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景苑楼的倒掉
论景苑楼的倒掉
鲁迅
听说,上海莲花河上的景苑楼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景苑楼,崭崭新新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莲花夕落”,莲花河十景之一。“莲花落”的真声我也听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莲花河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景苑楼。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姓娘娘就被压在这楼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救了两个人,一个姓青一个姓白,后来白姓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姓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发商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人气,——凡讨白姓作老婆的人,脸上就有人气的,但只有非人的鬼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姓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漫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G点访弹》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发商”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姓娘娘终于中了发商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楼来,这就是景苑楼。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楼”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景苑楼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上海,看见这崭崭新新的楼,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上海人又叫这楼作“保八楼”,其实应该写作“抱霸楼”,是钱王的孙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姓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发商太多事的?
发商本应该只管自己赚钱。白姓自迷许仙,许仙自买房子,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账本,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利息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发商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作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漫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发商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G点访弹》中,却是网民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河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发商。
当初,白姓娘娘压在楼底下,发商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河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楼的时候,竟没有想到楼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鲁迅
听说,上海莲花河上的景苑楼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景苑楼,崭崭新新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莲花夕落”,莲花河十景之一。“莲花落”的真声我也听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莲花河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景苑楼。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姓娘娘就被压在这楼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救了两个人,一个姓青一个姓白,后来白姓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姓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发商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人气,——凡讨白姓作老婆的人,脸上就有人气的,但只有非人的鬼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姓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漫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G点访弹》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发商”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姓娘娘终于中了发商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楼来,这就是景苑楼。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楼”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景苑楼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上海,看见这崭崭新新的楼,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上海人又叫这楼作“保八楼”,其实应该写作“抱霸楼”,是钱王的孙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姓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发商太多事的?
发商本应该只管自己赚钱。白姓自迷许仙,许仙自买房子,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账本,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利息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发商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作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漫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发商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G点访弹》中,却是网民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河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发商。
当初,白姓娘娘压在楼底下,发商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河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楼的时候,竟没有想到楼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
瓦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6-28 0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