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绿叶读徐訏
近日,一直在读徐訏,先是中篇小说集,后是江湖行,加上两年前读风萧萧,徐訏的主要作品差不多看完了,今天早晨在莲花池湖弦中心水汽弥漫处读完了鸟语、丈夫、赌窟里的花魂等。
这几年的阅读,想起来跟NUN网友关系较密切,当年她提出无名氏、徐訏、周仲铮、鹿桥,颇为欣赏此提法,但却并没有刻意去搜罗,直到无名氏引发搜罗稀有书之欲望后,从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以外、创世纪大菩提,居然将卜乃夫的无名书差不多看完。鹿桥的未央歌则是早早买来,读起来也是很愉悦的经历。期间,还有南宫博,则是我自己阅读得来的经验,也搜罗了不少品种。而后来,红楼金瓶的阅读更加深入,可看的书就更少了,后来慢慢地就剩下石头记、金瓶梅、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其他几乎都没有怎么再读了,尽管好书不断,比如静静的顿河,比如苦难的历程等等,但要说震撼心灵之书,或者切心要读的,来来回回就是这些了。
徐訏,于我则是很随意的,忘记在哪里的旧书市,五元钱买了一册海天出版社的《风萧萧》,在二零一二年夏日的冬天里、秋风里阅读完毕,一种洒脱、萧萧、甜蜜、馨香的感觉弥漫着,当真令人喜欢这样的作品,他有着卜乃夫那样的高雅情趣,但感情却不必如北极风情画或是塔里的女人那样让人揪心,更不像无名书那种沉重,当时以为发现了好作家,鬼恋打印出来也看完了,觉得不错。
就这样,就差不多把徐訏搁置起来了,反正是不错的作家,鬼恋和风萧萧都不错。然而,要说到徐訏的书创造性有多强、思想性有多深刻,我却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与感觉。
又是在旧书摊,五元钱买了人约黄昏-徐訏中篇小说精选集,看了看,也是海天出版社的,这才发现,原来海天出版社当年是三本书一起出的,另外一本是江湖行。于是,开始读人约黄昏,吉普赛女郎的诱惑,读起来真是风生水起,让人坐不住,后来盲恋、痴心井都很好,于是,我便一边读着这十篇中篇小说,一边惦记着还有江湖行,还有鸟语,还有彼岸,还有赌窟里的花魂等等。于是,一边读,一边到网上,江湖行的书真少啊。四十五元加上邮费六元买来,还有一本徐訏代表作华夏出的现代作家代表作。
江湖行,读完了,厚厚的,七百页,徐訏写作长篇也跟中篇差不多,几乎就是几个女人的命运问题,中篇通常是一个女人,大概是怎么重感情,怎么不能实现,怎么就枯萎了;而江湖行这个长篇则一气呵成、前后连贯地将几个女人串联起来,野凤凰、葛衣情、紫裳、容裳、阿清、姚翠君、唐默蕾、黄文娟,而这与中篇不同所在,乃是几个女人的命运以及男主人公的命运之间串联了起来,相互影响,而中间还有几个男人:父亲、鸵伯、老江湖、何老、穆胡子、老耿、韩涛寿、宋逸尘等,中间所叙说的不过是我如何从农民到流浪卖艺,到失恋读书,到彷徨歧路,到啸傲山林不能而流落他乡,抗战文学等等,读起来很家常,而时时有着警语,这一本书,我一边读,一边喜欢,一边却开始对徐訏有所失望,我本以为他该是同卜乃夫一样的高深,哈哈,我喜欢高深,卜乃夫高深的要创造新宗教,而徐訏从头到尾弥漫的是佛教的色彩,不过是机缘、偶然、命运、因果之类的古人云。
书读完了,那一种审美性情的文人心态,造就了主人公的悲剧人生和几个女人的悲欢。回头,我开始思索他的那些中篇,我得说,徐訏真的是不错的作家,然而要说到他有多么伟大,实在也是一种误读。至于国内之不在意徐訏,乃是因为主流文学喜欢的是关注国计民生、民族大义云云,而徐訏看不起这些,或者说有此情怀,但是通过个体生命的命运来展现他对于人类的关怀。我之所以不能称呼徐訏为伟大的作家,是因为同时在读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还有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按说,这些在一般的文人读者中,也还不是最好的文学作品。因为有一套苦难的历程要转手给一个书友,而我一直没来的及读完这三卷本的书,于是凌晨两点的时候,我去路灯下读苦难的历程,就是三五日前的凌晨,于是涅瓦河、河上无数的桥,教堂,于是,一种浓浓的文明和宗教情结弥漫开来,而在这种气氛中展开的时代、命运、民族、个体,更给人一种灵魂定盘星的感觉,而徐訏类的作品总给人无根的空虚与寂寥。然而,说是说,凌晨的时候读苦难的历程,蚊子飞舞,路灯昏黄,却是读不下去,于是在麦当劳里读江湖行,读个把小时,趴在桌子上迷瞪二十分钟,很是不错,终于到了中午,不得不把苦难的历程转手给人了,邮寄出去,而三五天后的今天,我因为惦记着这书,便又重新买来一套。
读徐訏的时候,这大概七八天的样子,北京进入多雨的时节,天气布满彤云,风在树叶的碧绿间流动荡漾,而且正是我发现宣武艺园、月华池、知弈庐等等游园的好心情,于是,为了读徐訏,我总是在清晨五点左右醒来,有时候等待在莲花池门口,有时候便进来,在莲花池湖弦中心的栏杆上,在菖蒲青青、湖波缓缓、波光粼粼处坐下,然后风起,莲花池的水开始浩荡起来,我的心也放大起来,于是,愉快地读上三五十页徐訏,有时候,竟不觉嘴角流露笑意,这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安宁与幸福的,尽管我还有着很多的俗务。
这几年的阅读,想起来跟NUN网友关系较密切,当年她提出无名氏、徐訏、周仲铮、鹿桥,颇为欣赏此提法,但却并没有刻意去搜罗,直到无名氏引发搜罗稀有书之欲望后,从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以外、创世纪大菩提,居然将卜乃夫的无名书差不多看完。鹿桥的未央歌则是早早买来,读起来也是很愉悦的经历。期间,还有南宫博,则是我自己阅读得来的经验,也搜罗了不少品种。而后来,红楼金瓶的阅读更加深入,可看的书就更少了,后来慢慢地就剩下石头记、金瓶梅、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其他几乎都没有怎么再读了,尽管好书不断,比如静静的顿河,比如苦难的历程等等,但要说震撼心灵之书,或者切心要读的,来来回回就是这些了。
徐訏,于我则是很随意的,忘记在哪里的旧书市,五元钱买了一册海天出版社的《风萧萧》,在二零一二年夏日的冬天里、秋风里阅读完毕,一种洒脱、萧萧、甜蜜、馨香的感觉弥漫着,当真令人喜欢这样的作品,他有着卜乃夫那样的高雅情趣,但感情却不必如北极风情画或是塔里的女人那样让人揪心,更不像无名书那种沉重,当时以为发现了好作家,鬼恋打印出来也看完了,觉得不错。
就这样,就差不多把徐訏搁置起来了,反正是不错的作家,鬼恋和风萧萧都不错。然而,要说到徐訏的书创造性有多强、思想性有多深刻,我却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与感觉。
又是在旧书摊,五元钱买了人约黄昏-徐訏中篇小说精选集,看了看,也是海天出版社的,这才发现,原来海天出版社当年是三本书一起出的,另外一本是江湖行。于是,开始读人约黄昏,吉普赛女郎的诱惑,读起来真是风生水起,让人坐不住,后来盲恋、痴心井都很好,于是,我便一边读着这十篇中篇小说,一边惦记着还有江湖行,还有鸟语,还有彼岸,还有赌窟里的花魂等等。于是,一边读,一边到网上,江湖行的书真少啊。四十五元加上邮费六元买来,还有一本徐訏代表作华夏出的现代作家代表作。
江湖行,读完了,厚厚的,七百页,徐訏写作长篇也跟中篇差不多,几乎就是几个女人的命运问题,中篇通常是一个女人,大概是怎么重感情,怎么不能实现,怎么就枯萎了;而江湖行这个长篇则一气呵成、前后连贯地将几个女人串联起来,野凤凰、葛衣情、紫裳、容裳、阿清、姚翠君、唐默蕾、黄文娟,而这与中篇不同所在,乃是几个女人的命运以及男主人公的命运之间串联了起来,相互影响,而中间还有几个男人:父亲、鸵伯、老江湖、何老、穆胡子、老耿、韩涛寿、宋逸尘等,中间所叙说的不过是我如何从农民到流浪卖艺,到失恋读书,到彷徨歧路,到啸傲山林不能而流落他乡,抗战文学等等,读起来很家常,而时时有着警语,这一本书,我一边读,一边喜欢,一边却开始对徐訏有所失望,我本以为他该是同卜乃夫一样的高深,哈哈,我喜欢高深,卜乃夫高深的要创造新宗教,而徐訏从头到尾弥漫的是佛教的色彩,不过是机缘、偶然、命运、因果之类的古人云。
书读完了,那一种审美性情的文人心态,造就了主人公的悲剧人生和几个女人的悲欢。回头,我开始思索他的那些中篇,我得说,徐訏真的是不错的作家,然而要说到他有多么伟大,实在也是一种误读。至于国内之不在意徐訏,乃是因为主流文学喜欢的是关注国计民生、民族大义云云,而徐訏看不起这些,或者说有此情怀,但是通过个体生命的命运来展现他对于人类的关怀。我之所以不能称呼徐訏为伟大的作家,是因为同时在读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还有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按说,这些在一般的文人读者中,也还不是最好的文学作品。因为有一套苦难的历程要转手给一个书友,而我一直没来的及读完这三卷本的书,于是凌晨两点的时候,我去路灯下读苦难的历程,就是三五日前的凌晨,于是涅瓦河、河上无数的桥,教堂,于是,一种浓浓的文明和宗教情结弥漫开来,而在这种气氛中展开的时代、命运、民族、个体,更给人一种灵魂定盘星的感觉,而徐訏类的作品总给人无根的空虚与寂寥。然而,说是说,凌晨的时候读苦难的历程,蚊子飞舞,路灯昏黄,却是读不下去,于是在麦当劳里读江湖行,读个把小时,趴在桌子上迷瞪二十分钟,很是不错,终于到了中午,不得不把苦难的历程转手给人了,邮寄出去,而三五天后的今天,我因为惦记着这书,便又重新买来一套。
读徐訏的时候,这大概七八天的样子,北京进入多雨的时节,天气布满彤云,风在树叶的碧绿间流动荡漾,而且正是我发现宣武艺园、月华池、知弈庐等等游园的好心情,于是,为了读徐訏,我总是在清晨五点左右醒来,有时候等待在莲花池门口,有时候便进来,在莲花池湖弦中心的栏杆上,在菖蒲青青、湖波缓缓、波光粼粼处坐下,然后风起,莲花池的水开始浩荡起来,我的心也放大起来,于是,愉快地读上三五十页徐訏,有时候,竟不觉嘴角流露笑意,这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安宁与幸福的,尽管我还有着很多的俗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