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摘录
(蒋勋)
儒家文化是最不愿意谈孤独的,所谓五伦,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都是在阐述一个生命生下来后,与周边生命的相对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对伦理,所以人不能谈孤独感。感到孤独的人,在儒家文化中,表示他是不完整的。如果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那么都不应该有孤独感。
一方面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另一方面我们害怕孤独。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所以要把别人从孤独里拉出来,接受公共的检视;同时我们也害怕孤独,所以不断地被迫去宣示:我不孤独。
……在群体文化中,婚礼丧礼都是表演,与真实的情感无关。
回想我在大学时,也曾经特立独行,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一样的话,我不知道这句出于善意和爱的话,对孤独者有什么帮助?或者,反而是伤害了他们,让他们的孤独感无法出现。
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尽管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
我们可以用类似西方符号学的方法,把语言重新界定为“既精确又误导的工具”……最好的文学就是在语言的精准度里制造语言的暧昧。
革命者本身包含着梦想的完成,但是在现实中,一旦革命成功,梦想不能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琐琐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上,它便不可能再是诗。
现在,这种现象很普遍,因为角色被限定而失去讨论的空间。我觉得这不完全是代沟的问题,而可能是因为我们不重视思维的过程,直接下了结论,这种切断性的鸿沟是造成思维孤独一个很大的原因。
在一个伦理空间里,要完成什么样的生命行为?……在伦理这张巨大的、包覆的网中,确定自己的定位。
儒家文化是最不愿意谈孤独的,所谓五伦,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都是在阐述一个生命生下来后,与周边生命的相对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对伦理,所以人不能谈孤独感。感到孤独的人,在儒家文化中,表示他是不完整的。如果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那么都不应该有孤独感。
一方面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另一方面我们害怕孤独。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所以要把别人从孤独里拉出来,接受公共的检视;同时我们也害怕孤独,所以不断地被迫去宣示:我不孤独。
……在群体文化中,婚礼丧礼都是表演,与真实的情感无关。
回想我在大学时,也曾经特立独行,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一样的话,我不知道这句出于善意和爱的话,对孤独者有什么帮助?或者,反而是伤害了他们,让他们的孤独感无法出现。
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尽管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
我们可以用类似西方符号学的方法,把语言重新界定为“既精确又误导的工具”……最好的文学就是在语言的精准度里制造语言的暧昧。
革命者本身包含着梦想的完成,但是在现实中,一旦革命成功,梦想不能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琐琐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上,它便不可能再是诗。
现在,这种现象很普遍,因为角色被限定而失去讨论的空间。我觉得这不完全是代沟的问题,而可能是因为我们不重视思维的过程,直接下了结论,这种切断性的鸿沟是造成思维孤独一个很大的原因。
在一个伦理空间里,要完成什么样的生命行为?……在伦理这张巨大的、包覆的网中,确定自己的定位。
-
慕荣静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12 2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