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刘小枫
由于当代教育的困境,所以大学以来,我之思想养分更多地不是从校园、课堂、教师那里获得,而是通过读书,上下求索地读书来滋养思想和理性的。我那本科母校,总该是感激的,虽然它不能提供我向往的大师、妙课、好书,但毕竟它没有一丁点儿约束过我去寻找其他更好的途径,因此,大学时代得以追踪过几个人的思想,他们是康德、卢梭、刘小枫、启良,2个近代的外国人,2个当代的中国学人。
康德,不消多言的,从邓晓芒、李泽厚、社科院的李梅女士等人的介绍读起,从哲学史上的介绍读起,找到了《批判哲学的批判》,在古玩城花5元钱买到了改革出版社的康德文集,其中除了没有纯粹理性批判外,康德其他重要的文字都有了,另外判断力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都有,那关于头顶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勇敢运用你的理性等的思想都有,至于今世关于启蒙、关于回到康德等更都能从中回溯,我自以为这一下子抓的很准,因为康德基本上是自苏格拉底以来西方理性哲学的集大成者。
卢梭,则是我政治哲学的追踪者,《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孤客散步遐想录》,以及到十几年后才得买到的《卢梭审判让雅克》每一本都写的那样好,关键的是大一时候就在书店买了卢梭的精选文集,然后在古玩城的时候分别买到了卢梭文集和论不平等,至于忏悔录和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又都曾读的沉醉。一方面文学,一方面艺术,一方面政治,直到有一天接触到当代知识分子关于启蒙、关于理想、关于热情的热毒等问题的讨论,才明白原来我所喜欢的卢梭却是中国近世苦难的思想热毒之一,于是看顾准,王元化,钱理群,秦晖,看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等等,然后解毒以读胡适、罗素《西方哲学史》等。将卢梭的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差不多了解全面了。
刘小枫的接触,现在不大能够想起来源自于什么了,好像与启良有点儿关系,当时因为思考传统文化,因为信任三联书店,于是购买过一本《新儒学批判》,启良著,内中关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殷海光等,这些基本上是从其他方面很难了解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较为近世的一些传承者的思想。后来读了启良的《西方文化概论》,写的非常扎实,算是一册较好的西方哲学史,于是开始追踪他,这是一个并无名气的教授,但是在湘潭大学独立运思、治学、著述,关于中国文明史,关于神论,等等,后来竟也至于凡启良新著必买的地步,狠狠地补课。
因为启良的《新儒学批判》,于是喜欢上当时三联书店推出的哈佛燕京学社的这一套书,《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是早脱销了,有时候便在三联书店里徘徊,翻阅其他几册丛书,其中便有刘小枫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大概翻阅过几次,但是十字架、基督教这样的字眼总感觉有些隔,所以始终没有买,大概连同着无名氏卜乃夫《北极风情画》《海艳》等书的阅读,以及俄罗斯白银哲学家相关书籍一起,刘小枫的点点滴滴开始如大江大河一般地涌荡起来,以至于凡刘小枫必看,《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拣尽寒枝》,他参与的《开放时代》杂志也看,他服务过的香港中文研究中心也看,他编撰的《经典与阐释》也翻阅,从中更接触甘阳、1980s年代学人、通识教育等一系列内容,尤其是俄罗斯白银哲学,顺便牵扯出来索洛维约夫、别尔加耶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布尔加科夫、舍斯托夫等等,进而再读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的思想品格应该敦实许多,因为从此有了雅典与耶路撒冷的比较,在这个大文化视阈当中再思索中国文化,再思索无名氏卜乃夫关于新宗教创造等等,大文化视野初步确立。
还有,记恋冬妮娅等文章读起来,使人明白,具性的个体,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价值,这正好填补了我从钱理群、朱学勤、徐友渔、高全喜、汪晖他们批评革命、走出理想后的心灵空白,那就是开掘具性个体价值,而这与中国文化中的性灵诗化密切相关,更与我长期地关于文化、艺术、音乐、建筑、绘画、大自然、雕塑等相互共鸣。
从此,内心里开始置放其信仰、宗教情结、白银哲学、耶路撒冷语系等等,后来还专门学习了冯天瑜先生的《中华元典精神》,对于文化创造、文明传承、元典精神等进行了补习,然后认真地阅读《圣经》《天路历程》等一些经典。
于是,刘小枫那种如玄奘致力于改善中国文化品质、源流的精神,负笈西行学习神学,汇聚大批学人梳理西学和基督学,致力于通识教育,更重要的,他是从比较美学到哲学到神学到社会学到政治哲学的思想转向简直跟我如出一辙,我是文艺哲思政,求真致善唯美,来回转向,找不到出路,打的招牌是为中国出路,实则更多是内心追求、苦闷、意识的一种在读书上的表现,当然连带着的是内心世界的打理,如何灵魂、信仰、精神、功利、生存都能安放妥贴。
后来就看见刘小枫贩卖施密特和施特劳斯了,搞不懂,看不进,见到的是书店必卖,听到的是学者必骂,然而经典与阐释开始全面介绍这两个人,不能免俗,我也买来了施特劳斯的《西方政治哲学》,大概是河北出版社的,这书读起来倒还可以,但是像《自然权利和历史》之类的,便读不懂了,然而我知道北大的有些学友和有些博士确实在读这些书,而且似乎也说有收获云云,但,我终于跟不上刘小枫了,说话距离冬妮娅太远了,但阻挡不住的,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刘小枫,在网上便更多拥趸。
零七年夏季,在清华大学居然还上了刘小枫和甘阳的课,甘阳的希腊悲剧讲的很精彩,刘小枫的则已经是云里雾绕了,再其后,刘小枫便似乎忘记了俄罗斯白银哲学,当然,刘小枫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而且俄罗斯白银哲学已经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我看见越来越多的人翻译、出版、写博士论文,但似乎刘小枫一接触政治,我立即觉得他没有入门,因为自由、民主、平等、宪政等语词在他那里根本就远离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而被包裹上厚厚的人文哲学外衣,因是,一则说不明白,看不透彻,二则大概也没有多大意义,除了在一众学人耳中多灌输自由二字外,我真切地以为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然而,刘小枫终于越说越多,越走越远,我的工作生活则更多地掉落进他诗化哲学、拯救逍遥当中,便越来越没有了追踪的兴趣了。
只偶尔还会想起当年痴读刘小枫,偶尔看到刘小枫又有什么惹人争议的话题云云,直到昨日看到他关于国父论云云,更是感慨其走火入魔一至于斯。
其实,至今为止,刘小枫已经功莫大焉,对于后世读书界对于基督哲学、信仰精神、具性个体、存在主义等多具接纳心理,我也能够明白,刘小枫之所以不断转向,以至于闯入政治哲学领域,与他对当代主流学术领域的不满一定有关,他是那种有大愿力、大抱负的学人,必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我命定,是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行我素地闯入那早已板结、固化、僵硬的大学学术领域来,哪怕不能引入科学资源,至少能够刺激学界出于反击批判也要更加奠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领域的一些基本价值,何况真正的学问本来就应该是哲学、文化、专业科学相互佐剂的,因此,眼望着刘小枫走火入魔,但我以为这是一种大悲剧在发生。我之所以不得不说刘小枫,本意大概是本着学术、学理的常识,想记述我对他的失望的,然而终于,我却写下了这样一段关于悲剧的论调,足见刘小枫对我影响之深,而我,不过是抱着为当代学人做素描画像的心态来看待,而不必一定争辩是非的。
康德,不消多言的,从邓晓芒、李泽厚、社科院的李梅女士等人的介绍读起,从哲学史上的介绍读起,找到了《批判哲学的批判》,在古玩城花5元钱买到了改革出版社的康德文集,其中除了没有纯粹理性批判外,康德其他重要的文字都有了,另外判断力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都有,那关于头顶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勇敢运用你的理性等的思想都有,至于今世关于启蒙、关于回到康德等更都能从中回溯,我自以为这一下子抓的很准,因为康德基本上是自苏格拉底以来西方理性哲学的集大成者。
卢梭,则是我政治哲学的追踪者,《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孤客散步遐想录》,以及到十几年后才得买到的《卢梭审判让雅克》每一本都写的那样好,关键的是大一时候就在书店买了卢梭的精选文集,然后在古玩城的时候分别买到了卢梭文集和论不平等,至于忏悔录和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又都曾读的沉醉。一方面文学,一方面艺术,一方面政治,直到有一天接触到当代知识分子关于启蒙、关于理想、关于热情的热毒等问题的讨论,才明白原来我所喜欢的卢梭却是中国近世苦难的思想热毒之一,于是看顾准,王元化,钱理群,秦晖,看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等等,然后解毒以读胡适、罗素《西方哲学史》等。将卢梭的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差不多了解全面了。
刘小枫的接触,现在不大能够想起来源自于什么了,好像与启良有点儿关系,当时因为思考传统文化,因为信任三联书店,于是购买过一本《新儒学批判》,启良著,内中关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殷海光等,这些基本上是从其他方面很难了解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较为近世的一些传承者的思想。后来读了启良的《西方文化概论》,写的非常扎实,算是一册较好的西方哲学史,于是开始追踪他,这是一个并无名气的教授,但是在湘潭大学独立运思、治学、著述,关于中国文明史,关于神论,等等,后来竟也至于凡启良新著必买的地步,狠狠地补课。
因为启良的《新儒学批判》,于是喜欢上当时三联书店推出的哈佛燕京学社的这一套书,《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是早脱销了,有时候便在三联书店里徘徊,翻阅其他几册丛书,其中便有刘小枫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大概翻阅过几次,但是十字架、基督教这样的字眼总感觉有些隔,所以始终没有买,大概连同着无名氏卜乃夫《北极风情画》《海艳》等书的阅读,以及俄罗斯白银哲学家相关书籍一起,刘小枫的点点滴滴开始如大江大河一般地涌荡起来,以至于凡刘小枫必看,《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拣尽寒枝》,他参与的《开放时代》杂志也看,他服务过的香港中文研究中心也看,他编撰的《经典与阐释》也翻阅,从中更接触甘阳、1980s年代学人、通识教育等一系列内容,尤其是俄罗斯白银哲学,顺便牵扯出来索洛维约夫、别尔加耶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布尔加科夫、舍斯托夫等等,进而再读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的思想品格应该敦实许多,因为从此有了雅典与耶路撒冷的比较,在这个大文化视阈当中再思索中国文化,再思索无名氏卜乃夫关于新宗教创造等等,大文化视野初步确立。
还有,记恋冬妮娅等文章读起来,使人明白,具性的个体,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价值,这正好填补了我从钱理群、朱学勤、徐友渔、高全喜、汪晖他们批评革命、走出理想后的心灵空白,那就是开掘具性个体价值,而这与中国文化中的性灵诗化密切相关,更与我长期地关于文化、艺术、音乐、建筑、绘画、大自然、雕塑等相互共鸣。
从此,内心里开始置放其信仰、宗教情结、白银哲学、耶路撒冷语系等等,后来还专门学习了冯天瑜先生的《中华元典精神》,对于文化创造、文明传承、元典精神等进行了补习,然后认真地阅读《圣经》《天路历程》等一些经典。
于是,刘小枫那种如玄奘致力于改善中国文化品质、源流的精神,负笈西行学习神学,汇聚大批学人梳理西学和基督学,致力于通识教育,更重要的,他是从比较美学到哲学到神学到社会学到政治哲学的思想转向简直跟我如出一辙,我是文艺哲思政,求真致善唯美,来回转向,找不到出路,打的招牌是为中国出路,实则更多是内心追求、苦闷、意识的一种在读书上的表现,当然连带着的是内心世界的打理,如何灵魂、信仰、精神、功利、生存都能安放妥贴。
后来就看见刘小枫贩卖施密特和施特劳斯了,搞不懂,看不进,见到的是书店必卖,听到的是学者必骂,然而经典与阐释开始全面介绍这两个人,不能免俗,我也买来了施特劳斯的《西方政治哲学》,大概是河北出版社的,这书读起来倒还可以,但是像《自然权利和历史》之类的,便读不懂了,然而我知道北大的有些学友和有些博士确实在读这些书,而且似乎也说有收获云云,但,我终于跟不上刘小枫了,说话距离冬妮娅太远了,但阻挡不住的,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刘小枫,在网上便更多拥趸。
零七年夏季,在清华大学居然还上了刘小枫和甘阳的课,甘阳的希腊悲剧讲的很精彩,刘小枫的则已经是云里雾绕了,再其后,刘小枫便似乎忘记了俄罗斯白银哲学,当然,刘小枫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而且俄罗斯白银哲学已经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我看见越来越多的人翻译、出版、写博士论文,但似乎刘小枫一接触政治,我立即觉得他没有入门,因为自由、民主、平等、宪政等语词在他那里根本就远离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而被包裹上厚厚的人文哲学外衣,因是,一则说不明白,看不透彻,二则大概也没有多大意义,除了在一众学人耳中多灌输自由二字外,我真切地以为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然而,刘小枫终于越说越多,越走越远,我的工作生活则更多地掉落进他诗化哲学、拯救逍遥当中,便越来越没有了追踪的兴趣了。
只偶尔还会想起当年痴读刘小枫,偶尔看到刘小枫又有什么惹人争议的话题云云,直到昨日看到他关于国父论云云,更是感慨其走火入魔一至于斯。
其实,至今为止,刘小枫已经功莫大焉,对于后世读书界对于基督哲学、信仰精神、具性个体、存在主义等多具接纳心理,我也能够明白,刘小枫之所以不断转向,以至于闯入政治哲学领域,与他对当代主流学术领域的不满一定有关,他是那种有大愿力、大抱负的学人,必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我命定,是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行我素地闯入那早已板结、固化、僵硬的大学学术领域来,哪怕不能引入科学资源,至少能够刺激学界出于反击批判也要更加奠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领域的一些基本价值,何况真正的学问本来就应该是哲学、文化、专业科学相互佐剂的,因此,眼望着刘小枫走火入魔,但我以为这是一种大悲剧在发生。我之所以不得不说刘小枫,本意大概是本着学术、学理的常识,想记述我对他的失望的,然而终于,我却写下了这样一段关于悲剧的论调,足见刘小枫对我影响之深,而我,不过是抱着为当代学人做素描画像的心态来看待,而不必一定争辩是非的。