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轴
【名称】春游晚归图轴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
【作者】戴进
【现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寸】167.9cmx83.1cm
【材质】绢本 设色
本幅作品画面左下角的前景,画一座庭院,伸出墙外的树枝、路边红色的桃花,都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一名士人正在敲着门,庭院中有个仆人提着灯笼前来应门,显示着春游主人“晚归”的诗意。中景的田野小径上,两个农人扛着锄头回家,远处农舍的空地上,有个农妇正在喂食家禽,人物虽小,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写。 这幅画的笔墨多取法自南宋时代的马远、夏圭一派,构图上虽然仍然旧沿袭着南宋院画体系风格,保留了大部分空虚的地方,但是画面比较平板,近景和远山几乎是在同一平面上,比较缺乏景致空间的深度,这也是浙派绘画的共同特色之一。画上并没有作者的落款和印章,但是从画风,再比照其它画作来看,似可推断是戴进在北京时期的作品。
左下角的前景,画一座庭院,伸出墙外的树枝、路边红色的桃花,都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一名士人正在敲著门,庭院中有个仆人提著灯笼前来应门,显示著春游主人「晚归」的诗意。中景的田野小径上,两个农人扛著锄头回家,远处农舍的空地上,有个农妇正在餵食家禽,人物虽小,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写。
综合其它传世作品来看,戴进除了兼法宋、元诸家以外,受到南宋马远、夏珪「院体」一派画风的影响比较深。但是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为成法所拘,能够发展变化,自出新意。这件作品为戴进基於马远、夏圭风格,而更近一步,大胆强调丰富笔墨效果的杰作。绘画技法功力深厚,笔墨灵活而变化多端,奔放中不失法度,严谨中又富有潇洒俊逸的格调,是代表戴进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为浙派开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 《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
【作者】戴进
【现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寸】167.9cmx83.1cm
【材质】绢本 设色
![]() |
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轴 |
本幅作品画面左下角的前景,画一座庭院,伸出墙外的树枝、路边红色的桃花,都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一名士人正在敲着门,庭院中有个仆人提着灯笼前来应门,显示着春游主人“晚归”的诗意。中景的田野小径上,两个农人扛着锄头回家,远处农舍的空地上,有个农妇正在喂食家禽,人物虽小,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写。 这幅画的笔墨多取法自南宋时代的马远、夏圭一派,构图上虽然仍然旧沿袭着南宋院画体系风格,保留了大部分空虚的地方,但是画面比较平板,近景和远山几乎是在同一平面上,比较缺乏景致空间的深度,这也是浙派绘画的共同特色之一。画上并没有作者的落款和印章,但是从画风,再比照其它画作来看,似可推断是戴进在北京时期的作品。
![]() |
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轴 局部 |
左下角的前景,画一座庭院,伸出墙外的树枝、路边红色的桃花,都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一名士人正在敲著门,庭院中有个仆人提著灯笼前来应门,显示著春游主人「晚归」的诗意。中景的田野小径上,两个农人扛著锄头回家,远处农舍的空地上,有个农妇正在餵食家禽,人物虽小,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写。
![]() |
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轴 局部 |
综合其它传世作品来看,戴进除了兼法宋、元诸家以外,受到南宋马远、夏珪「院体」一派画风的影响比较深。但是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为成法所拘,能够发展变化,自出新意。这件作品为戴进基於马远、夏圭风格,而更近一步,大胆强调丰富笔墨效果的杰作。绘画技法功力深厚,笔墨灵活而变化多端,奔放中不失法度,严谨中又富有潇洒俊逸的格调,是代表戴进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 |
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轴 局部 |
![]() |
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轴 局部 |
作者简介: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为浙派开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 《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