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夫妻百事哀
昨天晚上,和我同住的一对夫妻吵架了,吵得很凶,女的拿了包摔门而出,一晚上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脑子里浮出来一句话,就是标题这句。
他家其实算不上穷,顺义买房了,而且据说女的婆家很有钱。但是多年来和公婆生活在一起,结婚后就住进80年代建造的筒子楼,到现在孩子6岁,一直与人合住在一套房子里……经年累月,想必对婚姻中的感情生活,也是巨大的消耗。
我没仔细听清楚俩人为了什么争吵,不过我自己也是结婚八年多的人,闭着眼睛也能想到,不外乎就是前阵子因为家庭矛盾,女的把公婆赶回了老家,男的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是事后一定会想办法找回来。起因也许只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或者仅仅就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但俩人可以充分发作,就着这一句话,吵出一锅粥来。这是一场无可避免的争吵,在婚姻生活中阶段性地发作,当矛盾和对彼此的不满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以吵架这种方式爆发,周而复始。有的人吵吵也就过去了,忘性大,也没伤筋动骨。可有的人吵着吵着就走心了,就吵累了,就不想再吵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清静日子更好,反正两个人的甜蜜日子也早就回不去了。但当俩人有了孩子之后,心中考虑的东西会多很多,没有孩子我想也许很多人早就离婚了。
今天恰好看了珊珊分享的一篇文章《婚姻中最难的一年》,文章实在是切中要点,忍不住要放全文上来:
我周围大多数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产后的第一年狠狠地摔了一跟头。轻则把家庭矛盾摔得处处都是,重则把夫妻关系摔得名存实亡,总之,和睦又平顺度过的我几乎没见过。当然,可能是我见识少。
先说说最让我唏嘘的几对。
我有一个前同事,结婚时大概三十一二岁,却长了张小姑娘的脸,心性也很单纯。她老公是她以前单位的同事,比她小几岁。我这个同事非常节俭,是个过日子的好姑娘。她说之所以被她老公打动,就是因为他老公在第一次和她单独吃饭时,请她吃了肯德基(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我挺喜欢这姑娘的实在,和她走得很近。她刚结婚时,总是在我面前秀恩爱。说她到现在和老公走在一起时还会手拉着手,街坊领居看见他们总笑话,说他们是还在谈恋爱的大学生。言谈之间,满足又甜蜜。我那时候连婚姻的边还没摸着,看到身边有人如此幸福,心里也觉得受鼓舞。
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日子,每一天过起来都很慢,一年年地却溜得很快。我看着这个姑娘怀孕生子,陪着她经历了前三个月的呕吐犯困,参加了她小孩的百日酒。每天还是一起做班车上下班,每天都东扯西聊,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发现她和她先生的关系已经完全变了。
她抱怨她老公对于小孩漠不关心,从来没有给孩子冲过一次牛奶,却会在半夜定闹钟去QQ上偷菜。她说自己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存起来,老公却拿着钱在股市里大撒银子。她说老公对于她的关心还不如一个普通同事……
然后慢慢地,我发现她和那个普通同事的关系不普通起来。开始还是单纯的走得比较近,我也傻乎乎地跟着在里面插科打诨,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之间是真的互相吸引。
两个人都不是招猫逗狗的个性,也克制着自己止步于前。我问这姑娘,,她喜欢那同事什么。她说:我这么一个结过婚生过子的女人,又不年轻又不漂亮,我自己都看不上我自己,竟然还有人看得上我,愿意长时间地关心我,我觉得非常受宠……我听了很心酸,一份几年前还值得炫耀的婚姻,几年后就被一份关心给取代了……
今天是适合说故事的日子,再来一个。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谈过N多次恋爱,终于在过了35岁的坎坎上找到了一位逞心如意的姑娘。他满意得不得了,逢人就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连在最容易有分歧的事情上——比如装修,他们也口味一致。可能是之前恋爱太波折了,好不容易碰着一合适的,就跟得了绝症的人发现了救命药一样,欢喜得恨不得人尽皆知。那段日子,他天天在微博上秀恩爱,看得女同胞回头就骂自己老公,男同胞看了立马就拉黑他。老实说,真是腻味到我都有点受不了。后来有段日子没怎么联系,再坐下来聊天时他孩子都出生好几个月了。
聊着聊着,他就说到自己家最近正闹得厉害。本来请了月嫂带孩子,结果月嫂罢工,他老婆被迫临时上阵手忙脚乱。后来岳母娘帮忙带孩子,结果因为琐事大伙儿心里都有疙瘩,他大男人没在意,一句话捅出篓子,岳母娘也罢工了,老婆也埋怨他。大概其中还有一些曲折,他也没细说。就看他无比烦恼的叹气:哎,真有那么几回,我心想,要这样,大不了不过了。我听了吓一跳,说万万没想到,你们这一对也会遇到这个坎。原来再恩爱也抵不住一个新生儿带来的爆炸似的矛盾增长。
大概太甜蜜的关系也会有副作用,那就是当矛盾出现时会显得特别巨大且伤人。我开导他别太把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当回事,这事其实很正常。
开导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我其实过得比你还惨。
于是,我就说了我产后第一年的故事。
我和我老公是在网上认识的,当时我正处在最好的年华,非常不可一世。对于要找什么样的伴侣完全不设标准,纯粹看感觉。豪言壮语到处放,说什么:美女嫁个大款有什么难,找一个情投意合的才算本事。人这一辈子,总得为爱情结一次婚云云。
于是,我就嫁给了我老公。
结婚前两年真是美得不得了,美到还给自己写邮件,说要提醒自己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要记得自己曾经如此快乐。(镜头如果此时切换到我,画面上会是一张呕吐到下巴都脱臼的脸)
第三年,两人的脾气都渐渐彰显,开始时不时有点小摩擦。第四年,我怀孕了,度过了最后一段快乐的好时光。第五年,孩子出生了。那一年,我一直在摔跤……
首先,我太过自信,自以为已经做好了新生儿到来的全部心理准备,根本忽略了荷尔蒙对我的改变;第二,我对于家庭矛盾认识不足,以为妈妈和婆婆这两种生物是不经历风雨就能随便生活在一起的物种;第三,我太高估男人,觉得有问题你就得解决问题,怎么还能制造问题?第四,彼时的我没有工作,生活完全被家庭琐事和矛盾所包围,连转换一下场景的机会都木有……
以上几点,都是我在第六年、第七年不断反省得出的结论。
然而,结论都是马后炮。
所以,姑娘们,不要掉以轻心,产后第一年的困难就相当于婚姻中的百慕大三角洲。你肯定听说过,自以为这是传说,想着自己配备精良,相信自己经验丰富,但一旦经过此地,重则沉船,轻则迷航。大多数人的经历就是规律,不要有侥幸心理。
只是多了个孩子,千百年来都如此,怎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就会有如此多的问题?
让我坦白说吧,我们这一代人更自私、更无能。
我们习惯了别人为我们付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就会嘴巴说说,我们在惯性思维里不费力的滑溜惯了,遇到任何一点挫折都不肯费脑子先想想自己该怎么做,顺手就一指:你怎么能那样?!你应该这样这样和这样……
如果不产生矛盾,那就是奇迹了。
我的婚姻就是在这样不动脑子,纯粹发泄情绪的惯性下差点走到尽头。而我的爱情,我曾经觉得人生最大成就的爱情就在这样苦闷无望的产后第一年里磨损得几乎干干净净。
惨痛经验带给我的教训是:与其买一堆母婴用品不如切实安排日后新生儿的养育分工。不要简单粗暴地认为一个保姆或月嫂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母亲必须是承担最多养育工作的人,而且应该是做得最好的那一个。这样,你会省去很多纷争,又想掌控又不出力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反过来,凡事都由你亲力亲为且干得出色,出现分歧时你的话也更有分量。那些不愿或不需承担养育工作的姑娘们,你们就该想通,这孩子基本上就不关你什么事,有空拿来玩玩就好,别的不要多计较,得了便宜就得卖乖。
至于老公那儿,首先一点:男性产后抑郁症是绝对存在的,它更加隐蔽且耗时更长。具体表现在男人会突然觉得压力很大,少言寡语或者脾气暴躁,而且大男子主义暴增。他们基本上只会和孩子逗逗乐玩一玩,具体养育工作很少插手。但是他们会特别喜欢就某个养育环节指指点点,一副一家之主必须绝对服从的样子。你觉得这是光动嘴巴不动手的表现,其实这是男人内心发虚找不到位置急于表现自己的笨拙方法之一。
男人是天生不会处理家庭矛盾的物种,80后男生尤为如此。他们对待矛盾的方式就是快刀斩乱麻,希冀用大吼大叫来掩盖掉其他人的声音,他们以为别人闭嘴了就是脑子也关机了。如果你能意识到,你的老公远比你更像小孩子,其实比你更不懂如何面对这一阶段的问题,你就会心存宽容,你也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总说自己是大女子主义,因为我坚持一个家庭的核心是这个家的主妇。你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然可以消融一切矛盾。你要是凡事以满足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前提,很容易就鸡犬不宁。女人是那个在婚姻中付出更多的一方,这是事实,但别嫌累,如果不愿意受累,有了矛盾,受的就是伤了。
最后说说三个故事目前的结尾吧。我的前同事已经和她老公分居,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我的男性朋友,又开始在微信上秀恩爱了,虽然频率降低了很多,但至少又有了。
而我,我不正在敲这篇东西嘛,呵~呵~(全文完)
婆媳矛盾真是几千年都没解决的问题,到了现在更加凸显,婆婆们没有适应新时代儿媳妇们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角色,媳妇挣钱没少过儿子,凭什么连生带养都要媳妇一个人做?媳妇们也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哪里一开始就能吃得了那么多苦,非得是等到有了孩子,转了一圈发现谁谁都靠不上,才明白自己得大女人起来,负责起自己和孩子,还有这个家。偏偏婆婆也不是吃素的,年轻时候受长辈管教,现在好不容易熬成婆,总算轮到自己当家作主了,岂肯轻易放弃当家女主人这个关荣称号……于是,你们都懂的。
话说回来,何止是第一年这么难过,简直是每一年都很难过。只是磨合了,习惯了,经历过的再经历就没那么大反应罢了。皮实了。
我也孩子快4岁了,我也总结了几条和婆婆的相处之道,请大家共勉:
1、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老公况且没办法改变,何况八竿子打不着的婆婆。所以压根别想,别争论也别针锋相对,嘴长在别人身上,爱说什么说什么,爱怎么想怎么想,说就听着,反正说什么她都不会听,索性就少说,嗯嗯啊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实在是觉得没道理不爱听,起身走人,回来讲给老公听,让他去说服教育,他说一句比咱说一百句管用。
2、养育和教育孩子的理念有分歧,正常。大家都是摸索着来,也说不上咱们自己就百分百对,只要带孩子比个保姆强,没给磕着碰着,饿着困着,就行了,别要求太高。别嫌累,豁出去这几年就没有私人空间、私人生活,有时间自己多带孩子,自己多教育,把孩子带离奶奶身边,带得远远的爱怎么教育怎么教育,让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大过奶奶。还是一样,实在是过分的让老公去说去沟通,但前提是重要的原则性的事情,别太无关紧要,比如我家就是奶奶不给孩子刷牙,孩子两颗大龋齿一张嘴都能看见,反正我是看见一次说一次,我不怕麻烦。
3、跟婆婆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俩字,尴尬。明明是不认识的两个人,却非得住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同吃同住,还得依赖她给咱带娃,生活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心里面恨不得与她绝缘。所以能少接触尽量少接触,能不住在一套房子里就尽量别住在一起,能让自己爸妈来换班几个月那是最好的,能少说话就少说话。给双方一个缓冲的空间,避免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烧焦全家人。
4、对婆婆,虽然内心抗拒,但表面态度还是要友好的。笑脸相迎,喊妈,不要甩脸色,逢年过节送点礼品,这些都是必须的。参照第3条,减少接触,那么偶尔接触的话起码表面功夫做足吧。
5、不用寻求老公的绝对支持,不需要他完全站在自己这一边,没用。血泪跟他说一晚上,他也仅能体会到十分之一,然后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关灯睡觉。退一万步讲,即使他站在你这边,同情你、理解你、心疼你,觉得你做的说的都对,那能怎么样?痛斥他老妈的种种不是?还是把他老妈赶走?所以,还是那句话,既然只能让人家来给带孩子,那就调整好心态,反正高兴也是过,不高兴也是过。
6、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因为恶劣的婆媳关系,连带着也影响了夫妻感情,甚至是对孩子的感情。会把怨气发泄在老公和孩子身上。这样不可取,尤其是对孩子。我现在正在努力地消除婆婆对我内心的恶劣影响,尽量把她想象成是一个友好的陌生人,一般情况下咱们对陌生人都比较客气。孩子正处在3岁半到4岁之间,据说超没有安全感,我得当我的好妈妈,不做那些无谓的争执,不做那些无用功,调整好心态更好地和孩子在一起,保证和她在一起的时间里,我是阳光的、积极的、家庭尽量和睦的。
7、总会有孩子长大的那一天,总会有不需要和公婆住在一起的那一天,有那一天,就有希望,别灰心,向前看几年。现阶段再难受,也不过就需要忍受几年,而且随着孩子一年一年长大,情况总是会一年好过一年。
其实这篇文章开篇是想写写夫妻感情来的,写着写着跑题了,改天如果还有心思,再写那篇吧。
他家其实算不上穷,顺义买房了,而且据说女的婆家很有钱。但是多年来和公婆生活在一起,结婚后就住进80年代建造的筒子楼,到现在孩子6岁,一直与人合住在一套房子里……经年累月,想必对婚姻中的感情生活,也是巨大的消耗。
我没仔细听清楚俩人为了什么争吵,不过我自己也是结婚八年多的人,闭着眼睛也能想到,不外乎就是前阵子因为家庭矛盾,女的把公婆赶回了老家,男的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是事后一定会想办法找回来。起因也许只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或者仅仅就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但俩人可以充分发作,就着这一句话,吵出一锅粥来。这是一场无可避免的争吵,在婚姻生活中阶段性地发作,当矛盾和对彼此的不满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以吵架这种方式爆发,周而复始。有的人吵吵也就过去了,忘性大,也没伤筋动骨。可有的人吵着吵着就走心了,就吵累了,就不想再吵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清静日子更好,反正两个人的甜蜜日子也早就回不去了。但当俩人有了孩子之后,心中考虑的东西会多很多,没有孩子我想也许很多人早就离婚了。
今天恰好看了珊珊分享的一篇文章《婚姻中最难的一年》,文章实在是切中要点,忍不住要放全文上来:
我周围大多数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产后的第一年狠狠地摔了一跟头。轻则把家庭矛盾摔得处处都是,重则把夫妻关系摔得名存实亡,总之,和睦又平顺度过的我几乎没见过。当然,可能是我见识少。
先说说最让我唏嘘的几对。
我有一个前同事,结婚时大概三十一二岁,却长了张小姑娘的脸,心性也很单纯。她老公是她以前单位的同事,比她小几岁。我这个同事非常节俭,是个过日子的好姑娘。她说之所以被她老公打动,就是因为他老公在第一次和她单独吃饭时,请她吃了肯德基(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我挺喜欢这姑娘的实在,和她走得很近。她刚结婚时,总是在我面前秀恩爱。说她到现在和老公走在一起时还会手拉着手,街坊领居看见他们总笑话,说他们是还在谈恋爱的大学生。言谈之间,满足又甜蜜。我那时候连婚姻的边还没摸着,看到身边有人如此幸福,心里也觉得受鼓舞。
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的日子,每一天过起来都很慢,一年年地却溜得很快。我看着这个姑娘怀孕生子,陪着她经历了前三个月的呕吐犯困,参加了她小孩的百日酒。每天还是一起做班车上下班,每天都东扯西聊,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发现她和她先生的关系已经完全变了。
她抱怨她老公对于小孩漠不关心,从来没有给孩子冲过一次牛奶,却会在半夜定闹钟去QQ上偷菜。她说自己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存起来,老公却拿着钱在股市里大撒银子。她说老公对于她的关心还不如一个普通同事……
然后慢慢地,我发现她和那个普通同事的关系不普通起来。开始还是单纯的走得比较近,我也傻乎乎地跟着在里面插科打诨,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之间是真的互相吸引。
两个人都不是招猫逗狗的个性,也克制着自己止步于前。我问这姑娘,,她喜欢那同事什么。她说:我这么一个结过婚生过子的女人,又不年轻又不漂亮,我自己都看不上我自己,竟然还有人看得上我,愿意长时间地关心我,我觉得非常受宠……我听了很心酸,一份几年前还值得炫耀的婚姻,几年后就被一份关心给取代了……
今天是适合说故事的日子,再来一个。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谈过N多次恋爱,终于在过了35岁的坎坎上找到了一位逞心如意的姑娘。他满意得不得了,逢人就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连在最容易有分歧的事情上——比如装修,他们也口味一致。可能是之前恋爱太波折了,好不容易碰着一合适的,就跟得了绝症的人发现了救命药一样,欢喜得恨不得人尽皆知。那段日子,他天天在微博上秀恩爱,看得女同胞回头就骂自己老公,男同胞看了立马就拉黑他。老实说,真是腻味到我都有点受不了。后来有段日子没怎么联系,再坐下来聊天时他孩子都出生好几个月了。
聊着聊着,他就说到自己家最近正闹得厉害。本来请了月嫂带孩子,结果月嫂罢工,他老婆被迫临时上阵手忙脚乱。后来岳母娘帮忙带孩子,结果因为琐事大伙儿心里都有疙瘩,他大男人没在意,一句话捅出篓子,岳母娘也罢工了,老婆也埋怨他。大概其中还有一些曲折,他也没细说。就看他无比烦恼的叹气:哎,真有那么几回,我心想,要这样,大不了不过了。我听了吓一跳,说万万没想到,你们这一对也会遇到这个坎。原来再恩爱也抵不住一个新生儿带来的爆炸似的矛盾增长。
大概太甜蜜的关系也会有副作用,那就是当矛盾出现时会显得特别巨大且伤人。我开导他别太把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当回事,这事其实很正常。
开导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我其实过得比你还惨。
于是,我就说了我产后第一年的故事。
我和我老公是在网上认识的,当时我正处在最好的年华,非常不可一世。对于要找什么样的伴侣完全不设标准,纯粹看感觉。豪言壮语到处放,说什么:美女嫁个大款有什么难,找一个情投意合的才算本事。人这一辈子,总得为爱情结一次婚云云。
于是,我就嫁给了我老公。
结婚前两年真是美得不得了,美到还给自己写邮件,说要提醒自己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要记得自己曾经如此快乐。(镜头如果此时切换到我,画面上会是一张呕吐到下巴都脱臼的脸)
第三年,两人的脾气都渐渐彰显,开始时不时有点小摩擦。第四年,我怀孕了,度过了最后一段快乐的好时光。第五年,孩子出生了。那一年,我一直在摔跤……
首先,我太过自信,自以为已经做好了新生儿到来的全部心理准备,根本忽略了荷尔蒙对我的改变;第二,我对于家庭矛盾认识不足,以为妈妈和婆婆这两种生物是不经历风雨就能随便生活在一起的物种;第三,我太高估男人,觉得有问题你就得解决问题,怎么还能制造问题?第四,彼时的我没有工作,生活完全被家庭琐事和矛盾所包围,连转换一下场景的机会都木有……
以上几点,都是我在第六年、第七年不断反省得出的结论。
然而,结论都是马后炮。
所以,姑娘们,不要掉以轻心,产后第一年的困难就相当于婚姻中的百慕大三角洲。你肯定听说过,自以为这是传说,想着自己配备精良,相信自己经验丰富,但一旦经过此地,重则沉船,轻则迷航。大多数人的经历就是规律,不要有侥幸心理。
只是多了个孩子,千百年来都如此,怎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就会有如此多的问题?
让我坦白说吧,我们这一代人更自私、更无能。
我们习惯了别人为我们付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就会嘴巴说说,我们在惯性思维里不费力的滑溜惯了,遇到任何一点挫折都不肯费脑子先想想自己该怎么做,顺手就一指:你怎么能那样?!你应该这样这样和这样……
如果不产生矛盾,那就是奇迹了。
我的婚姻就是在这样不动脑子,纯粹发泄情绪的惯性下差点走到尽头。而我的爱情,我曾经觉得人生最大成就的爱情就在这样苦闷无望的产后第一年里磨损得几乎干干净净。
惨痛经验带给我的教训是:与其买一堆母婴用品不如切实安排日后新生儿的养育分工。不要简单粗暴地认为一个保姆或月嫂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母亲必须是承担最多养育工作的人,而且应该是做得最好的那一个。这样,你会省去很多纷争,又想掌控又不出力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反过来,凡事都由你亲力亲为且干得出色,出现分歧时你的话也更有分量。那些不愿或不需承担养育工作的姑娘们,你们就该想通,这孩子基本上就不关你什么事,有空拿来玩玩就好,别的不要多计较,得了便宜就得卖乖。
至于老公那儿,首先一点:男性产后抑郁症是绝对存在的,它更加隐蔽且耗时更长。具体表现在男人会突然觉得压力很大,少言寡语或者脾气暴躁,而且大男子主义暴增。他们基本上只会和孩子逗逗乐玩一玩,具体养育工作很少插手。但是他们会特别喜欢就某个养育环节指指点点,一副一家之主必须绝对服从的样子。你觉得这是光动嘴巴不动手的表现,其实这是男人内心发虚找不到位置急于表现自己的笨拙方法之一。
男人是天生不会处理家庭矛盾的物种,80后男生尤为如此。他们对待矛盾的方式就是快刀斩乱麻,希冀用大吼大叫来掩盖掉其他人的声音,他们以为别人闭嘴了就是脑子也关机了。如果你能意识到,你的老公远比你更像小孩子,其实比你更不懂如何面对这一阶段的问题,你就会心存宽容,你也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总说自己是大女子主义,因为我坚持一个家庭的核心是这个家的主妇。你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然可以消融一切矛盾。你要是凡事以满足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前提,很容易就鸡犬不宁。女人是那个在婚姻中付出更多的一方,这是事实,但别嫌累,如果不愿意受累,有了矛盾,受的就是伤了。
最后说说三个故事目前的结尾吧。我的前同事已经和她老公分居,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我的男性朋友,又开始在微信上秀恩爱了,虽然频率降低了很多,但至少又有了。
而我,我不正在敲这篇东西嘛,呵~呵~(全文完)
婆媳矛盾真是几千年都没解决的问题,到了现在更加凸显,婆婆们没有适应新时代儿媳妇们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角色,媳妇挣钱没少过儿子,凭什么连生带养都要媳妇一个人做?媳妇们也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哪里一开始就能吃得了那么多苦,非得是等到有了孩子,转了一圈发现谁谁都靠不上,才明白自己得大女人起来,负责起自己和孩子,还有这个家。偏偏婆婆也不是吃素的,年轻时候受长辈管教,现在好不容易熬成婆,总算轮到自己当家作主了,岂肯轻易放弃当家女主人这个关荣称号……于是,你们都懂的。
话说回来,何止是第一年这么难过,简直是每一年都很难过。只是磨合了,习惯了,经历过的再经历就没那么大反应罢了。皮实了。
我也孩子快4岁了,我也总结了几条和婆婆的相处之道,请大家共勉:
1、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老公况且没办法改变,何况八竿子打不着的婆婆。所以压根别想,别争论也别针锋相对,嘴长在别人身上,爱说什么说什么,爱怎么想怎么想,说就听着,反正说什么她都不会听,索性就少说,嗯嗯啊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实在是觉得没道理不爱听,起身走人,回来讲给老公听,让他去说服教育,他说一句比咱说一百句管用。
2、养育和教育孩子的理念有分歧,正常。大家都是摸索着来,也说不上咱们自己就百分百对,只要带孩子比个保姆强,没给磕着碰着,饿着困着,就行了,别要求太高。别嫌累,豁出去这几年就没有私人空间、私人生活,有时间自己多带孩子,自己多教育,把孩子带离奶奶身边,带得远远的爱怎么教育怎么教育,让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大过奶奶。还是一样,实在是过分的让老公去说去沟通,但前提是重要的原则性的事情,别太无关紧要,比如我家就是奶奶不给孩子刷牙,孩子两颗大龋齿一张嘴都能看见,反正我是看见一次说一次,我不怕麻烦。
3、跟婆婆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俩字,尴尬。明明是不认识的两个人,却非得住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同吃同住,还得依赖她给咱带娃,生活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心里面恨不得与她绝缘。所以能少接触尽量少接触,能不住在一套房子里就尽量别住在一起,能让自己爸妈来换班几个月那是最好的,能少说话就少说话。给双方一个缓冲的空间,避免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烧焦全家人。
4、对婆婆,虽然内心抗拒,但表面态度还是要友好的。笑脸相迎,喊妈,不要甩脸色,逢年过节送点礼品,这些都是必须的。参照第3条,减少接触,那么偶尔接触的话起码表面功夫做足吧。
5、不用寻求老公的绝对支持,不需要他完全站在自己这一边,没用。血泪跟他说一晚上,他也仅能体会到十分之一,然后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关灯睡觉。退一万步讲,即使他站在你这边,同情你、理解你、心疼你,觉得你做的说的都对,那能怎么样?痛斥他老妈的种种不是?还是把他老妈赶走?所以,还是那句话,既然只能让人家来给带孩子,那就调整好心态,反正高兴也是过,不高兴也是过。
6、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因为恶劣的婆媳关系,连带着也影响了夫妻感情,甚至是对孩子的感情。会把怨气发泄在老公和孩子身上。这样不可取,尤其是对孩子。我现在正在努力地消除婆婆对我内心的恶劣影响,尽量把她想象成是一个友好的陌生人,一般情况下咱们对陌生人都比较客气。孩子正处在3岁半到4岁之间,据说超没有安全感,我得当我的好妈妈,不做那些无谓的争执,不做那些无用功,调整好心态更好地和孩子在一起,保证和她在一起的时间里,我是阳光的、积极的、家庭尽量和睦的。
7、总会有孩子长大的那一天,总会有不需要和公婆住在一起的那一天,有那一天,就有希望,别灰心,向前看几年。现阶段再难受,也不过就需要忍受几年,而且随着孩子一年一年长大,情况总是会一年好过一年。
其实这篇文章开篇是想写写夫妻感情来的,写着写着跑题了,改天如果还有心思,再写那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