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随想】女人为什么不聪明
我这里说的聪明并非是指生理上的智力发展程度。据最新的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女性的进化程度要高于男性,高出的部分甚至大于男性与黑猩猩之间的差距。从纯粹生理上来讲,女性比男性聪明是极有可能的。如果聪明仅从生理意义上来讲的话,女性大可以耻笑男性的智商,就像人类大可以耻笑黑猩猩的智商一样。
但是,遗憾的是,我这里说的聪明,恰恰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智力发展程度。
古今中外,我认为可以算上聪明的人有很多,如果列一个表,可能前一百名都没有一两个是女性。但是,若一定要找一两个聪明的女人的例子的话,我认为还是有的,那就是罗莎·卢森堡和汉娜·阿伦特。
我认为女人与聪明是一对反义词: 女人不可能聪明,聪明的女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像”乌鸦都是黑的”这个逻辑判断一样。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世间的女人也一般蠢。当然,后来有科学家发现了白色的乌鸦推翻了之前的那个判断,但是那也是由于近几个世纪工业发现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变异而产生的变种而已。如果要说有聪明的女人的话,我想可能也是工业社会中的变异的女汉子而已。
或许你会不服气,认为我的评判标准太主观,甚至太另类。你可能会反驳说,你身边就有很多聪明的女人存在,比如谁谁谁是物理博士、教授、博导,比所有男性同行要优秀很多;又或者哪个女强人经营着多么大的公司,富豪榜排行多少多少;又或者谁说话做事果断,有气魄,非常独立,能处理复杂的局面,独当一面,连周围的男人都相形见绌。那么,你这么一说,我确实要承认,这样的人是存在的。但是,她们只是比一般的男性优秀或者成功,并不是聪明。
你说女学生学习成绩比男学生普遍要好。我不否认,但是那些”聪明的”女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呢?走上社会之后,她们不可避免的背社会大众给稀释了——在家庭中,在职场中,在社会中,她们并不需要她们的”聪明”,相反,她们的”聪明”往往会妨碍她们的事业与工作,我们现行的社会环境的一大特点就是扼杀女性的”聪明”,使她们平庸化,从而稀释在社会大众中。
你说,大学里的女生都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那我问你,她们中有多少人认真读过10本以上的能称作为真正的书的书?有多少人知道伊壁鸠鲁?又有多少人理解”自由””平等””博爱”的含义?
你会反驳,你见过很多女生读过很多书,可能上百本之多。那我要问,那些书是什么内容,哪个出版社,作者是谁?剔除掉心灵鸡汤、厚黑学、成功学、人脉术、自我营销、职场生存法则、养生保健美容以及一大堆无营养的小说和杂志,还剩下几本真正的书?如果答案是还剩下很多,具体说超过10本以上,那我我要对她表示敬佩,这是走向聪明的第一步。不读真正的书的人,注定是与聪明二字无缘的。因为,聪明的第一要素就是博文,也就是博览群书,这是广度的要求。
其次,你会反驳,知不知道伊壁鸠鲁与聪明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古希腊的哲人而已,算不上最聪明的人。而且知不知道伊壁鸠鲁,中考高考又不会考。其实,这个标准不一定是知不知道伊壁鸠鲁,也可以换成是其他的较冷僻一点的哲学家、思想家——也可以换成普罗泰格拉斯或者休谟或者密尔等等。当然你或许会说,对于哲学家的名字不必了解那么多,知道最著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就行了,那我就会问这些在课本或者通俗读物中出现的思想家的思想你又了解多少?你会反驳,聪明不一定要懂哲学吧?而且光知道几个哲学家的名字,不见得是懂哲学吧?那么,我的答案是,如果你问古往今来所有的人最聪明的人是哪一类人,我相信绝大多数时代的人的答案都是哲学家——虽然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真正的哲学家。哲学家的思想才是大智慧,与哲学家的聪明相比,其他人的聪明都只是小聪明而已。聪明一定要体现在大处,小聪明人人都有,而且越是多小聪明的人往往越是愚蠢。如果,你知道伊壁鸠鲁的学说,难么你就应该会追求自己内心的命令,而不被外物的纷杂所扰乱;如果你知道休谟的怀疑论,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不应该迷信教条和权威,用自己树立的严格的标准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如果你知道边沁或者密尔的功利主义,你应该会变得理性和节制,但又不至于功利。如此等等,哲学指导你的生活,最终的目的确实让你从生活的泥潭中得以脱身,让你明白物质的生活并不是全部,你还有属于你的精神生活。因此,聪明的第二要素是爱智慧,也就是要达到哲学的层面,这是深度的要求。
再其次,你会反驳,”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口号,后来成为整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表达了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这有什么难的?可是,提出这个口号是两百多年前,两百多年后,这个口号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实现得如何?或许你会反驳我说这个与是否聪明有何关系?我想说,人类的本性中有着奴役、不平等和狭隘的倾向,所以才会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一切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与本性中的奴役、不平等和狭隘做斗争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历史——当然。对于这三个术语,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我之所以把这对”自由、平等、博爱”也作为评判聪明的一个标准,是因为,很有可能你举例中的你认为的”聪明”的人,她们的”聪明”恰恰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奴役、人与人的不平等自己狭隘和极端的基础上。真正聪明的人必定是懂得”自由、平等、博爱”之真义并努力践行之的人。所以,聪明的第三要素是践行”自由、平等、民主”(当然你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的价值追求),这是实践的要求。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不难发现,能完全做到这三点的女性少之又少。所以说我认为真正聪明的女性。我只推举罗莎·卢森堡和汉娜·阿伦特。她们可以算的上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一流的思想家,光是提到她们的名字,就可以让知道他们的男性生畏。当然,她们身上有很多男性化的成分,或许,这也是在我们这个扼杀女性聪明的社会中的聪明女性要付出的残酷的代价。
你举例的那些所谓的”聪明的”女性根本就与我所说的不是一回事,按我的标准是万万不可算作”聪明”的。
可能你还会问,这样的聪明有何用?那我先问,你之前所谓的”聪明”有何用?是谋取更多的钱财还是更显赫的地位?这也不过是王熙凤式的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姓性命”。这些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女人应该追求的东西。当然更不是韩剧里的英俊的欧巴,也不是商场橱窗里里的名牌,也不是步步惊心式的玩弄他人于手掌有仇必报快意江湖。真正聪明的女人,必定会是,于物质的浮华背后看到繁华易逝,于世事的沧桑背后阅尽人情冷暖,与其保有年轻的面庞不去保有年轻的心灵。这样的心灵。会有无数先贤智者与你相伴,给你提供精神支撑,给你提供人生经验,更让你觉得此生不再孤独,不必待他人,依他人,取悦他人,有自己就够了。有这样的心灵,方为聪明。
我深夜写此文的目的并不是狭隘的对女性有任何偏见,恰恰相反,我是为了指出,女性跟男性一样聪明,甚至更为聪明——只要她们愿意的话。我们的这个社会的普遍的观念——认为女性不如男性聪明,或者女性不必聪明——这样的观念是多么的可笑,是十分狭隘,十分极端的,不仅没有事实依据,也没有一个合理的价值取向——无非是让女性屈于愚昧之下,女性继续受男性的奴役。聪明的女性,应该能够认识到这个社会是如何使女性越来越难以聪明的,以及只有越来越多的聪明女性,她们才能掌握自己的话语权。社会观念自己制服的束缚,都是阻挡不了一个真正聪明的女人的。所以,回到本文标题的问题:女人为什么不聪明?我的回答是: 她们自己放弃了聪明。
但是,遗憾的是,我这里说的聪明,恰恰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智力发展程度。
古今中外,我认为可以算上聪明的人有很多,如果列一个表,可能前一百名都没有一两个是女性。但是,若一定要找一两个聪明的女人的例子的话,我认为还是有的,那就是罗莎·卢森堡和汉娜·阿伦特。
我认为女人与聪明是一对反义词: 女人不可能聪明,聪明的女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像”乌鸦都是黑的”这个逻辑判断一样。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世间的女人也一般蠢。当然,后来有科学家发现了白色的乌鸦推翻了之前的那个判断,但是那也是由于近几个世纪工业发现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变异而产生的变种而已。如果要说有聪明的女人的话,我想可能也是工业社会中的变异的女汉子而已。
或许你会不服气,认为我的评判标准太主观,甚至太另类。你可能会反驳说,你身边就有很多聪明的女人存在,比如谁谁谁是物理博士、教授、博导,比所有男性同行要优秀很多;又或者哪个女强人经营着多么大的公司,富豪榜排行多少多少;又或者谁说话做事果断,有气魄,非常独立,能处理复杂的局面,独当一面,连周围的男人都相形见绌。那么,你这么一说,我确实要承认,这样的人是存在的。但是,她们只是比一般的男性优秀或者成功,并不是聪明。
你说女学生学习成绩比男学生普遍要好。我不否认,但是那些”聪明的”女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呢?走上社会之后,她们不可避免的背社会大众给稀释了——在家庭中,在职场中,在社会中,她们并不需要她们的”聪明”,相反,她们的”聪明”往往会妨碍她们的事业与工作,我们现行的社会环境的一大特点就是扼杀女性的”聪明”,使她们平庸化,从而稀释在社会大众中。
你说,大学里的女生都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那我问你,她们中有多少人认真读过10本以上的能称作为真正的书的书?有多少人知道伊壁鸠鲁?又有多少人理解”自由””平等””博爱”的含义?
你会反驳,你见过很多女生读过很多书,可能上百本之多。那我要问,那些书是什么内容,哪个出版社,作者是谁?剔除掉心灵鸡汤、厚黑学、成功学、人脉术、自我营销、职场生存法则、养生保健美容以及一大堆无营养的小说和杂志,还剩下几本真正的书?如果答案是还剩下很多,具体说超过10本以上,那我我要对她表示敬佩,这是走向聪明的第一步。不读真正的书的人,注定是与聪明二字无缘的。因为,聪明的第一要素就是博文,也就是博览群书,这是广度的要求。
其次,你会反驳,知不知道伊壁鸠鲁与聪明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古希腊的哲人而已,算不上最聪明的人。而且知不知道伊壁鸠鲁,中考高考又不会考。其实,这个标准不一定是知不知道伊壁鸠鲁,也可以换成是其他的较冷僻一点的哲学家、思想家——也可以换成普罗泰格拉斯或者休谟或者密尔等等。当然你或许会说,对于哲学家的名字不必了解那么多,知道最著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就行了,那我就会问这些在课本或者通俗读物中出现的思想家的思想你又了解多少?你会反驳,聪明不一定要懂哲学吧?而且光知道几个哲学家的名字,不见得是懂哲学吧?那么,我的答案是,如果你问古往今来所有的人最聪明的人是哪一类人,我相信绝大多数时代的人的答案都是哲学家——虽然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真正的哲学家。哲学家的思想才是大智慧,与哲学家的聪明相比,其他人的聪明都只是小聪明而已。聪明一定要体现在大处,小聪明人人都有,而且越是多小聪明的人往往越是愚蠢。如果,你知道伊壁鸠鲁的学说,难么你就应该会追求自己内心的命令,而不被外物的纷杂所扰乱;如果你知道休谟的怀疑论,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不应该迷信教条和权威,用自己树立的严格的标准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如果你知道边沁或者密尔的功利主义,你应该会变得理性和节制,但又不至于功利。如此等等,哲学指导你的生活,最终的目的确实让你从生活的泥潭中得以脱身,让你明白物质的生活并不是全部,你还有属于你的精神生活。因此,聪明的第二要素是爱智慧,也就是要达到哲学的层面,这是深度的要求。
再其次,你会反驳,”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口号,后来成为整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表达了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这有什么难的?可是,提出这个口号是两百多年前,两百多年后,这个口号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实现得如何?或许你会反驳我说这个与是否聪明有何关系?我想说,人类的本性中有着奴役、不平等和狭隘的倾向,所以才会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一切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与本性中的奴役、不平等和狭隘做斗争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历史——当然。对于这三个术语,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我之所以把这对”自由、平等、博爱”也作为评判聪明的一个标准,是因为,很有可能你举例中的你认为的”聪明”的人,她们的”聪明”恰恰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奴役、人与人的不平等自己狭隘和极端的基础上。真正聪明的人必定是懂得”自由、平等、博爱”之真义并努力践行之的人。所以,聪明的第三要素是践行”自由、平等、民主”(当然你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的价值追求),这是实践的要求。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不难发现,能完全做到这三点的女性少之又少。所以说我认为真正聪明的女性。我只推举罗莎·卢森堡和汉娜·阿伦特。她们可以算的上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一流的思想家,光是提到她们的名字,就可以让知道他们的男性生畏。当然,她们身上有很多男性化的成分,或许,这也是在我们这个扼杀女性聪明的社会中的聪明女性要付出的残酷的代价。
你举例的那些所谓的”聪明的”女性根本就与我所说的不是一回事,按我的标准是万万不可算作”聪明”的。
可能你还会问,这样的聪明有何用?那我先问,你之前所谓的”聪明”有何用?是谋取更多的钱财还是更显赫的地位?这也不过是王熙凤式的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姓性命”。这些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女人应该追求的东西。当然更不是韩剧里的英俊的欧巴,也不是商场橱窗里里的名牌,也不是步步惊心式的玩弄他人于手掌有仇必报快意江湖。真正聪明的女人,必定会是,于物质的浮华背后看到繁华易逝,于世事的沧桑背后阅尽人情冷暖,与其保有年轻的面庞不去保有年轻的心灵。这样的心灵。会有无数先贤智者与你相伴,给你提供精神支撑,给你提供人生经验,更让你觉得此生不再孤独,不必待他人,依他人,取悦他人,有自己就够了。有这样的心灵,方为聪明。
我深夜写此文的目的并不是狭隘的对女性有任何偏见,恰恰相反,我是为了指出,女性跟男性一样聪明,甚至更为聪明——只要她们愿意的话。我们的这个社会的普遍的观念——认为女性不如男性聪明,或者女性不必聪明——这样的观念是多么的可笑,是十分狭隘,十分极端的,不仅没有事实依据,也没有一个合理的价值取向——无非是让女性屈于愚昧之下,女性继续受男性的奴役。聪明的女性,应该能够认识到这个社会是如何使女性越来越难以聪明的,以及只有越来越多的聪明女性,她们才能掌握自己的话语权。社会观念自己制服的束缚,都是阻挡不了一个真正聪明的女人的。所以,回到本文标题的问题:女人为什么不聪明?我的回答是: 她们自己放弃了聪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