,第一句话往往是,周末干了什么呀?昨晚怎么安排的?暑假如何安排?初到美国留学的同学会突然有些不适应,觉得不知如何答好,因为从小并没有人问我们这样的问题。从小中国孩子的感受就不太被关心,而他们的成就却很受重视,所以渐渐习惯了这种“韬光养晦”的相处模式,不太愿意和人交流。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挺搞笑的,美国人就算是周末宅在家看了15集美剧,第二天还是能够绘声绘色地把这部剧好好推荐一下。
我和同学常常开玩笑,说美国人特别擅长扯淡(bullshitting),不管什么都能给他们吹得上天入地。可是认真想一想,这种表现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先不谈领袖气质的培养缺不得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表现力,就拿现实的找工作这件事来看,扯谈这个原来看起来“油里油气”的特质,突然变得十分有优势。为什么很多中国孩子抱怨小组讨论的时候张不开口,面试的时候不擅长包装自己的优势,其实都来源于比较差的表现力。有的人会找借口说是因为自己英语水平不佳,其实我非常不赞同这个观点。留学生里是否擅长交流和英语口语水平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倒是和性格直接关联。回到如何对待留学时的工作面试,或者上课时的小组讨论,其实真的应该边说边思考(think loud),而不是一定得憋出个结论再发言。
回到最早第一段说起管理咨询这个行业,我一直认为出色的表现力是必不可少的。每每准备case interview的时候,最重要的都是把你思考问题(approach problem)的逻辑井井有条地展现出来。最忌讳的就是闷声不响3分钟,报出一个答案。其实有的时候想想真不公平,我的高中成长在一个过程不给分答案对了才给分的环境,而到了大学,突然每一步都得写得漂漂亮亮地,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最后加一个小插曲。笔者之前在一家全球排名第五的智库实习,当时大家就曾讨论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已经不能继续以前“韬光养晦”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融入到其他国家的发展步伐中来。我觉得个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一味地低调,你可能等不到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
需要留学申请全程服务(没有单独的文书服务)的小伙伴请加微信(xieqiao1218)预约咨询,预约请注明“留学申请服务”;本人是布朗大学CS系2010年毕业的校友,每年带20个学员左右,仅限数据科学、商业分析、金融会计、CS等相关专业。
精华文章整理:www.bossqiao.com
美国留学豆瓣小窝:https://www.douban.com/people/IVYCLOSER/notes
为什么愿意将它翻译成“表现力”,主要是因为想讨论的并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幻灯片(PPT)然后介绍一下,而是一个全方位的表达自己思考方式、生活态度、研究模式的能力。其实笔者在美国留学的五年中,还真觉得这是中美留学生差别较大的个人素质之一。
不知道是因为文化原因还是教育体制原因,中国孩子的学习方式总是比较自主,学习采用的是读书听课然后自己练习习题,最后上阵考试,然后就读大学了的模式。而美国的初级教育互动性就强了许多,鼓励学生间以及学生和老师间的交互。我同意很多人的看法,谁说美国的教育就是优秀的?美国人数学不是明显不如我们中国人吗?这点我很赞同,中国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众多的优秀的学子,为美国的高校、智库、各类研究机构提供了高智商的人群。看过《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的同学可能会记得开头的一句话,“你知道吗,在中国拥有天才智商的人比美国什么群体的人都多。”这有些扯远了,我想说的是,美国的教育模式虽然没有早就那么大量的数学天才,但是着实培养了孩子从小的表现力。
回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在美国同事、同学间打招呼,第一句话往往是,周末干了什么呀?昨晚怎么安排的?暑假如何安排?初到美国留学的同学会突然有些不适应,觉得不知如何答好,因为从小并没有人问我们这样的问题。从小中国孩子的感受就不太被关心,而他们的成就却很受重视,所以渐渐习惯了这种“韬光养晦”的相处模式,不太愿意和人交流。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挺搞笑的,美国人就算是周末宅在家看了15集美剧,第二天还是能够绘声绘色地把这部剧好好推荐一下。
我和同学常常开玩笑,说美国人特别擅长扯淡(bullshitting),不管什么都能给他们吹得上天入地。可是认真想一想,这种表现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先不谈领袖气质的培养缺不得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表现力,就拿现实的找工作这件事来看,扯谈这个原来看起来“油里油气”的特质,突然变得十分有优势。为什么很多中国孩子抱怨小组讨论的时候张不开口,面试的时候不擅长包装自己的优势,其实都来源于比较差的表现力。有的人会找借口说是因为自己英语水平不佳,其实我非常不赞同这个观点。留学生里是否擅长交流和英语口语水平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倒是和性格直接关联。回到如何对待留学时的工作面试,或者上课时的小组讨论,其实真的应该边说边思考(think loud),而不是一定得憋出个结论再发言。
回到最早第一段说起管理咨询这个行业,我一直认为出色的表现力是必不可少的。每每准备case interview的时候,最重要的都是把你思考问题(approach problem)的逻辑井井有条地展现出来。最忌讳的就是闷声不响3分钟,报出一个答案。其实有的时候想想真不公平,我的高中成长在一个过程不给分答案对了才给分的环境,而到了大学,突然每一步都得写得漂漂亮亮地,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最后加一个小插曲。笔者之前在一家全球排名第五的智库实习,当时大家就曾讨论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已经不能继续以前“韬光养晦”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融入到其他国家的发展步伐中来。我觉得个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一味地低调,你可能等不到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
需要留学申请全程服务(没有单独的文书服务)的小伙伴请加微信(xieqiao1218)预约咨询,预约请注明“留学申请服务”;本人是布朗大学CS系2010年毕业的校友,每年带20个学员左右,仅限数据科学、商业分析、金融会计、CS等相关专业。
精华文章整理:www.bossqiao.com
美国留学豆瓣小窝:https://www.douban.com/people/IVYCLOSER/notes
-
Yang序列第一位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15:47:39
-
弥敦道101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6 20:04:53
-
弃旧迎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5 11:44:27
-
银河系最幸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6 14:09:40
-
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4 19:20:14
-
J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2 14:55:12
-
豆友6411102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16:56:3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14:13:0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09:41:05
-
stay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4 02:13:18
-
江湖骗子狲江湖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0 07:07:02
-
你在烦恼什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9 23:48:02
-
Ti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9 15:41:34
-
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9 13:15:25
-
阿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9 07:09:45
-
Akutagaw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6 14:28:01
-
K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4 06:44:53
-
今出川上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4 02:14:50
-
城南旧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2 17:02:50
-
萧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1 21:58:52
-
张了了98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1 01:15:00
-
b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15:09:24
-
shdjkdkdbfhdj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00:40:20
-
叫我小朋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8 00:39:42
-
Love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10:24:24
-
Ethersco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5 23:52: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5 00:13:46
-
知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4 17:06:08
-
Balaba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4 15:27:00
-
爷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3 12:52:38
-
Dream Wea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2 21:08: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2 20:43:06
-
mm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2 20:35:3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1 23:13:57
-
花晨月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1 19:41:50
-
芒漫漫漫小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1 19:39:45
-
打结的耳机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1 10:45:02
-
呵呵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9 10:04:43
-
灯下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8 12:29:2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6 13:06:23
-
蓝色深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6 07:25:54
-
Past lif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5 23:31:19
-
分泌油渍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4 00:58:16
-
仙灵酱的メガ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5 19:26:52
-
当下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3 10:37:07
-
大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2 09:08:40
-
大飒蜜本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2 03:13:39
-
豆友167350313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1 06:28:44
-
Polar do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9 18:09:49
-
lovelovelo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8 11:03:38
-
小熊baob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18 21:19:25
-
auro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31 00:04:43
-
Janesee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29 19:24:05
-
SelinaBB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29 16:22:46
-
唯水忆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10 23:24:12
-
kawanatsu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8 08:34:37
-
憨鸽肥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7 16:38:51
-
不想有名字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7 14:48:51
-
身强体健4叶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7 14:30:39
-
晚安人类们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7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