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没有『象』
很早就想去象山了,因为从故人的口中得知,象山是座碧云蓝天的海滨城市。但地处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好在去年年底,象山港大桥正式通车,这为外地观光客节省了时间。于是,果断选择在一个春阳明媚的日子里,去象山走走看看
事先做过旅游攻略,目的地非常明确:中国渔村与象山影视城。提前网购了当日早上8:40的动车票,从杭州南站出发。事实力证:宁波是个繁华的大都市,去的人实在太多了,平日里空旷的动车厢竟然满仓,好在没选在“五一”、“十一”出行,实属万幸。
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火车十一点一刻到了宁波东站。一出站台,人流如潮,广场上竟站着许许多碧眼黄发的foreigners。穿过湍急的人流,顺利买到了第二天返程的动车票,很可惜只剩站票了。上了区内14路,三站就到了宁波东站汽车站,非常方便。时值春日,但宁波的夏似乎已提前到来。城市的绿树,散发着油亮亮的光,整条马路,各种嘈杂的声响与巨幅多彩广告牌在混淆视听。而但汽车东站又藏得太隐匿,以至于下了车竟不知道往哪儿走。好在有标牌指引,绕过了一个木篱弯道,看到了售票处的大门。去石浦的班次一个小时一趟,先经过象山县城丹城,再到石浦,但35元的票价告诉我们,路程一定很远。
班车十一点半从东站发车,车站口陆续有人上来,满满一车厢的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车子跑上了高速,先是经过一片坦荡如砥的油菜花平原,两边地势空旷,有无垠的绿与沁人的黄,仿佛驶进了油彩之中。车过了几个隧道,公路两遍的地势一下子拔起,山体欲倾,斜树纵生,“远行”之感油然而生。
不一会儿,视野一下子阔亮开,原来车子已经驶上了传说中的“象山港大桥”。白漆的桥身,笔直通畅的桥面彰显着宏伟的气势,桥身横跨海面,涌动的海水氤氲起连绵雾气。原本想打开车窗来一张快照,但海风太大,雾气朦胧,根本无法取景。让所有象山人自豪的是,象山港大桥是从2008年开建,2012年12月29日凌晨正式通车。宁波到象山原先需沿海岸线走“C”字形,但现在它将天堑练成了通途,原先宁波市区过来要两个多小时,现在竟缩短至四十分钟前后。车子行驶桥上,如横亘于海面上空一般。略开了个车窗缝隙,海风涌入窗内,带着点儿海带与海水的咸甜。过了十多分钟,车子钻入了隧道,我以为象山港大桥就此完结,但没想到出了隧道之后仍是桥面,足可见桥身之长。班车在丹城停靠了五分钟左右,下去了一拨人后,车子又启程前往我们的目的地:石浦。科普两处地方,丹城是象山的县城,而之所以取名“丹城”,来源于“炼丹”一词,是跟秦始皇派大将徐福到海外求不死圣药的故事有关;而石浦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可泊三艘渔船。可以想象,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鱼货之景,桅杆林立,可谓渔火灿烂。而丹城去往石浦的路上,天空湛蓝,绵软的白云絮状飞舞。
下午一点一刻,终于到了石浦。沿路拉了辆的士去中国渔村,这里的的士都按人头算钱。十分钟左右,到了渔村口,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巨大的喷绘立在了道路两侧,原来这几天正值石浦的盛大节日——“三月三”。昨天是“三月三”的头天,节目最为丰富,象山地区的游客与石浦当地的居民,全都涌到了渔村的海滩上来,听说连售票口无法工作,渔村的道路完全瘫痪。好在节日仍在,无心插柳的海滩之行竟然开出了花来。
原打算网上预订宾馆,但做攻略的时候,驴友网的朋友建议,石浦这边干净便宜的宾馆较多,一般不挂在网上预定,大可就近随找随住。果然,在下了车的岔路口,一个戴着草帽、皮肤黝黑的老农民,用着当地方言招呼着我们进村,后来才知道他是这个村的村长。带着一丝恐被“杀猪”的警惕,跟在了这位老农名的后面,他带我们来到了“万华宾馆”。其实这里的渔村宾馆,就是普通的农家楼房,挂了块广告牌,就用来招徕观光的游客。宾馆环境不错,标间120,前台登记完了,老板娘非常热情地领我们上楼。空旷明亮的山间小居,远对着山麓,麦田中间有一座小庙。
简单地收拾之后,决定趁兴去海滩逛逛。但老板娘一再建议我们,可以先去石浦古镇,晚上七点以后再去海滩,因为到时候的海滩是免费的。可晚上的海滩自有晚上的景致,白天节目节目嘛。于是依据攻略妙招,央求老板娘带我们进渔村。提示一点,但凡只要是当地人,都可随时出入渔村。而许多驴友,为了省钱都选择给点小费,让当地人带着进入渔村。好在事先心中有数,和老板娘讲了好一会儿价格,最终以每人二十的人头费带我们进村,比原票价六十便宜了好多。
怀着激动之情,顺利通过了检票口,一只巨大的海螺雕塑横置于大门正中间。去海滩的道路很宽很宽,类似广场,两边都是像海滩草帽、贝壳手链、沙滩衣裤在内的用品小店。因心心念念着海,绕过大海螺后就直奔沙滩。“三月三”正赶上花卉展,月牙形的花卉盆栽摆满了广场的架子。上了阶梯,一辆海盗船气势恢宏地停歇在海滩口,笔直的烟囱参天。朋友帮我和海盗船拍了张照,就顺着一旁的木标识绕过了大船。终于,眼前明亮了开来,海浪声滚滚地涌入耳朵,一声起一声息,一声起一声息。海风从四面八方涌来,逼压得人欲迎风飞舞。沙滩上无尽是人,红黄蓝绿黑各色小黑点,都在欢快地移动,尽情地奔跑。松黄色的沙滩,令人无限向往。脱鞋、挽裤,直接冲向沙滩。海滩边缘有浪花,人们都聚集在这儿。海浪声和梦中听到的一样,像键盘上的音符跌进了海里,突然觉得听海也是种乐趣。但海浪的样子,与我想象的并不一样。印象中浪花应该是白蓝色的,但流到脚边却是混着沙子的浑浊。但不管它怎么样,这都是我喜欢的海。直接跳进浪里,踏起了海浪。虽已四月,空气有炎灼之感,但海水还是凉凉的,像从冰里化开。“哒哒哒”,踩着海的感觉很好。远方的远方,是海外的山,被海上的雾气遮蔽得若隐若现,但依约能看到山尖。两遍的山弧,将皇城海滩直接圈在了海峡之中。近处有人在冲浪,有人乘着快艇在体验刺激。本打算乘坐快艇体验一番,但因时间问题就此罢了。手里拎着鞋子,顺着海岸线走,脚下是黄沙与贝壳,海风充当着同行的伴侣。朋友在阳光下帮我按下了快门,逆光,一幅少年与海的剪影。
上了海滩,在围栏边吃了烧烤。四串鱿鱼,四串香肠、四根鸡柳肉和两瓶饮料85,鱿鱼没入味,香肠没烤熟,有种被杀猪的感觉。摊子上围满了游客,油烟与海风共起,烟火人间原来在这儿。歇了一会儿后,又下到海滩上去了,捡了许多精致漂亮的贝壳。皇城沙滩只开发了观光区,游泳区和冲浪区还在后期的规划之中。走到沙滩角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背幕上写着“辣螺姑娘招亲”几个广告大字,心下一喜,以为赶上好戏,不想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好戏刚结束,遗憾之至。玩了一会儿,云层阴翳,温度一下子低了下来,便打算到渔村的小街上逛逛。“三月三”里安排了美食节,吃了“绍兴臭豆腐”,但味觉告诉我不正宗。要了份螺蛳粉,粉厚而汤辣,吃得满头大汗。朋友在路边要了个椰子,大家后来还吃了盐水煮洋芋,洋芋竟然也能这么好吃!而渔村的饰品店让人有些失望——与大多风景名胜区卖的都差不多,大同小异之下缺少性格。
五点多回到宾馆,躺在床上竟然睡了过去。七点多的时候醒来,和朋友决定趁夜去海滩转转。渔村的售票处已经停止营业,但门是开着的。夜色下的渔村很静很柔和,广场上的花卉展仍在,上前细细地端详了一番各色花木。路上偶遇一两个行人,不过都是当地人或是住宿的游客。街角的一家饰品店开着门,挑了两串贝壳手链打算回去送人。老远处,看见海滩上有篝火,像黑暗里的一束花。走进后才知道,是当地的旅行团安排了节目。所有人围着篝火坐了一圈,漂亮的导游小姐对着麦克风介绍着游戏规则。家长和孩子们都尽情地参与到游戏之中。现场还有人唱歌,和朋友们一起围着篝火看海,别有情致。海滩上,清一色的学生,三三两两,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趁着夜色在踏浪,有的在嬉戏,有的在歌唱,还有的对着大海在呐喊。看着他们欢快的样子,让人无限追忆逝去的青春。
上了岸,和朋友在海滩边上的一家夜市大排档要了两碗海鲜面,二十元一碗,只有蛏子和虾子,料少而汤多,叫人失望。由于第二天打算看海上日出,吃完之后就回宾馆睡下。
翌日清晨,手机显示五点半,果断起床。但朋友还在酣睡,周遭静得只有鼾声。蹑手蹑脚地洗漱完毕后,决定还是一个人去海滩。拿着照相机,再进渔村,这才发现天空有光从海滩方向投射而来,心里怕赶不上了,急忙跑向沙滩。果然,日出已经升了一半,庆幸太阳的尾巴还在海平面上,赶紧逆光抓拍。脱了鞋子跳上沙滩,一些情侣、老人和学生也在看日出。走到他们中间,坐在了湿漉漉的沙滩上看海。青黑色的远山如守卫一般叠嶂着,海浪一层接着一层滚涌上海滩,发出拍打暗礁一般的强烈撞击声,海岸线上空是红白色的光,洒下了许许多多鱼鳞般的亮片,串成了一条直线后,绵延到你的脚下。蓝天更加钴蓝,海水更加白净,云朵很少,只有头顶上方有一些絮状的“残痕”。晨风清澈,吹拂在脸上神清气爽。有一刻,真地想睡进海里面。沿着海岸线走了几步,日出的尾巴随之升起,天地回归到了最初的大光明。
看完日出回到宾馆,朋友还在床上,贪睡的人注定会与许多美景失之交臂。把他叫醒,洗漱完毕,收拾完东西之后前往下一站:象山影视城。由于时间仓促,没能按老板娘的建议去石浦古镇走走看看,相当遗憾。打的至石浦汽车站,在车站的一家小馆子里要了一碗小排面,一碗海鲜面,量多而料足,海鲜面里除了有花蛤、蛏子、海虾,还有小黄鱼。小排面里的排骨炖得酥香糯软,得出一个结论:地方美食永远在距离旅游区两公里之外的饭桌上,之内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敛财”,再加上一个科学性小前提:大部分地区。
吃完后,上了一辆去影视城的车。八点半发车,车子行驶道上,外面的风景很好。公路是建在两边环山的山坳子里,地势低阔,一栋栋的小民房林立两遍。车子还经过一个大湖,湖水碧绿喜静,掩映着两边的大树。车子过了一个小隧道口,民房都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片青绿色枇杷林,一只又一只的袋子套着枝梢,里面应该就是刚长出的小枇杷。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车子在离影视城不远的加油站停了下来,沿路叫了辆三轮车送我们去影视城。这里四面环山,地处偏僻,绿意正浓,难怪张纪中选在这里拍《神雕侠侣》。十分钟的车程,逐渐感觉到四面而来的车辆都涌向影视城方向。
车子到站:象山影视城。需介绍的是,象山影视城其实由春秋战国影视城与神雕侠侣影视城所组成。春秋战国影视城还在进一步的扩建当中。两城的联票价是100,但考虑到当日下午的火车,毅然决定单逛神雕侠侣影视城,单票60。从未去过影视城的我,觉得现实中的场景与电影、电视剧呈现的有很大不同。这里的地面是石子路,道路狭窄,缺少想象中的武侠气息。随着匆匆的人流而去,经过一间又一间不知名的稻草屋子和石灰水泥房,屋内都是空荡荡的,家徒四壁,留影的欲望消去了一大半。经过电影里的私塾与狐仙出没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花田,很多人在中间拍照。春深时节,原本该是繁花似锦的桃林,都已焉掉了。按照指示牌,走过桃林来到了榕树林,只见几个参天老榕树垂了千条藤蔓,若在月黑风高的晚上,应该会有传说中的“黑山老妖”出没。榕树林的后面是观音寺与三清观,新版的西游记就在这里取景。
前方是座假山,跟着游客往地下隧洞走,黑黢黢的,摸不到边际。原来是《神雕侠侣》中的古墓和小龙女练功时的寒冰床。旅游公司为了吸引游客,在寒冰床旁设了一个免拍免取的拍照宣传点。过儿与姑姑曾经为了躲避李莫愁的追杀而躲进过的石室,是在古墓的最里面,几口石棺依然躺在那里。再往上走,清楚地听到了几声大雕在叫,过儿断臂之后,大雕也把他带到了这儿。拾级而上,来到了美猴王的洞府。新版《西游记》与《仙剑奇侠传三》都在这里取过景。出了洞口,发现自己与朋友走散了,恰巧手机又没电了,后来总算两个人在水帘洞外碰上,算是段“小插曲”。水帘洞与古墓其实是同一座人工假山,从正面看去,红漆色的“水帘洞”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人造瀑布从洞口上方顺势之下,气象万千。朋友帮我在水帘洞口拍了照片,两个人又去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林”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地方,都和脑海中的样子有所出入。
临了接到骏华的电话,说已在影城城门口等我们。从宁波市区坐车到丹城,连着转车加走路,路上总共消磨了三四个小时,就为了能够会个面,真为有这样一个同学而感到庆幸。于是,果断和朋友抄小路出去。走马观花地绕过了一个繁华小镇,“酒肆”、“银号”、“当铺”、“医馆”、“客栈”一应俱全,游人如梭,叫卖不断。穿出城墙经过校场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匹马,一些游客甚至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之下,尘土飞扬之间体验了一番戎马倥偬的感觉。刚出大门,就见到了骏华,一年不见还是老样子。请朋友在神雕象前帮我和骏华拍了一张合影,然后一起匆匆地去赶车。从影视城到丹城,好在公交是不间断的。闭眼,颠簸了半个多小时,三个人在永和豆浆吃了点东西,又紧赶慢赶地去往宁波汽车东站。到站之后,便和骏华别过。叫了辆三轮车去火车站,动车驶动车归,带着一些《游褒禅山记》式的遗憾,此趟象山之旅正式结束。
而我记得,返程经过象山港大桥之时,心下有种“愿道路蜿蜒、不愿离去”之感。当时的天光朦朦胧,只有风在徐徐地吹。车上和骏华聊了很多,从刚进大学那会儿聊到了大一聊到后来,再聊到毕业,以及毕业后的这一年。人生,原来已在局促之间,转过了这么多趟车程,亦如彼时,亦如即刻。但我唯一不能忘却的是:我仍行走在路上。
事先做过旅游攻略,目的地非常明确:中国渔村与象山影视城。提前网购了当日早上8:40的动车票,从杭州南站出发。事实力证:宁波是个繁华的大都市,去的人实在太多了,平日里空旷的动车厢竟然满仓,好在没选在“五一”、“十一”出行,实属万幸。
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火车十一点一刻到了宁波东站。一出站台,人流如潮,广场上竟站着许许多碧眼黄发的foreigners。穿过湍急的人流,顺利买到了第二天返程的动车票,很可惜只剩站票了。上了区内14路,三站就到了宁波东站汽车站,非常方便。时值春日,但宁波的夏似乎已提前到来。城市的绿树,散发着油亮亮的光,整条马路,各种嘈杂的声响与巨幅多彩广告牌在混淆视听。而但汽车东站又藏得太隐匿,以至于下了车竟不知道往哪儿走。好在有标牌指引,绕过了一个木篱弯道,看到了售票处的大门。去石浦的班次一个小时一趟,先经过象山县城丹城,再到石浦,但35元的票价告诉我们,路程一定很远。
班车十一点半从东站发车,车站口陆续有人上来,满满一车厢的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车子跑上了高速,先是经过一片坦荡如砥的油菜花平原,两边地势空旷,有无垠的绿与沁人的黄,仿佛驶进了油彩之中。车过了几个隧道,公路两遍的地势一下子拔起,山体欲倾,斜树纵生,“远行”之感油然而生。
不一会儿,视野一下子阔亮开,原来车子已经驶上了传说中的“象山港大桥”。白漆的桥身,笔直通畅的桥面彰显着宏伟的气势,桥身横跨海面,涌动的海水氤氲起连绵雾气。原本想打开车窗来一张快照,但海风太大,雾气朦胧,根本无法取景。让所有象山人自豪的是,象山港大桥是从2008年开建,2012年12月29日凌晨正式通车。宁波到象山原先需沿海岸线走“C”字形,但现在它将天堑练成了通途,原先宁波市区过来要两个多小时,现在竟缩短至四十分钟前后。车子行驶桥上,如横亘于海面上空一般。略开了个车窗缝隙,海风涌入窗内,带着点儿海带与海水的咸甜。过了十多分钟,车子钻入了隧道,我以为象山港大桥就此完结,但没想到出了隧道之后仍是桥面,足可见桥身之长。班车在丹城停靠了五分钟左右,下去了一拨人后,车子又启程前往我们的目的地:石浦。科普两处地方,丹城是象山的县城,而之所以取名“丹城”,来源于“炼丹”一词,是跟秦始皇派大将徐福到海外求不死圣药的故事有关;而石浦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可泊三艘渔船。可以想象,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鱼货之景,桅杆林立,可谓渔火灿烂。而丹城去往石浦的路上,天空湛蓝,绵软的白云絮状飞舞。
下午一点一刻,终于到了石浦。沿路拉了辆的士去中国渔村,这里的的士都按人头算钱。十分钟左右,到了渔村口,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巨大的喷绘立在了道路两侧,原来这几天正值石浦的盛大节日——“三月三”。昨天是“三月三”的头天,节目最为丰富,象山地区的游客与石浦当地的居民,全都涌到了渔村的海滩上来,听说连售票口无法工作,渔村的道路完全瘫痪。好在节日仍在,无心插柳的海滩之行竟然开出了花来。
原打算网上预订宾馆,但做攻略的时候,驴友网的朋友建议,石浦这边干净便宜的宾馆较多,一般不挂在网上预定,大可就近随找随住。果然,在下了车的岔路口,一个戴着草帽、皮肤黝黑的老农民,用着当地方言招呼着我们进村,后来才知道他是这个村的村长。带着一丝恐被“杀猪”的警惕,跟在了这位老农名的后面,他带我们来到了“万华宾馆”。其实这里的渔村宾馆,就是普通的农家楼房,挂了块广告牌,就用来招徕观光的游客。宾馆环境不错,标间120,前台登记完了,老板娘非常热情地领我们上楼。空旷明亮的山间小居,远对着山麓,麦田中间有一座小庙。
简单地收拾之后,决定趁兴去海滩逛逛。但老板娘一再建议我们,可以先去石浦古镇,晚上七点以后再去海滩,因为到时候的海滩是免费的。可晚上的海滩自有晚上的景致,白天节目节目嘛。于是依据攻略妙招,央求老板娘带我们进渔村。提示一点,但凡只要是当地人,都可随时出入渔村。而许多驴友,为了省钱都选择给点小费,让当地人带着进入渔村。好在事先心中有数,和老板娘讲了好一会儿价格,最终以每人二十的人头费带我们进村,比原票价六十便宜了好多。
怀着激动之情,顺利通过了检票口,一只巨大的海螺雕塑横置于大门正中间。去海滩的道路很宽很宽,类似广场,两边都是像海滩草帽、贝壳手链、沙滩衣裤在内的用品小店。因心心念念着海,绕过大海螺后就直奔沙滩。“三月三”正赶上花卉展,月牙形的花卉盆栽摆满了广场的架子。上了阶梯,一辆海盗船气势恢宏地停歇在海滩口,笔直的烟囱参天。朋友帮我和海盗船拍了张照,就顺着一旁的木标识绕过了大船。终于,眼前明亮了开来,海浪声滚滚地涌入耳朵,一声起一声息,一声起一声息。海风从四面八方涌来,逼压得人欲迎风飞舞。沙滩上无尽是人,红黄蓝绿黑各色小黑点,都在欢快地移动,尽情地奔跑。松黄色的沙滩,令人无限向往。脱鞋、挽裤,直接冲向沙滩。海滩边缘有浪花,人们都聚集在这儿。海浪声和梦中听到的一样,像键盘上的音符跌进了海里,突然觉得听海也是种乐趣。但海浪的样子,与我想象的并不一样。印象中浪花应该是白蓝色的,但流到脚边却是混着沙子的浑浊。但不管它怎么样,这都是我喜欢的海。直接跳进浪里,踏起了海浪。虽已四月,空气有炎灼之感,但海水还是凉凉的,像从冰里化开。“哒哒哒”,踩着海的感觉很好。远方的远方,是海外的山,被海上的雾气遮蔽得若隐若现,但依约能看到山尖。两遍的山弧,将皇城海滩直接圈在了海峡之中。近处有人在冲浪,有人乘着快艇在体验刺激。本打算乘坐快艇体验一番,但因时间问题就此罢了。手里拎着鞋子,顺着海岸线走,脚下是黄沙与贝壳,海风充当着同行的伴侣。朋友在阳光下帮我按下了快门,逆光,一幅少年与海的剪影。
上了海滩,在围栏边吃了烧烤。四串鱿鱼,四串香肠、四根鸡柳肉和两瓶饮料85,鱿鱼没入味,香肠没烤熟,有种被杀猪的感觉。摊子上围满了游客,油烟与海风共起,烟火人间原来在这儿。歇了一会儿后,又下到海滩上去了,捡了许多精致漂亮的贝壳。皇城沙滩只开发了观光区,游泳区和冲浪区还在后期的规划之中。走到沙滩角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背幕上写着“辣螺姑娘招亲”几个广告大字,心下一喜,以为赶上好戏,不想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好戏刚结束,遗憾之至。玩了一会儿,云层阴翳,温度一下子低了下来,便打算到渔村的小街上逛逛。“三月三”里安排了美食节,吃了“绍兴臭豆腐”,但味觉告诉我不正宗。要了份螺蛳粉,粉厚而汤辣,吃得满头大汗。朋友在路边要了个椰子,大家后来还吃了盐水煮洋芋,洋芋竟然也能这么好吃!而渔村的饰品店让人有些失望——与大多风景名胜区卖的都差不多,大同小异之下缺少性格。
五点多回到宾馆,躺在床上竟然睡了过去。七点多的时候醒来,和朋友决定趁夜去海滩转转。渔村的售票处已经停止营业,但门是开着的。夜色下的渔村很静很柔和,广场上的花卉展仍在,上前细细地端详了一番各色花木。路上偶遇一两个行人,不过都是当地人或是住宿的游客。街角的一家饰品店开着门,挑了两串贝壳手链打算回去送人。老远处,看见海滩上有篝火,像黑暗里的一束花。走进后才知道,是当地的旅行团安排了节目。所有人围着篝火坐了一圈,漂亮的导游小姐对着麦克风介绍着游戏规则。家长和孩子们都尽情地参与到游戏之中。现场还有人唱歌,和朋友们一起围着篝火看海,别有情致。海滩上,清一色的学生,三三两两,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趁着夜色在踏浪,有的在嬉戏,有的在歌唱,还有的对着大海在呐喊。看着他们欢快的样子,让人无限追忆逝去的青春。
上了岸,和朋友在海滩边上的一家夜市大排档要了两碗海鲜面,二十元一碗,只有蛏子和虾子,料少而汤多,叫人失望。由于第二天打算看海上日出,吃完之后就回宾馆睡下。
翌日清晨,手机显示五点半,果断起床。但朋友还在酣睡,周遭静得只有鼾声。蹑手蹑脚地洗漱完毕后,决定还是一个人去海滩。拿着照相机,再进渔村,这才发现天空有光从海滩方向投射而来,心里怕赶不上了,急忙跑向沙滩。果然,日出已经升了一半,庆幸太阳的尾巴还在海平面上,赶紧逆光抓拍。脱了鞋子跳上沙滩,一些情侣、老人和学生也在看日出。走到他们中间,坐在了湿漉漉的沙滩上看海。青黑色的远山如守卫一般叠嶂着,海浪一层接着一层滚涌上海滩,发出拍打暗礁一般的强烈撞击声,海岸线上空是红白色的光,洒下了许许多多鱼鳞般的亮片,串成了一条直线后,绵延到你的脚下。蓝天更加钴蓝,海水更加白净,云朵很少,只有头顶上方有一些絮状的“残痕”。晨风清澈,吹拂在脸上神清气爽。有一刻,真地想睡进海里面。沿着海岸线走了几步,日出的尾巴随之升起,天地回归到了最初的大光明。
看完日出回到宾馆,朋友还在床上,贪睡的人注定会与许多美景失之交臂。把他叫醒,洗漱完毕,收拾完东西之后前往下一站:象山影视城。由于时间仓促,没能按老板娘的建议去石浦古镇走走看看,相当遗憾。打的至石浦汽车站,在车站的一家小馆子里要了一碗小排面,一碗海鲜面,量多而料足,海鲜面里除了有花蛤、蛏子、海虾,还有小黄鱼。小排面里的排骨炖得酥香糯软,得出一个结论:地方美食永远在距离旅游区两公里之外的饭桌上,之内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敛财”,再加上一个科学性小前提:大部分地区。
吃完后,上了一辆去影视城的车。八点半发车,车子行驶道上,外面的风景很好。公路是建在两边环山的山坳子里,地势低阔,一栋栋的小民房林立两遍。车子还经过一个大湖,湖水碧绿喜静,掩映着两边的大树。车子过了一个小隧道口,民房都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片青绿色枇杷林,一只又一只的袋子套着枝梢,里面应该就是刚长出的小枇杷。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车子在离影视城不远的加油站停了下来,沿路叫了辆三轮车送我们去影视城。这里四面环山,地处偏僻,绿意正浓,难怪张纪中选在这里拍《神雕侠侣》。十分钟的车程,逐渐感觉到四面而来的车辆都涌向影视城方向。
车子到站:象山影视城。需介绍的是,象山影视城其实由春秋战国影视城与神雕侠侣影视城所组成。春秋战国影视城还在进一步的扩建当中。两城的联票价是100,但考虑到当日下午的火车,毅然决定单逛神雕侠侣影视城,单票60。从未去过影视城的我,觉得现实中的场景与电影、电视剧呈现的有很大不同。这里的地面是石子路,道路狭窄,缺少想象中的武侠气息。随着匆匆的人流而去,经过一间又一间不知名的稻草屋子和石灰水泥房,屋内都是空荡荡的,家徒四壁,留影的欲望消去了一大半。经过电影里的私塾与狐仙出没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花田,很多人在中间拍照。春深时节,原本该是繁花似锦的桃林,都已焉掉了。按照指示牌,走过桃林来到了榕树林,只见几个参天老榕树垂了千条藤蔓,若在月黑风高的晚上,应该会有传说中的“黑山老妖”出没。榕树林的后面是观音寺与三清观,新版的西游记就在这里取景。
前方是座假山,跟着游客往地下隧洞走,黑黢黢的,摸不到边际。原来是《神雕侠侣》中的古墓和小龙女练功时的寒冰床。旅游公司为了吸引游客,在寒冰床旁设了一个免拍免取的拍照宣传点。过儿与姑姑曾经为了躲避李莫愁的追杀而躲进过的石室,是在古墓的最里面,几口石棺依然躺在那里。再往上走,清楚地听到了几声大雕在叫,过儿断臂之后,大雕也把他带到了这儿。拾级而上,来到了美猴王的洞府。新版《西游记》与《仙剑奇侠传三》都在这里取过景。出了洞口,发现自己与朋友走散了,恰巧手机又没电了,后来总算两个人在水帘洞外碰上,算是段“小插曲”。水帘洞与古墓其实是同一座人工假山,从正面看去,红漆色的“水帘洞”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人造瀑布从洞口上方顺势之下,气象万千。朋友帮我在水帘洞口拍了照片,两个人又去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林”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地方,都和脑海中的样子有所出入。
临了接到骏华的电话,说已在影城城门口等我们。从宁波市区坐车到丹城,连着转车加走路,路上总共消磨了三四个小时,就为了能够会个面,真为有这样一个同学而感到庆幸。于是,果断和朋友抄小路出去。走马观花地绕过了一个繁华小镇,“酒肆”、“银号”、“当铺”、“医馆”、“客栈”一应俱全,游人如梭,叫卖不断。穿出城墙经过校场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匹马,一些游客甚至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之下,尘土飞扬之间体验了一番戎马倥偬的感觉。刚出大门,就见到了骏华,一年不见还是老样子。请朋友在神雕象前帮我和骏华拍了一张合影,然后一起匆匆地去赶车。从影视城到丹城,好在公交是不间断的。闭眼,颠簸了半个多小时,三个人在永和豆浆吃了点东西,又紧赶慢赶地去往宁波汽车东站。到站之后,便和骏华别过。叫了辆三轮车去火车站,动车驶动车归,带着一些《游褒禅山记》式的遗憾,此趟象山之旅正式结束。
而我记得,返程经过象山港大桥之时,心下有种“愿道路蜿蜒、不愿离去”之感。当时的天光朦朦胧,只有风在徐徐地吹。车上和骏华聊了很多,从刚进大学那会儿聊到了大一聊到后来,再聊到毕业,以及毕业后的这一年。人生,原来已在局促之间,转过了这么多趟车程,亦如彼时,亦如即刻。但我唯一不能忘却的是:我仍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