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回复
1、小津安二郎风格 游于艺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同前) 电影风格后期戏剧感强 如晚期的作品《小早川家之秋》强调的是有匠技无匠心,不刻意为之。换到小津安二郎作品风格是用平淡的基调拍出有故事性的电影,这里有刻意为之的特点。李劼人作品没有,但两者作品确系现实主义风格。
2、李劼人与左拉 被郭沫若评价为中国左拉,翻译过左拉、福楼拜这类自然主义作家(法国现代小说家)作品。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以其"编年本"的形式,揭示时代发展的全景式笔法和对社会生活、地方风俗的精细观察与描摹,体现着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传统,正是在这里使李劼人与法国先驱者的名字发生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称誉他是"东方福楼拜"、"中国的左拉"。郭的评价并非臆断,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不是小津安二郎式的。
3、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极致化,并非对立或完全相异的两派。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吸收了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观点而发生演变的结果。
自然主义文学家们早期都曾深受近代法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对巴尔扎克、司汤达和福楼拜十分推崇。左拉认为巴尔扎克描画了整个世界,创建了现代小说,是自然主义小说之父。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则被自然主义者尊为典范,尽管福楼拜本人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作家主张要像福楼拜那样,完全消失在叙述后面,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学者。而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作家莫泊桑本人就是福楼拜的得意弟子,师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880年左拉发表了《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论文集,正式将这一文学思潮命名为“自然主义”。
由此,虽然是左拉正式为文学思潮“自然主义”命名,但却并非意味着,左拉的文学作品就是全然的、绝对的“自然主义”,实际上,其核心就是“现实主义”。所以,郭沫若说李劼人是中国的“左拉”,是这么个意思。
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受19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小说传统形式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他以崭新的结构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引自网络)
4、张万新 《马口鱼》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220901/
“当代中国作家中,最典型常故事套故事的是马原和张万新。”臆断,张万新的作品固然有其独具的优秀之处,但没有文学史上的代表性。尤其是和李劼人做比,前者没有长篇代表作,两码事。
http://www.baike.com/wiki/%E5%BC%A0%E4%B8%87%E6%96%B0
“像《死水微澜》《繁花》《马口鱼》,他们不是方言写作,不能和海上花放在一路。”这句完全是废话,而且有半句错话:http://book.douban.com/review/6155572/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4/28/content_1849856.htm
5、马原。马原在早期藏地故事中,一再取讲故事的叙事形式,《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等无不如此。
【因为他作为当时的所谓先锋作家,做得就是突破小说的“叙述性”,即“让叙述高于故事”)。】
他叙事形式与主题的关系是异乡人到藏区的历险、观看、无反省的思索(即思索不是向外的,是向高处的,当然,很多人就是因此喜欢马原,觉得天高云淡宇宙宏大,有世界开展了的幻觉)。
【括弧里的话表达上不清晰,思索不是向外的,是向高处的,是说思维是向内而高的地方?!是不是意思是想表达:马原的写作中的思索与外部的现实生活无关,而总是过多于对形而上问题的思考,让人(你)有种大而无当的感觉?!】
马原到最后写的是自己,这是早期博物学家的写法,没意思,也支持不下去。
【很多文学评论家说海明威所有作品的背后写的也是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家都是如此。】
讲故事叙事是以下几种:一种是一千零一夜路子,A讲给B听,其后或是俄罗斯套娃A-A1-A2,或是连绵不断A-B-C,多半有幻想性;一种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路子,异乡人在公共空间相逢,旅店、寺庙、酒馆,不同来路的人暂时聚集,构成风俗画,各堆各山十日谈;一种根本上是忏悔,这种中国小说满少见,主要因为中国男人太糟糕了,本来有忏悔要素的故事都成了鲜嘎嘎大鸡鸡男人汲取天地灵气女人情愿牺牲好快乐好快乐,马原到张贤亮,比恶心还恶心;一种居高临下,讲故事来源于听故事,有个对象-写作主体-阅读者之间的二次翻译,写作主体的行动原型是“收集”性质的“采药”,笔记小说多半是这类,县官收集,绅士云游,书生飘来又飘去。
马原属于这末一类,像县官一样,由于阶层和语言差异,信息靠听的。他鲜嘎嘎讲“我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不懂藏话”,得意洋洋。他的“我”不是翻译官,而是比他们更掌握密码,像早期人类学家,认定自己异乡人、局外人、观察者的身份反而便利了理解,能“比他们更懂他们”。
【叙事方式恰恰不仅限于你说的这几种,马原作品的叙事方式不是属于你说的“这末一类”,他的作品主角出现在诸多作品中,造成了角色的复现与互文,而且在叙述方式上是多重的,即有通过确定“元叙事”方式来构建虚构的“叙事”,即A=-A=B,也有解构叙事逻辑的非逻辑叙事,这是当年所谓先锋性的由来。】
文人写底层、汉人写异乡的经典模式。这种讲故事我觉得蛮无聊,一方面用二次讲述进一步把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文学意义上讲,他的形式其实是这道不同、差异、不理解之沟决定的,而不是因为他描写的社会生活中,讲故事、讲古本身具备核心性(譬如荷马史诗之于由日常听与述的史诗构造的生活,譬如演讲之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形式自觉差。
【马原写异乡不属于经典模式,但是属于异彩模式,他写异乡没有固定的口叙者,视角既不是全视角所谓上帝视角也不是仅限对他者的叙述,他不是在讲故事,自然和荷马史诗什么的没有形式上的好话比较的可能。】
主要还是因为非常讨厌马原。我当然不认识,但是一看每个叙述者都是“我”,啊别人都说“我”是英俊高大的汉人,“我”很喜欢冒险,研究宇宙问题,和藏族姑娘各种上床,碰到女麻风病人她都忍不住要和“我”睡觉,“我”发现人人都认为“我”很帅,帅得很客观,那这种人我看到就觉得很讨厌。这些小说里,人物表面上又关心异族又关心异乡还思考动物的生命和宇宙的规律,其实都是关注自我。全部向内,越关注宇宙,自我就越膨胀。张贤亮、早期博物学家、人类学家还有丁点通过文化碰撞自我拯救、文化批评的意思,马原的小说完全是雄性激素自我注射器。
【把马原和张贤亮放一起做比是比较奇绝的,当然硬要说是比谁更恶心那就没法说。但一句话,张贤亮作品是讲自己的,而马原绝对不是。】
知道马原是一名个子很高的辽宁人,我就更生气了,平生最厌恶就是那种鲜嘎嘎脸皮厚、认为自己很帅、到处睡、即使睡不着也觉得本可以睡、不睡的时候自认守身如玉没有劈腿喏牺牲真好大了、眼里到处是机会、自以为格局很大、牛逼哄哄爱吹牛把boasting变成bluffing、专业吹牛玩儿直到自欺欺人信以为真的北方男人。简直就是胡兰成,给老婆讲《聊斋》里书生坐拥二美事,“那男人对着绛雪道:‘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腻友也。’ 爱玲很不喜。” 他自己则丝毫不察,龌龊中自谓风流,还一副天真相。讨厌得一鬼。这种人开饭馆也罢,假若写小说,那简直要呸。
我猜现实生活中马原这个人恐怕也是很邪恶。这种人年轻时还好,年纪大了就一无可爱之处。
【马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清楚,但是他对小说本身的关注与热爱不是一般作家比拟的,他是一个洋溢着对小说这门技艺无比热爱的人,应该去看看他在同济所开课程的讲稿。如果觉得那也不足以说明的话,那就去看看他的讲座视频,看看他的眼睛。把他和胡兰成比也是奇绝的说法。】
6、我分析,莫言和王安忆应该是大好人。余华估计是有点俗气的。
【什么是莫言和王安忆应该是大好人,余华俗气?】
格非大概是个无聊又无趣的不错的人。
【……】
薛忆沩可能挺阴的,处女座,爱做家务,爱打手枪。
【……】
张万新应该有趣又踏实。
【……】
曹乃谦估计也很不错。张万新呀,曹乃谦呀,金宇澄呀,应该都是可以吃饭喝酒很高兴的人。不过,对不会讲上海话的,金宇澄可能就生分一点。曹乃谦恐怕面对女性比较拘谨。余华多半讲究饮食,考虑过吃素,注意血糖血脂。莫言估计吃得很少,比较简单。一点猜想!不成敬意。
【……】
2、李劼人与左拉 被郭沫若评价为中国左拉,翻译过左拉、福楼拜这类自然主义作家(法国现代小说家)作品。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以其"编年本"的形式,揭示时代发展的全景式笔法和对社会生活、地方风俗的精细观察与描摹,体现着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传统,正是在这里使李劼人与法国先驱者的名字发生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称誉他是"东方福楼拜"、"中国的左拉"。郭的评价并非臆断,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不是小津安二郎式的。
3、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极致化,并非对立或完全相异的两派。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吸收了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观点而发生演变的结果。
自然主义文学家们早期都曾深受近代法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对巴尔扎克、司汤达和福楼拜十分推崇。左拉认为巴尔扎克描画了整个世界,创建了现代小说,是自然主义小说之父。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则被自然主义者尊为典范,尽管福楼拜本人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作家主张要像福楼拜那样,完全消失在叙述后面,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学者。而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作家莫泊桑本人就是福楼拜的得意弟子,师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880年左拉发表了《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两部论文集,正式将这一文学思潮命名为“自然主义”。
由此,虽然是左拉正式为文学思潮“自然主义”命名,但却并非意味着,左拉的文学作品就是全然的、绝对的“自然主义”,实际上,其核心就是“现实主义”。所以,郭沫若说李劼人是中国的“左拉”,是这么个意思。
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受19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小说传统形式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他以崭新的结构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引自网络)
4、张万新 《马口鱼》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220901/
“当代中国作家中,最典型常故事套故事的是马原和张万新。”臆断,张万新的作品固然有其独具的优秀之处,但没有文学史上的代表性。尤其是和李劼人做比,前者没有长篇代表作,两码事。
http://www.baike.com/wiki/%E5%BC%A0%E4%B8%87%E6%96%B0
“像《死水微澜》《繁花》《马口鱼》,他们不是方言写作,不能和海上花放在一路。”这句完全是废话,而且有半句错话:http://book.douban.com/review/6155572/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4/28/content_1849856.htm
5、马原。马原在早期藏地故事中,一再取讲故事的叙事形式,《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等无不如此。
【因为他作为当时的所谓先锋作家,做得就是突破小说的“叙述性”,即“让叙述高于故事”)。】
他叙事形式与主题的关系是异乡人到藏区的历险、观看、无反省的思索(即思索不是向外的,是向高处的,当然,很多人就是因此喜欢马原,觉得天高云淡宇宙宏大,有世界开展了的幻觉)。
【括弧里的话表达上不清晰,思索不是向外的,是向高处的,是说思维是向内而高的地方?!是不是意思是想表达:马原的写作中的思索与外部的现实生活无关,而总是过多于对形而上问题的思考,让人(你)有种大而无当的感觉?!】
马原到最后写的是自己,这是早期博物学家的写法,没意思,也支持不下去。
【很多文学评论家说海明威所有作品的背后写的也是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家都是如此。】
讲故事叙事是以下几种:一种是一千零一夜路子,A讲给B听,其后或是俄罗斯套娃A-A1-A2,或是连绵不断A-B-C,多半有幻想性;一种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路子,异乡人在公共空间相逢,旅店、寺庙、酒馆,不同来路的人暂时聚集,构成风俗画,各堆各山十日谈;一种根本上是忏悔,这种中国小说满少见,主要因为中国男人太糟糕了,本来有忏悔要素的故事都成了鲜嘎嘎大鸡鸡男人汲取天地灵气女人情愿牺牲好快乐好快乐,马原到张贤亮,比恶心还恶心;一种居高临下,讲故事来源于听故事,有个对象-写作主体-阅读者之间的二次翻译,写作主体的行动原型是“收集”性质的“采药”,笔记小说多半是这类,县官收集,绅士云游,书生飘来又飘去。
马原属于这末一类,像县官一样,由于阶层和语言差异,信息靠听的。他鲜嘎嘎讲“我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不懂藏话”,得意洋洋。他的“我”不是翻译官,而是比他们更掌握密码,像早期人类学家,认定自己异乡人、局外人、观察者的身份反而便利了理解,能“比他们更懂他们”。
【叙事方式恰恰不仅限于你说的这几种,马原作品的叙事方式不是属于你说的“这末一类”,他的作品主角出现在诸多作品中,造成了角色的复现与互文,而且在叙述方式上是多重的,即有通过确定“元叙事”方式来构建虚构的“叙事”,即A=-A=B,也有解构叙事逻辑的非逻辑叙事,这是当年所谓先锋性的由来。】
文人写底层、汉人写异乡的经典模式。这种讲故事我觉得蛮无聊,一方面用二次讲述进一步把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文学意义上讲,他的形式其实是这道不同、差异、不理解之沟决定的,而不是因为他描写的社会生活中,讲故事、讲古本身具备核心性(譬如荷马史诗之于由日常听与述的史诗构造的生活,譬如演讲之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形式自觉差。
【马原写异乡不属于经典模式,但是属于异彩模式,他写异乡没有固定的口叙者,视角既不是全视角所谓上帝视角也不是仅限对他者的叙述,他不是在讲故事,自然和荷马史诗什么的没有形式上的好话比较的可能。】
主要还是因为非常讨厌马原。我当然不认识,但是一看每个叙述者都是“我”,啊别人都说“我”是英俊高大的汉人,“我”很喜欢冒险,研究宇宙问题,和藏族姑娘各种上床,碰到女麻风病人她都忍不住要和“我”睡觉,“我”发现人人都认为“我”很帅,帅得很客观,那这种人我看到就觉得很讨厌。这些小说里,人物表面上又关心异族又关心异乡还思考动物的生命和宇宙的规律,其实都是关注自我。全部向内,越关注宇宙,自我就越膨胀。张贤亮、早期博物学家、人类学家还有丁点通过文化碰撞自我拯救、文化批评的意思,马原的小说完全是雄性激素自我注射器。
【把马原和张贤亮放一起做比是比较奇绝的,当然硬要说是比谁更恶心那就没法说。但一句话,张贤亮作品是讲自己的,而马原绝对不是。】
知道马原是一名个子很高的辽宁人,我就更生气了,平生最厌恶就是那种鲜嘎嘎脸皮厚、认为自己很帅、到处睡、即使睡不着也觉得本可以睡、不睡的时候自认守身如玉没有劈腿喏牺牲真好大了、眼里到处是机会、自以为格局很大、牛逼哄哄爱吹牛把boasting变成bluffing、专业吹牛玩儿直到自欺欺人信以为真的北方男人。简直就是胡兰成,给老婆讲《聊斋》里书生坐拥二美事,“那男人对着绛雪道:‘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腻友也。’ 爱玲很不喜。” 他自己则丝毫不察,龌龊中自谓风流,还一副天真相。讨厌得一鬼。这种人开饭馆也罢,假若写小说,那简直要呸。
我猜现实生活中马原这个人恐怕也是很邪恶。这种人年轻时还好,年纪大了就一无可爱之处。
【马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清楚,但是他对小说本身的关注与热爱不是一般作家比拟的,他是一个洋溢着对小说这门技艺无比热爱的人,应该去看看他在同济所开课程的讲稿。如果觉得那也不足以说明的话,那就去看看他的讲座视频,看看他的眼睛。把他和胡兰成比也是奇绝的说法。】
6、我分析,莫言和王安忆应该是大好人。余华估计是有点俗气的。
【什么是莫言和王安忆应该是大好人,余华俗气?】
格非大概是个无聊又无趣的不错的人。
【……】
薛忆沩可能挺阴的,处女座,爱做家务,爱打手枪。
【……】
张万新应该有趣又踏实。
【……】
曹乃谦估计也很不错。张万新呀,曹乃谦呀,金宇澄呀,应该都是可以吃饭喝酒很高兴的人。不过,对不会讲上海话的,金宇澄可能就生分一点。曹乃谦恐怕面对女性比较拘谨。余华多半讲究饮食,考虑过吃素,注意血糖血脂。莫言估计吃得很少,比较简单。一点猜想!不成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